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记忆视角下纺织工业遗产价值识别与设计应用

2022-06-22刘雅炜张新平QiaoZhiLiuYaweiWangDanZhangXinping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2年5期
关键词:大华遗产工业

■乔 治,刘雅炜,王 丹,张新平 Qiao Zhi & LiuYawei & Wang Dan & Zhang Xinping

(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

相比于内在精神动因驱动的西方工业革命原生、内生型发展,中国工业化起始于拯救民族危亡,从开始就蕴含了强烈的社会目的和政治色彩。中国工业遗产在普遍包含计划性特点的同时,其“独有价值”大都具有共同历史进程下相似的隐性特征,空间上具有潜在独有价值利用可能。本文在西安工业遗产大华1935历史价值梳理的基础上选取地域特色工业元素进行提取,通过符号推导的方法对工业遗产记忆价值识别、重组、植入,对园区当代文创产业的空间塑造赋予文化记忆的实体背景,形成工业遗产元素提取设计应用构架(图1)。

■图1 工业遗产元素提取设计应用构架

1 文化记忆

受现代历史观影响,对工业文化遗产“见证”作用的重视导致早期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指向遗产的物质载体及有形元素[1],工业历史价值传承能够强化工业场所精神,唤醒集体记忆[2-3]。“文化记忆”研究的学理脉络,先后经历了群体概念“集体记忆”(Durkheim 涂尔干、Halbwachs 哈布瓦赫)、记忆文化符号(Warburg 瓦尔堡)、记忆传承(Paul Connerton保罗·康钠顿)到文化记忆理论[4],试图把经验回忆、情感认同和文化积淀的延续联系在一起。

工业遗产文化记忆的社会建构研究主要表现为地方现象[5],主要功能是为“身份”定位以及价值认定[6-7],研究通常落点于服务现存社会秩序的合法化,逐步走向社会结构、政治权力和空间阐释融为一体,并和实践记忆(practice memory)、城市记忆(urban memory)、集体记忆(collective memory)、地方感等研究角度交叉。“文化记忆”研究将视角着力于记忆形成过程中相关社会因素权重与影响(如政治、权力等),主要围绕记忆事件本身、社会记忆机制识别与传播、社会“文化记忆”中的动力学研究问题[8-9]。文化记忆相关研究打破时间、空间上的局限,以更广域的视野研究社会、文化和心理之间的互动。其中共享利用不仅包含记忆中的特殊事件和地方化内涵,且是重大历史意义背景下生产生活的认知重塑及价值重构[10-11]。

2 大华1935背景与现状

大华1935(大华纺织厂)是我国西北地区最早、规模最大的国有纺织企业之一(图2),同时也是西安保存较为完好的工业遗址之一。大华1935属近代民族工业遗址,具有历史、社会、建筑和技术、审美、社会及科学研究的多重价值(表1)。通过场地访谈调研、问卷调查表明,园区中的四类利益相关群体(游客、学者、艺术机构、运营商)之间存在需求冲突,以遗产地独有遗存价值匹配园区空间改造可能是提升文化产业附加值、寻找历史记忆、改善遗产改造设计模式同质化的重要途径(表2)。

■图2 大华1935平面及空间设计图

表1 大华1935发展沿革

表2 大华1935园区保护分类及记忆价值表

大华1935工业遗存价值分级。一级整体保护:对建筑构筑物实体构件和外部景观效果完整保护,不拆除和更改房屋外部墙体、屋面、内部框架及其他房屋构件,不更改房屋外部整体景观效果,对建筑构筑物修缮和加固时遵循修旧如旧原则。二级实体保护:工业遗产价值较高及体量较大、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大华1935”各个时期历史特征的建筑构筑物。改造建设方式:保护建筑结构、墙体、屋面等实体构件,颜色材质外观适当调整。三级结构保护:历史文化价值较低及建筑质量较差的早中期建构筑物以及晚期修建的厂房和办公建筑。改造建设方式:保护建筑基础、框架等结构构件。

3 大华1935符号提取及其应用

3.1 工业纺织符号识别

纺织企业的生产具有多工序、多机台连续生产的特点,一直被称为“千人纱、万人布”,其基础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生产水平、质量水平的高低。大华纱厂起先拥有世界上先进纺织机械老式的44英寸丰田自动布机,顶梁上有“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制”或“丰田式织机株式会社制”的字样,是迄今为止我们看到的最早的织机。纺织中棉纺织品单位名称里的表示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叫公制,一种叫英制。现在行业要求用公制表示,但一般习惯上常以用英制称呼。比如:T/JC,65/35,45×45,96×72,47〞细布。表示的意义是:原料成分:涤棉混纺,其中棉经过精梳;原料配比:涤纶百分之六十五,天然棉百分之三十五;纱支:经纱四十五支,纬纱四十五支;经纬密度:每英寸经纱根数九十六根,纬纱根数七十二根;幅宽47英寸,品名:平纹细布。

棉纺织生产分棉纺和织造两大工程系统。棉纺工程,从原棉、化纤等纺织原料开始,通过清花技术流程——梳棉技术流程——预并技术流程——条卷技术流程——精梳技术流程——并条一道——并条二道——并条三道——粗纱工程——细纱工程——筒子工程,最后到成品纱。传统的有梭织机织造工序,分经、纬用纱,分别从筒子和细纱管纱开始,通过整经技术流程——浆纱技术流程——穿经技术流程——织造技术流程——工序整理流程,最终转化为成品布料。对纺织的12道技术工艺流程,进行符号的提炼和元素的转译。将转译后的符号进行元素重组,进而形成独具纺织工业特色的“线要素”历史符号(图3)。

■图3 大华1935工业元素转化

3.2 工业纺织符号设计应用

大华1935记录着地域工业发展史,也承载着历史记忆和园区周边居民的集体记忆。集体记忆狭义指对非历史的特殊记忆,广义指以自身的独特性、特定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为主要内容的群体的过去记忆收集[12]。通过元素的遴选进行体系化设计,在家具设计的识别、意涵转化中,注重独有价值工业元素家具设计的形式到空间设计的介入,以纺织工业元素线元素进行系列化设计(图4)。园区家具的设计突出大华1935工业史,以线要素植入,在外观造型、家具设计灵感及舒适度方面进行匹配。“经纬之间”灯具的设计灵感源于大华1935园区工业史,设计一组以“梭子”形状为主题造型的灯具,介入了“时光”与“灯光”的互通关系,通过“梭子”这个原形赋予灯具形态创意设计(表3),将纺织所用的工具纺锥运用其中,结合纺锥的流线型造型,将纺锥与纺线相结合,通过灯顶部“螺旋式”的变化,延伸设计为纺锥装饰落地灯的造型。椅子设计通过“织布机”“梭子”造型延伸而来(表4),这两种典型家具在材质选取方面都利用竹子,源于竹子材质坚硬、有很高耐磨耐划能力,种植方式简单,在适宜环境气候内种植,生长茂盛,产量巨大,是可再生利用的纯绿色资源。椅子的组合设计中选用织布机经纬线的穿插原理,运用到可变造型椅的穿插方式中,让游客在变化椅子形式的互动中,对织布机的工作原理有一定的认知[13]。

■图4 旧工业元素系列化设计模式

表3 “经纬之间”灯具设计元素提取转换设计

表4 “经纬之间”椅子设计元素提取转换设计

3.3 工业纺织元素的系列化设计

对原始场地元素中最具有代表性、标志性元素进行采集以及独有价值元素提取,例如工厂机器齿轮、工厂纺织所用梭子以及整个工厂外观造型元素提取作为线圈设计。对于剧场的设计主要提取工厂中齿轮的元素再结合大华原厂房建筑特点来改造,以纺织中所用的梭子为单独的元素来进行提取设计,采用梭子的造型轮廓与工业空间中花坛等元素相结合,不仅能够突显场地功能及历史感,还可作为单独的节点来进行空间点缀,达到记忆重塑与功能置换的双重目的。工厂线圈元素提取与设计,将线圈元素进行提炼并介入空间作为环境节点,在造型上进行镂空提炼设计,点缀场地、分割空间,给人们在视线的聚焦与穿透中形成叠加景观,同时增添了光影结合带来的趣味性且活跃节点周边的场地氛围(表5)。

表5 “经纬之间”环境节点(小品)设计元素提取设计案例转化

多种布料与线条元素提取的多途径使用。将纺织中的布料与线条元素进行本源形态价值提取排列,花纹与线条走向和线条疏密排列多变,将其运用在道路的铺装中满足审美的同时形成尺度感,也可与种植池造型相结合综合运用散布在景观综合体中,达到记忆回溯与当代设计相互依存,整体设计感在延续整个工业历史的氛围下得以提升(表6)。

表6 “经纬之间”种植池设计元素提取设计案例转化

工业纺织元素系列化设计视角下景观构筑物的“空间整合设计”总体目标为释放空间,增加多样性,表现为围绕空间改造目标的四部分,匹配于工业遗产空间微更新中景观建筑构件设计。空间整合通过构建各空间之间的联系、疏通空间中的关系、合理地规划空间区域,执行空间中分布的四个办法,围绕景观建筑构件以空间分割、穿插、连接等为目的,在设计中以工业钢架、玻璃等“线性元素”的景观建筑构件,完成空间整合功能目标的同时体现工业气息(表7),并在空间更新同时加深场地印象、深化“经纬之间”场地主题。

表7 空间整合

工业纺织元素系列化设计视角下景观构筑物的“概念演绎设计”在产业园区建立艺术工作者共创活动区中得以体现,主要目的是将艺术产业、艺术创作空间提供给各类艺术创客形成产业集聚(表8)。将工业遗址、人文遗址、空间主体、商业空间进行元素提取融入到园区内,形成艺设共创、文化演出的共同体模式,在空间整合、概念演绎进行系列化设计,形成为多语汇工业元素综合体,进一步加强“经纬之间”纺织工业设计语汇[14]。

表8 概念演绎

4 结语

在工业遗产(纺织类)保护利用现状上,工业遗产时空定位差异、引申价值是未来演化动力,表现为场地转向场所的迫切需要。作为工业遗产文化记忆的时空脉络、历史结构相对于当代遗产显性物质空间而言是层叠及隐性的,文化记忆的可视化表达及纺织类家具设计植入匹配利用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地域工业遗产演变过程,“物相表征研究”与“价值内因研究”两大系统需要有机融合于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将物质承载与价值内因匹配植入于文化载体是贯穿工业遗产地文化记忆空间营造、建立地方认同的显性线索。

本案的价值具体以下三点:首先在设计方法,探索凝练工业遗产园区主题,通过元素提取、元素转译形成园区特有文化符号,通过设计意涵结构分析、设计主题选择、设计意涵转换、设计实践的设计方法及植入手段将独有历史、地域价值工业元素注入家具等功能载体,摆脱同质化设计模式。其次是精神凝聚,通过集体记忆的回溯与重组、场所精神的发扬、产业的联动及工业空间的营造视角,重塑社会集体利益、集体认同、集体情感。最后是物质利用,在工业遗产利用方面对家具设计的范围扩至景观节点、种植池、景观构筑物角度,传承工业文化与引导产业需求,实现从原有纺织产业功能向新型文化产业功能的置换。

工业遗产在未来发展趋势上,遗产“独有价值”植入空间生产,业态升级下的文化附加值是空间更新的核心动力,达到以地方性工业遗产为中心孕育和繁衍新的社会文化。“空间个性”转向“空间资本”过程中的可视化及空间植入研究、文化引导与经济收益相互支撑,可能是未来遗产地文化记忆空间更新的走向。其中具有原创性的工业空间研究是刺激创意产业团体产出、创意风格建立的重要因素,且能引导工业遗产地创意氛围、产品的“软体”与物质空间的“硬体”交相呼应。以“文化记忆”改造地域组织涣散、地域精神缺失问题,打造精神共同体是值得深入的方向。

猜你喜欢

大华遗产工业
江苏淮安大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买车
遗产怎么分
幸福开走了
千万遗产
王大华书画作品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遗产之谜
遗产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