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沿海地区火龙果产期调节试验研究

2022-06-21韩远宏李小洁杨文嘉吴洁远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6期
关键词:补光亩产量鲜果

莫 梅 韩远宏 李小洁 杨文嘉 黄 丽 吴洁远

(1.广西合浦县水果技术指导站 广西合浦 536199;2.广西合浦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广西合浦 536199;3.广西合浦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广西合浦 536199;4.广西合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广西合浦 536199;5.广西合浦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广西合浦 536199)

火龙果为多年生攀援性长日照植物, 是广西沿海地区种植的主要水果之一, 具有周年多批次成花结果、同批次开花结果相对同步集中和间断的特点,生长适温25~35℃, 每日光照时数需满足12 h 才能开花结果[1]。在广西沿海地区每年的自然结果期是6~11月,7~9月是鲜果集中上市高峰期,与荔枝、龙眼、香蕉、芒果等其他水果盛产期相遇,易造成火龙果销售价格下跌甚至滞销,鲜果采用冷库、气调保鲜等方法储藏虽然能延长上市销售期, 但存在品质下降等问题,成本也较高,种植效益往往下降。 12月至次年的1~5月是非自然结果期,此时期由于光照、气温等不能满足要求而不开花结果[2],鲜果上市出现长时间空档期。 因此,研究火龙果产期调节技术,在自然结果期调节产期产量错峰上市, 在非自然结果期诱导开花结果,向后和向前延长火龙果产期[3],解决火龙果自然结果期鲜果大量收获上市时间集中、 非自然结果期鲜果上市断档期长、 与鲜果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提高种植效益,对推动火龙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未见有关广西沿海地区火龙果产期调节效果研究的文献报道。 为此,笔者于2020年9~11月, 在广西沿海地区的典型区域合浦县常乐镇进行了火龙果产期调节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金都1号火龙果。 试验地点位于广西合浦县常乐镇火龙果种植基地,果园面积22 hm2,搭建种植支撑架,起畦双行种植,畦面宽55 cm,畦沟宽180 cm,行距35 cm,株距25 cm。采用水肥一体化设施栽培,2018年 6月种植,2019年 6月开始结果,果园火龙果长势基本一致。

试验地点地处北回归线以南过渡热带的沿海平原地区,年均日照总时数为 1 921 h,年均气温22.4℃,年总积温 8 181℃, 基本无霜,年均降雨量1 663 mm,年均相对湿度75%~86%。 土壤类型为砖红壤,土层深厚,质地黏重,呈弱酸性,肥力较低。

1.2 试验处理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处理1:反季节产期调节栽培;处理2:周年产期调节栽培;处理3(CK):常规栽培。每个处理小区面积6.67 hm2,区间设置3 m 宽的园内道路分隔开,不设重复。

1.3 主要栽培管理方法

1.3.1 安装植物灯照射补光 在畦沟上方的种植支撑架上,沿种植畦方向绑定电源线,在电源线上每隔150 cm 安装LED 植物灯1 盏。LED 植物灯选用球形灯,电压220 V,电功率15 W。

1.3.2 反季节产期调节栽培 非自然结果期:2020年9月22日开始连续补光, 每天日落后开灯补光至23:00,至 2021年 4月 5日停止补光(处理 1)。 花果期肥水管理:2020年 12月 1日至 2021年 3月 10日,每10 d 每亩用3 kg 多肽·鱼蛋白水溶肥+2 kg 大量元素水溶肥 (20∶20∶20)+2 kg 农用硝酸铵钙+2 kg 海藻·甲壳素水溶肥+1.5 kg 硫酸钾滴灌壮果、养苗。 自然结果期:栽培管理方法同常规栽培(处理3)。

1.3.3 周年产期调节栽培 非自然结果期:2020年9月 1日至 10月 15日摘除所有花蕾蓄养枝条,9月22日开始补光, 每天日落后开灯补光至23:00,至12月31日停止补光;补光间断35 d 后,于次年2月5日恢复补光,每天日落后开灯补光至23:00,至4月5日停止补光(处理2)。 花果期:肥水管理方法同反季节产期调节栽培(处理 1)。 自然结果期:2021年 6月5日、7月 7日、7月 22日分别摘除同一批次的所有花蕾蓄养枝条;其余各批次果摘除零星出现的花蕾,减少营养消耗, 留下大批量集中出现的花蕾; 9月23日后摘除自然结果期出现的最后3 批次花蕾停产。 其他栽培管理方法同常规栽培(处理3)。

1.3.4 常规栽培 2020年 9月中旬每亩施用堆沤腐熟鸡粪600 kg+生物有机肥750 kg;12月全园清理病虫株、残株;2021年 1~2月做好防寒工作;2月 14日喷施生物农药1 次,3~12月每隔15 d 喷施生物农药1 次防控介壳虫、 溃疡病等病虫害;3月上旬抹芽定梢、修剪枝条,清理残、枯枝条;2月下旬至3月底实施促梢管理, 每10 d 每亩用3 kg 多肽·鱼蛋白水溶肥+2 kg 大量元素水溶肥(20∶20∶20)+2 kg 农用硝酸铵钙+2 kg 海藻·甲壳素水溶肥滴灌;4月下旬畦面根部附近用碎木皮、花生壳等覆盖;5月5日至10月30日实施花果期管理, 每15 d 每亩用3 kg 多肽·鱼蛋白水溶肥+2 kg 大量元素水溶肥(20∶20∶20)+2 kg 农用硝酸铵钙+2 kg 海藻·甲壳素水溶肥+1.5 kg 硫酸钾滴灌壮果(处理 3)。

2 结果与分析

2.1 补光对秋延后和春提早花果产期调节效果

各处理秋延后和春提早花果产期情况见表1。从表1 可以看出,处理3 采用常规栽培管理,在非自然结果期的 2020年 12月 25日至 2021年 6月 12日没有结果;处理1、处理2 采用补光管理,在非自然结果期获得秋延后和春提早7~8 批次鲜果上市。

处理1 采用连续式补光管理, 获得秋延后和春提早共8 批次鲜果上市。 其中, 秋延后获得3 批花果, 第 1 批果在 2020年 10月 30日开始出现花芽,12月 25日成熟收获; 第 2 批果 2020年 11月 15日出现花芽, 次年 2月 2日收获; 第 3 批果 2020年12月20日出现花芽,次年3月20日收获。春提早获得5 批花果,第1 批在2021年2月 18日出现花芽,但花量较少,这与此时段当地日平均气温最低、日照较少有关,该批果在5月 15日成熟收获,第2~5 批果分别在 2021年 3月 5日、18日和 4月 3日、12日出现花芽, 分别在 5月 21日、5月 27日、6月 5日、6月 12日收获。

处理2 采用间断式补光管理, 获得秋延后和春提早共7 批次鲜果上市,比处理1 少收获1 批鲜果。秋延后收获3 批果,其中,第1 批次果出现花芽和成熟收获时间比处理 1 分别早2 d 和1 d,第 2~3 批次果出现花芽和成熟收获时间同处理1; 春提早收获4 批次果,其中,第1 批次未能与处理1 同步出现花果,这与处理2 在1月至2月5日停止补光有关,其余各批次同处理1 同时出现花芽和成熟收获(表1)。

表1 各处理秋延后和春提早花果产期情况

2.2 自然结果期花果产期和产量比较

各处理自然结果期产期和产量情况见表2。 从表2 可以看出, 各处理自然结果期第1 批果收获上市时间同为6月17日。 各处理亩产量依次为处理3(CK)>处理 2>处理 1。

表2 各处理自然结果期花果产期和产量情况

处理3(CK)在自然结果期收获12 批次果,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亩产量达2 555 kg。

处理2 在自然结果期共收获6 批次果,比处理3(CK)减少收获6 批次果,减少50%。其中最后3 批次果因自然光照和气温逐渐下降, 自然结果产能逐渐下降而停产蓄养枝条; 第3、5、8 批次果根据鲜果集中上市期间市场销售价格变化趋势, 分别成批次人工摘除所有花蕾而停产蓄养枝条, 在停产后的下一批次复产后出现的花量均较多且集中, 单产大幅度提高,复产批次比处理3(CK)对应批次收获果分别增产 673.49%、297.83%、435.38%。 因此, 处理 2 在自然结果期亩产量为2 416 kg,比处理3(CK)亩产量2 555 kg 减产5.44%,减产不显著。 处理2 比处理1增产13 kg,增加0.54%,增产不显著。

处理1 在自然结果期收获12 批次果,收获批次同处理 3(CK),比处理 2 多收获 6 批次。 其中第 1~3 批次果产量比处理3 (CK) 亩产分别减产43 kg、34 kg 和 62 kg, 减产分别达到 20.19%、18.48%和9.23%,减产显著,这与处理3(CK)在冬、春季没有反季节产果及树体蓄积营养较丰富产能较足,而处理1在冬、 春季反季节产果后树体营养消耗较大产能下降有关。其余各批次产果分别比处理3(CK)增产1%~6%、减产3%~5%,增产和减产均不显著。因此,处理1在自然结果期亩产量为2 403 kg,比处理3(CK)亩产量2 555 kg 减产5.95%,减产不显著。

2.3 产量和产值比较

各处理产量和产值情况见表3。 从表3 可以看出,处理1、处理2 采用产期调节栽培管理,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各处理产量和产值依次为处理2>处理1>处理3。

表3 各处理火龙果产量和产值情况

处理2 实施周年产期调节, 在非自然结果期收获7 批次果, 自然结果期收获6 批次果, 合计收获13 批次果,比处理 3(CK)增收 1 批次果。 处理 2 亩产量4 013 kg,比处理 3(CK)增产 1 458 kg,增产57.06%;平均销售价格 7.48元/kg,比处理 3(CK)增加2.57元/kg,增加52.34%。 其中自然结果期销售价格 5.82元/kg,比处理 3(CK)增加 18.61%;亩产值30 031元/亩,比处理 3(CK)增加 17 485元,增长139.37%。

处理1 实施反季节产期调节, 在非自然结果期收获8 批次果,自然结果期收获12 批次果,合计收获 20 批次果,比处理3(CK)增收 8 批次果。 处理1亩产量 3 863 kg, 比处理 3(CK)增产 1 308 kg, 增长 51.19%;平均销售价格 6.51元/kg,比处理 3(CK)增加 1.60元/kg, 增长 32.59%。 其中自然结果期销售价格4.90元/kg, 与处理 3(CK)基本持平;亩产值25 167.4元,比处理 3(CK)增加 12 621.4元,增长100.60%。

处理3(CK)产量和产值均最低,亩产量2 555 kg,平均销售价 4.91元/kg,产值 12 546元/亩。

2.4 产出效益分析

本试验处理1 实施反季节产期调节需要补光和壮果壮苗,比处理3(CK)增加了安装照明灯光设施费用、开灯补光产生的电费、在非自然结果期产期调节施用肥料费用等; 处理2 在实施周年产期调节需要补光诱导开花和壮果壮苗、摘花调节产期和产量,比处理3(CK)增加了安装照明灯光设施费用、开灯补光产生的电费、摘除花蕾人工费用、非自然结果期产期调节施用肥料费用等(表4)。

其中,安装灯光设施4 500元/亩,保质期5年,每年分摊成本 900元/亩。 处理 1 每年开灯 195 d,每天5 h 左右, 每亩每天用电20.1 度; 每年每亩用电成本1 564元, 产期调节施肥费用392元, 因此,处理1 比处理3 (CK) 每年每亩产期调节增加成本2 856元。 处理 2 每年开灯 160 d,每年每亩用电成本1 283元;每年每亩摘蕾用工45元,产期调节施肥费用 392元,因此,处理 2 比处理 3(CK)每年每亩产期调节增加成本2 620元。 处理1 比处理2 每亩增加成本236元。

从表4 可以看出, 产期调节取得了极显著的经济效益。 各处理产出效益以处理2 最高,亩产出效益达 27 411元,比处理 3(CK)增加 14 865元,增长118.48%,产出效益极显著;其次为处理1,每亩产出效益达 22 311.4元,比处理 3(CK)增加 9 765.4元,增长77.84%,产出效益极显著;处理3(CK)产出效益最低,每亩产出效益12 546元。

表4 各处理经济效益比较(单位:元/亩)

3 结论和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冬、春季的非自然结果期实施反季节产期调节, 可增加秋延后3 批次果和春提早4~5 批次果收获上市, 向后和向前延长了火龙果产期,可实现鲜果周年连续稳定供应;夏、秋季自然结果期实施产期调节, 在大量鲜果集中上市高峰期适时成批次摘除花蕾,调节产期错峰上市,减少了收获批次, 但经蓄养枝条提高产能后在下一批次复产, 单产大幅度提高, 对自然结果期总产量影响不显著, 而且销售价格大幅度提高, 果园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有效解决了自然结果期鲜果收获上市时间集中、周年鲜果供应断档期长、与市场消费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 与对照相比较, 产量和效益综合表现较好的是处理2,亩产量4 013 kg,增产57.06%;亩产值30 031元,增收139.37%;亩产出效益达27 411元,增长118.48%,增产增收效果极显著。 而且采用间断式补光管理,减少了能源消耗,节省了成本,可在广西沿海地区推广应用。其次是处理1,亩产量3 863 kg,增产51.19%;亩产值 25 167.4元,增收100.60%;亩产出效益达22 311.4元,增长77.84%,增产增收效果极显著,可因地制宜推广应用。

自然结果期摘除花蕾调节产期产量, 要以市场销售价格变化趋势和供给侧需求为导向, 在大批量果集中上市高峰期择机适时实施, 通过摘除花蕾停产蓄积产能后在下一批次复产, 优化火龙果错峰上市获得高产高价,实现果园效益最大化。

非自然结果期光诱导调节产期打破了火龙果自然开花结果规律,因此,在实施补光诱导的同时,要综合运用栽培管理措施,确保植株生长健壮,如修剪枝条、局部或全部剪除花蕾、加强肥水管理等减少养分消耗、增加和积累养分,既要调花、促花也要蓄养技条保花、保果,提高补光催花、坐果、壮果的效果。

猜你喜欢

补光亩产量鲜果
山楂树
补光处理对韭菜叶绿素含量及营养品质的效应比较
基于区块链技术在鲜果与健康领域结合的应用探究
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对比试验
补光时间及光质对温室甜椒矿质元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全自动节能补光台灯的设计与实现
谈山西蒲县烟草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海南省 补光技术提火龙果产量
推介三个优良小麦品种
9月槟榔市场监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