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在江西的日子(五)
2022-06-23余玮
余玮
视察萍乡访安源
1970年9月15日,时值中秋,煤城萍乡的天气不冷不热,天特别的蓝,云朵绵软,风也显得格外轻柔,明媚的阳光向萍水河洒下一片温和的光芒。
这天晌午过后,陈云一行乘火车到达萍乡,然后转乘汽车驶入萍乡宾馆。当年在萍乡负责接待的杨桂香回忆说:“陈云同志待人随和,脸带微笑,语言不多,举止文雅严谨,给人以和善亲切之感。虽然没有热闹非凡的欢迎队伍,也没有使用特别接待礼仪,但整个接待的气氛是热烈和融洽的。当时,他脸色尽管显得有些苍白,但精神矍铄,神态乐观,步履稳健。”
陈云住在萍乡宾馆一间普通的客房里,室内陈设简单:水磨石地板、木板床,既没摆烟,也没摆水果。虽说这是陈云本人的要求,不让有任何特殊的接待,但市革委会主任李开禄心中总觉着有点过意不去。他带着歉疚的心情来到陈云的房间,请示道:“首长,我们萍乡条件不好,不周之处,还请多多包涵。您在这里还有几天的时间,生活怎么安排好呢?”陈云诚恳而认真地说:“不用麻烦你们了,这样已经很好了,有些吃的东西我自己都带了,生活安排应尽量简单,有豆腐、菠菜就行了。对了,萍乡有豆芽吗?有的话,可以买一点。”
李开禄回答说:“豆芽我们这里有,不过没有北方的好,芽子长得老长老长。”陈云听后,抿着嘴笑了,说:“那太好了,豆芽、菠菜都有了,这样的生活我很满意了。”
这时,李开禄试探着问:“我们想请您吃顿便饭,什么时候好呢?”陈云立刻严肃地说:“请吃就不用了。”
李开禄接着问:“那么,我们自己掏钱请您吃行吗?”陈云风趣地反问道:“你们老要请吃饭,萍乡有什么好吃的?”李开禄说:“包顿饺子给您吃嘛!”陈云笑了:“水饺又不是萍乡的特产,是北方的呀,所以就不用吃啦。”
本来李开禄已安排好,自己陪同陈云两天,其余时间由另一位副主任陪同。但陈云知道后,硬是不让,说:“我不用陪同。你陪着我还不自在。你们工作很忙,你们白天都干你们的工作吧,晚上你们有时间可以来聊聊天,就这么定了。”
16日,陈云在宾馆休息。他架着老花镜在房间内认认真真地看了一天的材料,了解萍乡的生产发展情况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萍乡钢铁厂坐落在赣西门户的湘东区境内。早在20世纪50年代,萍钢就跃入了国家钢铁生产的先进行列,周恩来曾授给萍钢一面红旗。这次陈云到萍乡考察的第一站,就选择了萍钢。
17日,秋阳高照,晴空万里,陈云早早便乘车前往萍钢。
在钢厂大门口,一辆辆载重卡车装着铸铁等原材料穿梭往来;厂区的西边尽头,一列列满载铁矿石的小火车在铁轨上像一条条朱红色的长蛇向厂区蜿蜒游动……厂区内人声喧嚷,车间、道路、扩建厂房的建筑工地,到处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小轿车在萍钢办公楼前刚刚停稳,陈云便下了车。看着厂内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他十分亲切地对大家说:“你们辛苦了!”这亲切的问候,就像一股暖流注入了大家的心窝,顷刻间流遍了全身。大家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只是一个劲地连连说:“首长辛苦了!首长辛苦了!”
到了厂部会客室,刚刚坐下,陈云就急切地问道:“你们厂里有多少工人?生产情况怎样?工人生活怎样?……”厂部负责人一一作了详细的汇报。他汇报了炼1吨焦煤需要多少吨原煤,炼1吨铁需要多少吨矿石和焦煤,炼1吨钢需要多少吨生铁,炼1吨铁、1吨钢的成本多少,1吨钢价值多少,然后除掉成本、损耗、管理费、利税等等,生产1吨铁、1吨钢获纯利多少。经过一问一算,陈云对该厂的生产现状与发展前景、工人的生活情况等,心中就有了數。
听完汇报后,陈云高兴地说:“你们是基层领导,工作很辛苦,你们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工人是一支很好的队伍,你们当领导的应很好地关心他们,他们是骨干力量。”
随后,陈云深入高炉生产第一线考察。他亲切和蔼地与工人谈生产、叙家常,本来他还想去工人家里看一看,但因时间有限,未能遂愿。
当晚,李开禄如约而至。陈云带着浓厚的兴趣与他长谈起来,以便掌握萍乡更多的情况,尽量从多方面获取一手材料。
安源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年仍很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这里书写了现代工运史上光辉的一页,使此地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主要爆发地之一。陈云此次萍乡之行,当然少不了要去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参观访问。
18日,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听说陈云要来馆视察工作,十分激动,早早就在纪念馆门前等候。上午9时许,两辆伏尔加小轿车缓缓驶进了安源纪念馆广场,停在陈列馆门前。
下车后,陈云步履轻快地走进展厅第一室——“安源工人的苦难和斗争”,静静地听着解说。当听到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在安源表现很突出时,他点头表示赞同;当听到旧安源煤矿简直像一座人间地狱,工人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时,他深沉长叹;当听到工人在经济上怎样受剥削时,他紧锁双眉,似乎心里还在算着什么细账——原来他敏锐的目光早已发现了文字说明上一段引人注目的文字。随后,陈云抬起头,凑近陈列版面,仔细地看了起来,并用手指着文字说明,回头询问女儿陈伟力:“你知道1吊钱是多少吗?”陈伟力听到问话后,忙上前一步,又认真地看了看父亲指着的文字说明,露出疑惑不解的神情。陈云瞅了女儿一眼,说:“1吊钱就是100文钱,当时1吊钱能买1斗米。旧社会工人卖掉1个儿子才得到1吊钱,多惨啊!千万不要忘记过去。”
看完陈列馆以后,陈云又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总平巷、工人夜校、工人俱乐部和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所在地张家湾等重要革命旧址。
位于安源山下的“八十间”旧址,既是当年安源地委的办公地点,又是1930年9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来安源时的住处。当看到厅堂里陈列着当年红军用过的干粮袋、雨伞、文件、行李箱等文物时,陈云饶有兴趣地指着铁质的行李箱,说:“我们以前打仗行军时,到哪都是这样的一担。”A77FF8AF-25B2-46B3-8E31-CABE260DE38E
探访八一公社与群众座谈
9月的南昌,秋高气爽,被誉为“鱼米之乡”的南昌县广大农村,稻浪滚滚,一派丰收景象。广大农民正满怀喜悦之情,等待挥镰收割晚稻。28日上午8时半左右,陈云来到八一公社淡溪大队。
见到大队党总支书记、革委会主任谢正棋等人后,陈云一一询问在场干部姓名、职务、年龄、文化程度等基本情况,谢正棋随即详细汇报了社员生活和农业生产等情况。
当了解到淡溪大队20多年来农业生产有较大发展、社员生活有较大提高时,陈云说:“农村主要靠发展生产来提高社员生活水平。要发展生产,关键是你们这些在座的人要带好头。”一席语重心长的话,对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来说,既是指导和帮助,又是鼓舞与鞭策。大家听后频频点头。
当谈到普及农村教育、大队小学附设初中班时,陈云高兴地说:“这个事情很新鲜,是一个创举。我只读过小学。现在条件好了,农村的小孩不但要读小学、中学,将来还要考取大学!”
听到大队干部反映农村用电紧张的情况,陈云颇有感触地说:“我一直是搞经济工作的,电也是我管。就全国来说,不仅农村用电紧张,而且工业用电也紧张。”
座谈会一直在亲切、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座谈过程中,陈云非常诚恳,一边认真听取大队干部发言,一边还做记录。时间到了11时半,秘书提醒说要走了。在场的大队干部恳切请求与陈云共进午餐,他拱手谢绝,与大家挥手告别。
1970年国庆之际,陈云再次到南昌县农村视察。10月2日上午8時左右,他来到南昌县八一公社大昌大队进行社会调查。
当时,大队办公室正在改建中,没有接待的地方,只好临时借用养路队的办公室。这间办公室非常简陋,只有十几平方米,墙壁均用泥巴糊成,里面摆着一张破旧的八仙桌和几条长凳。附近的群众听说是中央一位老首长来了,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看望。
10月秋风习习,略带一丝凉意,但小屋里面笑语盈盈、热闹非凡。陈云一进屋便与大家一一亲切握手,坐下后,先后询问在场干部、群众的基本情况。当他了解到大队党总支书记魏际福既年轻又有文化时,站起来高兴地说:“国家正需要你这样的干部,大有希望啊!要想得更远些,要胸怀世界,我们建设社会主义虽然有成绩,但不能说很大,如果说很大,就会骄傲自满、停滞不前。我们并不算富裕,革命的重担就落在你们青年一代身上,你们要勇挑重担,加倍努力工作啊!”
接着,陈云说明来意:“我这次来主要是做点社会调查,了解一下农村情况。一是粮食生产情况;二是合作社、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的生产和农民的生活状况。”他告诫在座的人都要实事求是,有成绩谈成绩,有问题就谈问题,不打“埋伏”。秘书萧华光补充说:“请你们不要受拘束,随便谈谈,知道多少讲多少。”于是,魏际福等如实向陈云作了汇报。
当陈云了解到社员群众生活不仅解决了温饱,而且20%的人有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等“三大件”时,非常兴奋地说:“老百姓有现在的生活,都是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得好啊!今后只要我们一心一意跟党走,生活定会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啊!”
当了解到大昌大队对无子女的孤寡老人实行“五保”——保住、保吃、保医、保穿、保葬,逢年过节进行慰问,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时,陈云非常高兴,幽默地说:“我到你们村里来当‘五保户,欢迎不欢迎呀?”一句话把大家都逗乐了。
座谈中,魏际福等还向陈云汇报了大队历年收入、社员分配、政治运动、党团骨干、多种经营、文教卫生、粮食征购、工农互援等情况。谈到群众生活问题时,陈云感慨万千:“现在群众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战争年代我们在革命根据地的生活多苦啊,连盐都没有吃,只好从老土砖中熬出硝盐来吃……”(题图为陈云)(待续)
(责任编辑:徐嘉)A77FF8AF-25B2-46B3-8E31-CABE260DE38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