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编辑修炼浅谈

2022-06-21鲁大东

出版参考 2022年5期
关键词:沟通能力领悟力判断力

鲁大东

摘 要:编辑是图书行业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当下,如何培养一名好编辑是出版企业、出版人都在探索、深思的问题。虽然也有新生力量不断进入图书行业,但是好编辑是越来越稀缺的人力资源。不同于很多职业,一个好编辑的养成需要多方面的修炼,除作为基础的文字处理能力外,政治领悟力、学术能力、策划判断力、审美鉴别力、守正创新能力都是好编辑的核心竞争力。本文拟从上述几个方面探讨好编辑的基本要素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好编辑 领悟力 判断力 沟通能力 审美能力

中国出版业曾经精英人才荟萃。近代以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为代表的出版机构,在数十年内聚集了大量的文化精英。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到21世纪初,出版还是精英人才的理想工作。刚刚出版的中华书局原总编辑徐俊先生的新书《翠微却顾集——中华书局与現代学术文化》,记载了百年中华书局的辉煌,记录了宋云彬、赵守俨、王仲闻、蔡美彪、金灿然、周振甫、傅璇琮等老一辈编辑的故事。这些名字熠熠生辉,他们都是通儒硕学,文化精英。随着21世纪互联网的崛起,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了,业界认为出版社告别了幸福时代,产业竞争性下降,精英人才不再青睐出版社,同时出版社原有人才也开始离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和图书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抱怨,招到合适的编辑难,使其留下来培养成能手更难。这一方面是因为出版是一个传统的产业,成长性有限,工资收入相比金融业、互联网企业差距较大;另一个原因是编辑工作对人的要求太高了,入门门槛高,出版社招编辑基本要求硕士研究生起步,同时对其综合素质也有严格的要求。做一个好编辑太难了,难到什么程度?曾经有人调侃,如果能做好编辑工作,那其他所有的工作都不在话下。这话虽然绝对了一些,但是自有其道理。

好编辑是全能战士,是多面手。编辑工作的高要求需要精英人才,由于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衡,许多人才对出版业不屑一顾。因此,好编辑成了出版业的稀缺资源。

编辑工作是出版社和图书公司最核心的工作。如何做一个好编辑,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却也是常谈常新。一个好编辑的养成需要多方面的修炼。

一、较高的政治领悟力

出版社是国家意识形态阵地,也是文化企业。毛泽东同志曾要求要政治家办报。编辑虽不是政治家,但是也需要政治家的敏感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这就要求文化产品应实现价值最大化,并满足公众精神文化需求,实现文化传承、创新和交流的目标。作为编辑要深入领会其意义,要有阵地意识、文化安全意识,时刻关注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了解党和国家的宏观要求,养成收看新闻联播、阅览《人民日报》、浏览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平台的习惯,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领悟力,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有鉴别力,保证所编辑出版的图书导向正确。

二、深厚的学养功底

编辑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需要较高的文字驾驭能力。一部书稿经过好编辑之手就会得到升华,变得更加完美,因此,一个好编辑必须有过硬的案头功夫。《翠微却顾集——中华书局与现代学术文化》中记载了许多经典著作背后的编辑出版故事,如周振甫先生为钱锺书先生的巨著《管锥编》写出数万言的审读意见,王仲闻先生为《全宋词》编辑审读写下厚可盈尺的审稿意见,都是最典型的编辑工作事例。文字驾驭能力、案头功夫一方面来自学科背景,一方面来自日复一日的精进修炼。这也是出版社招聘编辑要求硕士研究生起步的原因。好的编辑不仅要有相当的专业水平,还需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出版社的编辑资源有限,一个编辑不可能只编辑自己本专业的图书,尤其是大众类出版社,选题相对比较杂,要求编辑涉猎的知识面宽泛。编辑需要有学习能力,需要终身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和知识。

三、敏锐的判断力

敏锐的判断力包括两方面,一是指对选题、书稿的判断力,二是指对图书市场的判断力,保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即使西方的出版家也是这样的理解。美国出版家J.P.德索尔在《出版学概说》中说:“一个出版者如果不考虑所出图书的质量和书稿价值,即使他偶尔也会成功,但最终会因精神饥荒而导致失败,同样,一个出版者如果不关心企业的赢利,那么他很快就会因经济破产而失去投身文化事业的机会。”两者的判断力来自平日的积累,来自悟性,来自于见多识广。这是二十年前的一段编辑前辈的故事,被广泛流传。作家阿来在20世纪90年代末还没有什么名气,在完成《尘埃落定》后,四处投稿,但找了十几家出版社,均被拒绝。后来书稿辗转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资深编辑脚印手里。脚印敏锐地判断出这部小说不但有艺术价值,还有市场价值,请求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领导同意了,考虑到市场风险,首印1万册。在纯文学图书市场日渐萎缩的时候,首印1万册不算少,可脚印坚持首印5万册,找到当时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任发行部副主任兼宣传策划部主任的张福海。张福海把《尘埃落定》带回家看了一晚上,第二天就去找社领导,将首印册数从1万册改为5万册,表示如果发行赔钱,他愿意拿出奖金和工资补给社里。《尘埃落定》实际销售了20万册,并获得第五届(2000年)茅盾文学奖。在出版界,这样的案例很多。当下,对出版社的社会效益要求越来越高,转企之后的出版社,编辑的市场判断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没有利润就不能维持出版社的正常运转。如何两手抓是练成好编辑的试金石。

四、高超的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对练成一个好编辑尤其重要,把编辑工作与公关公司工作相比一点不为过。现在的编辑与传统的编辑工作职能已经大不一样,需要协调的关系更加复杂。对外要联系作者、媒体推广、公号、视频直播、销售终端;对内要面对各级领导,协调美编、出版、发行、财务等人员与部门,极大地考验编辑的沟通协调能力,一个环节掣肘则影响一本书的顺利出版发行,影响销售。沟通协调能力实质是依赖于为人厚道,遇事可以换位思考。如果这样去做了,作者就会信赖编辑,再有好书稿就愿意与这样的编辑合作。除非一些有影响的著名出版社作者比较固定,一般出版社的作者资源是属于具体编辑的,编辑调转到哪个出版社,作者就会跟随其在哪个出版社出书。

五、高品位的审美能力

关于读者的选书行为有一个所谓“一分钟理论”,即一本摆在书店或书城里的书,读者从发现到决定购买的过程平均只需1分钟时间。这一分钟时间分配比例大致是:在1秒之内把读者的眼球吸引过去,然后读者大约会用5秒钟的时间看封面,用8秒钟的时间看封底,用15秒钟的时间瞧目录,用25秒钟的时间翻内容,再用1秒钟的时间瞥定价,最后用5秒钟的时间决定是否购买。可见一本书的颜值有多重要。装帧设计虽不是由编辑负责,但编辑必须参与其中,因为编辑对图书内容的理解比美编更精准,图书的内容决定其封面设计、版式风格。好编辑具有对美的领悟力,能够掌握封面、版式设计流行趋势。图书的设计体现在一个个细节上,开本、版心、字体、字号、字间距、行间距、用纸等都呈现出不同的美感。当年乔布斯在给苹果设计最初的手册时,他仔细研究了索尼的手册所使用的字体、排版以及纸张重量。在设计第一台Mac的外壳时,他又不断地在苹果的停车场徘徊,研究德国和意大利轿车的车身设计。他退学后专门回到学校学习美术字课程,学习怎样写出漂亮的美术字,学习各种字体, 学习怎样在不同的字母组合之中改变空白间距,以及怎样才能制作出最棒的印刷式样。好编辑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和追求。

六、坚守初心的定力

天生我材必有用,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做编辑,好编辑需要一定的特质。另外人各有志,志就是初心,需要三思而后确定。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旦明确初心就要心如磐石,坚守下去。编辑是崇高的工作,杨牧之在《论编辑的素养》中说:“编辑事业是立言、存史、资政、育人的事业。”编辑工作的价值体现在为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服务,为社会读者提供文化产品,涵养民族的修养气质,提升全社会的知识文明程度。编辑工作的乐趣是天天被知识浸润,不断丰富自己。在有百年历史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出版机构里,可以感受到一代又一代编辑的坚守。1949年之前,他们在求得有尊严的生活的同时,开启民智,昌明教育,为救亡图存、唤醒民众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新中国成立后,他们服务于新中国建设事业,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積极出版了大量的优秀图书,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并强调在“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是时代赋予出版人的历史责任。新时代,大众对精神文化产品有更高、更多元的需求,好的编辑要研究这些需要,满足这些需求。

七、写作的创造力

编辑虽然经常看各种文稿,但有时却对写作缺少创造力。写作创造力不足是编辑工作最大的局限。造成这种局限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职业病所致。编辑工作最大的好处是每天都在丰富自己的思想,不断提高认识世界的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工作。编辑日常工作中见过无数的好书稿,编辑好稿件是享受,对作者和书稿充满敬意,遇到滥书稿是一种煎熬,编辑过程极其痛苦。长此以往日复一日的工作,抠文字、挑毛病、追求完美成为编辑的职业病。许多编辑变得眼高手低,遏制了创造力,只会编稿子不会写稿子。二是工作压力所致。出版竞争越来越大,每年出书量不断攀升,出版社对员工的量化管理使编辑们疲于工作,每年数百万字左右的编辑工作量压得编辑无暇顾及其他事情。但是好编辑必须克服局限,保持敏感性,时刻警惕职业病的侵袭,勤勉努力,不断总结工作经验,钻研一门学科,养成写作的习惯。这方面许多编辑大家都是典范。

编辑是一个古老的职业,自从有了书就有了编辑,不论中外,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虽然当下,世界人文环境和技术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迅猛发展,但是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编辑职业将消失。2022年第三期《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文章是“互联网消灭的40件事”,所列40件事里面既没有传统出版也没有编辑。也就是说,纸质书和编辑职业将会伴随人类文明延续下去。好编辑一方面要拥抱数字时代,一方面要坚定信心,人工智能代替不了人类智慧,代替不了有温度的工作。编辑工作需要智慧,更是有温度的。

(作者单位系商务印书馆)

猜你喜欢

沟通能力领悟力判断力
如何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康德《判断力批判》中审美判断力与目的论判断力之关联
加强学生语文读悟意识的培养
论大学生情绪智力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学生沟通能力调查研究
课堂中如何培养学困生沟通能力
学习书法是培养判断力的有效途径
让依“标”扣“本”成为孩子语文阅读答题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