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探讨
2022-06-22何新梅乌林花彭丽娟马福忠杨心如徐创美
何新梅 乌林花 彭丽娟 马福忠 杨心如 徐创美
摘要:文章对我国西部落后地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加强宣传,加强防疫管理,规范流通监管,强化基层防疫力量建设、检验工作等措施。
关键词:西部;疫病防控;问题;对策
目前,一些贫困地区将畜牧业列为“一县一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受信息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的卫生系统仍有一定的缺陷。本文通过对西部技术援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粗略地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1 我国重大动物疫病流行态势
我国在畜禽养殖中,依据动物疫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动物流行病被划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指对人和动物造成的严重伤害。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净化、消灭等措施,主要有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等。二类传染病是指可能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要采取严格的控制、净化、消灭等措施,比如猪传染性支气管炎、蓝耳病、猪传染性支气管炎等。三类传染病是一种常见的、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传染病。必须加以管制和净化,比如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感等。主要动物疫情的总体情况是:旧病复发,新病不断,由于灾害日益严重,又有外来动物疫病的危险,目前的流行情况如下:
1.1 布鲁氏病菌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人畜共染的慢性传接触性传染病,它可侵害猪、狗、牛、羊、鹿、骆驼等动物,更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人的布病又称为“懒汉病”“千日病” 动物感染布病后,潜伏期约14~180d。怀孕母畜容易流产,引发子宫内膜炎。患病公畜常出现睾丸炎、附睾炎和关节炎等症状,人患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烧呈现波浪热多汗、浑身没劲、关节和肌肉疼痛,总想小便等症状。此外,该病还可导致患者性能力低下,劳动能力低下,甚至丧失劳动能力。20世纪80年代,疫情曾得到有效控制。90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布病疫情出现反弹。2009年,畜间布病作为重大动物疫病进行防控,实施了以畜间强制免疫为主,结合双向流调和主动监测、检疫监管、病畜扑杀、消毒灭源、无害化处理等综合措施,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016年,畜间阳性率从2011年的历史高点2.44%下降到0.42%,人间报告病例从20845例降至近10年的低点6567例。从2017年起,由于地方政府重视程度有所下降,防控经费投入不足,活畜调运监管困难以及布病宣传干预不到位等诸多因素,布病疫情出现反弹。2020年,人间报告病例16374例,较2019年增加15.7%。
1.2 新城疫临床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典型的,严重的混合感染,近年来发现的流行菌株的病毒性显著提高,许多菌株的毒性甚至超过了F48E9的标准强毒株。强毒株的形成与大剂量弱毒疫苗在免疫应激条件下 F基因的突变有关,从弱毒性突变中生成类 I和类 II的强力毒素,由此可以推测,基因型的累积必然会引起血清型的分化。有多种血清型的传染性支气管炎。不同类型的病原菌和多种临床类型的交叉防护水平较低,目前对疫苗接种后的评估尚不清楚。目前,在规模化养鸡场中,法氏囊炎发生率比较低,但因为目前所使用的疫苗大多属于中度毒性或较高毒性,疫苗免疫可导致雏鸡处于亚健康状态,从而导致二次感染;其他的研究显示,法氏囊病毒已经发生了变化,疫苗免疫防护的突破是一个很大的危险[1]。
1.3 外来动物疫病
至于外来动物的疾病,非洲猪瘟的威胁同样很大,到2013年五月为止,俄罗斯报告了300例非洲猪瘟,共发现40多万只家猪、野猪,其中8179只死亡。至今,非洲猪瘟只在欧洲和俄罗斯爆发,77%的病例是个体农户和小型猪场。加强非洲猪瘟的风险预警、风险评估和防控技术准备工作。总之,目前我国的兽疫疫情形势总体上呈现出愈加复杂的趋势,病原变异加速,毒性增强;细菌具有广泛的抗药性,且可用的抗生素数量较少;免疫剂量高,免疫密度高,免疫程序复杂;某些疫苗不能充分地保护流行的毒株;缺乏对疫苗中和抗體进行评估的实用技术。
2 动物疫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2.1 动物疫病防控宣传力度不够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扩大了畜产品的流通渠道,随着流通规模的扩大,兽类疾病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尽管各地的兽医都在努力控制动物的疫情,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在实施过程中,其效果并不理想,基层兽医、饲养员对疫情的了解不够,因此,没有做好防疫工作。在我国农村,大部分的家畜都是散户,牲畜饲养场分布很广,而且,大部分的农民都是没有文化的,没有正确的预防意识和预防措施,造成了偏远地区的防病工作难以进行。有些农场主还抱着一丝希望,少数人觉得免疫是无用的,若是拒绝接种,导致农村重大疫情的防治工作出现了很大的漏洞。农民不懂疫情的危害,甚至在给牲畜上保险的时候,还有部分养殖户不愿意,他们相信瘟疫不会对他们造成太大的伤害,完全没有防范意识。
2.2 选址及栏舍设计不符合规范
选择农场场地是非常关键的,同时,国家的动物防疫法也将其列入动物防疫标准。有明确的条款,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一些养殖场的位置没有达到标准,有先建场后再建的情形,不符合防疫要求。他们的举措是土地的现状,靠近主干道,从场地位置到场地的功能布置,主要是为了便于饲养,没有充分考虑到疫情防控的现实情况。在申请动物疫病证明时,如果不符合《动物防疫合格审查办法》,那么,装修和硬件设施都很困难,因为经费和其他因素,不能再建基地了。在一些场地引进品种隔离、外来人员进出、车辆进出卫生、卫生消毒等方面,也违背了防疫的规定,养猪场的生物安全范围很大,主要包括控制人、车辆和物品,例如,养猪场的分区,计划场地进出通道,在养猪场周围设置了栅栏和带刺的栅栏,消灭老鼠和苍蝇,禁止犬、猫、鸟类进入。一些养殖场未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建设,设备太过简陋,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预防[2]。
2.3 动物防疫工作落实不到位
目前,我国各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十分重视,但是,在一些具体的细节上仍然有一些漏洞。西部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一些县的畜牧兽医机构甚至连一辆疫苗运输车都没有,疫苗在运送过程中有可能因高温而发生故障;另一方面,政府要求农户接种疫苗,一些农民抱着侥幸心理,原以为并未发生大规模的饲养疾病,开展防疫工作既费时又费钱,没有根据免疫需求进行免疫。在基层开展的动物疫情防治工作中,兽医防疫人员文化水平低,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纪的,没有及时地理解和掌握某些新的知识,学习新的东西比较缓慢,一旦遭遇某些传染性疾病,许多兽医人员无法及时地对疫情进行有效的防控。一些地方由于基本条件的制约,连初级的畜牧和兽医组织都没有。有些人在买卖牲畜和肉类时,未经动物检疫机构的检疫,未按照规定提交检验报告,私下交易,使乡(镇)的防疫工作人员都不知道,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加大了疫情蔓延的危险。
2.4 人员、经费配备不足
缺乏动物防疫的力量和资金,在西部农村,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尤为突出,在动物防疫资金的保障方面,关于村防疫员的财政收入问题,目前尚无明文规定,在现实生活中,具体执行疫苗和免疫标志系统,由村防疫员负责,工作繁重,加上春播、秋收、农忙,这会严重地影响到整个村子的凝聚力,也会影响到整个团队的稳定。从而对强制免疫浓度和免疫品质产生影响,让工作无法真正得到实施和完成。尤其是最近几年,外来疫情有所上升,动物疫病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下级的工作量也会增加,疫情的防治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也相应增加,而且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很低,农村动物防疫人员的福利与他们的付出不成比例,导致了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的不稳定。员工的流失是家常便饭,新的人事资金很难到位,这就造成了相关工作的失败,对地方的防疫工作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2.5 动物抗体检测工作薄弱
目前,虽然在西部县市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已经设立了相关的实验室,有实验仪器,但是由于地区交通、信息等因素的制约,至于防疫方面,农民并不懂得如何利用抗体来掌握免疫效果、确定最佳免疫时机,也不知道能不能用抗体来判断有没有感染什么疾病。因此,他们不会去做任何的抗体测试。而且有关的政策也没有关于接种疫苗的要求。县畜牧兽医站的技术人员虽受过相应的训练,但是实际操作却很少,没有提升专业技术,检测作用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3 对动物疫病防控的建议
3.1 重点抓好三个主要措施
3.1.1 抓好集中免疫,保护易感动物
重点动物疫病的集中免疫是防治动物疫病的重要措施,加强对主要动物疾病如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鲁氏菌病、小反刍兽疫的强制免疫。同时,还要对其他重要动物传染病如新城疫的免疫工作进行综合协调。要做到“五统一”,“五不漏”,确保“五到位”,组织严密,安排严密,强力、有序地开展免疫规划方案制定、防疫经费和人员落实、疫苗采购供应、免疫培训、免疫接种等工作,要真正做到该免,不留空子。
3.1.2 抓好卫生消毒,消灭传染源
科学、规范地进行消毒,是消除病原体、切断疫病传播途径、控制疫病流行的重要手段。夏天是杀菌和杀菌剂的最好时间,养殖场、屠宰场、无害化处理场等重点场所要严格按技术规范进行消毒、灭源,并大力推进洗消、烘干、净化疫情,防止细菌病毒的传播、扩散和蔓延,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生物安全保障能力。
3.1.3 抓好隔离防护,切断传播途径
隔离是阻断疫情传播的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一方面要外堵,持续实施群控、运输环节检验、检疫等有效措施,要严防传染病的扩散。而另一方面,则是防守内部,对养殖场、屠宰场、无害化处理场等重点场所,要严格落实车辆、畜禽、人员登记消毒制度,对病死禽、病死禽实行隔离、灭杀、无害化处置,加强对自己的生物安全的防护[2]。
3.2 加强基层动物疫病消毒灭源的工作
要做好基层重大动物疫情的防治工作,除继续强化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动物疫病检测、医务人员技术培训以外,还要重视动物疫病的灭菌、灭源,这是它的一项重要预防措施。动物疫病的灭菌和灭源必须与本地的动物疫病工作相结合,制订科学、高效的夏季消杀措施,在城关综合市场内,牲畜和产品的交易区内,请安排专人进行消毒。农村市场的牲畜必须定期派出专门的人员进行灭菌、灭源,要在指定的地方建立一个屠宰场,要经常进行消毒。应在合理的时间内进行灭菌灭源工作,由卫生员和兽医站的工作人员组成专门的灭源队,特别工作组深入到了所有的牲畜交易市场和主要的农户,采取科学、高效的方法,对源头进行彻底地灭菌,确保安全的有效措施,维护公共健康和社会治安。
3.3 加强基层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工作
为了有效地在基层开展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必须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健全实验室的管理体系,研究部署有关做好动物疫病的监测、免疫抗体的工作,认真执行,及时、准确地进行检验。二是要完善值班制度,保证24h轮班,并仔细地做好值班记录,对可疑病例,要向主管部门通报,由其组织人员带队伍对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扑杀。同时要根据有关的法规及时上报疫情。三是要切实加强对强制接种的抗体检测。根据我县现有的检验报告,猪瘟抗体合格率为94.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合格率为89.7%,目前,国家强制免疫病種的抗体检测工作已经达到了上级规定的水平[3]。
3.4 加快推进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建设
我国的畜牧业正在由传统的畜牧业发展到现代化的过程,动物疫病的控制由有效地控制转变为逐渐地净化和消除。推进畜牧业规范化建设,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本途径。在动物疫病防治中,逐步净化和消灭动物疫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保证粮食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全国不同地区的畜牧业发展情况,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推行健康、清洁的养殖方式,要与社会经济布局和土地承载能力相结合。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管理标准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现代化生态养殖要求,加快发展畜牧业的工业化。通过建立标准化的种植基地,降低猪、禽、牛、羊的发病率和公众健康风险,提前采取措施,重点打击国内的动物疫情,同步完成未指定动物疫病区域的申报。要把发展标准化生产基地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适当落实各项补助,积极争取养殖业人士和人民的支援。
3.5 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力度
对各村家禽饲养情况进行了调查,记录家禽的数量,在进行疫苗接种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全方位的预防,不能有遗漏;加大对动物疫病的调查,安排技术人员进行检查,主动地弥补自己工作中的不足。相关负责人负责检查疫情,并不定期进行抽样检查,以排除疾病的潜在风险;加强抗体的检测,确保疫苗的质量。定期开展评价和常规检查,培养技术工人的工作能力,强制接种工作中的免疫抗体水平;政府不定期派出人员到乡村卫生监督检查,并且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对执行力度大、防疫及时到位的乡镇实施奖惩,对那些执行不力的人,会进行相应的处罚。
4 结语
受西部条件的限制,防疫工作是相当繁重的,所有级别的动物防疫机构都必须付出不懈努力,尤其是当外来传染病的危险增加时,加强对疫情的控制,是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要加强防疫工作,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基层防疫人员的专业技能,严格落实相关的动物防疫法规,加强农民的防病和检验意识,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降低疫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剑峰,杨宗照.浅析西部欠发达地区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J].中国畜禽种业,2020,16(5):11-12.
[2] 徐仲凯.新形势下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探讨[J].中国畜牧业,2021(11):55-56.
[3] 曹志.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J].兽医导刊,202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