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健康”视域下高校体育社团与基层党支部联建策略研究

2022-06-21李静

体育时空 2022年9期
关键词:大健康基层党支部

李静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5-040-02

摘  要  本文基于大健康概念,从高校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目标出发,以高校体育社团健康教育资源利用与各基层党支部建设结合,共促高校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融合为前提,围绕体育社团与基层党支部联建、联创、协同育人模式进行探究,深入剖析体育社团与基层支部建设在资源联用、活动联办、人才联育等方面的共有内涵和互促策略。

关键词  大健康  高校体育社团  基层党支部  联建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健康的概念就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在大健康视域下构建新的高校健康教育体系,需要我们统筹与整合各类校园健康教育资源,而高校体育是构建健康校园“预防体系”的关键途径。除了体育教学的课程保障之外,要使学生在健康意识养成方面形成有效的内生动力,固定的体育社团更是其有利抓手,其组织活动的志愿性、参与性与开放性等特征,已成为吸纳在校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形式。

体育社团作为高校群团组织关系中的一个纽带,不仅受高校党、团委的领导,又与各基层学生党支部联系十分紧密,在构建学校健康教育体系实践中,体育社团的活动组织积极功能与各基层党支部建设服务广大师生的内容之间如能有机结合,形成合力,便可在丰富党建资源,创新党建活动,优化党建人才上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体育社团通过与基层支部联建、联创,共享资源、协同育人,共同致力于大学生德育与健康素质“双重教育”的培养与有效融合,这不仅能强健学生体魄,而且能塑造学生灵魂,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题中应有之意。

一、以建设健康活力的基层学生党支部为目标,实现体育社团与基层支部资源联用,引领体育社团服务社团成员健身需求与建设健康基层支部服务广大师生的健康需求相对接

在高校开展体育社团与基层支部联建是一种新的趋势,它有利于高校基层支部建设改变固有模式,充分发挥体育社团统筹学校与社会健康资源的作用,使传统的基层支部建设从封闭走向开放,不仅借助体育社团的群体广域性,打破支部的区域限制性,实现党建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而且借助社团多元化主体的参与建设,激发组织建设的活力,开创共建新平台、服务新功能的新局面。无论是体育社团,还是基层支部建设,二者在在物质、经费、师资的利用上都各自存在一定的有限性。但二者在联建联创中进行资源整合联用,实现资源的节约使用与重复利用,这种单个个体之间的有限性就可以得到一些整体性的弥补,二者互帮互助互享,在一定范围内解决有限的资源利用问题,从而扩大相关资源的总和利用率。可见,在大健康的新时代背景下,体育社团与基层支部共建联建,形成高校体育社团将健康教育服务资源与基层党支部活动服务广大师生健康需求对接机制,是实现高校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的新内容与最终目标。

基层支部与体育社团共建联创,相互推进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内容叠加,而是在相互共享资源的目标引领下,支部引导社团将各自处于独立分散状态的活动单位加以联合,追求共同目标的融合,强化党建影响力,达到支部建设合作与社团凝心聚力的效果。一方面,基层支部有着良好的政策资源与理论学习资源,可以帮助体育社团完善自身内部规章制度的建设,在基层支部的引导与支持下,体育社团可以朝着更专业化、更科学化、更规范化的自身建设方向发展,体育社团有着丰富的健康教育资源,通过社团特色项目的开发,丰富支部党建活动内容。另一方面,社团活动依赖支部建设的新道路探索,可以有效实现各单位活动之间的良性互动,借助支部党建资源这个学习平台,充分保障与实现其体育本质的、全面的健康教育价值,促使大学生健康教育服务与各基层支部建设内容相融合,使基层支部建设活动以更健康的形式服务广大社团及师生群体,共担大健康时代背景下高校健康教育的责任与使命。

二、以充分发挥基层支部对体育社团健康服务活动的思想文化引領作用为前提,借助体育社团与基层支部建设活动联办平台,共同打造高校健康教育独特的文化圈

基层支部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不断增强组织工作的群众组织力与社会号召力,对高校而言,要充分发挥基层支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就可以自发、自愿与自治的体育社团组织为纽带,通过活动联办、服务联做的方式,将体育社团这种志愿性活动组织的力量吸纳到各专业基层支部建设的力量中来。将体育社团作为高校基层支部健康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为广大学生提供组织良好的运动环境,推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极大地丰富支部党建文化。同时,基层支部通过体育社团与学生群众接轨,走向不同的学生群体,通过社团力量凝聚的不同成员间的趋从性与认同性,在美育、德育、良性竞争意识等方面加以适当地引导,使社团成员参与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其在体育社团活动中形成的良好意志品质、终身锻炼意识相作用,进一步提升小集体成员的大集体荣誉感与归属感,在无形中形成一种健康独特的高校文化圈。

体育社团活动的举办可以释放学生过剩的精力,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增强学生体质,拓宽学生交际视野,提升社团成员的获得感与幸福感等,在实现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角色。同样,对于支部建设这样一项凝心聚力的灵魂工作而言,体育社团的特色活动可以成为其凝聚人心的一个重要助推器,在二者的联办活动中,支部可以通过为社团活动提供主题与方向指引,将分散、零碎的体育社团活动系列化、规范化与集中化,有意识地加以党团建设文化的方向引领,通过凝聚、提炼各体育社团群体深层次的健康群体意识和公平、合作、坚毅等体育精神,有效促进支部成员在体育活动中形成的这种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破除各社团组织对支部创建活动的模糊认识与刻板印象。而于社团成员而言,在社团活动与支部活动的联办过程中,双向建设文化与精神的融通与渗透,可以使社团成员进一步明确自己肩负的社团建设使命与责任,不自觉地实现体育与德育的双重教育功能,将支部与社团共同打造成一个传播校园体育阳光文化与支部建设健康文化的集合体。C07FE95F-CF58-4D75-ADC1-B718617454A0

三、以支部带社团,以社团促支部,通过基层党组织干部与体育社团人才结对交流锻炼,优势互补,相互督促,起到人才联育作用,有效壮大基层支部组织上的党建“朋友圈”

一般高校的总体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其在社会组织中的战斗力的基础,要保持其旺盛的战斗力,发挥其坚强的堡垒作用,关键在于建设基层支部干部与人才队伍。当前高校的社团基本属于校园委领导与管理,而校团委作为支部人才建设的后备力量,是基层学生支部发展壮大的人才摇篮。高校体育社团不仅是志趣相投的学生群体活动的共同体,也是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治组织的共同体。很大程度上,各社团组织里的管理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都是我们支部人才队伍建设的天然储備军,而在这些储备军尚未进入支部成员前,则无疑是高校基层学生支部党建工作的朋友圈与后备力量。

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推进与深入,高校体育社团各项目的涉及面越来越广,各体育社团的规模和质量也越来越高,它不仅面向校内学生群体,有时还和社会兴趣爱好者群体接轨,这不仅对于社团干部的社会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极有利的因素,对于普通的社团成员来说,也有助于其体育运动技能、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基层支部可以将体育社团作为自己干部培养的基地,有计划、有组织、有梯度地从体育社团管理人才和技能优异人才中选拔与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也可以借助人才联育,将自己的干部队伍放到体育社团中进行锻炼与考核,让支部成员参与或指导体育社团活动,利用社团影响力,促进干部学生健康管理意识、良好意志品质、团队合作意识、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为增强党支部凝聚力与战斗力,营造“大健康”环境下所需要的“快乐学习,健康生活”等校园氛围,为共同致力于高校健康教育体系,培养身心健康的合格接班人,凝聚健康支部发展合力。

参考文献:

[1]张丽,许兰.普通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资源整合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6(01):136-140.

[2]余志刚.践行”把支部建在项目上”创建联合支部新品牌——安徽建工投资公司基层联合支部创建探索与思考[J].安徽建筑,2019(04):218-220.

[3]高贺,游金梅.高校体育社团的作用及建设策略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3):113-116.

[4]曾晓梅,王亮.“共联共建”壮大基层党建“朋友圈”[N].四川党的建设,2018(14):54-55.C07FE95F-CF58-4D75-ADC1-B718617454A0

猜你喜欢

大健康基层党支部
浅谈新常态下如何创新基层党支部建设示范点工作
大健康背景下贵州苗医药传承和创新途径的探索
全民共建共享“大健康”
浅论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如何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做好煤炭企业基层党支部工作探索
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基层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
首届贵州绿博会关注“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