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低血糖的影响
2022-06-21王秀惠
王秀惠
厦门市第二医院产科二病区,福建厦门 361023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属于严重并发症之一,而妊娠期糖尿病又是新生儿低血糖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1]。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发生低血糖明显增高, 有报道表明妊娠期糖尿病分娩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为21.54%[2]。 反复低血糖对新生儿将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从而影响智力和体格发育[3]。为此,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出生后应严密监测血糖情况,尽早进行喂养干预等,以纠正血糖水平,能够减少新生儿因低血糖产生的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故该研究对2020 年10 月—2021 年3 月期间院内200 例妊娠期糖尿病的新生儿进行分组研究, 旨在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的应用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2020 年10—12 月100 例妊娠期糖尿病的新生儿为对照组 (常规护理),2021 年1—3 月100 例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为观察组 (对症综合护理)。对照组中男43 例、女57 例;胎龄37~40+5周,平均(39.37±0.24)周;出生体质量2 500~4 000 g;自然分娩74 例,剖宫产26 例。 观察组中男59 例、女41例;胎龄37~40+3周,平均(39.45±0.31)周;出生体质量2 500~4 000 g;自然分娩71 例,剖宫产29 例。 两组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同意和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母亲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②家属知情且同意该研究。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其他重大疾病患儿;②早产儿孕周<37 周;③低体重儿(<2 500 g),巨大儿(>4000g)。
1.3 方法
两组新生儿均使用强生血糖仪监测血糖值,均以足跟部采血,分别于出生时、2、4、6 h 监测血糖值,任意时刻监测血糖值≤2.2 mmol/L(40 mg/dl)则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4]。
对照组:常规护理,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临产后由专门的护士负责监控, 对血糖水平实行每2 小时定期监测一次, 并及时调整饮食和胰岛素用量以控制血糖,新生儿分娩后尽早开奶,对产妇讲解早期母乳喂养对改善新生儿低血糖的重要性, 保障新生儿营养充足, 指导产妇正确哺乳方法。 出生后立即给予10%葡萄糖5 mL 喂服,分别在出生后时、2、4、6 h 进行血糖监测。 若任意时刻血糖值≤2.2 mmol/L,给予10%葡萄糖2 mL/kg 喂服,并在30 min 后复测,若血糖值>2.2 mmol/L 则无需喂糖水,对于持续低血糖患儿送新生儿科治疗; 对新生儿家长进行新生儿低血糖健康宣教。
①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程血糖管理: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分娩时提前干预,分娩前2~4 h 静滴5%葡萄糖500 mL+胰岛素6 U。补充能量,避免因分娩应激或剖宫产母亲禁食造成体内能量消耗, 从而造成新生儿低血糖发生。
②新生儿早期血糖监测及早期喂养干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新生儿分娩后立即给予10%葡萄糖5 mL 喂服, 每间隔2 h 喂服10%葡萄糖2 mL/kg 连续3 次, 直至血糖平稳。 若血糖值在>2.2 mmol/L≤2.6 mmol/L 时,给予10%葡萄糖2 mL/kg 喂服,并在1 h 后复测血糖,若血糖值≤2.2 mmol/L,给予10%葡萄糖2 mL/kg 喂服,并于30 min 后复测血糖。 对于反复血糖低≤2.2 mmol/L,或严重并发症,及时请新生儿科医生会诊,遵嘱转新生儿科进一步治疗。
③新生儿反应监测: 新生儿低血糖多无特异性表现, 持续低血糖或严重低血糖存在较高并发症风险,轻者表现为面色苍白、喂养困难、烦躁、多汗,重者出现淡漠、反应低下、嗜睡、肌张力降低,呼吸困难等,甚至惊厥。因此应早期监测患儿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面色、反应等指标变化情况,有异常情况通知医生进一步检查并给予对症处理。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新生儿出生时、2、4、6 h 血糖水平变化情况。
统计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及转新生儿科率。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产妇护理满意度, 具体涉及护理服务态度、主动性、答疑专业性等10 个项目,评价总分为100 分,85~100 分为非常满意,75~84 分为满意,65~74 分为一般,<65 分为不满意, 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出生不同时段血糖水平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出生时、 出生2、4、6 h 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桥梁将两端路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进而发挥出相应的作用。如果在两个路基之间直接修筑路基或者不修建桥梁,都会产生较大的经济成本。因此就需要进行深入调查、测量、实地考察以及地质勘探,并且使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来进行桥梁上部结构、桥墩以及桥梁基础的施工。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同的位置就需要使用不同的施工方法,也就是施工技术。综合来说,施工技术就是能够保证桥梁的顺利施工,满足相关要求的施工措施。
表1 两组新生儿出生不同时段血糖水平比较[(x±s),mmol/L]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glucose levels in the two groups of newborns at different periods of birth [(x±s), mmol/L]
2.2 两组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率及转新生儿科率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率及转新生儿科率为12.00%、6.00%, 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的23.00%、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率及转新生儿科率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and the rate of transfer to neonatology in the two groups of newborns[n(%)]
2.3 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中5 例产妇对护理服务不满意, 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中18 例产妇对护理服务不满意,满意度为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maternal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3.1 新生儿低血糖病理基础
新生儿低血糖常发生于早产儿、足月小样儿、糖尿病母亲的婴儿,在新生儿缺氧窒息、硬肿症、感染败血症中多见。针对暂时性低血糖而言,新生儿低血糖病症的引发与葡萄糖存储不足及葡萄糖利用增加具有重要关系, 引发暂时性低血糖的主要因素有两点:①葡萄糖存储不足。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肝糖原储存主要发生在妊娠的最后3 个月, 因此, 胎龄越小,糖原储存越少,糖异生中的酶活力较低;围生期的应激反应低氧、酸中毒时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刺激肝糖原分解增加,加之无氧酵解使葡萄糖利用增多;其他如低体温,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等,常由于热卡摄入不足,且给予葡萄糖注射所导致。②糖尿病母亲的婴儿由于宫内血糖过高, 导致暂时高胰岛素血症, 而出生后母亲血糖供给突然中断导致新生儿体内血糖不稳定,增加低血糖风险。持续性低血糖发病机理与高胰岛素血症、内分泌缺陷、遗传代谢疾病具有重要关系:①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能够直接引发新生儿血糖异常变化, 进而增加新生儿低血糖风险。②内分泌缺陷。 包括先天性垂体功能不全、皮质醇缺乏,胰高糖素缺乏等,这种先天性的缺陷是导致新生儿低血糖的一个先天性因素。 ③遗传代谢疾病。 遗传代谢疾病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新生儿先天性存在代谢异常问题, 而低血糖是一种由于代谢功能异常所导致的病症。
3.2 新生儿低血糖的判断
有关研究中指出, 新生儿低血糖的标准为足月小儿最初3 d 内血糖<1.7 mmol/L, 小儿胎龄与早产儿出生后3 d 内血糖<1.1 mmol/L,出生3 d 后血糖<0.2 mmol/L 为低血糖诊断标准, 符合上述任何一项标准便可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 也有资料中应用静脉或末梢血血糖<2.2 mmol/L 作为新生儿低血糖诊断标准。国外新生儿低血糖管理指南中明确指出,新生儿出生24 h 内, 血糖水平应该持续>2.5 mmol/L;出生24 h 后, 血糖水平应该维持在>2.8 mmol/L,将新生儿低血糖临床诊断标准进行细化, 更有针对性地做出了诊断标准的明确, 结合上述标准在相应阶段中, 新生儿血糖低于标准水平则可诊断其为新生儿低血糖。
3.3 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低血糖的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孕妇本身没有糖尿病,但在妊娠后发现糖尿量异常表现的病症。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异常情况多会在产后逐渐恢复,但是此病症的出现会导致患者增加未来糖尿病的患病概率, 而在妊娠期间若不能有效控制糖代谢异常情况,则可能会导致孕妇与胎儿均面临较大的威胁。妊娠糖尿病与新生儿低血糖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病理机制主要为孕妇所发生妊娠糖尿病, 则胎儿在母体中的时候也会具有较高的血糖水平, 胎儿胰岛细胞代偿性增生。 新生儿出生后, 源自于母体的糖原停止,导致新生儿失去糖原供给,为此容易发生低血糖病症[5]。妊娠糖尿病对孕妇及胎儿的健康均会造成较严重的影响,为此,必须要加强对患者妊娠期的血糖检测,以便于合理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改善妊娠结局。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病症与母体产前低血糖具有相关关系, 其研究中也显示,饥饿会导致母体血糖水平的快速下降,而剖宫产产妇进行剖宫产前会有一个阶段的禁食,禁食过程会导致母体血糖的显著降低, 这也是剖宫产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新生儿自身因素也是导致低血糖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包括新生儿重度窒息、低体温、严重感染等,由于新生儿的糖原异生酶的活性相对较低, 氨基酸不容易转化为葡萄糖; 由于新生儿缺氧过程中消耗的糖量会增加, 葡萄糖消耗率显著高于正常水平均可能导致低血糖病症的发生。新生儿低血糖的病因较为复杂,例如新生儿甲减、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性畸形、先天性红细胞过多等都是引发新生儿低血糖病症的影响因素。 任何母婴高危因素都是导致新生儿低血糖的主要威胁因素, 在新生儿护理干预过程中应该对此类高危因素加强关注,控制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
新生儿若发生低血糖,其危害性主要为,低血糖状态下,部分患儿可出现面色苍白、嗜睡、喂养困难、呼吸暂停、低体温,也可出现烦躁、震颤、抽搐,甚至昏迷[4]。反复低血糖还可进一步诱发脑损伤等问题[3]。基于此, 妊娠期糖尿病发生后需要对孕妇积极控糖外,还需加强对新生儿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充分掌握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特点, 并通过预先对孕产妇及新生儿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等手段, 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
3.4 预防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护理干预效果
常规护理干预首先从围产期的孕产妇饮食结构作为基础点,调节孕产妇饮食,确保妊娠期基础热量及营养需求, 并降低血糖水平。 但基于妊娠期特殊性,避免过度控制饮食,避免基于饥饿发生酮症与胎儿生长受限等问题。分娩前指导孕妇要注意饮食,少食多餐,给予保证分娩期的基本热量和营养需要。同时配合指导孕产妇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胰岛素抵抗, 维持良好情绪, 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在第6 版妇产科护理学明确提出分娩过程中由于子宫收缩消耗大量糖原,产妇进食量减少,易发生低血糖。另外分娩时宫缩疼痛刺激、屏气用力加上烦躁和焦虑等都会是集体刺激升糖激素分娩, 同时促进肾上腺素分泌,胰岛素敏感性减低,从而导致血糖升高[6]。 而剖宫产产妇由于术前的禁食时间较长,胎儿较早脱离高糖环境, 使产妇及新生儿都较容易发生低血糖[7]。因此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程中应严密监测血糖,提前予综合干预,维持血糖正常水平尤为关键。有研究表明,分娩前2~4 h 血糖水平与新生儿低血糖具有相关性。 该研究就对孕妇在分娩时提前干预,分娩前2~4 h 予静滴5%葡萄糖500 mL+胰岛素6 U。 补充能量,避免因分娩应激或剖宫产母亲禁食造成体内能量消耗及血糖波动, 从而造成新生儿低血糖发生[8]。
与血糖正常的孕妇对比, 妊娠糖尿病产妇胎儿出生后发生低血糖风险会明显增长, 加之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高危害性, 认为有必要通过预防性护理干预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9-10]。 常规护理干预虽然可达到调节孕期血糖水平的效果, 但在防控新生儿低血糖方面作用不明显。 而该研究主要是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主要方法是口服葡萄糖水。针对新生儿的管理中,通过及时口服补充葡萄糖溶液,补充出生后机体所需糖分,降低低体温消耗,维持稳定血糖水平。 而早期喂养可确保新生儿获取到充足营养,刺激内分泌系统进行稳定调节。通过出生后密切监测血糖, 为新生儿低血糖预防性干预提供可靠依据,预防低血糖发生并防控补糖过度。
综合护理干预主要针对妊娠期糖尿病及新生儿低血糖。结合妊娠糖尿病特征及危害性,制订一系列预防性干预措施。 该研究主要从临产后孕产妇阶段开始至新生儿出生6 h 内实施全面干预, 以达到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 预防其不良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通过对该院妊娠糖尿病产妇新生儿血糖水平的研究发现,观察组新生儿出生时、出生2、4、6 h 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P<0.05)。 观察组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率及转新生儿科率12.00%、6.00%,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的23.00%、18.00%(P<0.05)。 在李燕[11]的研究中显示,综合预防护理干预43 例新生儿中,低血糖发生率4.65%,转新生儿科率2.33%,常规护理43 例新生儿中,低血糖发生率23.26%,转新生儿科率13.95%。 这与该次研究得出的结论相一致。均证实了加强围产期护理干预,在预防妊娠糖尿病新生儿低血糖中可发挥重要价值[12-13]。而围产期综合护理干预除防控新生儿并发症之外, 对于产妇并发症的发生也具有防控作用。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在围产期容易发生羊水过多或胎膜早破等并发症,对于新生儿并发症具有一定影响,为此,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同时发挥出提升产妇及胎儿安全性的效果,在改善妊娠结局方面优势显著[14-15]。为更为全面了解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该研究中以产妇为视角,进行了满意度评价的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中5 例产妇对护理服务不满意,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中的18 例产妇对护理服务不满意, 满意度82.00%(P<0.05)。 提示综合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及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可凸显出源自于护理工作的人文关怀,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升护理对象的满意度评价。
基于降低新生儿低血糖这一目的, 综合护理干预中主要应用到预防性干预措施。 预防性护理干预主要针对可能发生的疾病制订预防性护理干预方案,降低病症的发生率[16]。 针对新生儿低血糖来说,其疾病引发因素包括新生儿自身因素、母体因素、产科相关因素等,需要护理人员对此观察,针对高危新生儿或生产前便存在高危风险的母体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 对可能发生的新生儿低血糖情况给予有效控制。在护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较高,且多数患儿无明显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医务人员不易于发现。 同时,在伴随临床表现的患儿中, 其临床表现与其他新生儿常见病症的临床表现较为相似,可能出现错误判断。需要护理人员做到充分掌握新生儿低血糖的可疑临床表现, 同时掌握针对新生儿低血糖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 早期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17-18]。
综上所述,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新生儿出生后各时段血糖水平, 对预防新生儿低血糖及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