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指导:拓宽语文思维的深度
2022-06-21梁婷
梁婷
摘要:语文是一门交际的工具,我们语文教师要能正确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运用,让学生积累丰厚的语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指导;拓宽语文;思维深度
语文是一门交际的工具,曾经有人说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能以工具进行思维,并且把思维的结构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就能掌握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思维和表达的方式。这就是语文最独特的教育功能。”在新教育的理念下,这正是我们语文教师需要落实的点,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阅读活动,让学生能够学会运用语言,学会思考和表达,这样就能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
一、由“教”到“悟”
虽然课改一轮轮地进行着,可是我们语文教师教学依然仅重视知识的讲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活动或者思考的时间较少。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能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采取多元的阅读方式,对比体悟就是阅读重要的方法之一。我们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读同一篇课文或者多篇不同的课文时,让学生学会对比着读,去体验,去感悟,这样就能从主题内容、表达方法等几方面探究其异同点,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在体悟中掌握,在感悟中提升,这就是一种阅读思维深度的拓展。
例如在部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古诗三首》中,在这三首古诗时,我们不是独立地讲解每首古诗,而是让学生认真读完这些古诗,然后让学生探究三首古诗有何异同点,然后再搜集这三位诗人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美好追求的诗篇,这样就会通过对比体会,查阅相关的资料,去联系生活,让学生感悟着语言文字,找出其相同的地方,虽然有的学生说:“这三首诗作者的朝代不同,怎么会有相同的观点?”但是他们还是认真地查阅相关的资料,找到这三首古诗的相同点都是寄托着美好的愿望,都是表明了作者的人生的态度和精神的追求,学生在对比读中,就能感悟到这三首古诗的相同点,然后让学生继续对比着阅读,学生就能体会到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其实写的是作者内心的志向。卢纶的《塞下曲》是写战斗的畫面来颂扬人物的精神,而王冕的《墨梅》却是借物言志。学生借助于信息平台,就能把三首古诗进行有效的阅读,但是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能做好有效的引导,这样学生才能从“教”到“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由“悟”到“疑”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喜欢把教学中的疑点直接讲给学生听。新教育的时代,要根据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学会质疑,让学生能够从文本中跳出来,实现文本解读的个性化。阅读能力提升的切入点,就是教师要能给予学生创设质疑的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做到读思结合,“于无疑处有疑”,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用于质疑,善于提出问题,这才是学生思维成长的过程。
例如在部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其单元要素就是让学生能够“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让学生在单元的阅读中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疑问。在教学这一单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时,我让学生仔细品读课文,认真思考,让学生想想这一单元的要素就是“会质疑,而且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学生读着读着,就有一个学生举起手说:“课文中说被青苔包裹着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却唱得很好,这是为什么呢?接着又有学生问道:“母亲为什么把一株豌豆苗成为‘一个小小的花园’”、“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做的事最了不起的吗?”……学生就开始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提出,然后让我让学生把这些问题进行归类,“这些问题是从什么角度提出来的呢?”学生很快地说出来:“我发现这些问题有的是在读完全篇文章,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提问的,有的是根据部分的内容进行提问的,有的是针对某一句进行提问的。”……就这样,让学生产生质疑,引领学生去探究作者写作的意图。就这样教师指导着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提问,就能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由“思”到“移”
语文阅读教学就让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我们语文教师在让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分享运用。部编教材中留有很多“空白”的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运用,能够巧妙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小狗学叫》这篇文章中,有这样的描写:“狗跑啊,跑啊,它遇到了一个农民……”“尽管我搞不清楚这是什么动物在叫汪,汪……”这是文章内容结局都留着空白,让学生模仿上面部分进行结局编写训练。这样学生就能在迁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会听弦外之音,会懂言外之意,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能拓宽了文章的内容,丰厚着自己的语言积累。
总之,新教育的时代,我们在教学中要能抛弃陈旧的理念,采取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探究,主动思考,而且能够在阅读中理解,在阅读中运用,让学生在迁移中发展,这样学生才能有着丰厚的语言积累,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吴小伶. 立足单元整合 聚焦阅读策略--以《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学为例[J]. 基础教育论坛, 2019(36):1.
[2]张国宝. 学会提问:深度学习视域下的语文实践[J].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9(6):3.
[3][1]陈小荣. 聚焦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 ——以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一个豌豆荚里的五粒豆》为例[J].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