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寻桃花源,仿佛若有光
2022-06-21陈颖
陈颖
Zhou Li: Tracing Peach Blossom Spring周力:桃花源·迹策展人:贺潇公众开放时间:2022年4月23日 / 坪山美术馆 5-6层艺术家周力个展“桃花源·迹”于坪山美术馆展览现场,画面中央为周力于今年以综合材料创作的绘画新作《桃花源-迹》之九;画面两侧为以木头、钢、大理石、钢筋混凝土、树脂材质构成的装置作品《桃花源》,与展览现场其余装置部分共同组合为一件完整作品。
面对纷至沓来的扰动,人们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不得不奔向四处的出口,文学、艺术会以何种方式来与现实生活的脆弱性建立对话?东晋有陶渊明,以《桃花源记》回应了自身的现实处境,也为后世提供了一个乌托邦的想象文本。原文记载,后来者再寻桃花源,不复得路,纷纷未果,于是再无问津者,而大约从17年前开始,艺术家周力将创作视线对准了这个流传于世的文本,逐渐构建起一个链接自我经验、现实处境与理想境界的视觉系统。如今,作为该系统的全面展示,周力个展《桃花源·迹》于地处深圳市郊的坪山美术馆六层展厅空间内拉开帷幕。
展厅外,只见如光粉红正透过狭小而高耸的入口,吸引着人们继续往前,一探究竟。穿越窄门后,随着视线的开阔,大面积的粉红沉浸式地弥漫开来,一个与世隔绝的虚幻游园展现在人们眼前。然而,虽有如“武陵渔人”般豁然开朗,但倘若你执着于原典,可能会走入迷途—在这个场景布局中,近景装置取材于榆林窟“水月观音像”中的壁龛线条,附属其上的光带,既是艺术家对历史文本的回应,也是她为作品呼求的神性。光带的尽头连接着一个大理石自画像雕塑,正仰望着后方的装置《桃花源》—围绕展厅中心立柱—以钢筋水泥为骨所搭建一个空间结构—破碎的钢筋墙垣中,残存的往日景象若隐若现,在散落一地的粉色沙尘中绕行,观望着腾地而起的风蚀柱,与其上守护于此的灯型雕塑,如同侦探一般,希冀能找寻到“桃花源”存在的证据。
1. 近处为展览空间中央伫立的装置作品《桃花源》;后方绘画作品《桃花源- 迹》之一,同样为艺术家周力2022 年新作。
2. 近景的装置与雕塑作品掩映中,布面综合材料绘画作品《桃花源-花园》之八被置于粉色墙面之上。
4. 穿過近处的装置作品,远处绘画作品《桃花源-迹》之四亦创作于2022年。
周力,1991年毕业于中国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1995至2003年,生活和工作于法国。曾任深圳画院客座画家、深圳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深圳机场艺术顾问,在2015年被聘中山大学艺术文化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抽象与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自2013年起,直至今日,周力亦分别受聘于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深圳OCAT欢乐海岸展区盒子艺术空间艺术总监、顺德华侨城盒子美术馆艺术总监、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五工作室主任、坪山美术馆学术委员。
艺术家周力工作室中,绘画新作《春》之十二由艺术家创作于2022 年;右侧为艺术家装置作品模型;左侧木椅由周力带学生下乡采风时淘回。
绘画依然是周力作品的重要部分。展览中唯一一件创作于2005年的作品《蜕变》之五,如同引子一般,在展览的开端,串联着过去和当下。
随着视线的步步深入,大幅展开的抽象绘画作品中,不同状态的粉红,产生了时而朦胧时而强烈的视幻。如果以色彩为分野来看周力的“三部曲”(绿、红、蓝),从人生经历的切身情感中抽取的粉红,在这个场景中越来越显得微妙。“万物背阴而向阳”,周力引用了老子《道德经》中的句子来解释这个系列的创作动机,然而,或许在现世困境中,观者读到的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青涩的粉黛,这片美好的抚慰带来的落差,只会让人清醒于无处可逃的哀恸。
1. 工作室会客厅,左侧板凳来自周力艺术工作室旗下的家居品牌ZL,限量生产共7版;绿色绒面沙发来自Cappellini;右侧黄色座椅Roly Poly由Faye Toogood设计,来自Driade。
2. 工作室一隅,手工真丝地毯《五月玫瑰》限量7版,来自周力工作室家居品牌ZL;木凳由周力采风时淘回;古董玻璃台灯来自Design by Us。
3. 工作室内,周力的个人收藏琳琅满目,墙上悬挂多件来自不同艺术家的小尺幅作品,其中包括艺术家梁铨、李姝睿、朱荧荧、钱佳华、袁泽强、鸟头、厉槟源、蒋志、季鑫、李昌龙、张辽源等;桌面前方的灯具来自ZL ;左侧为艺术家的自画像小雕塑;右侧为坪山美术馆周力个展现场中的装置模型。
离开坪山美术馆,转至华侨城创意园,在园区一幢由旧厂房改造而成的大楼顶层,周力的工作室现于其中。这是一个方方正正的清水混凝土结构空间,按功能清晰地划分出了不同的区域。动中取静、井然有序,往往是来客对周力工作室的第一印象。
工作室里最为人所乐道的,是琳琅满目的各式收藏。从入门玄关处栗宪庭的书法作品《春花秋月》开始一路观赏,及至前厅挂满当代艺术作品的收藏墙、陈列各处的中古造像,到会客室中有着不同来历的各式座椅,乃至茶几底座,也是她从山西带回来的民间井盖雕刻。在路径的尽头,一个富有未来感的自画像灯箱,又将观者的思绪拉回到周力的思想当中—无论在展览现场,还是在这个生活现场,周力最具代表性的线条和自画像形象都在其中跳跃来往,细微之处,无不感受到来自周力内心的力量。
跨过玻璃门进入工作室,周力的绘画作品环绕四周,地面上规整地摆放着工具和颜料,以及部分未完成的装置作品。周力正趁着假期的安静,为今年六月份法国的个展—第三部曲“水与梦”作最后的準备。谈到当下做展览的诸多不便,提到艺术在现实面前的无力,周力回应道,艺术用不着去战胜现实,它会给人以力量,如此,看待世界的眼光自然就平静了。
工作区域内,三幅画作为周力即将于2022年6月在法国举办个展“水与梦—致挚爱的蓝”呈现的作品;右侧为艺术家装置作品《生生如环》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