寻找渡江战役中划船的“背影姑娘”始末
2022-06-23叶青松
叶青松
走进位于南京的渡江战役胜利纪念馆,参观者都会看到展墙上的一幅《我送亲人过大江》的照片。我虽然对这张照片十分熟悉,但在渡江战役胜利纪念馆看到时还是被深深吸引。照片中那个奋力摇橹行船、送解放军过长江的矫健背影,体现出来的力量,仿佛能穿越时空,直抵人心。
《我送亲人过大江》诞生记
照片《我送亲人过大江》的画面非常简洁,近景画面是一只小木船,约占照片底部三分之一,两个班全副武装的解放军战士坐在船上,其中3名战士望向摄影者,其余战士钢枪靠在肩上,目光专注前方。中景是宽广的长江,4只小木船在江面行驶。远景是长江南岸江防。画面中最为显眼的,是左下角梳着及腰长的粗辫子、双手正使劲地摇着橹的姑娘的背影,这背影瘦弱却挺拔,从她的姿态仿佛能看到她注视对岸的灼灼目光。
这张照片记录的是渡江战役中的一个画面。渡江战役,又称京沪杭战役,是解放军继三大战役胜利之后,对国民党军进行战略追击的第一场战役,也是解放战争史上规模空前的强渡江河进攻战役。战役自1949年4月20日发起至6月2日结束,历时43天。第二、第三野战军在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和中原军区部队的配合下,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和渡江战役总前委的统一指挥下,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乘坐人民群众的简易木船,一举突破国民党陆海空三军联合组成的长江防线,解放了国民党政治中心南京,攻克了全国经济中心上海,打下了杭州、武汉、南昌等历史名城,共歼灭国民党军43万余人,写下了解放战争史上光辉的一页。
一位长辫子姑娘送解放军过长江的背影,正巧被新华社随军记者邹健东抓拍了下来。他把这张照片取名为《我送亲人过大江》,发表在《新华日报》上。一时间,“背影姑娘”广为人知,但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
寻找“背影姑娘”始末
时间到了1998年春,南京广播电视台正在筹拍一部大型文献纪录片《风雨钟山路》,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和纪念渡江战役胜利五十周年的献礼。纪录片使用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呈现真实生动的细节,客观再现了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的历史画卷,历史照片《我送亲人过大江》便被选在其中。
摄制组认为这张照片十分经典、极具代表性,如果能找到“背影姑娘”来讲述当年的经历,节目将更精彩更有意义。然而,这张照片上只有背影,连个正面都没有,更没有相关的资料,时隔这么久,要想找到“背影姑娘”谈何容易?
负责寻找“背影姑娘”的任务落到了摄制组成员张纪福身上。几经联系,张纪福找到了照片拍摄者邹健东。谈到这幅著名的照片,邹健东感慨地说:“如果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话,那么,说渡江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木船划出来的一点也不夸张。”
与其他战役中的民工支前不同,渡江战役中,老百姓对解放军的支持除了夜以继日筹集粮草、铺路架桥、提供船只、运送弹药等,为战役提供坚强的后勤支援和物资保障外,他们还舍生忘死充当船工,为解放军渡江开船。解放军在船舱里可隐蔽,但开船的船工是暴露的,是敌人首先打击的目标,即使这样他们仍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照片中梳着独辫子的“背影姑娘”正是这些船工中的一员。
据邹健东回忆,1949年4月22日傍晚,他在扬中市夹江岸边举着相机正在为当时即将出征的解放军战士拍照,船上一个操着山东口音的老班长对正在摇橹的姑娘说:“有人给你拍照了。”
话音未落,邹健东就已经按下了快门。拍下这张照片后,小姑娘划船随军出征,邹健东甚至没有来得及问一下她的名字。
之后,邹健东一直在寻找“背影姑娘”,却一直没有找到。
寻找“背影姑娘”的第一条线索中断了。张纪福没有放弃,根据其他的线索,他来到扬中访问一个叫“老码头”的渡江战役知情人。“老码头”仔细看过照片后,说这个人应该是叫“小鸭子”。这个称呼在当地是渔民的意思。张纪福兴冲冲地去找“小鸭子”,结果找到了,这个“小鸭子”当年确实帮助过解放军渡江并获得了一等功,可惜是个男的。
寻找“背影姑娘”的线索再次中断。直到纪录片《风雨钟山路》播出,还是没能找到“背影姑娘”。摄制组只得在影片的末尾加写一段关于“背影姑娘”的讲解。
然而无巧不成书,纪录片《风雨钟山路》被熟悉“背影姑娘”的人看到了。
时任南京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工作室主任吴建宁,在大型文献纪录片《风雨钟山路》的创作谈中写道:“《风雨钟山路》的第五集中,展示了一张《我送亲人过大江》的历史照片。照片上那位背对镜头、奋力摇桨(橹)、送大军过江的小姑娘,十分感人。摄制组在1998年4月制作之初,经过艰苦努力,先是找到了这张照片的拍摄者邹健东。之后,双方都觉得要想办法找到这位摇橹的小姑娘。如果找不到,留下一个悬念,也是一个很好的细节。可惜的是,在片子完成时,也没能找到照片上的主人公。于是,解说词便有了呼唤她的一段话,留下悬念,希望借助播出时广泛的观众面,能找到当年的这位小姑娘。果然,江苏卫视播出后不几天,在热心观众的帮助下,这位当年的小姑娘颜红英终于在江苏吴江县被找到了。50年前渡江的小姑娘,如今已是一位69岁的老大娘了。之后,颜红英到了南京和北京,与邹健东也见了面,一时间被传为佳话,《解放军报》《北京青年报》及江苏各报竞相报道,成为新闻人物。1999年中央电视台八一建军节大型文艺演出,还把颜红英、邹健东请到演出现场,介绍给全国人民。”
“背影姑娘”送解放军过大江实录
找到“背影姑娘”颜红英之后,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江苏人民革命斗争群英谱》系列丛书,整理收录了颜红英的英雄事迹。
1949年3月的一天,颜红英和妹妹颜根兄跟着父亲颜建发运送一船小麦从宝应来到泰州。卸货时,她们听说解放军二十军部队正在调集船只,准备横渡长江歼灭国民党反动派军队。颜红英非常高兴,马上和父亲、妹妹一起赶到二十军部队驻地要求参加渡江支前。
二十军是3月15日集结于扬州以东的丁沟、樊川、宜陵地区,做渡江作战准备工作的。
就这样,父女三人按部隊要求,将自己的船开到江都樊川中闸集结,参加渡江前的训练。二十军军长刘飞命令部队争分夺秒地进行“五练”:练泅水、练上下船、练滩头登陆、练各种火器的水上射击、练登陆突破联合行动。为防止国民党军飞机轰炸,颜红英她们白天用芦苇、柳条将木船遮盖,傍晚参加水上练习。
4月中旬的一天傍晚,颜红英随“五练”部队把船开到江都河口附近的夹江里进行渡江演习。突然,颜红英只觉得眼前亮光刺眼,原来是长江中一艘军舰的探照灯扫过来。敌人发现了他们,随即向木船开炮。船上有一位解放军战士很警觉地喊道:“注意隐蔽!”
在这紧急关头,颜红英迅速调转船头,向安全地方驶去。刹那间,一发炮弹落在木船边的水里爆炸了,顿时掀起了几丈高的水柱,将他们浑身淋湿。颜红英的耳朵被那巨大的爆炸声震得嗡嗡直响,头痛得像要裂开似的,但她以坚强的毅力继续驾船快速前进,将木船驶进了安全水域,使战士们脱离了险境。
部队领导得知颜红英耳膜震伤了,劝她住院治疗。坚强的颜红英怕耽误运送进度坚持不肯,并再三恳请继续参加渡运,部队领导只得应允。
渡江战役打响后,4月22日凌晨5时,二十军2个师近2万人在扬中登陆,国民党军立即弃守扬中溃逃,扬中解放。下午,颜红英的渡船载着两个班的战士,随着船队从江都中闸出发,经过三江营,驶入了扬中新坝地区的夹江,稍作休息后,又向对岸的丹徒伏园乡渡口驶去。颜红英的父亲在船尾掌舵,颜红英和妹妹颜根兄两人轮流摇橹。黄昏时分,随军新华社记者邹健东来到江边,将镜头对准了正在摇橹的颜红英,拍下了这张经典照片。(题图为渡江战役中划船的“背影姑娘”)
(责任编辑:章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