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市樱花栽培技术特点及病虫害防治

2022-06-22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8期
关键词:花木樱花武汉市

李 晗

(武汉市园中园绿化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19)

樱花(Prunussubg.Cerasussp.)为蔷薇科樱属几种植物的统称,品种繁多,高达三百种以上,花色多为白色、粉红色,花每枝3到5朵,常于每年3月左右盛开,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樱花在我国种植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现代樱花主要作为观赏花木,在园林绿化和城市景观中有大量的使用。下文主要介绍樱花的历史起源、栽培技术以及常见病虫害防治手段。

1.武汉樱花起源

樱花原产于北半球温带环喜马拉雅山地区,在世界各地都有生长,现代观赏樱花主要是日本选育出来的。我国樱花的种植历史悠久,最早见于秦汉时期的宫苑栽培,在唐朝已经普遍出现在私人庭院中,日本樱花也是在唐朝万国来朝时被引进回东瀛的。现代武汉樱花最早源于日本侵华战争时期,武汉大学是当年日军占领武汉后的司令部和后方医院,在当时(1939年左右)日军将日本樱花种植在武大校园中,主要分布在樱花大道上,目前已基本死绝。抗战胜利后,中日两国逐渐开始正常化的国际交流,1972年日本首相访华时赠送给周恩来总理1000株大山樱,其中50株赠予武汉大学栽植。之后武汉大学相继引进了垂枝樱苗、云南樱花、日本樱花、冬樱花等品种的樱花,截止到现在校内已有樱花树1000多株。除武汉大学之外,武汉市东湖樱花园、黄陂清凉寨樱花园、青山公园、解放公园等观光区中也有大量分布的樱花,品种主要以红霞、染井吉野、关山、大岛等为主。根据在武汉市内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武汉市共有93个樱花品种,其中栽培品种占比最大,有58个;其中阳春樱和晚春樱品种最多,共62个;按照花色分类来看,白色系和红色系品种最多,分别是41个和31个。

2.樱花栽培技术

2.1 繁殖方法

2.1.1 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指利用种子进行繁殖,有性繁殖有利于基因交流,能够繁育出质量更高的后代。使用有性繁殖培育的樱花相比其他繁殖模式培育樱花通常花木更为高大,并且抗性强、寿命更长,在绿化设计中通常可以作为道路两旁或分车绿化带栽种的花木。并且,在樱花的繁育中,可以采用不同品种的樱花种子进行杂交,通过杂交育种培育花色更为美观、花期更长且花量更多的樱花,使樱花的品种更为丰富。使用种子繁育的方法如下,采摘种子成熟的果实,之后去掉其果肉,用清水洗净种子,将种子晾干之后可以进行播种,但需要注意的是晾干的过程不能采取曝晒。同时,根据樱花品种的不同,实际进行播种时需要适当修改以上繁育步骤,尽量提高种子的萌发率。

2.1.2 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是指由母体的一部分直接形成一个新个体的繁殖方式,在樱花的繁育中一般为嫁接繁殖、扦插繁殖和组织培养。在实际的繁育工作中,以上三种繁殖方式的优先顺序为扦插最优,其次是嫁接,最后是组织培养。扦插繁殖的方法如下,在3至4月份将生长健壮的樱花嫩枝剪下并制成插条,一般长度以15cm左右为宜,插条需要保留叶片和芽,并严格控制其与插条上部的距离,之后处理插条下部,使其能够在清水中保存时吸收水分,同时不至于产生基部褐化,整理处理好下部的插条对其进行消毒,之后方可进行扦插。嫁接培育是将需要培育的樱花进行剪枝,之后将其移接到其他樱花上,使其能够在嫁接成活后继续生长。组织培养繁育的顺序是首先选择需要进行繁育的樱花,剪取生长健壮的嫩枝,之后进行相关处理,处理后对其依次进行外植体诱导培养、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最终获得培育好的樱花苗。

2.2 栽培技术

2.2.1 土壤条件

樱花是温带、亚热带树种,对土壤的要求相对不高,适宜生存的土壤条件是疏松肥沃、排水能力好且pH值在5.5至6.5之间,但不耐盐碱土,不适宜生长在积水低洼地。因此,在选择樱花栽培土壤时,应当选择含腐殖质较多的砂质壤土或粘质壤土,在土壤条件较差的地方,栽培人员可以使用混合自制腐叶土改良土壤环境,具体做法是将黏土块打碎,使其与树叶、鸡粪、木炭粉等混合,加以沤制形成适合樱花生长的土壤。同时,为了避免积水低洼地对樱花根系的伤害,可以采取高裁法,将栽植穴垫平之后再进行栽种。由于武汉市内某些地区的土壤土质较为坚固,并且排水能力较差,此类土壤条件需要在种植樱花之前细化土质,可以进行深翻,深度在20cm至30cm为宜。

2.2.2 品种选择

樱花品种的选择需要结合武汉市的气候条件和地质情况,做到“适合地适品种”,根据对武汉市具体情况的相关分析,武汉市在樱花品种的选择上有较大的空间。品种选择除了需要考虑是否适合当地栽种之外,还需要考虑其使用场景及观赏美观性,使其作为观赏花木实现观赏价值。根据对武汉市城区现有的樱花品种分析,常见的樱花品种见表1。同时,经过实地调查和对室内栽种樱花品种的多年观测,结合其他学者的相关资料,比较适用于武汉市内栽种的樱花品种有寒绯樱(D.campanulata)、八重寒绯樱(D.campa nulata‘Kanhizakuraplena’)、 红 霞(P.cerasoidesvar.rubea‘Hongxia’)、楚锦(P.conradinae‘Chujin’)、普 贤 象(D.serrulata‘Albo-rosea’)、 松 月(D.serrulata‘Superba’)等。

品种 学名 特色日本樱花 C. yedoensis花色为白色至为红色,花期为3月中下旬至4月初垂枝樱花 C. subhirtella var. pendula 花色为粉红色,花期为3月底至4月初云南早樱 C. cerasoides var. rubea 花色为鲜红色,花期为2月中旬至3月初日本晚樱 C. serrulata var.lannesiana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花期为4月至5月红霞 P.cerasoidesvar.rubea‘Hongxia’花色为玫红色,花期为2月下旬至3月上旬八重寒绯樱 D.campanulata‘Kanhizakuraplena’ 花色为深红色,花期为2月中旬至下旬

2.2.3 栽植方法

一般樱花的定植时间为早春土壤解冻之后,具体时间根据每年的气候变化而定,一般是在三、四月份左右。樱花的栽植方法如下,首先将栽植地的土壤进行耕翻和整平,之后在地上D 1.5m×H 1m的坑,在坑中填有腐熟的有机肥(填有机肥后需要回填土壤)或者改良土壤。然后将苗放入坑中央,使苗的根系能够向四周伸展,填入少量土,轻微向上方提动苗,使其能够更充分的伸展根系,之后将苗坑填平、踏实,使最上层的苗根距离地表5cm左右。栽好后给树苗浇灌足够的定根水,并用竹片或者木棒支撑根苗,以防止刮风等天气或人为因素导致的苗摇伤。所有栽种步骤完成之后,每隔8d至10d为树苗浇1次水,注意不要使土壤积水,天气干燥时可以增加喷枝干的次数,保证苗木生长所需的水分充足。

2.3 管理措施

2.3.1 整形修剪

樱花的修剪需要根据其生长位置和绿化需求共同决定,比如当樱花作为行道树时,为了保证道路上的车辆可以正常通过,必须保证花木的主干挺直并且足够高。这就需要在其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栽植人员能够根据其生长情况和生长周期对其进行修整,一般以轻剪为主,使枝干有疏有密,能够通风并且透光。同时,在修剪过程中可以将生长情况较差的枯萎枝条和发生病虫害的枝条剪取,使花木能够更好的生长。对于其他观赏性樱花而言,修剪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幼苗期,幼苗期一般采用半圆头形的修剪方式,在种植并且成活后的第一年,在保留主干上分生的强壮枝3至4枝左右的基础上,将其他枝条全部剪去,使幼苗能够更好的生长。当樱花进入生长期之后,主要是修剪枯萎枝、徒长枝、病虫枝和重叠枝等不健康枝条,一方面是使花木更加通风透光,另一方面是促进其健壮生长,需要注意的是修剪枝条后花木上会留有伤口,应当及时使用药物对其进行消毒,防止淋雨后病菌侵入导致的腐烂或其他病虫害。

2.3.2 肥水管理

肥水管理也即在樱花生长的过程中对其进行适当浇水和施肥。栽植后的苗木容易因干旱而死亡,因此必须保证根系的水量充足,但樱花本身不能长期生长在土壤积水的环境中,因此浇水的频率以8d至10d一次为宜,同时注意不要过量浇水,防止地表积水,在浇灌之后可以适当松土,使水分能够更好的被樱花根系吸收。生长期的樱花树木一年中一般进行两次施肥,尽量使用酸性肥料,第一次施肥的时间是冬季或者早春(冬肥),第二次施肥的时间是落花后(春肥,又称花后肥)。冬肥一般施加农家肥,可采用豆饼、鸡粪和腐熟肥料等有机肥,施肥量一般为10kg每株,施肥后需要进行足量的水分灌溉。春肥一般施加速效肥料,如硫酸氨、硫酸亚铁、过磷酸钙等,主要是用来补充开花所使用的养分。大樱花树的施肥方法是穴施法,具体操作时在树冠正投影线的边缘挖一条环形沟,沟深10cm左右即可,之后在沟中施入肥料,并进行浇灌给树木补充水分。

2.3.3 中耕除草

由于樱花的根系距离地表较近,对土壤的排水性和透气性要求较高,因此必须保证土壤的松软,根系附近尽量减少踩踏。在樱花的生长过程中,根据其长势适当对其进行中耕,一般与除草相结合,除草分为人工除草和除草剂除草,人工除草主要是通过将菜连根拔除,除草剂除草则是在樱花生长稳定后使用灭草灵、果尔等除草剂进行除草,除草剂使用时需要把控好量,以免影响樱花的正常生长。

3 常见樱花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3.1 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樱花的常见病害有樱花褐斑穿孔病、樱花根癌病、叶枯病、流胶病、腐皮病等。樱花褐斑穿孔病表现为叶表面出现病变直至枯死,其传染性强,对樱花树木伤害大;防治措施为喷洒波尔多液或代森锌等药剂治疗。樱花根癌病主要表现为根茎和侧部的肿瘤,其会导致樱花的发育不良;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使用刀锯将病株上的癌瘤和周围组织切除,二是在苗木栽种之前,将其浸在1%的硫酸铜中5至10min,之后用清水洗净残留的溶液,在进行栽种,三是对病株周围的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一般使用硫磺粉,采取50至100g每平方米的用量。叶枯病是一种常发于夏季的病害,一般是叶上发生黄绿色的圆形斑点,之后逐渐转变成褐色,病叶会随之枯死,但不会自然脱落;防治方法为手动摘除病叶并将其焚烧,之后在枝干上喷洒波尔多液,次数为2至3次,频率为7至10天一次。流胶病发生原因是蛾类钻入树干产卵;防治方法为将虫卵挖出,之后对有虫卵的枝干进行药物消毒处理。腐皮病一般表现为樱花的树皮干枯开裂,或者腐朽、腐烂;防治方法为将病害的树皮刮掉或剥掉,之后使用氯氰菊酯微胶囊剂喷洒伤口,并使用草绳等将其绑住,通过树木的生长能力使其恢复。

3.2 常见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樱花的常见虫害有桃折梢虫、茶黄毒蛾、介壳虫、红蜘蛛、蚜虫等,防治的关键主要在樱花发芽之前及时清除枝干上的虫卵,从根源上解决虫害问题,避免在虫害大面积发生之后再采取治疗措施,减少药物对樱花树木的伤害。桃折梢虫会蛀食叶片,使其萎蔫直至枯死,常发于每年的5月上旬至8月下旬;防治方法是在早春发芽前去除虫害的树皮,并消灭幼虫及虫卵,再病发高峰期前喷洒1000倍的40%水氨酸磷乳油进行杀虫。茶黄毒蛾的幼虫会吃掉樱花的叶片,使其呈现枯黄膜状,高发于每年的5至7月。防治方法为定期清除落叶和杂草,在樱花发芽前摘除越冬虫卵,在发生虫害的初期人工捕杀幼虫,并去除幼虫所结的虫茧,在高发期采用1000倍的40%水胺硫磷,在树木上进行喷洒,使其杀死幼虫及虫卵、蛹茧。介壳虫虫害主要有康片盾介、长白介壳虫、水木监介等,其刺吸枝叶会导致植株的生长衰弱,并且某些种类的排泄物会诱发煤污病;防治方法为在虫卵孵化器喷洒药液,一般是600至800倍的25%亚胺酸磷溶液或者1000倍的40%氧化乐果乳液。红蜘蛛虫害一般出现在6至7月,其会刺吸叶片汁液,使叶片枯焦并提早掉叶;防治方法为在樱花养护管理的过程中,在春季樱花未发芽时使用晶体石硫合剂喷洒树干,杀死越冬成虫及卵,在樱花发芽后一旦发现红蜘蛛存在,及时将其摘除。蚜虫刺吸枝叶会导致植株部分位置生长缓慢,或者花蕾无法正常发育;防治方法是在蚜虫量不多时将虫枝减掉,并且使用清水冲洗枝干,或者采用药剂进行除虫,一般采用吡虫啉药剂或者灭蚜松乳油等。

4.结束语

樱花作为优质的观赏花树,在我国南方多个城市有着大量的栽培和应用。武汉市作为知名的“樱花城市”,有近百年的种植历史,并且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樱花观赏景区。基于此,武汉市的樱花栽培与病虫害防治需要进一步的强化,根据花木本身的生长习性和营养需求,结合武汉市本地的气候、地质条件,通过加大樱花栽培繁育技术的研究,优化樱花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方法,提高花木的观赏性,促进武汉樱花的栽培和发展。

猜你喜欢

花木樱花武汉市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赏樱花
樱花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花木笺
樱花站
唠叨的妈妈
爱找茬的老师
时间都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