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伴颅神经受累的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1抗体阳性的郎飞结旁疾病1例报告

2022-06-22金莉蓉

中国临床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脑脊液神经病肌力

贾 佳,金莉蓉,杜 鹏,范 薇*

1.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神经内科,上海 200031 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上海 200032

1 病例资料

1.1 患者病史 患者女性,61岁,主因“双下肢乏力3个月余,四肢远端麻木2个月”于2021年11月30日于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8月下旬起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乏力,可独自行走,自感运动耐量下降,休息后未见好转。9月初自觉四肢末端麻木,下肢麻木逐渐加重,从足底上升至膝部。9月23日就诊当地医院,查头颈MRI发现:(1)双侧大脑半球白质内多发小缺血灶;(2)双侧筛窦及右侧上颌窦炎;(3)颈椎间盘轻度突出。予营养神经(B族维生素)、中药、针灸、理疗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无好转。既往有高血压、肾结石手术史,否认糖尿病病史、酗酒、中毒、长期素食等,否认家族史。

1.2 入院查体 神志清晰,精神可,言语流利,对答切题,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理解力、判断力粗测正常。双侧闭目稍差,余颅神经查体未见异常。双上肢平举、屈肘、伸肘、屈腕、伸腕肌力Ⅴ级,对指肌力Ⅳ+级,拇指对掌Ⅴ-级;左下肢髂腰肌肌力Ⅳ+级,右下肢髂腰肌肌力Ⅴ级,双侧伸膝屈膝肌力Ⅴ级,双足背屈肌力Ⅳ级,跖屈肌力Ⅴ级,双趾背屈肌力Ⅳ级,跖屈肌力Ⅴ级,四肢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双侧Hoffmann征(-),双侧掌颏反射(-),双侧下肢病理征(-)。双上肢轻度姿势性震颤。颜面部触觉、针刺觉对称,双手指尖针刺觉减退,双踝以下针刺觉减退,双上肢关节位置觉正常,双下肢关节位置觉减退,四肢音叉振动觉对称。双侧指鼻、轮替完成可,闭目难立征阴性,行走左下肢稍拖步。颈软,脑膜刺激征阴性。

1.3 辅助检查 患者血维生素B12浓度 986 pg/mL(参考值197~771 pg/mL),余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出凝血、肌酶、心肌标志物、骨代谢、肝炎标志物、甲状腺功能全套、自身抗体、免疫固定电泳、肿瘤标志物等均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示右肺微小结节,两肺少许慢性炎症;腹部以及浅表器官B超示双肾囊肿;甲状腺左叶增生结节;心超未见异常。肌电图提示:(1)多发性周围神经损害之电生理表现:运动神经脱髓鞘伴轴索损害,面神经和脊神经运动支均受累,上肢伴感觉神经完全性轴索损害或感觉神经元损害,下肢感觉神经轻度受累倾向;(2)四肢体感诱发电位明显异常;(3)视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正常。腰穿压力130 mmH2O(1 mmH2O=0.098 kPa)。脑 脊 液检查:蛋白1.58 g/L、葡萄糖 3.9 mmol/L、氯 128 mmol/L、乳酸脱氢酶 19 U/L、白蛋白 1210 mg/L、 免疫球蛋白G 245 mg/L、免疫球蛋白A 31.6 mg/L、 免疫球蛋白M 5.8 mg/L。血清指标:白蛋白 41.9 g/L、免疫球蛋白G 12.3 g/L、免疫球蛋白A 2.44 g/L、免疫球蛋白M 1.52 g/L、脑脊液/血清白蛋白比值(QALB)28.9×103、脑脊液/血清IgG比值(QIGG)19.9×103、脑脊液/血清IgA比 值(QIGA)13×103、脑 脊 液/血 清IgM比 值(QIGM)3.8×103、IgG指数 0.69,脑脊液病原微生物、脱落细胞均阴性。外送血+脑脊液周围神经(神经节苷脂)抗体均阴性,血+脑脊液郎飞结以及结旁抗体(CBA法):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1(contactin-associated protein-1,Caspr1)抗体阳性(+)1:320,抗神经束蛋白155(neurofascin155,NF155)抗体、抗神经束蛋白186(neurofascin186,NF186)抗 体、抗 接 触 蛋 白-1(contactin-1,CNTN1)抗体和和CNTN2抗体阴性(图1、图2)。

图1 抗Caspr1 抗体阳性的结旁疾病患者血清郎飞结旁相关抗体检测结果A:血清Caspr1阳性;B:血清Caspr1阴性对照; C:血清CNTN1 阴性;D:血清CNTN2阴性;E:血清NF155阴性;F: 血清NF186阴性。

图2 抗Caspr1 抗体阳性的结旁疾病患者脑脊液郎飞结旁相关抗体检测结果A:脑脊液Caspr1阳性;B:脑脊液Caspr1阴性对照; C:脑脊液CNTN1 阴性;D:脑脊液CNTN2阴性;E:脑脊液NF155阴性;F: 脑脊液NF186阴性。

1.4 诊断以及治疗 考虑患者诊断明确,知情同意后予以甲泼尼龙500 mg 冲击治疗×7 d后,甲泼尼龙240 mg×3 d,甲泼尼龙120 mg×2 d,甲泼尼龙80 mg×2冲击治疗,口服激素序贯治疗,辅以营养神经、监测血糖及保钾护胃补钙等预防激素并发症治疗。患者治疗后肌力、姿势性震颤、双手麻木均较前好转,双下肢麻木部分改善,查体:对指、拇指对掌Ⅴ级,左下肢髂腰肌肌力Ⅴ-级,右下肢髂腰肌肌力Ⅴ级,双侧伸膝屈膝肌力Ⅴ级,双足背屈肌力Ⅴ-级,跖屈肌力Ⅴ级,双趾背屈肌力Ⅴ-级,跖屈肌力Ⅴ级。双手针刺觉对称,双踝以下针刺觉减退。

2 讨论

朗飞结是有髓神经纤维的重要结构,实现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轴突上“跳跃式”的信息传递。目前,郎飞结被划分为3个区域:结区、结旁区、近结旁区[1]。近年来,针对郎飞结结区、结旁区蛋白如上述报告中提及的NF155、NF186、CNTN1以及Caspr1的自身抗体已经在部分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CIDP)和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患者中被发现。虽然这类患者表现出以脱髓鞘为主的电生理改变,符合CIDP的电生理诊断,但这些抗体破坏了郎飞结以及结旁的轴胶质的相互作用,神经活检未出现典型的巨噬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以及其导致的髓鞘降解等病理变化,此外,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对治疗的反应与典型的CIDP也不尽相同[2]。2021年欧洲神经病学学会/外周神经学会(EFNS/PNS)关于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诊断和治疗指南[3]将此类疾病从CIDP中分开,称之为自身免疫性郎飞结病,不再是为CIDP的变异体,其中抗Caspr1(+)的报道罕见。

Caspr1是一种由结旁的神经元表达的细胞黏附蛋白,与位于轴膜端的CNTN1形成复合物[4-5], 后与NF155结合,形成轴突-胶质隔膜样连接(横向带),将髓鞘连接至轴突上,该连接使结区的电压门控钠通道(Nav1.6)和近结区的电压门控钾通道(Kv1.1/1.2/1.4/1.6)分隔开[6-7]。急性起病的CIDP其Caspr1抗体亚型主要为IgG3,可激活补体、调理吞噬作用以及抗原交联和内化[8-9],而典型CIDP表现者其抗体亚型则为IgG4,缺乏这些Fc受体介导的效应因子功能,且不参与补体激活途径。抗Caspr1 IgG4抗体能侵犯郎飞结旁区域,并破坏NF155/CNTN1/Caspr1复合体的完整性,破坏轴-胶质相互作用,影响郎飞结的功能和神经冲动的跳跃式的传导,这是导致神经传导速度下降、传导阻滞的结构基础。病程中亚型可以转换,急性期IgG3,逐渐向IgG1、IgG2过渡,慢性期以IgG4为主[2,9-10]。研究[11]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5是与抗NF155抗体相关的CIDP的危险因素,在病程中抗体产生和转换的个体间差异是否取决HLA等位基因、抗原暴露或进一步的免疫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最初的2例抗Caspr1抗体(+)的病例是2016年 Doppler等[10]分别在35例CIDP和22例GBS的患者中筛查出来的,2例患者表现为严重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和运动系统受累,无小脑及自主神经系统受累表现。随后,又有学者在CIDP队列中报告了2例抗Caspr1抗体(+)患者,但未详细描述其临床特征[12]。2020年的一项纳入了342例CIDP的患者的研究[13]中亦发现抗Caspr1抗体阳性者6例,但是与Doppler教授的报道的临床特征不同,该篇文章中的6例Caspr1(+)的患者均无明显神经病理性疼痛:2例有震颤,3例有共济失调,1例有颅神经受损,表现为吞咽困难。后续国内外关于Caspr1(+)的6例报道[9,14-16],仅有一半(3/6)的患者有神经病理性疼痛,2例患者有颅神经受累伴呼吸衰竭,2例患者有震颤,国内目前已报道的2例病例均无颅神经损害相关的临床表现。上述可见,在所有已知且写明主要临床表现的14例Caspr1(+)的患者中,6例有神经病理性疼痛,5例有震颤,5例有共济失调,3例有颅神经受累。

本研究报道的患者虽然查体仅见可疑面神经受累(双侧闭目差)的体征,但是肌电图提示面神经运动支脱髓鞘伴轴索损害,证实了患者的颅神经受累的亚临床表现,这可能并不是Caspr1阳性的自身免疫性郎飞结病的特异性临床表现。既往的关于CIDP的报道[17-18]中,颅神经受累总比例是5%~11%,主要是眼球运动神经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以及球麻痹,但并没有根据具体的抗体进行具体的分型。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一项研究[19]总结了15例anti-Caspr1/CNTN1复合物阳性的CIDP患者的临床特征,7例(47%)由于急性-亚急性起病,最初诊断为GBS,6例(40%)患者有颅神经受累,8例(53%)患者有神经病理性疼痛,12例(80%)共济失调。颅神经受累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眼外肌麻痹、面肌以及吞咽肌群受累,作者认为该复合物的主要靶点是Caspr1。所以,在临床上,若碰到伴有颅神经受累的CIDP还是需要考虑筛查Caspr1抗体,必要时要筛查抗Caspr1/CNTN1抗体复合物。

抗Caspr1抗体(+)的患者神经生理学检查显示继发于脱髓鞘的神经传导减慢、潜伏期延长等,但也检测到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下降和早期去神经支配,提示存在轴索性,患者脑脊液蛋白水平升高,神经影像学检查中可以看到MRI上显示神经根增强[8-14]。神经活检中观察到IgG的沉积、郎飞结结区的延伸以及CASPR1和神经束蛋白沉积[10],有髓纤维的次全丢失(但保留小的无髓鞘轴突),轴索变性,轻度到中度神经周围水肿,罕见炎症细胞,无洋葱球样表现。

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未见明显反应或者仅部分反应,皮质类固醇治疗部分有效,90%的患者对利妥昔单抗反应良好,可能是由抗体类型的差异造成的。由于目前报道的患者总数数量少,证据不足,关于治疗的选择需要更多的研究证据。

本例患者表现为面神经受累的Caspr1阳性的自身免疫性郎飞结病,无明显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伴姿势性震颤,是目前国内报道的第3例,也是目前唯一1例明确有面神经受累的患者。因条件限制及患者的依从性,本研究未完善抗体分类和神经活检。该患者对激素反应尚可,暂时未予以其他免疫抑制治疗,后续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随访以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抗Caspr1抗体阳性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急性、亚急性起病的周围神经病,伴有共济失调、神经性疼痛、震颤以及颅神经受累,IVIG反应不佳,皮质类固醇治疗部分有效,而利妥昔单抗效果较好。建议对合并上述临床表现的CIDP患者进行Caspr1抗体的筛查,必要时要筛查抗Caspr1 /CNTN1抗体复合物。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脑脊液神经病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非特异性颈痛患者肌力评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鼻水”流不停小心是脑子漏水
脑子也是水做的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越测越开心
你是“神经病”吗?
你是“神经病”吗?
公交车上搞笑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