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研究
2022-06-21张玉荣郑良勇任建锋
张玉荣,郑良勇,任建锋,齐 林
(1.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水利局,山东 德州 251100;2.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13;3.滨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山东 滨州 256601;4.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城乡水务局,山东 济南 250203)
近年来,我国水问题形势严峻,生态空间侵占、生态环境用水挤占、水污染、地下水超采等问题突出,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修复任务日益艰巨[1]。所幸的是,我国从国家到地方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工作。2016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3次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要“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线等多方面的有机联系,推进长江上中下游、江河湖库、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2]。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新时期江河流域治理总体目标。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幸福河湖建设的关键举措。国内外许多学者、专家对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和规划策略等进行了研究,祝紫玲[3]对流域生态修复和社会系统功能提升进行了研究。但目前,从市域尺度对某个地市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进行系统研究尚不多见。因此,本文将临沂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如何从全市角度开展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工作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全国其他地市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提供参考。
1 区域概况
临沂市因临近沂河而得名,地处山东东南、黄海西岸,总面积约1.72万km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以沂河、沭河为中轴,西、北、东三面群山环抱,向南构成扇状冲积平原,山地、丘陵、平原面积呈27∶36∶37比例分布。多年平均降水量约815.8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53.03亿m3,属于山东省水资源最充沛的地市。全市水系发育,河流众多,呈脉状分布,有大小河流1800多条,流域面积超过50km2的河流136条,分别属于沂河水系、沭河水系、中运河水系、沿海诸河水系、湖东水系等5大水系。其中沂河发源于淄博市沂源县的西部鲁山南麓,自北至南纵贯临沂全市,在江苏省新沂市入骆马湖;沂河临沂市境内河长201.14km,流域面积为9383km2,主要支流有东汶河、蒙河、柳青河、祊河、小涑河、白马河等。沭河发源于沂水县沙沟镇沂山南麓,自北向南流经沂水、莒县(属日照市)、莒南、河东、临沭、郯城6县区,在临沭县大官庄枢纽工程处分成2河,南流为老沭河,流经郯城、江苏省新沂后汇入新沂河;东流为新沭河,流经临沭,入江苏省石梁河水库后,经临洪闸入黄海;沭河临沂境内河长178.05km,流域面积为3937km2,主要支流有袁公河、浔河、高榆河、汤河等[4]。由此可见,临沂市水资源禀赋和山水自然禀赋条件较好,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具有良好的基础。
2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主要成就与面临挑战
临沂市一直高度重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2013年荣获全国首个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5];2017年临沂市沂河荣获全国“最美家乡河”称号[6];临沂市省级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数量一直名列全省前列;2017年临沂市开始开展水利风情小镇、水利风情村、水利风情园评选工作,截止到2021年共评选出42个水利风情品牌。尤其在“十三五”期间,全市坚持开发保护并重、人水和谐共处的基本原则,实施了小流域综合治理、水资源保护、河湖水系生态综合治理、黑臭水体整治、河湖长制建设、水利风景品牌创建等工作,极大地改善了城乡水系生态环境,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7]。
虽然临沂市在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但相较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构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以绿水青山带动临沂全域高质量发展还有一定差距,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还面临着水系生态屏障有待持续优化、水体生态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河湖生态廊道有待进一步贯通、滨水生态景观和特色水文化有待进一步加强等挑战。
3 规划思路和目标
3.1 规划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系列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造福人民幸福河”的核心要义,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美丽+”为主要抓手,以“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美丽水景观、浓厚水文化”为目标,以解决水系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以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为重点,以加强水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为保障,着力将临沂市主要水系打造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美丽幸福河湖,促进临沂市流域高质量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力争打造美丽中国的“临沂样板”。
3.2 规划目标
3.2.1总体目标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系统治理,使临沂市构建起完整系统的水系生态屏障、连续贯通的河湖生态廊道、健康有序的水生态体系、清洁安全的水环境体系、均衡优美的水景观体系、彰显特色的水文化体系,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打造全国水生态保护和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典范。
3.2.2阶段目标
从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景观3个方面研究提出水土保持率、重要河湖水域生态岸线率、重点河流水质考核断面达标率、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省级及以上水利风景区数量、水利风情小镇(园、村)数量共6项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阶段目标,详见表1。
表1 研究提出的临沂市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阶段目标
4 规划总体布局
依据临沂市生态功能分区与地域地貌特色,统筹考虑全市生态水利工作建设重点,综合采取保水、秀水、清水、韵水、兴水等措施,形成覆盖全市范围的生态功能完善、协调统一、健康和谐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格局,实现人水和谐发展。
临沂市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总体布局为:四屏育八片,两脉牵九廊,十园缀百点,五水兴沂州。
四屏:沂山、蒙山、尼山、五莲山生态屏障。
八片:中心城区、兰陵、临沭、莒南、平邑-费县、沂南、蒙阴、沂水生态片区。
四屏育八片:指位于临沂市北部和东部的沂山、蒙山等4座山脉构成了围护全市的生态屏障,孕育了依山而布的中心城区、兰陵片区等8大生态片区,维系着全市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两脉:指打造沂河、沭河生态水脉。
九廊:指建设东汶河、汤河、蒙河、鸡龙河、祊河、陷泥河、分沂入沭、吴坦河、白马河等9条生态廊道,和四屏八片形成线面融合的生态空间保护格局。
两脉牵九廊:指将沂河、沭河打造成为生态水脉,同时建设东汶河、汤河等沂沭河主要支流生态廊道,如同干流牵引着支流,形成贯通临沂市全部县区的生态水系脉络,构建滨水休闲绿道、沿河生态长廊、绿色经济隆起带。
十园:指建设郯城沂河湿地公园、兰陵汶河滨水生态公园、武河生态湿地公园、好运角水文化公园、临沭苍源滨水生态公园、费县温凉河滨水生态公园、平邑祊河滨水生态公园、蒙阴银麦河滨水生态公园、沂南铜井河滨水生态公园、沂水小沂河生态湿地公园等10处生态公园。
百点:指的是在生态公园中散布建设百余处体现当地独特文化的生态景观节点,打造可供当地居民休闲、游憩、娱乐、亲水的幸福场所。
十园缀百点:指在10处生态公园中点缀着百余处生态景观节点,各生态景观节点均体现各自的地方文化特色,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五水兴沂州:指的是实施保水、秀水、清水、韵水、兴水5项行动,打造“沂蒙为屏,沂沭为脉,百河为链,文化为魂,山清水秀,水景交融”的秀美画卷,以幸福河湖建设促进临沂新时代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5 主要建设任务
依据全市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总体布局,研究提出实施保水、秀水、清水、韵水、兴水5大工作内容共19项建设任务。
5.1 实施保水行动,筑牢全市生态屏障
以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为抓手,实施保水行动,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构建生态屏障,着力留得住青山、保得住绿水。规划主要实施: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强化矿山生态治理与恢复、加强邳苍郯平原区水土流失治理、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等4项任务。
5.2 实施秀水行动,构建河湖生态廊道
结合城镇村庄布局,按照“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统筹兼顾”的原则,以河湖生态廊道建设为抓手,实施秀水行动,改善水系生态环境,打造水域、岸线蓝绿生命共同体,保障河湖健康。规划主要实施:加强重点河流生态廊道建设、全面推进环库生态廊道构建、持续开展河湖生态湿地建设等3项任务。
5.3 实施清水行动,确保水系水质达标
以水环境治理为抓手,实施清水行动,守住水环境质量底线,实现水质达标、河水清洁、用水安全、环境宜居。规划主要实施4项任务:强化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加强农村生产生活污染防治;推进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加强入河排污口人工净化湿地建设。
5.4 实施韵水行动,建设滨水生态景观
以水文化建设为抓手,实施韵水行动,打造滨水景观,让人民群众能够畅游在自然风光优美、地方特色文化浓郁、滨水景观美丽的滨水生态公园中。规划主要实施4项任务:推进滨水生态公园建设;持续创建水利风景区;着力打造“水利风情”品牌;深入推进推动水文化事业发展。
5.5 实施兴水行动,健全生态管理制度
以加强水生态管理体系建设为抓手,实施兴水行动,建立健全水生态补偿机制,加快推进水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规划主要实施4项任务:健全水生态治理制度体系;创新水生态治理市场体系;健全水生态治理监管体系;建立水生态治理考核体系。
6 结语
本文在全国持续推进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对临沂市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进行了系统研究,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规划措施体系。规划实施后,将有效改善河湖水系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景观效果,促进人水和谐发展,为临沂市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水利助力。研究成果可为全国其他地市开展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规划借鉴和思路参考。但由于各地具有不同的市情水情,其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内容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需要结合当地特色确定各自举措,以提升规划的指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