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杭州,做一天茶农

2022-06-21零阳

中学生博览 2022年5期
关键词:制茶龙井茶山

零阳

茶——世界三大饮品之一。中国饮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唐代陆羽撰《茶经》三卷,被后人成为“茶圣”。宋代茶文化更是到达巅峰。到了现代,茶已经成为了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茶”这一门艺术,我在重庆井扬子茶艺报名了去杭州采茶的研学团,去到梅家坞茶文化村,实地学习体验。

Chapter1   茶山采茶

梅家坞茶文化村,地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西部腹地,梅灵隧道以南,沿梅灵路两侧纵深长达十余里,有“十里梅坞”之称。我和王老师及其他几个茶艺爱好者,今天就将在这里做一天茶农,深度体验西湖龙井的文化。

汽车抵达梅家坞,映入眼眸的是一个大宅院。青砖黛瓦,朱红色的大门,还真有些古风古韵。宅院的主人,茶农陈大叔热情地招待了我们,并邀请我们一同前往茶山。

茶山云雾缭绕,还真是应了书上那句“高山云雾出好茶”。再环顾四周,满世界的茶树,一入眼帘,便再也不舍挪开。

来到茶山游学,自然得亲自体验采茶。大叔给我们拿来了采茶的工具。戴上兰花布的袖套、头巾和围兜,拿上小竹筐,大家一个个化身为辛勤的采茶人。

正欲开始采茶,却被一旁的王老师阻止。王老师温和地提醒,“大家是不是忘了些什么?来之前我可是讲过的,看看有没有同学还记得。”

我思考了一会儿,这才想起,在手工采茶之前,需要仔细地洗手,以免茶叶沾染上手上的灰尘和气味。王老师严肃地说道:“我知道大家第一次采茶,都很兴奋,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不做好采摘的准备,就这样随意地采摘,做出来的茶品质不好,岂不是毁掉了茶农们的辛苦。”

听老师这么一说,我和其他的同学都觉得有些愧疚,低下头,不敢直视老师和一旁的茶农陈大叔。

紧接着,王老师又为大家示范了一遍采摘的手法:“采摘的时候要注意,西湖龙井一般是只摘芽头或者一芽一叶,一芽两叶。不能用指甲掐嫩芽叶,要轻轻地提下来。明白了吗?”

众人齐声回答:“明白了!”

随后,大家洗干净手,就开始了正式的采茶。

我轻轻摘下一片鲜嫩的茶叶询问老师:“老师你看这样对不对?”

老师肯定地点了点头,“挺好的。看来平时上课有认真听。很标准的一芽一叶。”

其他几个同学也都按老师的示范,采摘着茶叶。不一会儿,我们的小竹筐里就铺满了茶叶。

采摘好茶叶后,大家一路有说有笑地离开了茶山。

Chapter2   茶院制茶

回到大宅院,王老师让我們把小竹筐里的茶叶轻轻地倾倒在阴凉处,铺平摊放。

有同学举手问道:“老师,为什么我们采回来的茶叶,看起来和我爸平时喝的龙井完全不像呢?”

老师耐心解答:“我们采摘回来的只是鲜叶,要想变成西湖龙井,还需要对它进行制作。”

茶农陈大叔此时也提议:“既然大家这么感兴趣,不如亲自来试试怎么把鲜叶变成茶。”大家一听可以自己制作西湖龙井,十分高兴,一个个挽起袖子,跃跃欲试。

茶农陈大叔说:“制茶要先把叶子放在阴凉处两个小时左右,去去水分。”

在等待茶叶去水的过程中,王老师告诉大家:“影视剧拍摄结束的时候叫杀青。其实,杀青原本就是制作茶叶的过程。”

“茶叶也有杀青?”众人的好奇心被勾起。

“一会儿你们就知道了。”

看时间也差不多了,茶农陈大叔找来一口大锅,把锅子烧热了,将鲜叶放了进去炒制。我也想试试,却差点被烫伤。

王老师在一旁提醒:“小心一点。这锅子温度可有120度左右呢。”

茶农陈大叔多年制茶,双手似乎已练成铁砂掌了,早已不惧这样的温度。只见陈大叔不停抓、抖茶叶,后又搭、压、抖、甩。炒制茶叶,对他来说,如鱼得水。

王老师说,这一步就叫杀青,是为了去除茶叶中的青草气和水分,抑制氧化,使叶片变得柔软,方便揉捻和塑形,让茶叶散发出迷人茶香。

Chapter3   品尝

刚做好的西湖龙井还不是最佳品尝的时候,茶农陈大叔拿出了早先做好的西湖龙井给我们品尝。

温杯洁具后,将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的龙井投入透明的玻璃杯中,用85-95℃的山泉水浸润茶叶,摇香。再用悬壶高冲法注下玻璃杯七分满的水,片刻之后,即可饮用。

冲泡好的茶,带着一股鲜嫩清高的香气,沁人心脾。再观其汤色,汤色清澈,嫩绿鲜亮。轻抿一口茶汤,鲜醇爽口。喝完茶汤,观其茶底。芽叶细嫩成朵,匀齐,嫩绿明亮。不愧是西湖龙井!

采茶、制茶、品茶。这一趟愉快的茶学之旅,也接近了尾声。我也明白了,一枚芽茶,从茶农手中到茶客杯中,实属不易。以敬畏之心奉茶,以感恩之心品茶。希望所有人都能从这份大自然的馈赠中有所收获。也希望中国传承千年的茶文化,焕发出它独特的光芒。

(研学机构:重庆井扬子茶艺)

编辑/苗嘉琳

猜你喜欢

制茶龙井茶山
举办镇巴手工制茶比赛刍议
封面作品
茶山自拍
茶山仙境
天价春茶
基于ADAMS的制茶三自由度振动筛设计
快乐茶山行
龙井问茶,最美江南四月天
谈谈茶树引种与适制茶
茶山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