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合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

2022-06-22马宇驰彭昕星

图书馆界 2022年2期
关键词:空间图书馆用户

马宇驰,彭昕星,刘 妍

(1.吉林财经大学图书馆,吉林 长春 130000;2.大连海事大学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026)

1 引 言

学术图书馆员一直将图书馆视为信息门户,这使馆员及建筑师在设计图书馆时,初衷固化为首先要有效地存储收藏资源,而非满足学生的需求。自20世纪90年代起,得益于科技进步,“信息门户”范式逐步被“以学习为中心”的范式取代,图书馆得以将注意力转移到用户本身和用户需求上。如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用户场景、需求不断变化,图书馆访客不仅将图书馆用作学术用途,而且还将其用于个人社交和职业发展需求。在数字化时代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受技术、创新和需求三要素的驱动,图书馆空间建设正处在一个整合、重组、关联、互动的转型期。作为不断完善的有机体,图书馆主动改变自身,满足用户需求,馆舍由实体物理空间转变成了一种“资源”,悄然为读者服务,图书馆由“服务空间”向“空间服务”的转变成为趋势。

如何利用好空间资源,柯平在论及“十四五”规划时表示,既要以环境观对未来图书馆的整体与局部进行扫描,也要以场景观对图书馆的重大要素进行设想,时间、环境、场景构成了研究未来的三个维度。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认为空间不仅是静态的社会关系发生的物理场地,而且是动态上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本身,社会关系在其中诞生、关联、生长和消亡。图书馆是典型的社会公共空间,因此对其空间再造的分析也应在静态的环境视角之外,加入动态的场景视角(见图1)。空间再造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基础和核心是制订兼具前瞻性和系统性对空间再造理念,笔者认为时下图书馆空间再造设计需要在实体物理空间之外,融入虚拟数码空间建设,满足用户对泛在知识环境的需求,才是切实贴合前瞻系统原则的图书馆空间利用方案。

图1 复合视角下的图书馆空间划分

2 场景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空间

“场景”术语源自电影戏剧领域,由一幕幕人物活动和时间、场地等构成,各种场面串联组成了完整的作品。将场景视角代入图书馆空间再造分析,总结用户在哪些时机进入何种场地,实践何种活动,能够准确把握用户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图书馆空间再造建设。下一代图书馆的形态是智慧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的场景构建有实体场景和虚拟场景,图书馆空间再造作为智慧图书馆研究的分主题,场景构建同样包含由物理建筑代表的实体空间以及承载数字资源的虚拟空间。

2.1 场景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实体空间

作为信息检索空间,高校图书馆搜索数据库和阅读纸质文献的功能逐渐变弱,依托物理空间为用户提供学习场地的功能越来越重要,具体满足用户的3类基本的需求:1)使用电脑网络独立工作、学习或为完成某项特殊任务使用软件;2)利用图书馆的场地协同他人完成团队作业;3)通过讲座、演示、展览在信息环境下获取某些培训。

过去的几十年中,学者研究了图书馆作为物理空间的概念,关注了物理图书馆空间的重要性,较为突出的有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IC)及学习共享空间(Learning Commons,LC)。IC提供的服务非常丰富,最常见的包括:信息管理软件、多媒体软件、办公软件指导、扩展的多媒体工作室、适合个人或团队的办公家具、各种定制化的书桌、协作(团队)学习区、静谧区高科技教室、研究咨询、写作指导、数学辅导、统计学咨询、投影仪设备、扫描仪设备、光驱、彩色打印设备、数码相机摄像机外借、大型打印机以及咖啡区。IC提供的服务和物品旨在令用户接触到尽可能丰富的信息资源,学生不只在此发现信息,还学会利用信息,凭借科技手段将信息融合。例如,大连海事大学图书馆在新馆的再造过程中,专门打造供师生交流、共享知识的空间,此区域是整合互联网络、计算机设施、多媒体设备、电子文献的现代阅读场所,可举办小型的学术研讨等活动,促进知识交流、知识创新。

IC被用于搜集知识,LC被用于创造知识。IC到LC的过渡将用户的注意力从服务拓展成一种新的思考,即作为用户他们是如何在特殊物理空间内与信息进行互动的,这种互动正是学习者主动构筑自己知识的过程。

LC支持新的学习形态及趋势,安排一系列的活动与服务助力用户完成学习过程中的各项任务,多配备优质的显示屏幕与其他展示设备、强大的无线连接、舒适的座椅、可组合的单元化移动定制化桌面,充足的电源插座、打印与扫描设施等。在这个空间内,学生可以便捷地从静谧区移至开放区进行休息,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谈话或开展一些项目研讨活动。

2.2 场景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虚拟空间

空间再造不限于既有物理空间的设计改造,亦需要借助网络技术,对线上平台实施改造,实现物理空间的“网络化”。将图书馆搭建组织的各种服务、资源在虚拟空间进行再造,使服务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最大化的方便用户,承载这一期望的平台就是图书馆网站。高校图书馆网站是高校图书馆的门面,它显示诸如图书馆开馆时间、政策信息、寻路导航、员工名录和基本联系信息等信息,也能展示图书馆的纸质和电子资源,为学生和教师推广如流通、储备、参考、图书馆指导、图书馆活动和馆际互借等服务。图书馆是一个不断更新自己馆藏、丰富自己服务的有机体,周期阶段性的重新设计非常必要。作为它的展示窗口,高校图书馆的网站不同于手册、海报或传单,而更应是一个“活的”文件。以高校图书馆网站为改造主体的虚拟空间再造不应只以存储电子资源为愿景使命,而应是基于数字资源面向各类用户,发挥虚拟空间跨时间空间的特性,实现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构建虚拟馆藏,发展空间服务,利用空间资源。

高校图书馆网站再造直接体现在对其易用性的提升上。具体分为形式上的再造与内容上的再造。形式上,构建基于主题的网站设计而不是基于受众的导航设计,侧重的特性是导航设计和主页元素。如果是基于受众身份,导航窗格应体现关于机构、学生、教职员工、我的账户等入口;基于主题的设计则会包含服务、科研协助、图书馆业务、图书馆资源等入口。高校图书馆网站的设计要基于主题,而非基于用户身份。基于身份设计往往迫使用户在搜索信息之前先确定自己的身份,将用户从查询科研信息的任务思维中抽离,基于主题则可以保持用户对信息需求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内容上,网站再造的过程考虑对术语的最大程度消解,标题和菜单链接中出现的术语对刚接触科研的学生来说可能是难以理解的阻碍,如参考文献、研究指南、主题词、关键词等不能自释的术语具有相当的门槛。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访问高校图书馆网站只为寻找专门某一项内容,并且希望尽快找到,过多且过于丰富的内容集中呈现容易令用户感到不知所措。例如,吉林财经大学图书馆以主题入口,简洁清晰地将图书馆概况、新闻动态、服务指南、动态资源、特色活动等模块布置在网站的导航窗格,并采用一框式检索协助用户迅速获取基本资源,辅以强大的站内检索功能,削减用户了解网站结构的额外学习成本。

3 环境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空间

高校图书馆构思理念需要建筑设计支撑,并透过建筑设计超越实体空间的限制,体现出高校图书馆支持用户学习、社交、整合实现高校教学的愿景核心作用。影响学生感知空间的环境因素包括装饰布局、地毯、光照、颜色主题、噪声等级、隐私以及饮食支持。

3.1 环境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物理空间

3.1.1 噪音削弱。合作、协作在下一代学习空间中处于核心地位。协作有多种形式,有的高强度互动发生在适宜讨论的协作区,有的则以微弱小声交谈的形式存在于安静区,这成为长久困扰高校图书馆用户和馆员的难题。

噪声控制从设计理念上对高校图书馆再造工程进行科学的空间规划并在随后的开馆服务中落实系统的空间管理。高校图书馆安静学习区的空间规划首先要分析分类噪声来源,如用户的交谈声音、讨论声音、手机声音、饮食声音、键盘敲击声音、耳机声音和团体活动声音等,并向用户明确不同强度的噪声在不同静音级别区域中的限制。其次就是通过设置安静楼层、安静学习区域、安静学习室及单人学习室等四类对静音要求逐级严苛的安静空间,以相对低静音区域包围严苛静音区域,实现安静区与“噪声区”的合理过渡。购置合适的静音办公家具和使用阻声吸音材料,通过橡胶地毯的铺设,减小脚步声、高跟鞋声。安静学习区的空间管理需要醒目的警示标识提醒读者保持安静,采用预约制度排除用户争抢吵闹的发生并实行馆员定时巡视检查措施,劝阻用户降低噪声。

在合理控制安静区噪声之后,还应对高校图书馆馆藏布局和功能分区不良带来的噪声加以改善。结合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的学科模式可知,理科需要更多的讨论从而多安排“噪声区”,社会科学需要侧重阅读与思考多分配安静区。针对专业需求,设置足量的“噪声区”也是保障安静区的有效途径。设置麦克风阵列等噪声监控检测系统,辅以醒目的灯光预警、馆员介入等方式,对“噪声区”内的音量实现合理控制。

3.1.2 光照与隐私。图书馆内部的光量,特别是日光量对用户的阅读、协作及生产力都有重要的影响。合理地规划使用日光可以优化置身于图书馆的体验。在高校图书馆的光源设计上,应对不同区域进行分类照明,结合人流流动行为、用户场景需求,利用自然光源与人造光源对图书馆室内进行局部照明、重点照明和混合照明。为控制光污染,照明设计师与室内设计师需要紧密合作,通过科学测量和计算透光系数、控制反射系数,将自然采光柔和呈递给用户,提供适宜用户心理安定的稳态环保照明。

一些用户在图书馆内对坐在矮隔挡、远离窗户位置的隐私保护并不满意,但满足于带来的充足日光与开阔视野。所以,高校图书馆采光的规划要结合用户隐私性,根据日光以及多种场景下的不同隔扇高度分区设置学习空间以获得用户最高的满意程度。同时要结合光照强度,明暗特性,划分好不同区域,这主要体现在学习空间大小的差异。高校图书馆的书架区与流通区在布局位置宜参考空间整体进光量,过低或过高都令用户不适。合理利用书架的低透光高隐私性,结合矮隔断的高通透低隐私性,成为未来空间设计的采光规划原则。

3.2 环境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数码空间

图书馆用户分为有信息需求以及无信息需求。对于有信息需求的用户而言,当其步入图书馆建筑,脑海中可能至少面临两个困境:一个是希望通过图书馆资源来解决的信息需求困境;另一个是空间困境,即如何在空间中定位信息资源来解决信息需求。图书馆着眼帮助用户解决信息困境,而在用户的空间困境上往往未能足够重视,致使一部分经历过图书馆焦虑的用户,在尝试寻路解决信息需求路上遭遇进一步的沮丧。对于这类有信息需求用户的图书馆空间困境,图书馆目前多以优化寻路领域为解决方案。寻路发生在已经建成的环境中,是一种帮助用户定位并导航的信息处理过程。使用者通过一套建成环境内的寻路信息系统作为行为基础,凭借如建筑指示、线性结构标牌与建筑平面图等信息,用以制订并执行路径沿途的各种选项。而这些方案服务的对象多是身处于图书馆、目的明确的用户。

无信息需求的用户同样是图书馆争取的服务对象。这类人群往往初次接触图书馆,对其提供的服务与资源了解不多,由此基于空间再造的思考视角,产生了以推广信息资源与信息服务的介绍图书馆访客环境的数码空间,主要有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的应用和360度全景空间,二者都拥有多感知性、交互性、自由性及动作性等特征。高校图书馆可根据使用时机的差别,在新生入馆教育时多展示VR内容,而360度全景则更像线上版本的寻路系统。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在考虑标准的空间实体物理工程之外,要建设好互动平台,提供无须馆员引导的自助式、任意地点、任意时间接入的泛在化、根据兴趣出发的兴趣导向VR入馆体验,在新生入校入馆教育阶段就营造出沉浸性体验,并且能在虚拟世界与虚拟环境中实现交互。通过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构造的虚拟环境结合三维建模、三维多边形技术营造沉浸体验,技术要求高,可穿戴设备价格不菲,财力投入要求大,并且虚拟现实建模开发、运行、维护都需要有相关计算机能力的馆员,甚至需要专门招聘专业人才。与之相比,360度全景需要的人力、财力和技术更小,且数据量较少,平台限制不多,通过一定的技术和设备,实现以全景图像为基础的体验,帮助用户漫游图书,游览各个重要空间,提升认知高校图书馆空间与服务的娱乐性,增加用户访问高校图书馆网站和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的热情,提高宣传效率与资源利用率。例如,吉林财经大学图书馆的360度全景展示系统,使用无人机航拍标示出图书馆在校园的方位,各层级融合,多角度展示,辅以文字说明,简洁精炼的服务介绍,科学合理的层级进退设置,让图书馆成为新读者虽未亲历却已熟悉的建筑,也使其他读者对图书馆结构及其服务形成详细的认知。

4 结 语

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是立足高校教学使命、满足读者日益多元的用户需求,以服务创新为驱动的一项多层次系统工程。本文整合了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过程中场景视角下的实体空间用户行为及需求分析、虚拟空间中高校图书馆的门户网页优化改造,环境视角下的物理空间内噪声控制,光照隐私等设计原则、数码空间内图书馆VR与360度全景的应用方案。透过多视角、多维度分析,为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提供思路与方向。

随着读者对高校图书馆物理空间需求日益增加,高校图书馆的功能早已不限于信息资源的存储与服务,而是成为高等院校教学愿景的综合展现,通过需求分析、合理设计、区间分隔,以场景分析洞悉用户需求,以环境建设实现空间功能,使高校图书馆成为充满活力的动态学习资源、知识分子社区和学术企业的中心,这也是未来图书馆人应该研究的课题之一。

猜你喜欢

空间图书馆用户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2021少儿出版用户触达能力指数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图书馆
信用卡资深用户
去图书馆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