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界画中的建筑艺术与人文精神

2022-06-22□游

艺术家 2022年4期
关键词:绘制人文精神建筑

□游 思

界画,也被称为“界划”。这种类型的画通常是利用界笔、直尺等工具绘制而成的,以建筑、桥梁、舟船及相关器物等为主题创作的作品。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门类,界画与中国的传统建筑有着很深的渊源。界画最早出现在秦朝,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在隋唐时期已经拥有较高的水平。在隋唐时期,界画因自身内容又被称为“屋木”“台阁”“宫观”。宋代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首次正式提出“界画”一词。界画具有工细特点,同时法度技法异常严谨,对台阁宫观、车马舟船等,均按照比例及透视关系绘制,使其在具备生动自然特征的基础上,依循数学规律呈现一种韵律美。界画使用界笔直尺画线,画出的线条横平竖直、粗细均匀。古人使用毛笔作画,不依靠工具是不能画出均匀且笔直的墨线的。为了满足作画需求,界尺出现,在其辅助下出现一种方圆平直、毫分缕析的作品,由此,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瑰宝——界画产生。

一、界画中建筑艺术分析

界画的出现其实是在两千多年以前,依照《史记》记载,秦始皇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寻找工匠“写仿”六国宫殿,见于“北阪”之上,这说明早期出现的界画是为建筑工作服务的,可以视为建筑设计图,由此可以看出界画与建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汉代出现了《汉麟阁图》《甘泉宫图》等作品,界画始出自这些画工与工匠之手。我国古代建筑受到当时气候、地理、文化与技术的影响,主要以木材、砖石等为建材,通过台基、斗拱、柱、平坐、屋檐沿垂直线方向逐级叠加的方式建成高层建筑。古时候画家在绘制界画作品时,尽量保持建筑的原有特征和形态,努力刻画建筑的细部结构,力求做到准确、优美、生动。东晋顾恺之曾说:“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界好,不待迁想妙得也。”作为界画的绘制者,画家结合自己的想法绘制建筑,让作品在保留界画优美与准确特点的同时,突出个人风格。

界尺为界画的作图工具,使用界尺可以提高画面内容的工整性和准确性。界画在宋代发展到较高水平,并被纳入画院的考试门类。界画不仅使用的作画工具比较特别,与其他画作相比还拥有精准特性,可以细致、准确地还原图画对象。界画按照一定的比例绘制绘画对象,绘制的难度较高,但在当时并没有得到文人的关注与重视。现在我们可以利用存留的古代界画,再现古代桥梁、舟车与建筑,以观赏、学习、借鉴以往的建筑。

界画中的精品《明皇避暑宫殿图》(如图1),现藏于日本大阪美术馆,因画中有题签“郭忠恕越王宫殿图,穰梨馆藏”,从而被传为郭忠恕所绘。郭忠恕为五代末期至宋代初期的画家。这幅作品充分展示了界画艺术的所有特点:描绘的是唐明皇的避暑宫,数间宫殿楼宇坐落在巍峨群山中,飞檐翘角,亭台楼阁,高门回廊穿插无际,数级台阶由下而上连接数座殿宇,宏伟壮观;此处依山邻水,依山势层层而建,树木成荫,为皇家避暑胜地。画家使用界尺作为界画的作图工具,借鉴前人的经验,学习前人绘制图画的方式,提高了画中建筑的工整性和准确性。

图1 郭忠恕 《明皇避暑宫殿图》

北宋是界画最繁荣的时期,当时界画创造水平最高,在宋太宗时期界画正式被纳入画院的考试门类。想成为皇家画院的画师,必须会画界画。这个条件延续了一百多年。正是由于有了界画家的创作,我们今天才能够了解那一时期的建筑特点、风格,才能够品味到中国传统建筑的精美和雄伟。

界画除了具有史料价值外,还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赵佶(1082—1135 年,即宋徽宗,号宣和主人,宋朝第八位皇帝,书画家)创作过一幅《瑞鹤图》,现藏于辽宁博物馆。他用界画方式描绘其居住宫殿的“宣德门”,十八只仙鹤神形各异地在云中盘旋,另两只落在正脊的鸱吻上,尽显吉祥之气。画面描画非常逼真,画家选择俯视法,调整画家自身与被描绘对象的位置关系,在准确描绘建筑特征的前提下,将物体的外在形象更好地再现出来。从画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宫门的大气宏伟,还能体会到宋代建筑的优雅瑰丽。

二、界画中人文精神分析

《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文化是人类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中国建筑从诞生伊始便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界画作为建筑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仅具备精准的特点,还拥有与众不同的人文精神,观赏者也可以从画作中感受到人文魅力。

以中国十大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为例。画的作者为北宋张择端(约1085—1145 年),字正道,居住于东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绘画大师,擅长楼观、林木、屋宇、人物的描画。所作风俗画中,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张择端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在《清明上河图》中,其描绘了京城汴梁的风景,其中舟船、屋宇、人物、车马、树石皆栩栩如生,给人一种强烈的真实感。该幅作品主体为建筑物,画中的亭台楼阁是按照一定的比例绘制的,由此也可以推断出画家擅长建筑设计。无论屋脊装饰、屋顶样式,还是城楼构造、舟桥尺寸,均经过精细计算,让画中的建筑拥有真实的呈现感。作品以长卷的形式展开,一一向我们展示着汴河两岸的风景。张择端使用散点透视法描摹京城的街区景物,并将河流、原野、城郭等大景与舟车部件、市招文字、摊贩商品等小景有机集合起来,让整幅画具备长而不冗、繁而不乱、结构严谨、布局分明的特点。该幅作品不仅将开封建筑和周边景物细致、生动地绘制出来,画面中也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清明上河图》中作者描绘了二百多个人物,如懒散坐在衙门口的官兵、沿街乞讨的乞丐、大街商贩与过往行人等,人们所说的“七十二行”基本囊括其中。《清明上河图》将北宋的时代特色和人文精神渗入作品中,因此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汴梁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元代王振鹏(字朋梅,浙江温州人),除擅长人物画以外,最享有盛名的就是宫廷界画,其大部分作品极为精巧。比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宝津竞渡图卷》呈一字排开的长卷构图,画面由数栋宫殿楼阁组成,廊桥勾连,画作使用的技法精巧,画作绘制的建筑器物非常细致,尤其是对湖上竞渡的龙舟刻画精密,舟中人物擂鼓扬旗,将人们夺旗争胜的豪情生动地表现了出来。画家极力刻画所有建筑的细节,尽可能地呈现该时代的建筑风格,满足人们对当时建筑艺术、风格的好奇心。作品显示出元代界画与宋代界画在艺术审美方面出现的明显转变,说明当时的审美取向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宋代界画中的建筑结构严谨,计算精确,据说可以拿来作为建筑施工设计图。经历了朝代更迭后,界画技艺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到了元代,大部分界画以立意的方式呈现,这反映出当时人们对界画创作的理念发生了变化。这一时期的界画作品以水墨为主,缺少缤纷的色彩,更多融入了人文精神的元素。此外,元代界画在对建筑的描绘与画中人物的刻画方面,拥有极强的艺术特性。以《龙池竞渡图卷》为例,《龙池竞渡图卷》又名《金明池龙舟竞渡图》卷,王振鹏所绘,是一幅“与画随行”的作品。描绘的是农历三月三日在金明池举办戏水龙舟竞渡活动的情景,画中描绘着桥与台榭,连接着风格各异的亭台楼阁,前后大大小小的龙船和鱼船近30 只,刻画入微,形象生动,精彩绝伦。通过画面,我们能感受到画面中物体的远近关系与轻重均经过细致的推敲与多方面的考量,真实生动地还原了当时的情景,作品的艺术鉴赏价值很高。而画面中对帝王、官吏等人物的刻画,增强了作品的欣赏价值和人文情怀。

清代早中期的袁江、袁耀叔侄俩也留下不少建筑艺术与人文精神结合的佳作。袁江(1662—1735年),字文涛,号岫泉,江都(今江苏扬州)人,专攻山水楼阁界画,清朝杰出界画家之一。袁耀,字昭道,画承家法,长于描绘园林实景。他们不仅学习宋元以来界画艺术各方面的技巧与其他优秀元素,还进行了不少创造。他们两人生活在富裕的扬州,界画风格受到稍早时期的李寅影响,后又努力学习,逐渐具备勇于探索、创作活跃的特点。他们界画中的殿宇楼阁富丽堂皇,变化极多,像《蓬莱仙境图》《九成宫图》《春来天地图》《梁园图》等。他们以一些想象的神话故事和客观存在的景物为创作基础,将建筑作为画面核心,用高山大江进行点缀,让整幅作品富有生趣。在作品中,山水美化了画面,消除了类似建筑图稿的痕迹,画作中的建筑不再生硬,与人物的活动融为一体。在袁江、袁耀的大多数作品中,工匠式描绘让楼宇界画呈现宏达的气势、深远的意境。而悠久的神话故事和客观现实的生活场景,又传达出鲜活的人文情怀。

人文,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现象,是万物的尺度,是人类智慧与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所特有的且为人而存在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人类的世代繁衍传承中一直占据着优先的地位。它的发展可以说是一部浩瀚而无有穷尽的人文史,也是一部人类不断“认识自己及了解自己”的心灵历程的形象化的历史。而界画则是人文精神发展史中一朵美丽的浪花。

界画作品具备写实性与艺术特征,它与文化、政治、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反映某时代特有的社会风貌。画家在创作界画时,在保证界画内容写实的基础上,有时更加注重立意,会融入自己的情感。

研究界画中的建筑艺术与人文精神,分析界画作品的内容与作品风格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传承与发展现代界画,是我们当下需要进行的工作。

猜你喜欢

绘制人文精神建筑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Painting ski maps 绘制滑雪地图
绘制童话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绘制世界地图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神秘的不速之客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