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馈式早期康复护理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6-22胡艳红廖文艺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出血性康复训练护理人员

胡艳红 陈 晨 廖文艺

出血性脑卒中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破裂,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等特点。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会破坏神经、体液调节功能,促使自主神经中枢受损,进而引发较多并发症,增加治疗难度,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2]。随着诊疗水平不断提高,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患者仍伴有运动、语言、认知等方面障碍,严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临床需实施有效护理干预。研究显示,早期康复护理可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肢体功能,但患者疾病认知较低,遵医行为较差,不利于护理工作开展[3]。反馈式早期康复护理持续性评估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并根据反馈结果不断改进,能够使护理更具针对性[4]。基于此,本研究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组对照分析反馈式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参照《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5]中相关诊断,并经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首次发病;沟通、认知障碍;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患有严重感染性疾病;伴有肢体功能障碍,无法参与研究。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53~82岁,平均年龄(68.87±5.28)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出血37例,幕上脑叶出血6例,小脑出血3例,丘脑出血2例。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53~84岁,平均年龄(68.90±5.31)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出血38例,幕上脑叶出血5例,小脑出血2例,丘脑出血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给予基础治疗,包括稳定血压、营养神经、预防感染等,由护理人员进行饮食、用药、心理等方面护理,讲解疾病知识、治疗方式及术后注意事项,引导患者根据身体恢复情况自行进行功能锻炼。出院后,以电话随访方式指导、监督患者训练情况,2次/月。护理时间为6个月。

1.2.2 观察组实施反馈式早期康复护理:(1)组建护理小组:由1名护士长(组长)、2名主管护师(副组长)、5名护理人员(具有3年以上护理经验)组成。(2)反馈式康复护理:由小组成员共同制定康复功能锻炼方案,实施反馈式护理干预,具体如下:首先向患者讲解康复训练的目的、方式、频率及相关注意事项,并进行示范,确保患者及家属已掌握训练内容。每日观察患者训练情况,并评估训练效果,若发现患者训练过程中动作不规范需及时纠正;引导患者训练过程中提出疑问,再次讲解其不理解部分,确认患者掌握训练方式、频率,并可准确复述、正确执行所需掌握的训练内容。护理人员须每日利用反馈式康复训练方式监督患者训练。(3)训练方式与频率:术后2~7d,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实施康复训练,具体如下:①良肢摆放:在患侧肢体肩下垫一软枕,使上肢处于伸直外旋状态,定时更换体位,1次/2h。②关节主被动运动:指导患者活动四肢关节,15min/次,2次/d。③床上运动训练:患侧上下肢肌力达Ⅱ级后可开始坐起训练,并进行上下肢关节运动、肌肉等长、等张训练,20~30min/次,2次/d。④患侧上下肢肌力达Ⅲ级后,可进行坐站位平衡训练,转换训练及步行训练,并引导患者自行完成穿衣、洗漱、进食等日常生活活动,30min/次,2次/d。(4)出院后:①第1个月:每周均须制定本周患者所需锻炼方式、频率及康复目标,叮嘱患者周末复诊,评估康复训练执行情况,及时纠正不规范的地方。②第2~3个月:重复反馈式康复训练,1次/2周。③第4~6个月:重复反馈式康复训练,1次/月。护理时间为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发放本院自制出血性脑卒中健康知识评估表,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饮食需求、锻炼方式、血压监测等,评分范围为0~100分,完全掌握>90分,60分≤部分掌握≤90分,未掌握<60分,其Cronbach’s α系数为0.851,重测效度为0.863,完全掌握、部分掌握均视为掌握。②遵医行为:护理前后采用我院自制遵医行为量表对患者遵医行为进行评估,包括5个维度,分别为饮食遵循、康复训练、自我监测、按时服药、戒烟戒酒,采用3级评分法,评分范围为5~15分,评分越高则患者遵医行为越优。③生活质量:护理前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从躯体疼痛、躯体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8个维度评估,共计36个条目,最高评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好。④并发症:统计两组护理过程中肺部感染、褥疮、上消化道出血、泌尿系统感染等。

2.结果

2.1 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遵医行为比较 护理前两组遵医行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饮食遵循、康复训练、自我监测、按时服药、戒烟戒酒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单位:例(%)

3.讨论

出血性脑卒中会引起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多为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需长期卧床休息,肺炎等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6]。研究显示,脑可塑性较强,可在结构、功能上修改自身以适应损伤,康复训练可通过不间断信号刺激大脑,促进神经系统功能重组[7,8]。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对于出血性脑卒中康复训练相关知识认知不足,依从性较差,临床需进行积极指导,以提高其知识掌握度,树立健康生活观念。

常规康复护理由护理人员主导,将信息单向传递给患者,护理人员在示范、宣教后,缺乏对患者掌握程度及完成情况的有效评价、反馈,导致护患配合度较差[9]。反馈式康复护理注重护理过程中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细节及意见,并持续性评估反馈结果,根据结果对护理措施做出相应改进,使护理内容更贴近患者,能够使其感受到人文关怀,进而主动参与护理,调动护患积极性,促使护理程序更细节化,不断提升护理质量[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饮食遵循、康复训练、自我监测、按时服药、戒烟戒酒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反馈式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可有效提高健康知识掌握度,改善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早期康复护理是在患者意识清晰后由护理人员示范、辅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能够预防运动功能障碍,减少褥疮、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利于预后[11,12]。反馈式康复护理告知患者康复训练内容与重要性,针对性制定训练方案,能够使患者掌握正确康复训练方法。每日反馈患者训练情况,并反复讲解其不理解部分,可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进而提升训练效果[13,14]。出院后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并通过复诊进行反馈,针对性制定下一步训练计划,在持续性反馈中能够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度,认识到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促进遵医行为改善,进而主动参与功能训练,提高护理效果[15]。将反馈机制引入早期康复护理可持续性评估患者康复情况,不断调整、改进训练方案,优化护理措施,能够确保干预有效性,加快患者神经功能重塑,促进生活质量改善。

综上所述,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反馈式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其对健康知识掌握度,改善遵医行为,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不断提升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出血性康复训练护理人员
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出血性痔疮患者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