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挖成孔扩底灌注桩工程质量分析
2022-06-21刘敖然
刘敖然
(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轨道交通市政工程总承包部,北京 100029)
0 引言
目前,我国的桩基技术在工程技术的发展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建设环境进行科学施工,以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因此,为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旋挖成孔技术在传统的施工技术下不断发展衍变,直至目前形成旋挖成孔工艺,有效解决特殊地质环境下,岩土较软造成开挖困难的情况,保证主建筑质量。
1 技术背景
为保证灌注桩作为一种端成型桩基,由于桩端面积扩大,承载力也随之提升,与同直径的等截面桩相比,性价比较高,目前已经获得工程的普遍应用。
以嵌岩桩基的承载力为例,嵌入分析岩体的直径一旦出现差距,综合系数也会呈现倍数增长,其中2倍桩径与0.5倍桩径的综合系数差距值为1.5倍。此前嵌岩扩底灌注桩施工中,挖孔并未有过多的设备参与。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成本的增加,人工挖孔逐渐被设备挖孔取代,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控制施工速度和施工质量。就目前我国的挖孔技术来说,仍旧存在部分问题:一方面,为扩底直线段形成出现困难。另一方面,孔底沉渣清理出现困难。具体的施工流程如图1所示。
2 工法原理及施工特点
2.1 扩底
在向前扩底技术的工程施工中,嵌岩扩底钻头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传统的扩底钻头技术。具体变动是在扩底钻头底部增加一个环形底盘,底盘下周围有钻尺,可以向下钻进,且底盘底部有立柱,使下翼发挥其对底盘的推动作用,钻尺外缘与地表水平方向为标准的45°。在嵌岩扩底钻头放到底孔后,通过钻杆向钻头加压,才能够使钻头向两侧扩张,形成扩孔,使其达到标准位置。与此同时,钻头两翼下降,到达规定的支点,利用自身的转动优势带动底盘,向下扩底。之后的施工按照图2流程不断推进。
该种钻头的优势包括3个方面:①扩孔位置达到标准位置之后,底盘是不会出现转动的,钻头也不会持续向下钻进,只有两侧孔到达标准位置之后,才可以向下钻进。②钻头在扩孔过程中能够向下钻进,在重力的作用下进行钻孔,在到达相应位置后,减少扩孔次数,使扩孔的幅度逐渐达到预期标准,缩短扩孔时间,提高扩孔效率。③两下翼与钻尺之间的角度为45°,形成的扩孔通常情况下在底部为斜面,主要功能为减少清渣环节的工作量。
在设计前沿深度与预期标准相比较深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分段扩孔的形式。钻孔至整个钻头埋入泥渣中后,将扩底钻头向上提出,然后再向下钻进0.5m左右,然后重复扩孔,如此反复操作,能够尽快地完成扩孔工作。扩孔直径扩充的要求下,可采取分级扩孔的形式推进。首次扩孔完成后,转换成比扩孔底盘小一个规格的清渣设备。同时,完成清除渣土工作与引孔工作,引孔的深度要与设计钻孔的深度保持一致,如果要达到预期目标,可重复进行扩孔工作。
图1 旋挖成孔灌注桩工程施工工艺图
图2 旋挖成孔扩底灌注桩施工流程图
在实际施工前,在泥浆循环系统设计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加强分析工程施工地点周围的情况,该研究发现,该区域主要是粉质黏土与强风化泥砂岩层,是很好的造浆地层。因此,在实际钻孔中可通过原土造浆的形式完成泥浆配比,具体的配比参数见表1。
表1 泥浆配比表
通常情况下,土层中的泥浆密度为1.30t/m~1.40t/m,黏度为16kg~28kg,含砂率为4%~8%,胶体化率为96%以上。在软土层钻进的过程中,泥浆密度需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中,一般为1.3t/m~1.5t/m,黏度最合适的数值为19kg~28kg,在具体钻进的过程中,泥浆浓稠度可以加强调解,通过稠度提升保证钻进质量。
2.2 清渣
平底清渣钻斗主要是在双底涝渣施工设备的施工实践中使用,根据施工中的规范展开工作,由之前的涝渣底板改良后,变为单底板,钻头底部只保留一个比较窄的进渣口。与此同时,刮板突出底板4cm左右,设置进闸口有阻止渣土回落装置,渣斗向上提升的过程中,钢板关闭,渣土及泥浆保留在钻斗中,可以控制泥浆及渣土的流出量。钻孔清渣完成后的泥浆性能指标可以进行控制,泥浆密度应在1.20 t/m左右,上下浮动不超出0.05t/m,黏度为17kg~22kg,含砂率降低,不应高于8%,胶体化率为95%。
在实际的扩底过程中,基岩裂隙水与切削下的岩土碎石混合后形成泥浆,扩孔环节,孔底不断拓展,主要部分为泥浆。在清渣的过程中,清渣正处于运转状态,泥浆进入清渣斗中,由于清渣斗附近为大面积的泥浆,其在上提的同时受泥浆的阻力影响,且在桩孔倾斜的状态下,产生负压作用,扩孔周边的泥浆沿孔道向下流入,清渣斗的在桩孔内的泥浆难以冲洗处理,虽清除时间较长,在反复做工下,桩底渣土不断减少。通常情况下,泥浆地清除次数需要维持在4~6次,在此之后,泥浆的残留仅在孔壁周围,再进行一次孔壁清洗工作,完成清渣即可。
首次清渣完成后,施工人员需要向桩孔中注入水,保证孔洞的稳定性,减少渣土滑落,增加施工难度,进而形成嵌岩效果。多次清渣工作完成后,孔底的水于泥浆含量较少,孔壁周围浇筑混凝土前,可进行二次清洗,完成后,采用水下混凝土浇筑技术,将剩余的泥浆抽出孔外,以保证桩底沉渣的厚度符合要求。
3 工程案例
我国某省的工程施工中,为建设工程项目,包含两层地下室,地上建筑为高层建筑,楼层在26层,属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地基采用墙下桩,桩基设计采用旋挖成孔扩底前期安装。桩体直径为上粗下细,扩孔直径属不均匀结构。
经地勘资料显示,桩顶标高之下地层的岩土结构为黏土与泥土,部分区域含有沙土及卵石、场地黏土层含水量稀少,泥浆中含有较为丰富的岩基裂隙水与孔隙潜水。建设地区的地层构成较为复杂,包括杂填土、黏土、粉土、细沙、卵石、全风化含砾岩泥、强风化砂泥质岩砂、中等风化泥质砂岩等。岩土工程特性指标见表2。
3.1 第一次检测
桩基单位检测中,检测单位根据建筑规范,先后对工程旋挖成孔灌注桩进行测试,得出结论:①第一次测试,通过抽取相应的桩基进行钻芯法试验。在检测的结果中,静荷载试验中,所抽取的桩基承载能力不同,与设计标准中的内容有一定的差距。②部分桩基桩身混凝土存在离析、夹泥,桩端以下2.4m内的持力层存在破碎段。为查明该工程桩基存在的质量问题,须进行二次检测。
3.2 第二次检测
通过抽取的形式对35#桩基进行抗压静载荷试验,抽取5根桩基进行去芯检测。检测结构和第一次检测结果相似,通过以上的检测结果可知,剩余的桩基需要进行第三次检测。
3.3 第三次检测
该种情况下,对剩余桩基进行全面检测,采用去芯法进行检测,进而获得检测结果,数据为静载试验后产生的结果,见表3。
就根据表3中的内容3,单项竖桩静载试验中的数据值未达到标准的荷载值,34#单桩承载力值的特征主要在2350kN。就钻芯法检查的桩基来说,具体情况被分成4种:①其中查找到的29根桩基内岩心出现破碎断裂的情况。②全部桩基中有5根桩身混凝土中存在破碎段的情况。③除上述桩基外,桩身混凝土存在破碎段,桩端范围内岩芯存在破碎段。④剩余的桩基在混凝土中芯样是完整的,无明显破损。
表2 岩土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
表3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实验汇总
3.4 质量问题分析
就上述的检测结果数据分析后得出,该工程断桩基工程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问题:①持力层岩芯破碎。②混凝土、持力芯岩层保存完整的桩基中,仍有大量与设计标准不符的要求。③桩身混凝土出现离析以及夹泥等情况。就相应调查可知、资料收集、工程数据收集等文件,对出现的质量的主要因素加以研究。
4 施工质量控制
4.1 质量控制要点
施工中,施工人员在技术上加以重视,包括3个方面:首先,扩底的空间范围需要与设计中的几何空间保持同比例放大,且扩底还需要保证孔洞的坡度,以方便清渣。其次,在清渣环节,施工人员需要控制自身清理尺度,防止周边产生的渣土沿着孔洞向下滑落,增加施工人员负担,采用嵌岩技术,清洗孔壁,直至无渣土、泥浆滑落。最后,在浇灌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浇筑设备上管道与孔底之间的距离,以保证有效清理剩余的渣土。
4.2 成孔
旋挖主要再用带截齿双底板钻斗进行钻孔,将钻机钻杆回转到桩孔位置后,钻斗以90°的形式应用,完成转动取土工作。钻斗提起前,其斗卸土需要反向旋转720°,在此之后,利用摩擦技术将活动地板关闭进料斜口,之后再匀速提起钻斗,并将其移出护筒进行卸土工作。卸土主要通过自重和旋转摆动技术推进。钻斗在达到持力层后,施工人员需要鉴别岩土,了解土壤层之后,进行下一步施工工作,进而换成扩底钻头,采用扩充技术,完成扩底工作。扩孔完成后,桩底面形成中间低,周边高的状态。
4.3 清渣
清渣环节,清渣工作可以通过清渣钻斗推进,完成初次清渣的工作时,需要进行扩孔尺寸的测定,在与设计要求相符的条件下,向孔中注水。如果遇见地下水层,可利用地下水,通过清底钻头将孔壁上的泥皮清洗掉,尽可能地提高孔壁的抓土能力,提升混凝土以孔壁之间的摩擦力,保证其有效粘结。完成清洗工作后,孔壁需要具有一定清洁度。且施工人员对孔洞底部沉渣的厚度进行检测,如果厚度仍旧大于0.05m,仍需要重复清洗工作,直到沉渣厚度与标准厚度一致。在平底清渣的设备中,刮板作为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满足孔底深度扩充的需求,该切削环节可以在清洗环节后进行。
4.4 浇灌混凝土
一般来说,在浇筑混凝土的准备。浇筑目标达成之前,施工人员需要保证一定的耐心,清渣完成后才可以将钢筋笼放入孔道中,直至混凝土经过运输到现场时,再进行最后一次的清渣工作,等到空洞中沉渣达到标准后,所有准备工作就绪,才可以开始混凝土浇筑工作,同时放入钢筋笼,进而引入浇筑导管,在刀光导管到达空洞底部4.0m处时,将其匀速放入桩孔中,判断其是否触底,然后将导管提起0.4m左右,进而向桩孔内注水,水高在达到6m左右时,同步操作混凝土浇灌工作。在浇筑过程中,务必保证开盘料数量,当第一盘混凝土高度达到1.0m时,受混凝土重力影响,沉渣在物理作用下会返回在混凝土表面,积聚在溢水口周围。
5 结语
综上所述,该文主要针对旋挖成孔扩底灌注桩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工程施工案例进行分析,以期提升建设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工程项目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