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术后不同时期行颅骨缺损修补术的效果及安全性对比观察
2022-06-21张雷
张雷
(新沂市中医医院,江苏 新沂 221400)
0 引言
脑外伤是指发生在患者头颅部位的跌坠伤以及撞伤,可导致患者出现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升高,严重患者甚至出现脑组织位移形成脑疝,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去骨瓣减压术是最常见的治疗措施,可挽救患者生命,但由于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因此导致患者术后存在颅骨缺损症状,可能影响患者术后的身体康复[2]。因此,在患者脑外伤术后还需要对患者采取颅骨缺损修补术治疗,但对于手术时机的掌握仍是目前临床上争议较大的一个点,有学者认为在患者早期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术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疗效,促进神经功能康复,并能够明显预防多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等并发症,治疗安全性相对更高[3-4]。对此,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脑外伤术后患者在不同时期采取颅骨缺损修补术治疗,旨在分析其临床价值,详见下文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于2016年6月-2021年6月治疗的脑外伤患者22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为25~67岁,平均(41.36±2.54)岁;对照组患者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为29~64岁,平均(41.34±2.56)岁。两组患者年龄等资料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由临床检查确诊疾病类型;患者均采取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所有患者在采取颅骨缺损修补术治疗前均知情本次研究内容并自愿加入。
排除标准:合并意识障碍、认知障碍、精神障碍疾病者;无法提供完整的临床资料;合并严重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者;免疫功能障碍、代谢紊乱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后的3个月后开展颅骨缺损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需要在术后的3个月内开展颅骨缺损修补术治疗,颅骨缺损修补术治疗方式为:患者采取气管插管以进行全身麻醉,颅骨的修补材料选择钛网,沿着前次颅脑外伤的手术切口切开头皮,翻开皮肌瓣,使得颅骨缺损区域的骨缘位置能够显露出来,随后使用钛网根据缺损区域进行裁剪,使其与骨窗相匹配后将钛网紧贴于骨缘,并使用钛钉固定,随后在患者皮瓣下方放置一根引流管,随后缝合手术切口,完成手术。手术后需要对所有的患者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观察患者在治疗完成后患者的临床指标及症状变化,如均恢复正常为显效;观察患者在治疗完成后患者的临床指标及症状变化,如均改善明显则为有效;观察患者在治疗完成后患者的临床指标及症状变化,如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则为无效。治疗总有效为显效与有效总和。
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脑水肿、切口感染以及引流管堵塞的发生率。
KPS评分采取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对患者的治疗预后情况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术后的自理能力越高。
NIHSS评分采取神经缺损量表进行评估,总分为42分,分数越低提示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表示为(%)(),使用SPSS 20.0软件计算,如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在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可见,观察组患者明显更高,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n(%)]
2.2 分析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前后的KPS评分、NIHSS评分
在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前分析KPS、NIHSS评分可见两组患者并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后分析可见,观察组患者KPS评分明显更高,NIHSS评分明显更低,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前后的KPS评分、NIHSS评分对比分析(,分)
表2 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前后的KPS评分、NIHSS评分对比分析(,分)
2.3 分析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脑水肿、切口感染以及引流管堵塞的发生率明显更低,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分析[n(%)]
3 讨论
颅脑外伤是指由于外力作用于颅脑位置导致患者颅脑受到创伤,具有病情危急、进展快等特征,患者可并发血肿、骨折等多种并发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需及时对患者采取治疗措施[5]。去骨瓣减压术能够快速清除患者颅内血肿,减轻颅内高压的状态,避免血肿压迫患者脑组织影响到术后的康复,治疗效果明显[6]。但有学者研究发现,由于去骨瓣减压术需要去除部分颅骨以进行手术,因此在术后患者可出现颅骨缺损,更容易出现脑膨出等症状,最后影响到患者的术后康复,因此,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颅骨缺损修补术治疗[7]。颅骨缺损修补术是指利用修补材料植入颅骨缺损区域以恢复完整的颅腔,恢复正常的血液灌注[8]。而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及对颅骨缺损修补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在患者早期或晚期开展手术存在着较大的争议[9]。部分学者认为,在患者术后晚期开展颅骨缺损修补术主要是由于考虑到患者颅脑损伤后其颅脑组织存在不稳定性,待患者术后3个月后患者的颅脑组织逐渐恢复稳定则能够保证手术的安全性[10-12]。但有学者认为,在手术后3个月内患者的颅脑组织基本稳定时能够对患者采取颅骨缺损修补术治疗,其能够在避免颅脑损伤的同时促进颅脑内组织的康复,同时能够早日恢复患者的血流灌注,在增加患者脑组织血流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大脑整体的灌注水平,还改善了微循环以及患者脑组织的代谢能力,血流动力学调节能力恢复效果更好[13-14]。而在患者早期开展颅骨缺损修补术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脑内缺氧等情况,对神经功能的康复有重要意义,因此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的自理能力,相较于晚期颅骨缺损修补术治疗更能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恢复患者颅骨的物理保护功能,帮助患者早期避开大气压力对颅脑组织造成的损伤,疗效更明显[15]。
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脑外伤术后患者在不同时期采取颅骨缺损修补术治疗,研究表明,在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可见,观察组患者明显更高(P<0.05),提示在患者术后早期采取颅骨缺损修补术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此外,在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前分析KPS、NIHSS评分可见两组患者并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后分析可见,观察组患者KPS评分明显更高,NIHSS评分明显更低(P<0.05),由此可见,相较于晚期手术治疗,尽早开展颅骨缺损修补术治疗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能够减轻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在术后患者的肢体等身体康复更明显。而在本次治疗中还发现,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脑水肿、切口感染以及引流管堵塞的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由该项研究数据表明,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更有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保护患者的治疗安全,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在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给予患者颅骨缺损修补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但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治疗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相较于晚期修补术治疗更具有安全性,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身体功能以及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