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研究

2022-06-21曲德智黄文艺陆瑶许金蓉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20期
关键词:双一流一流导师

曲德智 黄文艺 陆瑶 许金蓉

[摘 要] 基于“双一流”高等教育建设背景,通过调研分析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地方院校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改革和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分别从优化课程及平台建设、导师团队建设、过程教学机制、交流与沟通四方面探讨适合广西高校基于科研能力培养的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新思路。把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新理念、新手段融入研究生教育中去,构建以培养合格研究生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新观念,更好贯彻“双一流”建设战略。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学术型研究生;地方院校;培养模式;化学工程与技术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化工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JGY2019141)

[作者简介] 曲德智(1991—),男,辽宁丹东人,博士,广西科技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合成及改性研究;黄文艺(1975—),男,广西柳州人,博士,广西科技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研究;陆 瑶(1978—),女,吉林吉林人,博士,广西科技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冶金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0-0185-04 [收稿日期] 2021-12-22

“双一流”建设战略的实施是中国高等教育继“211工程”和“985工程”之后的又一项中国教育重点工程。“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的重大高等教育战略决策,有利于提升国家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对于提高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作为“双一流”建设主要任务之一的培养高水平、高水准研究生人才教育,地方性高校如何在“双一流”建设中完成这一任务目标,切实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2]。全面启动“双一流”高校建设,着眼于国家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实现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支撑。

研究生教育位于高等教育的顶端,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以及发展创新科学技术为使命,在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引领“双一流”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大环境下,人才市场的供需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多数企业对研究生的需求从单纯的学历考核已经转变为对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所以高校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需要针对国家战略、市场需求进行改革与完善,而地方性高校由于研究生教育相对落后,因此需要更早的开展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建设。

国家大力发展世界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的建设,其最终目标是为了培养一流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目前在“双一流”高等教育建设背景下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经引起了众多高校研究者的讨论,很多学者从多个角度考虑,做了详细而全面的研究,在高等教育学术研究领域也有相关的论文发表[3,4]。怎样培养一流的研究生,首先要弄清楚需要学生学会的内容、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内容、如何帮助学生达到学习要求,这些都是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必须思考的问题。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优异专业能力、学术能力以及良好学术素养的高水平、高层次人才[5]。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研究生应该掌握化学、化工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同时保持思维的活跃性、科研的缜密性,以及具备解决高难度的理论问题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6]。但是在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须改进的问题,主要问题有:培养课程不符合实际生源情况、科研平台更新建设较慢导致教学资源匮乏、导师队伍短缺以及年龄结构不合理[7]、研究生培养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本文以广西科技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的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研究生培养为例,从优化课程及平台建设、导师队伍建设、过程教学机制、交流沟通等方面,探讨目前更适合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更好地贯彻“双一流”建设。

一、优化课程及平台建设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人数的逐渐增加,地方院校的生源质量不断下降同时用于培养研究生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因此对于研究生创新及科研能力的培养难度也在逐年增加。广西科技大学通过课程改革来解决日益突出的课程设立问题。对于研究生课程的改革,针对生源质量的不断下降,我校化学与工程技术专业不断调整课程大纲重塑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依托国家需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整合相关专业基础课,以6~8人的小班授课形式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在重视理论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将创新创业教育贯彻在研究生培养的全部过程中,将其融入专业教育中,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等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使学生通过参加比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注重理论知识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我校增设了部分研究型课程(实验),通过启发式教学或研讨式教学等新型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科研及创新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科研、学会创新,使学生从最基本的思想上发生转变,由本科的“重复模式”转变为研究生的“创新模式”,引导学习、探索科学。

对于地方性高校科研平台等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由于高端测试设备昂贵多数地方高校的科研条件较差,我校近两年大力建设学科平台,通过购置新型的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建设开放实验室等多种手段提升研究生教育的教学资源。同时积极与当地企业联合申报多项产学研平臺,例如与柳州本地特色螺蛳粉的生产企业联合申报了广西柳州螺蛳粉工程技术中心、与天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设立的天虹现代纺织产业学院为研究生的产教融合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

因此,地方高校需要通过课程改革设立适合本校研究生生源的培养方案,优化调节理论课程与创新型课程的设置;以及加强平台建设,丰富研究生教学资源两个方面改善其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条件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和锻炼研究生独立的科研学习能力,提高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

二、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要坚持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加强研究生导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升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引领研究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有利于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增强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8]。

加大力度引进青年教师,改善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提升导师队伍整体的思维活跃性。近年来我校大力引进了400余名青年博士,改善教师年龄结构,形成不同年龄导师相结合,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形式,年长导师经验丰富、思维严谨,青年导师思维活跃、经理丰富,以此促进新、老教师的共同成长。同时注重本单位的导师队伍培养,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改善知识架构、增强专业技能,鼓励学科交叉,形成跨学科发展和多角度融合创新。因此对于地方高校而言,需要大力引入青年教师改善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同时需要设立专项资金鼓励研究生导师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时刻了解及掌握最新科研动态进而能够更好地指导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与此同时组建研究生指导团队,团队由课題相近的一个或多个课题组的教师组成,选取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团队主导师,团队内的各位教师专业特长各有侧重,研究领域不完全相同,有的理论研究功底深厚,有的工程经验丰富,从而形成了年龄结构合理的老中青结合、学科优势互补的联合团体,同时可以根据课题需要择机吸收企业导师加入团队,在团队硕导所招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实行团队导师负责制。在研究生培养初期,研究生则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需求选择团队中的某一导师作为本人的导师,但是同时接受导师团队多位教师的指导。导师团队本身以课题相近的一个或多个课题组为基础组建,所以导师团队中的成员在学科方向上是紧密相关的,团队研究生所参与研究为课题组的一个科研分支,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各种不同领域的问题时,可以即时得到团队内导师指导,这样可以使得研究生不仅能得到多方面的培养学习,其研究方向也能得到精深指导,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同时为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过程教学机制

在研究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导师以往最关注的是研究生的工作成果,例如近期的实验安排,取得的进展及结果,却很少注重培养的过程。因此我校出台相关管理规范要求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过程进行严格要求,每位研究生有专属的实验记录本供记录实验过程及数据结果,定期统计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情况,包括指导时间、指导内容和指导方式等,从管理的角度约束导师对研究生的过程管理,以防止重结果、轻过程而导致的学术不端等问题。并且在研究生的培养期间,我校邀请国内著名专家教授举办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为研究生拓宽科研视野、学习科研方法提供了有效的过程培养。与此同时,近几年来大量的学习型、科研型、学术型的自媒体飞速发展,例如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和视频平台等,鼓励学生通过这些自媒体所发布科研文章及视频、培训教程等进行自学,能够有效地补充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不足且非常便利,这些自媒体能够更加有效地拓宽学生科研视野以及增加学术交流的机会。打破传统以发表论文、发明专利作为获得学位的唯一标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在创新性实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求导师在研究生教学、科研管理的过程中注意对研究生的“人文关怀”,由于化学与工程技术专业的研究生在开展科研任务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例如实验结果不尽如人意、实验条件较差、实验方案不合理等都会产生很大的压力,使研究生产生过大的心理负担,并且有可能转化为心理问题。因此督促导师在培养过程中既要注重科研、学术等方面的指导,也要兼顾对研究生的人文关怀,其对研究生正常开展科研任务,培养科研素养有积极的正面影响。因此,对于地方性高校而言,在生源质量较差的前提下,需要格外重视过程的培养才能够更好地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及专业素养。

四、交流与沟通培养

由于现代手机的普及,研究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多数研究生习惯通过手机短信以及社交软件例如微信等方式与他人进行沟通而导致面对面的谈话交流、沟通越来越少。部分研究生存在沟通能力差、沟通效率低,甚至对于面对面交流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这些负面的沟通问题在科研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外交流能力差,在科研过程中涉及与他人借用药品、预约仪器等沟通过程,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其次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困难等不与导师交流沟通,导致实验结果出错或得不到结果致使研究生科研情绪低落,更有甚者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而影响学习和生活;最后由于对外沟通交流较少而导致的理解能力较差或理解较慢,使其在跟导师交流课题时听不懂导师谈话的内容,并且由于未养成记录的习惯,导致对交流内容的记忆也存在一定问题,最终结果就是在科研过程中频频出错,最终的工作结果与实际目标相差过大。针对上述几类沟通上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对研究生进行训练,提升沟通与交流的能力。首先建立导师指导记录并要求导师定期当面指导研究生课题相关内容,提高并监督导师与研究生的沟通与交流,学院定期抽查研究生指导记录;其次,在部分专业性的选修课学时中布置汇报任务,以3~5名研究生为一组针对某一课题进行调研、讨论、汇报等工作,在汇报任务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促使研究生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并且提升团队协作的能力,更有利于将来科研工作的开展;最后定期举办学术汇报,能够提升研究生独自面对、解决沟通等问题,建立自信使其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业任务。

结语

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改革和创新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适合广西地方高校的基于科研能力培养的化学化工类研究生培养新思路,从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研究生培养体制、运行机制以及管理活动等方面呈现化学化工研究生教育管理与培养模式有机结合,把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一些新的理念、手段融入研究生教育中构建以培养合格研究生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新观念,提高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术型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以及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及综合素养。

參考文献

[1]陶芙蓉,王世杰,崔月芝,等.“双一流”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西部学刊,2020,2(11):50-52.

[2]荆国华,周峰,江芳彬.基于优良学风构建,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J].教育教学论坛,2021(23):165-168.

[3]朱林晖,刘阳闻忆,李宝明.化工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广州化工,2017(45):178-179.

[4]张展图.地方高校理工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研究:基于导师支持的视角[D].汕头:汕头大学,2021.

[5]杨红艳.地方院校化工类研究生科研素养现状及培养策略[J].广东化工2021,48(15):327-328.

[6]卢美贞,聂勇,解庆龙,等.构建化工类研究生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7(39):270-271.

[7]舒洪波,梁倩倩,李丹,等.基于地方新能源产业特色的化学和化工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J].广东化工,2021,48(17):282-283.

[8]黄薇雅,吴淑琰,陈勋俊,等.基于研究所的导师团队制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广东化工,2021,48(19):240-242.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Postgraduat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Taking the Specialty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n Example

QU De-zhi, HUANG Wen-yi, LU Yao, XU Jin-rong

(College of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uzhou, Guangxi 545006,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higher education construction,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an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jor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reform and innovate the postgraduate training mode. This paper discusses new idea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academic postgraduates majoring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Guangxi from four aspects: optimiz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and platform, the construction of tutor team, process teaching mechanism, and communication. We integrate the new ideas and new means in postgraduate training into postgraduate education, so as to build a new educational concept for the purpose of cultivating qualified postgraduates, and better implement the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strategy.

Key words: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academic postgraduates;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raining mode;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猜你喜欢

双一流一流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V eraW an g
导师榜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