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作控制两种理论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的应用

2022-06-21孙圣蔡芸莲

体育时空 2022年9期

孙圣 蔡芸莲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編号:1009-9328(2022)05-238-02

摘  要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以体育技术理论为研究对象,对体育技术形成的不同阶段进行研究。目的为将运动控制理论与动作技能形成过程相结合,使教练员在动作教学中采用有效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  动作控制理论  运动技能形成  泛化阶段  分化阶段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在姿势反射、视觉刺激、听觉刺激、触觉刺激和其他感觉器官的组合基础上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在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的长期共同作用下逐渐稳固发展形成的。从生理学角度来看运动技能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和自动化阶段,不同的学习阶段具有不同的生理学基础[1]。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特征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训练目标。运动程序理论和动态模态理论是运动控制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对技能学习和技能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本文通过分析动作程序理论和动力学模型以及运动技能形成阶段的不同特点,在训练中采用有效的训练手段来达到预期的训练目标。

一、动作控制两种理论的概念

(一)动作程序理论的概念

程序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运动编程是一种反映运动过程或运动技术的思维方式。动作程序理论强调中枢控制,其核心是动作程序,它是一种控制四肢协调运动的基于记忆的结构[2]。动作程序通常是固定的形式或固定的动作序列。以篮球运动中定点单手肩上投篮为例(图1),持球者被要求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双手持球、投篮手置于篮球后方、五指自然分开、掌心空出、重心下移,投篮时两腿发力重心上移、抬头注视目标、先移动上臂与身体形成90°夹角、肘关节上移并快速伸直、在出手瞬间护球手离开球、投篮手快速压腕用指尖拨球使球快速后旋。这是定点投篮的动作的完整程序,它包括了动作的先后顺序以及每一个细小动作之间的配合[3]。训练者需要形成准确的动作程序,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训练强化以达到熟练的掌握技术动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练员应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合理规划教学内容,从而选择有效的教学训练方法。

(二)动力模式理论的概念

动力模式理论是描述和解释协调运动控制的一种方法,其强调环境信息的作用以及躯干、肢体的动态特征。动力模式理论强调的是动作在表现时与环境之间的协调配合,一个完整的熟练的技术动作,需要神经系统对运动系统与能量供应系统的协调控制,从而使技术动作连贯协调,这样运动员才能在不同的环境中熟练准确的完成不同的技术动作。例如,开放式运动技能的表现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准确阅读不同环境的不同信息,从而决定切实可行的动作,并且熟练的变现出来。篮球运动中运动员在决定自己技术动作时既要考虑对手、队友、篮球的位置、篮筐的位置、边线的位置以及时间等多种环境因素。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要强调建立学生学训练环境之间的联系,在变换环境的情况下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并且能够在比赛中熟练的运用。

二、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

(一)泛化阶段的特点

在开始学习运动技术的初期,运动员对技术动作的内在规律并不能完全掌握这一点对于少年儿童更为突出,在此时期只能通过直观表象对技术动作获得一种感性的认识。这是由于大脑皮层的内抑制过程并没有的完全的建立,条件反射建立的神经联系不稳定,大脑皮层中的兴奋与抑制过程都呈现出扩散现象,从而使不该兴奋的中枢产生了兴奋,不该收缩的肌肉收缩,从而表现出动作僵硬、不协调、错误动作多。在此阶段教学过程中要多采用直观教学,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了解动作的基本结构和做法,通过模仿来使学生能够粗略的掌握技术动作,不要过多地强调细节。

(二)分化阶段的特点

在经过泛化阶段建立动作表象的基础上,训练者不断地巩固练习,运动技能会更加熟练和完善。该阶段大脑皮层运动相关中枢兴奋抑制过程的建立较为完善,抑制过程得到加强,尤其是分化抑制的建立,使大脑皮层相关中枢兴奋抑制过程更加集中。在此阶段,大脑皮层不同区域的配合更加完善,不该兴奋的中枢保持抑制,从而使不该收缩的肌肉会得到放松,多余的动作逐渐消除,错误动作得到纠正,能够更加清楚地、顺利地、连贯地完成动作,形成了初步的动力定型。此阶段教学过程中,要加深对动作内在规律的认识,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及时的纠正错误动作,强化正确动作。

(三)巩固与自动化阶段的特点

在分化阶段之后,运动技能会通过训练者的进一步加强得到更加巩固,相关脑中枢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会更加精确。在这个阶段,训练者不仅要有优美、协调的动作,还要有自动动作。一些技术动作可以在不涉及大脑皮层的情况下准确地进行。现阶段教学应进一步增加动作难度,提高动作质量,防止变形。

三、动作控制理论在运动技能形成的不同过程的运用

(一)泛化阶段动作控制理论的应用

动作程序理论强调中枢神经系统对肢体动作的控制,其核心是动作程序,使训练者在大脑皮层建立完整动作的程序,并且不断巩固完善。在泛化阶段,由于训练者对动作的内在规律并不能完全的理解和掌握,此阶段多采用直观教学,通过模范练习获得感性认识。动作程序理论强调大脑皮层神经中枢对肢体动作的控制,通过直观模仿练习建立动作程序,并且建立起稳定的神经联系,从而掌握技术动作。例如,在篮球运动定点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在对于青少年教学初期,多采用直观教学,讲授不同关节的运动顺序,使训练者模仿尝试练习,掌握不同关节的发力顺序,在大脑皮层中建立起程序化模型,为以后的训练建立良好的基础。训练者在每一次的巩固训练时,不断在大脑中重复此程序,进一步强化动作程序,从而能熟练的自如的掌握技术动作。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在建立动作程序上,要降低动作难度,不要强调过多的细节,可使学生进行无篮筐练习,避免学生注意力过度集中在进球上,而忽略了建立正确技术动作的重要性,如此可使学生保证大多数精力在学习动作程序的过程中。

(二)分化阶段动作控制理论的应用

在分化阶段中运动员已经建立起基础的动作表象和初步的动作程序,但对其还不能熟练表达。大部分的错误动作都已得到纠正,并且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动作,两个信号系统间的联系已经建立。此阶段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动力定型,但是还不够巩固,出现新的刺激时动作程序易发生改变。动作程序理论强调大脑皮层神经中枢对肢体动作的控制,通过直观模仿练习建立动作程序,并且建立起稳定的神经联系从而掌握技术动作。此阶段教学中要加强巩固动作程序,提高大脑皮层对肢体的控制能力进而强化动作程序。动力模式理论强调环境刺激对运动技术的影响,要建立运动员在学习掌握技术动作的同时与环境建立起良好的感知判断关系,使其技术动作更加巩固。此阶段教学中,适当改变环境变化,增加新颖刺激来巩固运动员的动作程序加强技术动作。此阶段中动作程序理论与动力模式理论交叉进行可以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三)自动化阶段动作控制理论的应用

随着运动员运动程序的建立与完善,技术动作已经完全掌握,在固定环境刺激下不发生错误动作。此阶段教学过程中着重强调新颖刺激,使运动员在不同环境刺激下,选择最佳技术动作完成,动力模式理论的指导尤为重要。在非周期性运动项目当中,环境变化对运动员技术动作的影响更为突出。所以在技术动作训练时,此阶段特别强调环境变化的影响动作模式理论。不同训练环境对运动员技术动作的影响例如在运动员投篮技术训练时,增加防守者,采用不同的方式,不同强度的干扰方式来增强运动员的自我判断能力,从而使训练者对技术动作更加巩固,达到自动化程度,这样在比赛训练过程中才能充分展现自身的竞技能力,取得良好的成绩。

四、结论

1.不同训练阶段根据不同动作控制理论,选取更加有效的训练手段。分化阶段强调通过直观教学,建立动作程序,多采用直观教学。例如,演示法、示范法、分解法和完整法,并注意不同方法的选用时机,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2.多种动作控制理论交叉进行,不同训练阶段的不同特点并不决定此阶段只采用单一训练理论,任何时期的任何训练要根据实施情况及时应变。

3.处于不同训练水平的训练者做到区别对待,多种动作控制理论合理判断,做到最佳选择,充分提现区别对待原则。

参考文献:

[1]刘中永.试论运动技術形成的生理过程[J].读与写(教师教育),2008(08):101-102.

[2]余方亮.基于一般动作程序理论的动作技能学习研究[C].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15.

[3]匡子忆.基于动作控制两种理论对篮球教学方法的研究——以投篮技术教学为例[J].运动精品,2021,40(02):38-39.

[4]孙民治.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