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指铁人”王尚典
2022-06-21徐远震周明华
文/徐远震 周明华
坚韧不拔、爱岗敬业、心系民生,王尚典传承石油精神,锻造“石油铁骨”。
●“命运向我关上了一扇门,我就要靠坚韧不拔为自己打开一扇窗!”王尚典说。 摄影/潘昱龙
3 月8 日8 时,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开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锦西石化公司(以下简称锦西石化)车工、高级技师王尚典在亿万人民的注视下,讲述了自己不断追梦的故事,阐述了他对石油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理解。他的一句“石油人都长着‘铁骨头’”,让大家记住了这个励志的基层工人代表,也对石油人有了更多的敬意。
坚韧不拔
1996 年,16 岁的王尚典进入锦西炼油化工总厂技工学校就读。技校毕业后,他进入锦西石化机械厂金工车间实习。
“王尚典非常聪明,悟性极高,但性子太急躁。这是干车工的大忌。”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瑞卓回忆说。在张瑞卓看来,王尚典必须要经过一个磨炼性格的过程。
张瑞卓每天下班前交给王尚典一张图纸,让他回家编制加工工艺,第二天再描述出来。根据王尚典的描述,张瑞卓指出其中不合理的地方,鼓励他去寻找更简便、更好的方法。在师父张瑞卓的指点和帮助下,王尚典急躁的性格逐渐弱化,养成了认真细致、遇到困难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
“按照全国劳模的标准去做事,你就离成功不远了。”张瑞卓对王尚典说。
在张瑞卓的严格要求下,王尚典很快就掌握了车床附件、刀具、量具的使用技巧。从CA6140 的小车床到直径5 米的大型立式车床,对机械厂所有的车床,王尚典都能操作自如并按照图纸熟练加工出符合工艺要求的工件,而且废品率极低。
一天早上,刚下夜班的王尚典在回家路上遇到了张瑞卓。张瑞卓看着满身油污、双眼通红的王尚典,问他:“为啥要干这么累的活?是缺钱吗?”王尚典回答:“我不是为挣钱,是怕在家闲着手生了。”张瑞卓意识到,王尚典是一个可塑之才,于是决定收他为徒。
2000 年10 月,王尚典正式进入锦西石化机械厂工作。
名师出高徒。王尚典没让张瑞卓失望。短短4 年时间,他便摘得全国中央企业技术技能大赛银牌。
“断指铁人”
王尚典被称为“断指铁人”。
复盘王尚典的经历可以发现,他的人生之船并不总是行驶在风平浪静的大海上,而是经历了惊涛骇浪。倔强的他硬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儿,把一手普通的牌打出了“王炸”效果。
2005 年,正当王尚典准备大展身手的时候,一次意外事故使他失去了右手大拇指。这是命运和他开的玩笑。车工的手指就是饭碗,最重要的量尺环节要靠右手拇指指肚的感觉来完成。
那段日子,王尚典几近崩溃。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反复自问:“今后我就要做个残疾人吗?”不甘沉沦的他找到了答案:“命运向我关上了一扇门,我就要靠坚韧不拔为自己打开一扇窗!”
医生将王尚典左脚的足二趾移植到他的右手来替代大拇指的功能,但新“手指”没有神经知觉。为了尽快回到车床旁,王尚典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他创造出独有的测量手法,并自创和改进操作工具来配合这个新“手指”。工作之余,他强迫自己做抓握练习,每天成百上千次,一直累到右胳膊抽筋……
坚强的人不是不流泪,而是把泪流到肚子里。咽下了难以咽下的泪,忍受了无法计算的失败挫折,7 年的磨炼,王尚典终于站上了车工行业的最高领奖台。走下领奖台,王尚典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
“要想成为一名大工匠,除了精益求精、一精再精,还要有挑战命运的勇气。”他说。
“铁人精神”
王尚典从小就立志做一名有成就的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是王尚典的偶像。虽然车工在石油行业是小工种,但他相信,在每一个岗位都能实现“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理想。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王尚典走代表通道的时候特意穿上了中国石油的工装。事后,他告诉记者:“我这身打扮,就是想告诉大家‘我是一名石油工人’。只要能吃苦肯奉献,小工种也能响当当。”
“随叫随到”“凡事带头”“责任心强”,是同事们对王尚典最多的评价。在锦西石化,熟悉王尚典的工友们都能随口说出几个他痴迷工作的例子:结婚前一天,他正在布置婚房,干到一半突然消失了,因为车间来了一批急活;父亲的生日晚宴,他刚拿起筷子,厂里来电话说急需一个零件,他便放下筷子跑到厂里;厂里大检修,他作为专家却抢在工人前面爬上了62 米的高塔;他曾连续奋战25个小时,在大型工件内外爬进爬出数十回,在没有一个完好加工基准的前提下修复了阀体的定位装配基准面……
梅花香自苦寒来!
工作26 年来,王尚典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青年先锋、第四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车工冠军等省部级以上荣誉30 多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待遇;当选十二届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会十七大代表、全国青联委员。
投身装备制造领域二十多年来,王尚典以精湛的技能创造出“大直径波齿垫片磨环工艺的改进”等几十项创新成果;他牵头成立了创新工作室,带领团队解决企业生产难题,完成跨企业难题攻关,创效超过2000 万元。
价值引领
“成长的路上,可能会遇到很多场失败。但不要怕,不要用一句轻飘飘的‘我不行’,就烂尾了你的人生。”
“我们有石油精神,有‘铁人’传承,石油青年从来不缺少激情和热血。”
“底线有多高,质量就有多高。努力让自己优秀起来,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2022 年“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王尚典对青年人写下了这样的寄语。
在王尚典的心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车工行业的进步,是他的梦想。回望王尚典的成长道路,可以看到他始终保持激情,传承石油精神。
2021 年,集团公司组织了技能领军人才赴企业办实事暨“石油红色印记探访”活动。王尚典作为专家团成员,在最炎热的季节连续奔赴2000 余公里,深入9 家石油企业,分享经验、答疑解惑。每到一地,他都用手机录下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并带着大家一起呐喊:“石油工人心向党,建功立业新征程。中国石油,加油!”
“一名工人,能力再强也仅仅是个人的力量。如果发挥精神的力量,把身边更多的人凝聚起来、发动起来,相信就能让一个企业、一个行业兴盛起来。”他说。
工作之余,王尚典参编、参审了多本教材,并且进入企业和校园宣讲,用自己的成长故事感染和激励年轻人不懈奋斗。
这些年,王尚典的足迹踏遍了半个中国。他跨地区、跨领域深入调研,寻找技能人才的成长之道,并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加强劳模工匠人才培养、加强劳模和工匠工作室建设及联动等多项建议,希望从国家层面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让每一名技能工人都看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这是王尚典的心愿,也是他为推动企业发展和行业进步做出的努力。
心系民生
王尚典是一个感情外露的人。42 岁的他,每次见到母亲都会抱着母亲在脸上亲一口。在他奔放的外表下,藏着一颗爱心。
“爱操心,尤其是在民生方面,比自己的家事还上心。”有同事如是评价王尚典。
从工作开始,王尚典就热衷于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他担任了辽宁省戒毒公益大使,经常带着老婆和孩子一起参与敬老爱孤、保护环境、公益服务等志愿活动。
王尚典对人慷慨心肠热。这个五大三粗的东北汉子,看到别人的不幸会红眼圈;遇到别人有难,他是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在帮助别人之后,他还会思考,怎么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别人的困难。正是这种性格,让他在每年的全国两会上都提出有关民生的议案和建议。
多年来,王尚典走访一线收集民情民意,把合理的建议带到全国两会上,并且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他提交的关于职工住房和困难群众配套廉租房等建议受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高度重视;他被邀请参加住建部副部长主持的视频座谈会;他提出的改善教学环境、配套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建议被列为教育部部长重点督办建议,入选“人大建议”优秀案例集。
为了更好地为技术工人代言,王尚典在参加“技能中国行”和“技能西部行”活动中,深入新疆、陕西、河北等地生产一线调研,与各地的技能人才一起切磋技艺、会诊生产难题,同时倾听他们的心声,记录他们的期盼。每一次议案、建议被采纳和回复,王尚典都十分兴奋,因为他知道这意味着自己没有辜负人民所托。
履职全国人大代表5 年来,王尚典的一项项提议均有回音,或被采纳,或助推了问题的解决。
“人大代表是什么?就是代表人民发声的人。人民把希望托付给我,对我来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将百姓心声带给中央,就能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磅礴力量。”王尚典说。
●王尚典在机床前为员工们指导加工技巧。 摄影/周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