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助力“太空之旅”

2022-06-22马英

走向世界 2022年21期
关键词:返回舱神舟载人

马英

4月16日,在创下连续在轨飞行183天时长新纪录后,神舟十三号3名航天员从浩瀚太空顺利返回地球家园,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圆满收官。中国载人航天向着星辰大海不断进发,是中国科技事业勇攀高峰的生动写照。

仰望浩瀚星空,深邃的幕布上闪烁着一颗颗“中国星”,“天宫”“嫦娥”“天问”……千百年来的梦想逐一照进现实。“飞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对于载人航天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他的一句句嘱托和鼓励都激励着航天工作者攻坚克难,勇攀高峰,成就了今天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个个高光时刻。而这其中,少不了山东和山东人的付出和努力,他们见证了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山东力量”。

183天的太空“出差”,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此次飞行任务中实现了多个首次,不断刷新中国航天纪录,展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新高度。其中,有不少硬核科技,来自山东。

在万众瞩目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中,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研发的露点仪、气体纯度分析仪、水红外分析仪等多款标准装置为发射提供了现场计量保障服务。另一方面,在新材料支撑上,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也“大有作为”。其研制的多款新材料产品在“神舟”飛船和“天宫一号”历次发射中获得应用,受到载人航天工程系统表彰。

济南圣泉集团是国内树脂材料龙头企业。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上使用了圣泉集团的酚醛空心微球。自神舟八号开始,该产品已经连续应用于神舟飞船返回舱。酚醛空心微球具有耐烧蚀、保温隔热、吸收电磁波等特点。返回舱与大气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能达到上千度高温,将酚醛空心微球应用到返回舱外层之后,可使返回舱内温度保持在安全范围内,为返回舱元器件正常工作、航天员安全保驾护航。

在东风主着陆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2研究所研制的搜索定向装备唱主角,它们是名副其实的“千里眼”,能够在全天候、全天时条件下,快速捕获着陆返回舱,引导空中、地面力量迅速抵达着陆点进行处置。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2研究所研发的便携式定向仪、陆用型信标机、海用型信标机、航天员通话电台等设备齐“上阵”,组成了一张近、中、远程搭配,海、陆、空协同的立体化搜索救生网络。这套多次为中国航天任务发射提供保障的“明星装备”再次为神舟十三号的顺利出征提供了坚强护航。

此外,从2011年到2022年,从神舟八号到神舟十三号,海尔生物航天冰箱“七入太空”,已成为中国载人航天项目的标配设备,中国也由此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航天冰箱核心技术的国家。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还能实现食品冷藏箱全程遥测、遥控及状态分析,降低了航天员的在轨工作量,保障了飞行任务的顺利实施。跟随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升空的还有海尔航天医用冷储箱,为空间医学样本提供存储保障,这一产品历时5年研制成功。

位于烟台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第513研究所(以下简称“513所”),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中承担了仪表控制器、控制器产品、宽波束中继S终端、断接器、环控检测装置、调理电路、接口装置等相关产品的研制工作,在各项任务的数据管理和信息处理、航天员天地通话、机械臂精准控制、航天员出舱活动等工作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13所是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和北斗导航卫星骨干研制单位,宇航级电子产品主要供应商,国内领先的商业卫星研制单位。北斗组网、嫦娥探月、天问探火、空间站建设等重大工程,都有513所持续贡献的“山东力量”。

近段时间,513所的科研人员忙碌依旧。在卫星配套项目的各个厂房,一条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高精尖的卫星配套电子产品源源不断从这里输出。

2020年11月,513所与烟台高新区共同打造的航天卫星产业园启用。产业园占地345亩,其中,一期建设的航天卫星配套项目,总投资10亿元。科研人员表示,带来最直观感受的是研发生产场地的扩大。有了更大的空间资源保障,513所重构了生产格局,重塑了产品生产流程,建设了具备5000台套年交付能力的航天柔性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自项目满负荷投产以来,产品交付量创历史新高。

513所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自身强大的宇航科研实力。其具备完整的研发、生产、试验体系,以及向上下游拓展与转化的产业链条。目前已承担国家520台套载人航天、400余台套北斗导航、45台套探月工程及多台套核心部件的深空探测和空间站建设研制任务,为国家重大航天工程提供强力支撑,并正积极服务于烟台市新兴航空航天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快打造天、海融合的战略新兴产业体系和国内一流的航天产业生态体系。

目前,513所致力于支撑烟台市航空航天产业规划,建有山东省微纳卫星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山东烟台数据与应用中心等省级、国家级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并在全力推进二期卫星互联网产业园项目建设,针对商业航天和卫星应用产业展开布局,打造更加开放、多元的航天生态体系。

4月30日11时30分,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黄海南部海域,以“一箭五星”方式托举吉林一号高分系列卫星点火升空,随后卫星被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首次实现运载火箭海上“一站式”发射,即总装、总测、出港、发射一体化。该卫星主要为国土资源普查、城市规划、灾害监测等行业领域提供商业遥感服务。至此,位于烟台海阳的东方航天港光荣完成了三次海上火箭发射保障任务,肩负起了中国唯一一个海上发射技术服务港的重要使命。

自2019年,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在海阳完成海上发射“首秀”,时隔三年之后,一座东方航天港在黄海之畔快速崛起,围绕“天上有星、海上有船、陆上有箭”的核心能力建设,已有12个航空航天产业相关项目“重磅上新”,涉及星箭研发制造、卫星数据应用、航天高端配套、航天+海工装备、空天运输及搭载服务、航天文化旅游、航天科技应用等领域,打造出了一个全产业链、高附加值、带动能力强的航天产业专属区。其中,东方航天港卫星数据应用中心作为山东省2022年重大项目,格外引人瞩目。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占地280亩,是集数据存储、灾备、超算、交易、科研服务、科技孵化为一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创孵化器,将带领海阳向卫星遥感应用市场进军。

4月22日,東方航天港卫星数据应用产业园成功举办空天信息产业及海上卫星发射与回收研讨会,陆海空间公司东方慧眼星座项目正式发布。同时,李德仁院士工作站正式揭牌,将为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我们要把海阳打造成海上卫星发射场,建立一个东方的航天城,就要从做火箭、做卫星延伸到发射、管理、运营、应用、服务等各行各业。‘东方慧眼’是一个由几百颗遥感加导航通信卫星组网的计划,在天上建立一个互联网,跟地面的互联网融合到一起,实现对人类各种社会活动的观测,为国家实现航天强国目标作贡献。”李德仁院士说。

从火箭生产制造及发射的“双料基地”到探索空天信息服务广袤星空,海阳东方航天港正加快产业培育步伐,强力隆起产业高地。未来,一个百亿级商业航天高科技产业集群将全面崛起。

On April 16, after setting a new record for the continuous in-orbit flight duration of 183 days, the three astronauts of the Shenzhou-13 mission safely returned to Earth from space, which marked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key technology verification phase of the Chinese space station.

Among the highlights of China’s space program, the efforts of Shandong and its people are indispensable. They have witnessed the “Power of Shandong” in aerospace development.

During the 183-day “Space Trip”, the Shenzhou-13 manned spacecraft achieved multiple firsts in its flight mission, continuously refreshed the record of China’s space program, and showed the new height of China’s aerospace science & technology. Much of the core science & technology came from Shandong. In the launch of the highly anticipated Shenzhou-13 manned spacecraft, many standard devices, including the dew-point hygrometer, the gas purity analyzer and the infrared moisture meter developed by CNGC Institute 53 (Jinan) have provided on-site metering guarantee service for the launch. In addition, CNGC Institute 53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erms of new material support. A number of its new material products have been applied to the previous launches of “Shenzhou”and “Tiangong-1”, and commended by the manned space program system.

The No. 513 Institute of CASC in Yantai undertook the R & D of related products in the Shenzhou-13 mission. It played a vital role in data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of various tasks, communication between space crews and ground personnel, precise control of robot arms, astronauts’ extravehicular activities, etc. The No. 513 Institute is a key research unit for the manned spaceflight, the lunar exploration program and the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one of the main suppliers of aerospace-grade electronic products, and a leading research unit of commercial satellites. It has continuously contributed the “Power of Shandong” to such major programs as Beidou networking, Chang’e lunar exploration, Tianwen Mars exploration, and space station construction.

猜你喜欢

返回舱神舟载人
载人航天三十载飞天筑梦中国宫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神舟十三号安全着陆
“ 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安全着陆
中国2030年前具备载人登月能力?
成功着陆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长春光机所研制设备 助力神舟十二号返回舱 成功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