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训练中体育教学训练方法设计

2022-06-21赵善群

体育时空 2022年9期

赵善群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5-181-02

摘  要  训练中运动员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和瓶颈,这急需教练员采用适合的训练的手段和方法来提高运动员的成绩。本文主要从围绕运动员的兴趣、个人特点、技战术掌握情况、速度分配能力、训练目的要求、课时安排、周期训练、比赛项目等采取因人而异的训练方法,加强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沟通、了解运动员的思想状态等多方面入手,找到合适训练方法从而提高成绩。

关键词  合适  教学训练方法  设计提高

一、前言

几年来,笔者一直在从事田径训练的教学,在训练的过程也是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看了很多书,总是以为照搬照套就可以用了,殊不知差强人意,没有得到好的效果,时间是够了,却得不到好的效果。后来在不断地摸索实践中,才发现要不断地探寻、不断地實践,根据人才选择因人而异的训练项目、训练方法、训练周期,找到运动员的薄弱点,进行系统地指导教学,找到巧妙的教学方法设计,从而使运动员的成绩在不同程度上有一定的提高。

二、训练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一名运动员从选材、试炼、入队、训练、比赛、报调、转正、成才是一个不断成长的漫长过程,这就决定着他训练的过程中必将不断受各界因素影响。首先最直接地是受教练员教学经验的影响,这需要一个教练员有着丰富的多年带队经验,并且指导的运动员有一定的成绩水平,能够“一选中的”,并在不断的演化过程中实现运动员不同时期的突破。也许一个运动员的储备期很长,刚进队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也有所欠缺,但似乎有那么一点天赋特点,起初不容易受到关注,运动成绩也不容易体现,但却在后期的指导训练、教学中有所改进,并有长足的进步。当然,也有的运动员储备期就发现能力很强,或许原来就参加过一些体育项目,有一些基础,在田径项目能实现转化,很快适应节奏,能早出成绩。笔者记得一名美国的跳高运动员原来是篮球项目,就因为有着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弹跳天赋,再加上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训练,马上就参加了国际田径跳高比赛,获得了成绩;有的运动员原来天赋和特点都有,但因为未采用合适科学教学方法被埋没。可见一个运动员的成才,是十分需要精心的教学方法设计,不断地挖掘和循序渐进,不可一口气挖到底,拔苗助长,这就体现了训练教学或者是说教学训练的科学性是多么重要,从而保持使运动员获得自信心,从而收获成功。

三、浅谈几种教学方法的设计

(一)通过选材设计教学方法

教练员选运动员的第一步就是选材,运动员的身材比例是首先决定各个项目至关重要的因素,当然身材也不一定是全部因素,只是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还应根据运动员的很多特点、气质决定。通常来说,运动员选材成功了,就意味着你已经在成功的路上。我们要对运动员进行选拔。如果选的是短跑运动员,那选择的训练方法则应该是适合短跑的训练方法,比如抗阻力训练法、频率训练、爆发力训练法等等。当然随着运动员选材的不同,也要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

(二)通过运动员项目技术特点进行设计教学方法

短跑的项目技术特点要求运动员有着快频率、节奏感强、爆发力好、向前性好等特点,这就意味着运动员首先就要具备这些潜质,再通过频率练习、力量练习等等不同的综合训练手段、教学方法来提高,以适应运动员不同阶段的成长要求。例如,跳的项目要求运动员具有弹跳比较好,跳起来有弹性、有比较轻盈的感觉,空中时间长,可通过单脚跳、双脚跳、杠铃等进行组合练习,建立动作模式,从而提高训练成绩;投掷项目要求运动员具备出手速度快、发力顺序从下到上、转胯、下腰,进行不断地模仿练习,这样设计等等。

(三)通过不同年龄段、周期选择设计教学方法

要取得好的训练成绩,就需要教练员根据不同年龄段人群,选择不同周期训练,坚持长期训练,在专项上有所突破,实现能力转换。有的运动员年龄段属于小学,就需要采取小学年龄段的训练手段、方法,不可以采用青年段的专项训练手段和方法,这样容易造成少年心脏承受巨大的负荷,最终因为无法适应训练。例如,我队里有两名运动员刚入队的时候,A运动员属小学年龄段,基础性能力较为薄弱,一开始可能就有必要进行兴趣培养、基础性能力建设,涵盖灵敏、柔韧、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性等,进行长期的时间规划,设计的教学方法要应从简单到中等,能力的提高也要从简单到中等,待前一阶段结束后,再根据孩子的实际掌握情况,再开展第二阶段的训练;B运动员属于初中阶段已经出现第二特征,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与A运动员有明显的不同,能力更强,可以更快适应进阶版训练方法,周期性还是要依据能力基础来考究,可能时间短,也有可能时间长。教学方法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分别采取适合A和B年龄段的训练方法、教学手段,让两者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四)根据运动员的薄弱环节设计教学方法

在平常的训练中,有的运动员会出现力量型的薄弱,有的则会出现专项训练的技术薄弱,这就需要教练员采取提高和改进薄弱环节设计的方法。有的运动员上肢力量差,特别是引体向上无法做起,教练员可以找一些技术原理相似的内容,来先进行练习,比如先采取简单的悬吊练习,而后再采用杠铃斜拉的训练,而接着做引体向上。这些动作模式都属于向心收缩与引体向上有着相似之处,使得引体向上从会做一个到二至三个,逐步能力得到提高。而有的跨栏运动员在上栏架时,常常跑歪,运动轨迹不在一条直线上,在上栏的时候总是出现跳起而后落下的升降运动,这时候教练就要在训练中会强调运动员在栏上的两个点之间通过,不断反复强调,让运动员明白技术的重点而后采取录像对比训练等教学手段、训练方法,以及采取基础的栏间训练、各种栏上练习,强化训练手段,使得学生明确技术要点,从1个栏到2个栏,再到5个栏乃至全程栏架的练习。

(五)根据赛场对手特点设计教学方法

所谓根据赛场对手特点设计教学方法一般指的是对抗性项目和集体性项目,根据对手的习惯特点设计导致对手上场无法正式发挥真正实力,受到极大压制,甚至输掉比赛。例如在篮球比赛中,我们会通过对比发现某队篮球运动员投篮动作技术属于胸前投篮,这就出现了他的技术特点,其不仅出手速度快,而且不易于防守,那就需要教练员就可以通过对手的特点来进行一些实战练习和训练手段来达到防守的目的,给对方造成影响。这里包括给对手造成心理压力的教学训练方法和针对对手胸前投篮的预判能力训练以及提早采用上步拍球等方法来设计,从而改变局势,获得场上主动权。

(六)根据训练目的设计教学方法

根据训练目的设计教学方法指的是这个阶段运动员要达到的某种训练效果及有可能为参加比赛周期应对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某种训练。比如一名运动员100米原先成绩是12’64”,需要在3个月的周期内,将100米成绩有所提高,旨在提高0.1~0.3秒或者更多,教练员需要采取一些正确的教学训练方法提高频率、步幅、核心、向前性、折叠角度等等,如负重训练、台阶训练、反应练习、适合个人正确的蹬腿角度等,又或者指为达到比赛目的采取的教学方法。这就体现具有一定针对性,这个运动员在比赛提高成绩水平,同时也要避免受伤和冲的太猛。如运动员临近比赛,只有一个月的时间训练,那么这个月的设计可能采取强度占50%,量度在30%,休息和营养在20%,教学方法采取技术和量互相匹配,加快能力发展,待准备期的时候再去改进技术,做好超量恢复。这样就有利于做好比赛的准备,达到效果。

四、选择设计教学方法中需要注意的几个环节特点

(一)呈现阶段性、连续性

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法时,教学方法会出现阶段性和连续性。阶段性是如为达到某种效果,而在某个阶段采取的训练方法,同时会有一定的延续性,就是练完这个阶段马上可以从事另一个阶段的练习。因此,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的。

(二)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

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常常使用的某种教学方法,但是运动员仍然还出现本身性的错误或者反过来出现别的错误,就需要教练员有一个跟踪和记录,不断的跟进教学方法,说明具有一定不可控性。

(三)把握重点环节,抓好优势

我们在训练某个项目,指导技术教学时,要把握主要矛盾,在运动员有所领会技术的时候,反复训练形成固定优势,就是要把握重点环节,抓好优势,在技术上讲究方法,如进行铅球指导教学,讲解用力顺序,领会技术及跨栏项目上栏、攻栏重点技术教学。把握重点,反复训练,提高成绩。

(四)注意保护,做好运动员自我调节和监测

运动员在训练过程、课程结束后,设计教学方法中应该穿插保护环节,避免受伤。注意做好调节运动员在教学方法训练过程中的积极性、身体状态,在设计实施的过程中监测运动员的实时动态,不断地调整训练教学手段方法。

(五)教学方法要因人而异

教学方法要因人而异这是最基础环节,要注意不同人群具备的各方面能力,要采取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我国著名短跑运动员苏斌添,他的教练兰迪,他就是根据苏炳添不同的特点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使得苏炳添在训练上有质的飞跃,结果实现100米成绩从10秒进入9秒历史上的突破。

五、结语

綜上,我们在给运动员训练的过程中,要讲究训练教学方法设计,从不同角度、不同目的、不同周期、不同技术特点等等来选择设计,同时做好保护,做好运动员心理调节和强度监测。长久训练,必然能使运动员成绩能有一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