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服务三农的框架设计和实现路径研究*——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
2022-06-21谢清华王海兵薛铃琦
谢清华,王海兵,薛铃琦
(1.湛江科技学院 会计学院,广东 湛江 524094;2.重庆理工大学 会计学院,重庆 巴南 400054)
一、引言
随着中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过去的总量不足变为结构性失衡,具体表现为总量充足,而有效供给不足,难以适应现阶段国内国际市场需求①何雄浪,陈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层次探讨[J].云南社会科学,2018(02):117-122.,未来农业农村发展在相当长时期内可能会面临农产品供给充裕与市场价格下行压力①方中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J].人民论坛,2016(07):73.,这种不对称性同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对农业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相悖,需要通过农业供给侧的持续深入调整,提升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寻求供给与消费新的平衡②徐朝卫,董江爱.新时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延续与路径转换[J].甘肃社会科学,2018(06):162-168.。面对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深层矛盾和问题,如何用新发展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上有所作为③本刊编辑部.三农专家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6(02):115-118.,护航农业走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之路是当今农业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屋建瓴、果断决策,于2017年专门印发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从“调整与改革”两个层面对相关问题进行统筹安排。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我国三农产业发展拥有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业新兴产业态势良好、农业经营制度日益完善、消费者对农产品消费观念日渐转变④沈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农业物联网产业发展的PEST 分析[J].征信,2020(10):84-88.。但是制度滞后与缺失并存、技术创新不够强、劳动力整体素质低、土地流动难度大、资本增量不足且存量未盘活依然是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⑤江维国,李立清.我国农业供给侧问题及改革[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6(05):84-91.,农村产权融资所面临的瓶颈突出⑥李彩霞,李艳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村产权融资瓶颈及其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2020(11):103-105.。2020年第四季度审计署重点审计了9 个省的11 家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141 家地方法人银行,发现部分政策支持资金使用不精准,为不符合条件的贷款提供政策支持,有7 个省56 家地方法人银行发放了 7.98 亿元非普惠小微企业、非生产经营用途等不符合条件的贷款。以上现象表明地方政府没有完全贯彻落实党中央对三农的政策导向和扶持,在推进三农发展和引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偏差,国家审计作为“经济全科医生”“政策咨询专家”“风险监控专家”“权力制约助手”的角色,发挥其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预警作用、在推进高质量发展需求侧管理中的服务作用、在推进经济发展动力内外平衡中的建设性作用以及在提升党委和政府公信力中对权力的制约作用⑦张莉,朱琦.新发展格局下的国家审计角色定位及作用[J].财会月刊,2021(10):1-5.,通过国家审计监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执行、发展情况,及时表彰传播先进、发觉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依靠国家智囊团帮助地方政府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现代化、市场化和科学化转型将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现状
支农扶农政策的贯彻落实使农村落后的基本面貌得到改观,但是农业依然是投资的高风险行业、农村的现代化水平依然比较低、农民的财富抗风险能力依然薄弱等问题更为突出。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减少无效和低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⑧陈鲲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疆南疆四地州农业结构调整思考[J].新疆社会科学,2019(06):52-57.,促进农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从系统角度发展农业、振兴乡村和提高农民的收入。文献梳理发现,学者们主要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效果评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困难与风险控制和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相关研究等角度进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黎新伍等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了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基本维度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①黎新伍,徐书彬.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06):78-94.,利用指标评价法分析了各地区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效果,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国家宏观政策的“顶层设计”,需要基层政府积极进行“基层探索”,与基层政府职能转变有效匹配方能推进农业供给侧各项改革顺利进行②黄建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基层政府职能转变[J].农村经济,2020(10):14-21.。胡亦琴等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库中1080 个农业经营者家庭,通过OLS 及分位数回归分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村要素市场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发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著影响着土地要素的配置③胡亦琴,苏义寒,赵聪聪.土地要素风险对农业经营者收入影响的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2020(05):125-136.。有学者以特色小镇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研究了特色小镇对三农的重要作用,发现特色农业小镇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农业向新型现代农业升级转变、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④王仕忠.特色农业小镇满意度分析与高质量发展[J].山东社会科学,2020(03):129-134.。苟兴朝等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潜伏着经济风险、社会风险、政治风险、文化风险以及生态环境风险这五大风险,各类风险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叠加,从而在特定条件下通过多米诺骨牌效应演化为系统性风险⑤苟兴朝,张斌儒.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统性风险:生成逻辑、风险测度及其防范对策[J].新疆社会科学,2019(01):21-28+146.,地方政府在充分享受政策恩泽的同时,需要权衡风险收益,稳定农民的收入水平,规避三农的风险承担,提高企业、家庭和个人对三农的吸引力和持续投入热情。苟兴朝等从成本角度分析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研究发现严格控制与合理分担改革成本关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的推进乃至成败,并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完善农业生产经营与农村金融管理制度、提高财政补贴精准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财政预算和财政资金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控制成本的路径⑥苟兴朝.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本控制及其分担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18(05):44-51、162-163.。也有学者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研究了农业保险⑦范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农业保险发展对策研究[J].求是学刊,2018(03):64-73.、农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⑧王洪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农产品优化升级的主体博弈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160-166.和人力资本投资治理⑨罗哲,单学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人力资本投资治理路径探究[J].农村经济,2017(11):85-90.等。
(二)审计与农业结合研究的研究现状
在新时代,国家审计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依法监督制约权力运行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在党的领导下将进一步发挥固有功能与积极作用⑩许莉.国家审计本质认识论及其实践规律[J].审计与经济研究,2021(09):1-4.,国家各项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审计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农业的发展丰富了国家审计的内容。国家审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研究课题组从加强政策理论研究、系统构建审计计划、聚焦资金审计主责主业、创新审计项目组织方式和创新审计技术方法等角度提出了推动新时代乡村振兴审计工作的建议①国家审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研究"课题组,赵保林.乡村振兴审计的意义、重点和举措[J].审计研究,2021(03):3-10.;郭鹏飞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角度提出了审计监督的重点内容②郭鹏飞.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审计监督研究[J].环境保护,2020(08):25-29.;陈琪等认为农业类上市公司具有生产周期长、存货核查困难、现金交易量大、交易对象分散、业绩不稳定等特点,所以会计舞弊的动机相对更强,需要加强审计规避投资风险③陈琪,武琼.农业类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特征及审计风险防范[J].财务与会计,2015(17):53-55.。另一方面国家审计对农业政策的绩效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审计在决战脱贫攻坚中的作用的研究课题组对标对表党中央部署要求等五个方面提炼了国家审计促进脱贫攻坚的经验做法,从推进脱贫攻坚政策措施精准落实落地等角度分析了国家审计促进脱贫攻坚作用的四个具体体现④“国家审计在决战脱贫攻坚中的作用研究"课题组,刘力云.国家审计促进脱贫攻坚:做法、成效和启示[J].审计研究,2021(03):11-21.;中国审计学会2021年总结扶贫审计创新经验助力乡村振兴,充分肯定了国家审计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⑤中国审计学会“总结扶贫审计创新经验助力乡村振兴”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J].审计研究,2021(03):2.。
(三)研究评述
国家审计与农业结合,从理论上和经验上丰富了审计、农业研究与实践活动的成果,但是从前面的文献梳理中发现,国家审计与农业的结合研究较少集中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站位高,它是从系统和未来角度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引导农业健康发展的指示灯,国家审计作为政策监督执行和风险排查的重要力量,研究国家审计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理与实践路径将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是社会在进步,农业发展目标在不断变换之中,需要审计站在国家的高度,引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更要面向农村实际,因此把国家审计结合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提高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治站位,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国家战略引导、更加注重农业的实践发展、更加注重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些研究体现了中国农业政策的中国特色和中国贡献,具有重要的世界贡献和理论意义;二是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丰富了国家审计的实践,促进国家审计在更微观领域实现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协调高质量发展发挥治理作用,便于充分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人民的自豪感。
三、国家审计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框架设计
(一)框架设计的基本思路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农问题,说到底是为了满足农业的高质量发展需求以实现务农人员的美好生活梦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通过挖掘农业潜能、释放农业活力、形成农业竞争力以最终实现农业生产力的解放。因此本文通过设置三个层次的农业生产力解放的路线,构建国家审计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框架,形成基于“载体—人”的路线研究农业供给侧进行改革思路,构建了基于务农人员富起来的“科技支农—产业聚农—农市兴旺—藏富于农”的框架设计,通过审计助力务农人员“富起来” “强起来”和“荣起来”,把农业变成人人羡慕的职业、农村变成人人向往的阵地和农民变成人人尊敬的阶层,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惠及三农变成农业发展有物质基础、有精神动力和有尊严保障的中国特色。
(二)基于“科技支农-产业聚农-农市兴旺-藏富于农”的框架设计
农民远离家乡打工与创业造成田地荒废等现象,表明农业生产力水平低、务农人员收入低等特点,要想务农人员爱护农业、守护农地,提高农业收入是基本的前提条件。要使农民富起来,需要国家帮助农业、农村和农民研究怎么富、怎么持续的富等政策问题。马克思从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角度研究了人类的整个生产与生活活动,农业也是如此。首先,优化科技支农策略。一直以来,三农靠天吃饭的特征明显,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三农的发展更多依赖于技术和机械化,实现农户经济转向产业化经济转变。通过国家政策扶持与社会网络嵌入的方式,增加选派具有农业专业知识与专业管理能力的科研人员人才投入,将技术和经验嵌套入发展乡村经济,与农户共同创业,带动当地农业集中化、规模化、市场化生产。同时要推进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改革,提供资源共享和知识共享的平台,建设产业化和品牌化运营模式,充分融合农户发展与科技振兴和产业振兴,为“三农”的结构性调整注入科技知识力量,从而更加有效地解决了小农户能力贫困和多维贫困问题,以提升科技扶贫中的经济效益,推动农业产业化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其次,通过农业产业化稳住务农队伍,保障务农人员持续收益。农民种植出的相关农产品无合适的销售方式和销售渠道,这将会导致大量的农产品滞销,电商行业的兴起与发展,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形成新的农业产品和市场生态。再次,国家和企业针对“聚农”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繁荣农业市场。加速企业、农村种植户和合作社之间的合作,在利益分配问题上需要讲求更为合适的利益分配机制,在市场配置中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健康的增长。最后,完善保障机制,让务农人员成为真正的财富阶层。尽管国家对农民的增收发布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来让利于农,但是离藏富于农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农业是民生之本,藏富于农有利于推动乡村的建设和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农民在整个社会化进程中往往是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这并不利于时代发展的和谐主题。而且藏富于农才能使得农村的消费能力增长,从而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助力,这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藏富于农关键的是要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政策要落到实处。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和基层干部把相关惠农措施落到实处,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加大财税改革力度,把藏富于民变成了现实。
四、国家审计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现路径
(一)发挥国家审计的政策推动作用,释放农业产权活力,为改革创造条件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循序渐进之路和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推动农业发展变革是时代的要求,因此需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进一步发挥审计相关政策的推动作用,完善建设农业产权的审计监督体系,促使审计政策推动并释放农业产权活力。审计是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已经做出各项惠农措施的同时,也应该完善审计跟踪政策,确保各项审计政策能够落叶生根,以其保障农业产权的稳定性。发挥审计的政策推动作用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需要加强完善农业产权的保护及管理,建立相关的法律及审计体系,在促进落实法律保障农业产权安全的同时监督法律的开展。现阶段国家虽已建立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审计制度,但还是存在不足。在释放农业产权的背景下,存在内部人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公报私仇的现象,也出现了许多法律和审计没有保障到的“灰色地带”,所以针对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制定更加严谨完善的法律和审计制度,而且需要加强对内部人员的监督审计,杜绝公权私用。对于农业产权则可以登记档案,修改完善相关产权法并落实审计政策跟踪,使农业产权有迹可查。二是加大对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财政用途的监督。财政拨款是支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柱,是推动一系列变化的基础。近几年国家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大量资金,改革不仅仅只停留在农产品产量等表面的农业问题上,还深入到农业产权的范围内。即便如此,农业供给侧还是没有得到更完善的转型,农业产权得到的财政支持还远远不足以支撑其激发活力,所以仍需加强审计在财政拨款预算、决算报告、重大或专用事项资金等方面的作用。三是树立与时俱进,开阔创新的审计理念政策。有些地方没有因地制宜地提出与本地区相适宜的措施,而是直接引入其他地区的措施,以至于措施没有给该地区带来有利的变化,反而使本地区的农业供给侧改革陷入瓶颈。所以应时刻关注农业及法律新变化,不同的地方使用与当地相契合的审计政策,避免政策的交叉影响和照搬照做,防止因为政策的水土不服遏制农业产权的发展。在改革中激发农业产权的活力,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质量进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四是促进审计查出的问题整改落实。政策法规的推行过程中并不会一帆风顺,在推动农业产权的发展的路途中可能走入“死胡同”,暴露出许多问题和挫折阻碍产权的推进,其中有政策自身的局限性造成的失误,还有一些则是人员决策执行不当造成的人为错误。因此需督促问题落实整改,如审计整改问题责任的落实、审计整改问题的工作机制构建、审计整改人员的奖惩制度的实施等,提升整改效果,进一步为农业产权的活力扫清障碍。五是培养专门的审计人员,参与到激发农业产权的任务中去。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要优化审计人力资源配置,审计不仅可以监督政策的实施,还可以参与农业产权变革并提出审计意见,但是目前我国这方面的审计人员十分紧缺,农业产权涉及面广泛,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素养有极高的要求,审计人员既需参与审计,还需参与农业产权的执行活动,非专业人员无法胜任。所以在推进审计政策的同时,需重视加强审计人员的培养,审计人员也需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积极参与农业产权的建设并提出全面专业的审计意见,帮助农业产权更好的激发活力,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运用国家审计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技术特点,形成农产品竞争优势动力,夯实改革基础
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以及其他部门的专业审计机关。国家审计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国家经济财政的稳定运行、保证国家的廉政发展避免出现贪污亏空、保证国民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保证国家财政收支真实有效以及保护国库资金的合理使用。国家审计具有监督作用,可以在宏观层面调控有关政策的实施过程和结果,维护国家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保持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监督指导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工作开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两会也提出了“十四五”期间的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还特别强调了我们要统筹好各类财政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资源配置最重要的两个手段是市场调节宏观调控,而国家审计在宏观调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国家审计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通过对公共资源的配置向社会提供各种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而政府对资源的配置,主要是通过政府预算来进行分配。政府可分配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没有适当的约束管理机制,就会导致分配效率低下,以及资金运用的不合理和浪费情况的发生,所以国家审计的一项核心功能就是对国家的资源配置进行监督。对资源配置的监督,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间接对政府治理、调节社会经济提供帮助。当国家审计参与资源配置时,国家审计在此的作用就相当于监工,能够监督国家资源的整合利用情况、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执行情况,以及最后工作落实的情况,形成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对于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出现的分配不合理,资源的浪费情况能够及时做出处理和反馈。国家审计在资源配置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还能够在第一时间对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工作效率。国家审计对于国家的资源配置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农业发展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对于我国农业复杂多样的问题,可以运用审计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技术特点来解决当前我国的农业问题。国家审计擅长进行资源配置,对于农业问题可以深入进行实地调查,审查汇总当前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优化产业布局,对症下药。一是解决贪污腐败问题。当国家审计与农业结合在一起之后,国家审计能利用自己的监督职能,对国家下发的专用财政拨款进行追踪审查,了解资金的动向以及使用情况,可以防范地方政府官员对资金的贪污问题。还能够监督资金的使用落到实处,保证了专款专用的原则。二是国家审计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我国现在的农业资源较为分散,农户与农户之间较为独立,彼此之间的联系比较少,合作经营的更是少之又少。农户们处于这种彼此隔绝的状态下,而且由于我国耕地面积不均,不同地方之间人均耕地面积有较大差距,导致劳动力不能够最大化的合理使用,出现劳动力的浪费。除了人均耕地出现较大的差距外,不同的农户在生产经营工作中所使用的专业技术都会有较大的差距,部分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科学的技术指导和知识储备,导致实际的生产情况良莠不齐。这样对于改善农业发展升级,提高农户专业技术水平来说又是一个很大的阻力。
(三)利用国家审计专业与信息优势和文化审计经验,培植农村文化潜力,为巩固改革的健康发展提供文化保障
农村文化远超范畴于乡村文化,又以乡村文化为基础,体现在农村乡民农业生产与现实生活实践当中慢慢形成的范围内的物质和精神上的财富。虽然在社会城市化的条件下,农村是在不断地消减,但农村文化并不会随之消散,反而显得更为珍贵。故乡永远是群众梦寐以求的地方,永远是人民首选的安稳之地。同样地,农村文化在农村治理当中也充当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仅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思想保障、精神上动力,还承担建设和谐文化的任务。在这个飞速发展社会,不仅要满足农村人民的物质需求,更需要的是满足农村人民逐渐增长的多层面的精神文化上的需求。农村文化的传播可以培育出适应时代的新型农业人民,从而推动农村在经济上的发展。农村文化可以提升农村人民的文化素质素养、审美情感和精神风貌。也利于培养农村的文明乡气、优良淳朴家风,提高农村文明。农村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要加强农村人民对农村文化的认识,从最根本上改变人民的思想,提高对农村文化的认知程度,不能只搞表面功夫,而是实打实地从地基打起,让农村文化根种在农民心底。二是要投入定量的资金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文化站、图书阅览室、书画活动馆、古物展览馆等。让农民的精神能够得到该有的满足、其素质文化素养得以提升。安排人员对其进行管理,并制定合适的管理制度,让这些设施不流于形式。三是提高管理员的素质,进行适当的管理培训。要让管理人员能够清晰明白理解农村文化,在思想、意识跟业务能力上能够满足岗位的需求,这样才能够解答农村人民的问题。四是提高农村文化的市场监管,以及丰富农村文化内容,让农村人民,不管是中老年或者是青少年,都能够对农村文化内部感兴趣,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培训。中国是个实打实的农业大国,影响着社会的平稳。正所谓是农村兴则国家兴,农村文化的发展能够振兴农村事业,不仅仅是文化自身的取胜,也承载着成百上亿的农民对文化精神的认同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同样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我们要将农村文化稳稳地发展下去,改革农村,则需要审计的专业优势和它本身所具备的信息优势的帮助。
国家审计同样适用于农村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审计:一是为确保财政性资金的下拨能够实施到特定的项目而进行审计,政府规范引导,合理结合当地情况建设农村文化。审计实施项目验收,请专业的人员进行项目工程的竣工验收,让每一分钱落到实处,为人民而服务。二是确保财务的规范管理。要组织项目理财小队,制定规范制度,严格执行适用资金制度,并定期审计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查看有无挪用等的舞弊情况的发生。三是到农村文化建设地去审计,确保农村文化形成不是表面功夫,询问农民精神是否得到满足,查看农民素质是否提升,管理人员是否定期进行培训等。农村文化项目得到审计后,发现问题要及时对其提出审计建议,利用审计的信息优势实时进行监督并督促改进。农村文化在农村形成后并得到长久发展后,可以促进农村成立专门机构,用以管理农村文化事业,推动农村产业政策的完善;促进农村人民的人才培养,并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的传承,加强对这些知识文化传承的保护;形成各自农村的独有的品牌,结合当地所生产的产品实行品牌战略,加强对农业产品商标的注册,让产品能够销售到更远的地区,让更多的人发现,带动实现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以至于推动着整个中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可以将农村文化和农村旅游景点相结合,形成新型产业,带动市场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不同地区的风俗文化。
(四)依仗国家审计权力震慑力,清扫农业发展障碍,实现藏富于农引力,有效巩固改革实践成果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农产品供给经历了从供不应求到供应平衡再到现在的产能过剩三个主要阶段。《中国农业产业报告2021》详细表述了,“当前中国的农业生产,相对于过去解决温饱的年代,居民能量摄入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不过在居民能量摄入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中国居民膳食营养已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同时结构性不平衡问题也突出,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 万亿斤以上”。在国家重视农业发展的而同时,部分地方又出现了农村基层干部腐败现象。侵占集体“三资”、贪污助农专款、乱摊乱收乱罚和滥用自治公权等都是农村腐败比较热议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单单依靠农民本身并不能得到解决,这就需要发挥国家审计的作用。我们可以依仗审计的震慑力,来清扫这一系列的腐败问题。集体三资就是振兴农村发展的物质基础,即资金、资产、资源,这些是农村发展的根基。农村经济基础本身就薄弱,而且这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一旦这些物质基础被腐败了,后果不堪设想。随着农村市场的不断增大、农村资源不断增值,加之国家对农村的资金投入也不断扩大,农民对集体的“三资”关注也越来越大,但相对来说了解和接触并不多。除此以外,集体的“三资”在管理方面存在人员更迭频繁、账务不全、监督不到位、交接不善、台账缺失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因素都是诱发基层干部产生贪欲的主要原因。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中央对“三农”也不断加大力度,出台了很多惠农、助农政策,而且拨出大量的资金。这些强农、惠农、助农的资金。农民关注了解有限,部分基层干部对此出现了贪欲之心,使得资金去向不明,国家下发的任务不但没有落实,还将农民的钱饱中私囊,没有做到真真切切的为人民谋幸福、为人民谋福利。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国家审计应行使其审计权力,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这些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审查,清扫农业发展障碍。才能真正做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真正的目的,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依仗国家审计震慑力,维护三农权利。农民的切身利益之所以这么容易受到侵犯,是因为自身缺乏有效关注并维护他们的利益。审计应该出来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在推进“三农”发展、新农村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其作用。首先,审计应拓宽思维,坚持大农业发展的审计观,以大农业全局思维去维护三农的权力。将审计监督服务与提高农民生产及生活质量联系起来,“三农”审计应自觉关注民生,有为农民谋福利的服务精神。其次,“三农”审计还应进行科学的规划、对涉农的资金加强监督以及跟踪服务。对重点的涉农资金进行重点审计,要做到全面、突出重点审计。第三,审计机关应把党委、政府关注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作为审计的重点内容。审计机关应全程参与涉农资金的计划、分配、拨款到最后的管理和效益整个环节,关注资金的运行情况,每一个环节都不应疏漏。尽可能地发挥审计的作用,尽可能做到杜绝腐败现象。第四,审计机关应围绕审计服务“三农”,积极展开调查研究,探索“三农”服务线路。这一条路关乎农民的切身利益,审计机关不仅要对政府等有关部门为“三农”发展制定的政策措施、项目、资金投入规模和项目管理体制等进行认真的了解还要深入农村、了解掌握、分析涉农的政策的执行、落实情况,以及涉农资金的投入和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相适应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对损害三农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重点审查监督。审计工作应从农民利益出发,审计机关应时刻关注涉农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涉农资金都用在惠农的项目、农村的基础建设、农村医保、粮食补贴等上面,审计机关应切实努力为三农服务,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以提高三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落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企业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联系,应大力开展新型农业培育政策跟踪审计,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为保护好农业企业和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审计应加强农业企业的资金监督,防止涉农资金被非法滥用。涉农资金较多,而且经由多个管理部门,部门于部门之间协调性差,重申报项目,轻资金管理,而且财政资金迟拨、滞留、占用专项资金用于调度等问题使农业企业的利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农业产业不能优化升级。第五,审计机关应加强对资金的监控力度。一方面对专项资金实行独立核算,人员经费、公用经费、项目经费相互独立,不可混合使用,严格监督农业企业的专项资金的运行情况。另一方面加强对涉农资金的监控,促使资金的高效益使用,防止严重损失浪费。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为此也设立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农业企业的发展也必须遵循环保相关法律法规,促使农业企业向绿色化、科学化发展,达到农业产业绿色发展的环境环保要求。因此,还应对农业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审计,进行整体效益鉴证,从而实现供应链的绿色化,改善农产品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