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武术文化下的高校武术训练模式

2022-06-21乔蓓芸

体育时空 2022年9期

乔蓓芸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5-020-02

摘  要  作为中华民族经历数千年不断总结形成的文化瑰宝,武术在新时代背景下经过不断创新、传承一直保留至今,对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训练活动的有效开展既可以帮助学生透彻理解套路技术,也能够为学生之后学习、运用相关动作技术提供有力支持。因此,为了推动武术教育的创新发展,应对传统武术文化在高校武术训练中的渗透给予足够重视。

关键词  传统武术文化  高校武术训练  融入探究

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社会对高校教育也提出了新的任务与要求。武术走进学校后,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强身健体,缓解学习压力,还可以让大家在学习中,对武术中的哲学奥妙做出深入体会,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作为武术的关键组成,攻防技术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武术技巧,还能够对古人的哲学智慧做出深入体会,有助于传统武术文化传承。对此,本文就针对传统武术文化下攻防技术训练模式做出了深入探究。

一、高校武术教学中传承武术文化的价值

首先,有助于学生爱国情怀培养。武术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构成。在武术教学进行武术文化的传承能够引导学生对武术价值做出深入了解,同时也能够促进中华民族文化凝聚力的全面提升。更好地传承武术文化,其实也是对民族文化的另一种保护,能够为民族精神弘扬提供有力支持。通过推动高校武术教育改革,将武术文化作用有效发挥出来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也能够强化学生爱国情怀培养,促使更多学生积极自动地弘扬、传承武术文化[1]。

其次,有助于学生道德素质的进一步提升。武术学习并非只是简单的对武术技击进行学习,还要引导更多学生从内心接受武术文化,这样在锻炼、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行进一步完善其人格。比如,武术指导中经常会让学生扎马步,而扎马步其实也是磨炼意志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坚持人生态度的培养。此外,武术中蕴含的竞争意识、拼搏精神对学生的学习成长也有着重要指导意义,能够给大家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呈现出拼搏、奋斗与坚强的精神面貌。

最后,有助于大学生文化自觉的提升。通过推动高校武术教育改革,传承武术文化能够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够从整体上增强大学生责任感,积极主動地弘扬正能量。

二、传统武术文化下的高校武术训练现状

首先,教师对武术的认知存在不足,无法有效传承文化。在以往的高校武术教学中,很多体育教师对武术的认识都比较片面,只是简单的将武术作为一种运动技巧,或者是格斗技巧来传授,还有的教师觉得武术就是体育活动的一部分,这也是传统武术文化难以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得到有效传承的主要原因。在武术训练中,也难以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价值引导,无法带领学生对其中文化做出深入了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高校武术教育发展带来了诸多制约,不利于文化传承。

其次,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升,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在高校武术教学活动开展中,因为一些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升,武术技能专业性不强,这也给武术教学中的文化传承带来了诸多影响。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主要还是因为一些高校对武术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2]。一些体育教师的专业一般都是各项体育活动训练,其中虽然也包含武术,但与职业的武术教练相比,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相对较差,这也是武术训练活动开展效果不理想,传统武术文化传承被忽视的主要原因。

三、传统武术文化下的高校武术训练模式

(一)增强教师对武术理念的认识

在社会快速发展带动下,格斗健身也得到了进一步推广。传统武术作为统一领域,在我国也获得了人们的广泛青睐。相比于现代格斗,传统武术具有的文化底蕴非常丰富,但在推广传播中,人们一般都是对相应的技术、套路来进行研究,很少会深挖其中的文化底蕴。高校体育教师也不例外,虽然在体校接受了较为系统的武术训练,但对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这也是其在武术训练中难以更好传承传统文化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文化传承工作,广大高校教师应有效增强武术理念的认识[3]。

比如,高校武术教师应对自己掌握的武术套路、技术进行追根溯源,深入了解自己具体属于哪一种武术体系。通常情况下,高校体育教师的武术训练技术、套路一般都是从传统少林流派中分离出来的,以南拳、长拳为主导,在有些地区还可能会出现相应的蔡李佛拳体系。教师若能够准确了解相应的体系,便能够做到对武术特点、发展文化的有效掌握,明确核心武术理念。如长拳、南拳比较擅长的是刚猛出拳、直线进退,是由传统少林武术发展而来的,且在各个阶段也做出了不同的创新,并由武术协会系统整理后编入了体育教材当中。武术理念着重强调的是健体防身,磨炼身心,具有相应的攻防技术、健体功能。教师通过对武术内涵、详细文化理论的深入了解,可以在武术训练中更好的传授给学生,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大学生对武术理念的认知,为传统文化传承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

另外,高校体育教师还要增强对招式的认知,以此来为之后在武术训练中更好的传承武术文化奠定良好技术。如八极拳的铁山靠,主要特点是全推皆用,膝肘共通,其中蕴含着顶天立地、刚正勇猛的文化理念;而对于形意拳的半步崩拳,特点则是脱枪为全,进退皆攻,其中蕴含着临危不惧、勇往直前的文化理念。教师通过正确认知这些招式,能够在之后的武术训练中,将不同招式中的精髓、思想理念更好的传授给学生,更好的传承传统文化。

(二)提高教学能力促进文化传承

1.单人训练。单人训练一般都是以教师教学为重要基础,通过相应技术的传授来让大家结合技术动作要求开展规范练习,通过加强训练、思考来实现对攻防技术的熟练掌握,同时对其中的奥妙所在做出深入体会,从而在训练中更好地进行文化传承[4]。92391A63-24D9-4CB8-991C-12C615E30BB5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针对同一攻防技术来开展反复训练,让大家通过多次训练来对其中的精髓、哲学内涵做出深刻感悟。同时,针对攻防技术中,相应的武术历史、人物故事传授也要给予足够重视,以此来促进学生武术素养的不断提升。同时,在攻防技术训练中,将假想敌视为技术训练的主要手段,鼓励大家通过引用教师教授的招式。假想敌人以常见的正拳又或是正蹬攻击自己,然后灵活引用攻防技术来做出应对。这样的训练方式既可以随时随地灵活组织训练活动,还可以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攻防预判能力,真正做到抢占先机。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武术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也能够传统文化传承创造有利条件。

2.双人训练。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双人对练的教学技巧来开展武术训练。这一方式在传统武术中被称为“喂招”,可以通过双方攻防互动这一方式来灵活引用所学攻防技术,通过有效增加攻防互动来加强经验总结,促使大家在潜意识、肌肉记忆中形成良好的反应沉淀,促进其攻防技术运用、掌握能力的不断提升,为传统文化传承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5]。

比如,教师可以尝试以空手道组手训练这一方式来加强双人攻防互动。基于对学生身材体型、武术基础的综合分析来合理划分小组,鼓励学生在完成攻防技法学习、获得搭档后,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探索,基于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综合分析,进一步优化组手训练,相互“喂招”。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高效、准确掌握攻防技术使用方式,积累更丰富的经验,也能够促进学生武术能力的显著提升。且在和搭档的相互指导中,学生样对功放技能的内在思想做出深入了解,为之后更有效地传播武术文化理念奠定良好基础。

3.实战训练。在高校武术训练中,教师可以尝试以实践方式来帮助学生提升已掌握的攻防技术,进而为之后在攻防技术教学中对传统武术文化思想进行更好地传承奠定基础,指导学生构建更完善、全面的武术体系,給大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一定的思想指导,为学生构建更全面的武术体系提供一定参考,使其之后的学习成长能够获得相应的思想指导。比如,以武术攻防技术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学习进度、武术课程内容,做好相应的实战安排,让大家在实战训练中促进学生武术攻防技术掌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首先,要注重实战场地的有效布置。其次,要结合攻防技术来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实战规则,同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护具,为训练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在此基础上开展实战比赛,在实战比赛中,应对学生在实战中攻防技术存在的不足做出认真观察。最后,教师要联系实际情况,加强实战总结,将学生攻防技术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并以优秀的武术理念来为学生提供科学指导。如点到即止、输赢无意、以武会友等优秀理念。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武术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也能够为学生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推广提供有力支持,为高校体育武术项目发展创造有利条件[6]。

4.多媒体教学。在武术训练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需求,恰当引入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武术训练视频,特别是武术比赛的视频,要让学生对武术的魅力有更直观的领略,从不同层面来激发学生对武术文化的浓厚兴趣。我国拍摄了很多与武术有关的电影、电视剧,如《东方巨龙》《武术之少年行》。教师应鼓励大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观看这些电影、电视剧,让学生在良好的视觉体验中充分体会武术中蕴含的文化魅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武术文化中蕴含的武术精髓非常身后。而在学习中,要想将武术的气势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要对其中的精髓做出准确把握。为此,在高校武术教学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武术训练模式,以此来带领学生,从不同层面来体会中国武术文化精神,并在学习训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不论是对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还是学生未来的学习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增宾.高校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育人思路的融入路径分析[J].灌篮,2021(22):41-43.

[2]温搏,王旭景,石牙牙.“文化空间”视野下的高校武术文化传承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28(03):221-225.

[3]王军,李信厚.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武术文化建设的价值及问题反思[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32(03):104-107.

[4]黄潇潇,蒋科.高校体育教育推动巴渝武术文化传承的思考--以荣昌缠丝拳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210-213.

[5]宋绍鹏,张斌南,姚明霞.关于高校武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传承研讨[J].拳击与格斗,2021(02):37+39.

[6]闫金兰.文化传承背景下”攻防技术”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J].灌篮,2021(15):85-86.92391A63-24D9-4CB8-991C-12C615E30BB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