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哌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比较
2022-06-21李晓敏杨芸朱春香
李晓敏,杨芸,朱春香
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徐州医科大学武进临床学院)药事科,江苏常州 213000
髋、膝关节置换术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髋、膝关节疾病的常用方式, 具有良好效果, 能够促进患者髋、膝功能的恢复。 但是因手术期间止血带压迫、关节屈曲、术后患者长时间卧床等因素影响,容易造成下肢静脉血流减缓,诱发下肢静脉血栓,危及患者术后恢复甚至健康。据临床统计发现,在无任何预防措施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概率超过50%,症状较轻患者会出现肢体疼痛、肿胀等表现,症状严重者可能发生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甚至出现生命危险[1]。 因此,做好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目前临床多采用低分子肝素、阿哌沙班,前者为常用药物,效果较好,但需皮下注射给药,而后者则采取口服用药方式,且效果更理想[2]。 该文方便选择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在该院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治疗的88 例患者进行研究,对比探讨低分子肝素与阿哌沙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于该院接受髋、 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88 例,根据单双号法分组,对照组44 例,男18例,女 26 例;年龄 57~85 岁,平均(69.77±4.96)岁;20例患者接受全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22 例患者接受全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 例患者接受部分膝关节置换术治疗。 观察组 44 例,男 15 例,女 29 例;年龄52~84 岁,平均(71.36±5.13)岁;16 例患者接受全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28 例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于该院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符合手术指征要求;②患者年龄52~85岁;③患者均同意参与并积极配合该次治疗研究。
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②手术禁忌指征患者;③抵触配合研究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 (国药准字J2015 0059)预防治疗,用量用法:于术后第1 天开始进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4 000IU/次,1 次/d,持续用药2 周。
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哌沙班(国药准字H20193134)预防治疗,用量用法:于术后12 h 开始进行阿哌沙班口服治疗,2.5 mg/次,2 次/d,持续用药 2 周。
1.3 观察指标
检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变化,涉及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 对患者进行为期3 个月的跟踪随访,统计两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概率及术后并发症 (胃肠道出血、皮肤瘀斑、咳血)总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患者 APTT,PT,PLT 明显低于对照组,FIB 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组别APTT(s)治疗前 治疗后PT(s)治疗前 治疗后PLT(×109/L)治疗前 治疗后FIB(g/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4)对照组(n=44)t 值P 值39.68±5.25 37.94±5.17 1.566 0.121 22.48±2.31 26.29±2.35 7.669<0.001 15.92±3.96 14.52±4.02 1.646 0.104 10.21±1.20 12.39±1.12 8.810<0.001 224.15±20.28 219.85±22.16 0.950 0.345 201.45±5.18 209.77±5.20 7.519<0.001 2.24±0.58 2.31±0.61 0.552 0.583 3.85±0.27 3.39±0.26 8.140<0.001
2.2 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lower extremity venous thrombosis and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3 讨论
老年群体中骨科疾病问题相对突出, 其主要是由于老年人机体代谢功能快速下降, 无法更好地吸收钙质、维生素等,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在活动或受外力影响时便更容易发生骨骼病变[3-4]。其中髋关节、膝关节疾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在应对此类病症时临床通常推荐外科手术方式, 以人工关节置换法重建关节屈曲和运动功能。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关节置换术会给患者带来明显的创伤, 因此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 且患侧下肢均需采取制动保护,长时间卧床、止血带压迫、肢体制动等因素综合影响会直接导致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下降, 因而容易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类并发症[5-6]。
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外科手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未采取正确的预防干预时,其发生率可以达到45%~57%[7-8]。轻度病症患者会感觉下肢肿胀和疼痛,如病情严重则有可能出现栓子脱落的情况,进入肺部会引发肺栓塞,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9-10]。为此临床针对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时必须做好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工作, 可选择以药物干预为核心的预防方案。 低分子肝素是临床最常用的抗凝制剂之一,其生物利用率相对较高,且使用后引发异常出血的概率较低[11-12]。但该制剂仅能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用药,因而老年群体应用的依从性较差,尤其是在出院后难以自行维持用药。 阿哌沙班则属于口服类Xa 因子抑制剂,可用于对髋关节、膝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干预中, 老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相对较高[13-14]。 该药物可以有效对Xa 因子产生一致性,从而阻断机体内外的凝血途径,并降低凝血酶的合成量和功能,降低了血液凝结速率。但该药物并不会对血小板的凝集功能产生影响, 因而使用后发生出血的风险性相对较低。但需要注意的是,阿哌沙班主要依赖于肾脏进行排泄, 如患者合并肾脏功能障碍,则可能会导致有效成分无法及时排出,与血浆蛋白发生结合,在后续阶段影响凝血功能[15-16]。 且阿哌沙班还需要借助肝细胞代谢, 如患者合并肝功能障碍,则出血的风险性相对较高,因而在应用前需要严格检查老年患者的合并症, 以降低不可控出血的发生概率[17-19]。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通过阿哌沙班预防治疗后, 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总概率2.2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证实阿哌沙班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具有确切疗效。另外,观察组患者用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9.09%与对照组4.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张勇等[20]发表文章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5.0%与对照组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一致。证实二者用药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患者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后采用阿哌沙班治疗能够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问题,调节患者凝血功能,且安全性理想,提倡运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