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株假臭草来源内生真菌生物转化柠檬烯产物分析
2022-06-21梁佩芳杨道茂
梁佩芳,杨道茂
(1.开封大学 医学部,河南 开封 475000;2.华侨大学 化工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单萜类物质主要存在于挥发油中,有止痛、抑菌、作昆虫信息素及昆虫驱避剂等作用,广泛应用于医药、香料等方面[1]。单萜类化合物由于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一直是理想的生物转化底物。细菌、真菌、酵母菌和植物细胞等都可以充当生物催化剂角色完成对柠檬烯[2]、α-蒎烯和β-蒎烯[3]的转化工作,在已报道的微生物催化剂中,细菌占41%,真菌占33%[4]。比如:在细菌中,假单胞属细菌(Pseudomonas sp.)能以D-柠檬烯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转化合成紫苏醇[5-6],继而进一步氧化成紫苏醛和紫苏酸[7-8]。在真菌中,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152b)可以将R-(+)-柠檬烯和S-(-)-柠檬烯转化为R-(+)-α-terpineol和limonene-1,2-diol[9];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和解脂耶氏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可以将(+)-柠檬烯分别转化为α-萜品醇(α-terpineol)[10]和紫苏酸[11-12];白曲霉可以转化(+)-柠檬烯,主要转化产物为异辣薄荷酮[13]。
除了从细菌和真菌菌种库中筛选具有生物转化剂功能的微生物外,近年来植物内生真菌在生物催化领域的作用开始受到重视,并且已经有利用植物内生真菌转化单萜化合物的文献报道。比如从海藻Bostrychia radicans分离到的内生真菌Botryosphaeria sp.能将外消旋樟脑转化为6-endo-羟基樟脑、6-exo-羟基樟脑、5-exo-羟基樟脑、5-endo-羟基樟脑、3-exo-羟基樟脑和8-羟基樟脑[14]。火炬松(Pinus taeda)来源的植物内生真菌Phomopsis sp.能转化1%的柠檬烯合成0.536 g/L香芹酮和2.08 g/L柠檬烯-1,2-二醇,如果用柑橘皮提取物为底物则生成2.10 g/L柠檬烯-1,2-二醇[15]。因此,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看,用植物内生真菌生物转化单萜类化合物具有可行性。
本实验选取无环单萜的月桂烯、单环单萜的(+)-柠檬烯和(-)-柠檬烯为代表,以假臭草来源的5株内生真菌作为测试菌株,采用GC-MS手段分析转化产物,以期为工业生物催化寻找合适的微生物菌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仪器与材料
试剂:(+)-柠檬烯、(-)-柠檬烯(日本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1S,2S,4R)-(+)-二戊烯-1,2-二醇(Sigma-Aldrich公司),无水乙醇、乙酸乙酯、石油醚均为分析纯(国药试剂有限公司)。
仪器:ZQZY-75CN振荡培养箱(上海支楚仪器有限公司);XH-C旋涡混合器(金坛市白塔新宝仪器厂);SW-CJ-1FD洁净工作台(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H1650医用离心机(湖南湘仪实验室仪器开发有限公司);Angilent 8860 GC System-5977B GC/MSD气质联用仪器(带G4513A自动进样器,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色谱柱为安捷伦HP-5ms Ultra Inert(30 m×250μm×0.25μm)。
材料:5株假臭草来源植物内生真菌(PS01、PS06、PS07、PS10、PL14)由华侨大学王奇志博士馈赠,经鉴定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Berk.)Caval.-Sm.]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16]。
1.2 方法
1.2.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
气相色谱升温程序设置:在60℃下保持1 min,以20℃/min升温到300℃,保持13 min。其余系统参数设置:进样口温度为250℃,空气流量为1.0 mL/min,分流比为5∶1,氦气为载气,进样量为1μL。质谱仪参数:离子源温度为230℃,四极杆温度为150℃,质量扫描范围(m/z)为60~800 amu。
1.2.2 柠檬烯-1,2-二醇标准曲线
称取8.7 g的柠檬烯-1,2-二醇标准品溶解于脱水乙酸乙酯中,并稀释成不同浓度的标准品溶液,采用1.2.1所述的检测方法检测其峰面积,并做峰面积-浓度关系图。
1.2.3 菌株转化柠檬烯
5株真菌对柠檬烯的转化过程参考文献[17]并略作调整。5株真菌分别以(+)-柠檬烯和(-)-柠檬烯为底物,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生物转化。具体实验步骤:挑取一接种环的菌丝,接种到盛有50 mL无菌沙保氏培养基(10 g蛋白胨,40 g葡萄糖,1000 mL蒸馏水,pH值为4.0~6.0)的250 mL锥形瓶中,在30℃、200 r/min下培养6 d;然后在每瓶培养基中加入0.5 mL底物[V(底物)∶V(乙醇)=1∶1,各底物最终体积分数为0.5%],在相同条件下继续培养4 d,完成转化。转化结束后,过滤发酵液,取滤液3 mL并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将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脱水,最后取有机相1 mL进行TLC和GC-MS检测,其中柠檬烯-1,2-二醇的含量由峰面积按照标准曲线换算而得。
2 结果与分析
2.1 柠檬烯-1,2-二醇标准曲线
按照总离子流(Total Ion Chromatography,TIC)图中柠檬烯-1,2-二醇信号峰的峰面积与样品浓度的关系,作标准曲线并进行数据拟合,其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柠檬烯-1,2-二醇标准曲线
由图1可知,柠檬烯-1,2-二醇的峰面积-质量浓度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129 971.734X-15 963.437,R2=0.992。其中:Y为峰面积,X为柠檬烯-1,2-二醇质量浓度(g/L),检测范围为8.700~0.086 g/L。
2.2 底物为(+)-柠檬烯的转化产物
该5株菌转化(+)-柠檬烯的产物的TIC图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该5株内生真菌转化(+)-柠檬烯的共同主要产物为峰2(柠檬烯-1,2-二醇),其中PS01、PS06还多了一个峰1(环氧柠檬烯)。柠檬烯转化生成柠檬烯-1,2-二醇的代谢路线是柠檬烯的C—1,2位先环氧化,生成环氧柠檬烯中间代谢产物,然后环氧柠檬烯生成柠檬烯-1,2-二醇,属于已知的6条柠檬烯代谢路线之一[18],因此图2的代谢产物符合柠檬烯的转化机理,是柠檬烯的生物转化产物。
由图2中PS07、PS10、PL14的TIC图可以看出,环氧柠檬烯的信号较弱或检测不出,可能是已经完全转化为柠檬烯-1,2-二醇的缘故。本实验结果与M.C.J.Bier等[19]报道的结果相一致,作者利用内生真菌Phomopsis sp.转化D-柠檬烯,其主要产物也是柠檬烯-1,2-二醇(2.08 g/L)。
积分图2中的峰2信号峰面积,再代入柠檬烯-1,2-二醇标准曲线方程,得出5株菌转化(+)-柠檬烯所得柠檬烯-1,2-二醇产物质量浓度,其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柠檬烯-1,2-二醇质量浓度最高为2.275 g/L,由PS07菌株转化而得;其质量浓度最低为0.341 g/L,由PS01菌株转化而得。PS01转化得到的柠檬烯-1,2-二醇产物浓度低的缘故在于其前体物质环氧柠檬烯浓度较高。
图2 内生真菌生物转化(+)-柠檬烯后的有机相TIC图
图3 5株菌转化(+)-柠檬烯生成的柠檬烯-1,2-二醇的质量浓度
2.3 底物为(-)-柠檬烯的转化产物
该5株菌转化(-)-柠檬烯的产物的TIC图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内生真菌生物转化(-)-柠檬烯后,其主要产物均为柠檬烯-1,2-二醇,中间代谢产物环氧柠檬烯的信号较弱或检测不到。对比图2和图4表明,这5株内生真菌均能转化(+)-或(-)-柠檬烯生成柠檬烯-1,2-二醇,推测该5株植物内生真菌的加氧酶对底物无立体特异性要求。
图4 生物转化(-)-柠檬烯后的有机相TIC图
按照2.2的处理方法,得出5株菌转化(-)-柠檬烯后生成柠檬烯-1,2-二醇的质量浓度,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除了PS07转化(-)-柠檬烯生成的柠檬烯-1,2-二醇浓度最高达到2.179 g/L外,其余4株菌株转化后生成柠檬烯-1,2-二醇的质量浓度均在0.9~1.5 g/L之间。
图5 5株菌转化(-)-柠檬烯生成柠檬烯-1,2-二醇的质量浓度
对比该5株内生真菌对(+)-柠檬烯和(-)-柠檬烯的转化结果,得出如下结论:一是PS07菌株对手性底物转化均能保持2.0 g/L以上的产物浓度,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二是PL14、PS10和PS06对(+)-柠檬烯和(-)-柠檬烯转化生成的柠檬烯-1,2-二醇含量差异不大,可能该3株菌相关的加氧酶对底物无特异性要求,这也与PS07的结果相一致;三是PS01菌株更加偏好(-)-柠檬烯,其转化产物浓度从(+)-柠檬烯为底物的0.34 g/L提高到(-)-柠檬烯为底物的0.94 g/L。目前有关植物内生真菌来源加氧酶与底物特异性的报道较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 讨论
5株假臭草来源内生真菌生物转化(+)-柠檬烯时,菌株PS01和PS06主要转化产物为柠檬烯环氧化合物和柠檬烯-1,2-二醇,PS07、PS10和PL14的主要转化产物为柠檬烯-1,2-二醇。柠檬烯-1,2-二醇质量浓度最高可达2.275 g/L,由PS07菌株转化而得;最低为0.341 g/L,由PS01菌株转化而得。生物转化(-)-柠檬烯时,5株菌的主要转化产物均为柠檬烯-1,2-二醇。除了PS07转化后柠檬烯-1,2-二醇质量浓度最高达到2.179 g/L外,其余4株菌株转化后柠檬烯-1,2-二醇质量浓度均在0.9~1.5 g/L之间。
5株假臭草来源内生真菌生物转化(+)-柠檬烯、(-)-柠檬烯均能生成不同浓度的柠檬烯-1,2-二醇,柠檬烯-1,2-二醇具有非常明显的对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促炎活性的抑制活性、潜在的抗癌活性,诱虫特性等,并可以用作饮料、口香糖、明胶和布丁的调味剂。柠檬烯-1,2-二醇价格是$11 500/kg,而底物柠檬烯价格仅为$34/L,利用生物转化获取柠檬烯-1,2-二醇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该生物转化工艺的最新报道是采用睡莲科炭疽菌(Colletotrichum nymphaeae)CBMAI 0864,用静息细胞转化的方式,柠檬烯-1,2-二醇产量可以达到4.19 g/L[20],通过一系列工艺优化手段,在7.5 L规模的发酵罐中柠檬烯-1,2-二醇含量达到7.8 g/L[21]。因此,生物转化(+)-柠檬烯生产柠檬烯-1,2-二醇工艺,其产物的产量离工业化生产还有较大的距离,还需要继续从高耐受底物和产物菌株筛选、发酵工艺优化、产物提取分离工艺改良[22]等角度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