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种子贮藏技术及基层种子管理工作问题研究

2022-06-21晁元上

种子科技 2022年9期

晁元上

摘    要:小麦成熟季节刚好是高温多雨时期,即使经过风干和晾晒,也会因后期管理不当导致小麦发霉、受潮,失去活力和应用价值。做好小麦种子贮藏工作非常关键,能保证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以小麦种子贮藏特点为切入点,分析了小麦种子贮藏方法,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种子;贮藏技术;基层种子管理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9-0013-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2.1       文献标志码:B

小麦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是重要的禾本科植物。小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许多地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小麦种类较多,社会需求量较大。做好小麦种子的管理和贮藏工作非常关键,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贮藏技术,提高贮藏效果。通常情况下,小麦种子含水量应该控制在12%以下,贮藏温度应该控制在25 ℃以下。贮藏和管理不当会导致小麦种子发潮和变质,增加病虫害发生概率[1]。要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最大程度保证小麦产量,促进我国小麦产业健康发展。

1 小麦种子的贮藏特点

1.1 小麦吸湿性比较强

在小麦脱粒之后,其种皮会裸露在外,失去保护,而且其种皮比较薄,透气和透水性都比较强。为此,在小麦种子贮藏之前,需要做好风干晾晒和干燥处理。要保证晾晒环境干燥,使小麦种子中的水分很快流失。如果不能做好水分控制工作,在贮藏过程中,小麦种子会吸收外界水分,导致种子返潮,出现霉化现象。

不同品种小麦种子吸湿程度存在差异[2]。在相同条件下,红皮麦粒吸湿速度比白皮麦粒慢,硬质小麦吸湿能力比软质小麦弱,大粒小麦吸湿能力比小粒小麦弱。在暴晒时,小麦籽粒水分流失速度比较快,干燥效果好;在相对湿度较高的条件下,小麦籽粒很容易吸湿,提高水分。

1.2 后熟期长

成熟的小麦种子可以提高发芽率,但仍不能完全发芽,需要经过完熟期才能更好地发芽,该时期也被称为后熟期。小麦种子收获完成之后都会出现后熟期,通常情况下,春性小麦后熟期时间为30~40 d,半冬性小麦后熟期为60~70 d,冬性小麦后熟期时间为80 d。后熟期对提高小麦发芽率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能够促进非蛋白质氮素合成蛋白质,促进脂肪酸和甘油合成脂肪,促进淀粉形成,减少水分。在物质合成过程中,种子的活动比较旺盛,会释放出水和二氧化碳,导致种子表面湿润潮湿,如果没有经过后熟期,种子贮藏稳定性比较差,很容易发霉和变质,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种子完成后熟。完成后熟能够改善小麦品质,同时能够提高贮藏稳定性[3]。经过后熟之后,小麦种子发芽率能够达到80%以上。

1.3 耐热性强

种子耐外界高温的能力与种子的耐热性有直接关系。通常情况下,如果种子含水量比较大,耐热性比较差;如果种子含水量比较小,耐热性比较强。小麦种子含水量在17%以下,耐外界高温的能力比较强。因此,小麦种子需要经过晾晒处理,并且干燥之后种子温度不能超过46 ℃。

耐热性与小麦种子后熟情况有着密切关系,经过后熟期的小麦种子耐热性比较差,没有经过后熟期的小麦种子耐热性比较强。我国小麦种植区域广泛,有些地区小麦种子在高温条件下耐热性比较强,有很高的稳定性,可以采用高温密封贮藏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提高种子活力。但是,经过后熟期的小麦种子耐热性比较差,不能经高温处理。

1.4 通气性差

小麦种子的孔隙度在35%~45%,通气性比较差。选择干燥密封的环境贮藏,能提高保温性,不容易受到外界温度环境影响,但种子内部发生吸湿回潮和发热等现象时不容易排除。

2 小麦种子贮藏技术

2.1 对入库贮藏前的水分进行严格控制

小麦种子贮藏质量会直接受到小麦种子水分含量、环境温度条件以及贮藏设备等影响。如果种子含水量在12%以下,贮藏时间符合要求,可以提高贮藏效果,发芽率比较高。如果贮藏室种子水分含量达到13%,种子温度达到30 ℃左右,会影响贮藏的效果,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比较大。如果种子含水量处于14%~14.5%,种子温度达到22 ℃左右,很容易造成种子发霉。

一旦含水量过高,在适合温度条件下,小麦种子容易发霉。因此,做好小麦种子贮藏温度和湿度控制非常关键,应该将水分控制在12%,温度控制在25 ℃以上。

2.2 环境要求与管理

小麦具有一定的吸湿性,可以采用密闭的方式贮藏。要对仓库进行干燥,防止外界水分进入。仓库中种子储藏量会比较大,要做好门窗管理工作,并用麻袋覆盖种子,保证压严压实。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覆盖经过处理的草木灰并控制厚度在8~15 cm,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潮效果,在预防虫害方面也能发挥重要效果。

有些农户会自留一些小麦种子,由于数量比较少,在贮藏过程中不需要专门仓库,常选择罐和坛之类的容器。在贮藏之前,要做好种子干燥处理,目的是减少种子内部的水分。将种子放在容器之后,要及时封口,起到防潮的作用。为了提高防潮效果,可在容器底部铺上草木灰。要控制好草木灰铺设厚度,提高干燥度,防止种子受潮变质。将封口容器埋在地下并控制好埋藏深度,或者存放在阴凉处,可以延長贮藏期。

2.3 高温晒种

小麦种子需要后熟过程,适合的空气和充足的阳光照射能够促进种子成熟。可以结合小麦种子后熟性选择高温晴天晾晒种子。将种子充分晒干,让小麦种子完成后熟过程,同时起到干燥作用,并将虫卵杀灭。具体操作时,应选择在高温晴朗天气将小麦种子摊开,保证均匀。

在晾晒的过程中要勤翻动,使种子温度达到46 ℃以上但不能超过52 ℃,含水量小于12.5%。可以将小麦种子堆成堆,然后趁热闷30 min,保证小麦种子温度保持在46 ℃左右,实现杀虫的目的。在入库之前,剔除干净种子中的杂质和秕种,保留品质性能好的种子。选择高温晒种技术应该注意保温期间种温不能太高,种子水分必须低于12.5%。

2.4 热进仓密闭缺氧贮藏

结合小麦种子后熟期长和耐热性强的特点,可以采取热进仓密闭缺氧贮藏技术。该技术需要小麦种子热进仓,并且在温度适合的条件下采取密封贮藏。在采取该技术之前,需要对小麦种子进行高温处理,然后直接热进仓。

小麦种子比較干燥,有很强的吸湿性,要采取仓库密封措施防止外界水汽进入。可以在小麦种子堆上覆盖一层麻袋,保证密封严密。经过一段时间处理后,仓库内氧气会随着小麦种子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逐渐减少。经过5~10 d后,仓库内氧气浓度下降到2%~5%,二氧化碳浓度会增加到40%~50%。

在采取该技术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保证仓库清洁。在种子入库之前,要做好仓库管理工作,加强对贮存器具的清洁和消毒,灭杀仓库内的害虫。可以使用杀虫剂兑水之后配制成溶液进行喷洒,密封仓库3个昼夜之后打开门窗,将药物散除,然后才能将种子入库。第二,趁热进仓库。将种子高温晾晒达到一定标准之后,要趁热入仓库保存,及时覆盖,并将门窗封闭保温,控制好仓库内的湿度,以免种子吸湿散热。第三,维持高温。在42 ℃环境下,维持7~10 d,可以杀死害虫的幼虫,灭杀成虫和卵。第四,做好常规贮藏工作。采取通风冷却的方式,将种子温度降低至与仓库温度相近,然后采取常规方法贮藏。选择该种贮藏方法应该注意控制种子含水量小于12.5%。防止地面和种子的温差过大,否则会造成底层结露。已经完成后熟期的种子和含水量比较高的种子,抗热性会下降,不适合采取热处理进仓库技术。

2.5 包装贮藏

如果小麦种子数量不多,并且需要运送到其他地方贮藏,应做好包装处理工作,确保种子含水量达到安全标准。可以采用堆桩法并控制好层数,该种贮藏方法小麦种子含水量比较高。如果没有达到安全标准,可选择通风垛等方式进行贮藏。为了提高通风散热效果,要扩大袋与袋之间的空隙。

2.6 化学药剂熏蒸

小麦吸湿能力比较强,很容易发热或者发霉。灭虫工作中,可选择磷化铝熏蒸杀灭害虫或者投放药剂。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人身安全,派遣专业技术人员投放并戴上防毒面具。保证仓库密闭性,发现漏气及时封堵。在熏蒸地点必须设置警示牌,防止人畜接近。可以采用分点施药的方法。熏蒸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如果气温在15 ℃以下,需要5~7 d;如果温度在15~20 ℃,需要4~5 d;如果温度在20 ℃以上,需要3 d。

2.7 定期检测水分

在种子入库之后要定期检测水分。每年6—8月,每个月检测1次。9月之后,每个月检测1次。如果遇到连续阴雨天气,要增加检测频率。如果种子数量比较大,要采集多个采样点进行水分测量。如果是袋装种子,在划分种子批次之后,按照相应方法取样测定。

2.8 化学杀虫鼠

小麦贮藏期间会遇到多种类型的害虫,要做好防控工作。如果麦粒被害虫破坏,会失去使用价值。如果气温在25 ℃,需要每20 d进行1次检查,控制好检查的样品数量,仔细观察,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小麦入库之后到8月是高温高湿的时期,要做好该时期熏蒸杀虫灭菌工作。采取密闭贮藏的小麦种子一般选择磷化铝熏蒸防治。选择有经验的投药人员,戴好防毒面具均匀投药,熏蒸时间为10 d左右。

3 基层种子管理工作

3.1 基层农业种子管理的意义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推动农业进一步发展,应该加强对种子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种子管理体系[4]。农业生产对种子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优良的种子需要经过较长时间培育才能提供经济回报。基层种子质量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种子的管理,禁止质量差的种子在市场中销售,维护市场交易的公平性,改善种业市场的风气,加大对不良商户的惩戒力度,提高我国市场种子管理质量。

3.2 基层种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3.2.1 种子市场混乱现象严重

种子市场经营门槛比较低,大量从业人员进入市场中,加之监督管理部门缺乏统一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造成市场中出现大量不合规定的种子[5]。有些种子经营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缺乏基本的种子知识,不了解种子的知识和法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种子销售,导致市场经营和管理不规范。

3.2.2 经营管理人员不规范行为普遍

《种子法》对种子经营者经营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但许多商户在利益驱使下寻找种子代销户流动销售,抢占种子市场,导致农民在购买种子的过程中得不到技术服务或者种子出现问题之后得不到赔偿。种子管理部门受到经费和人员等因素的制约,执法能力不足,无法有效解决农民遇到的问题。有些种子经营者档案记录不详细,销售之后没有记录,给执法工作带来很大的难题,容易造成种子质量纠纷。

3.2.3 种子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

近些年,基层种子经营从业人员数量逐渐增多。许多经营者缺乏专业的技术知识,不了解种子法律法规,不了解农作物的栽培情况,随意夸大品种的种植范围和产量,诱导消费者购买,而且技术服务质量较差,容易造成质量纠纷。

3.3 加强基层种子管理的措施

做好基层种子管理工作,能够保证农民购买到质量合格的种子,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高农业部门公信力。为了提高基层种子管理水平,应该制定完善的解决措施,结合当前农业技术,提供更加严谨的审查渠道,真正提高基层种子管理质量[6]。

3.3.1 健全种子市场监督管理体系

通过完善市场监督管理体系,能够提高种子管理质量。相关工作部门应该积极完善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在种子市场准入方面,应该制定严格的标准,把控好质量。完善市场经济管理体制,发挥资源配置在市场中的作用,提高种子管理质量,为农业发展和转型创新奠定基础。

3.3.2 重视种子管理工作

传统的基层种子管理工作不重视高素质种子管理队伍建设。为了提高基层种子的管理质量,规范管理行为,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加强对管理人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重视资金和先进技术的投入。相关部门可以邀请当地科研机构或高校的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和授课,讲解最新的国家政策,加强各地区之间的经验和技术交流,提高种子管理质量。

3.3.3 做好种子销售记录管理

当前基层组织管理存在一些问题,相关工作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加强种子管理,做好种子销售档案的审查工作,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档案审查是种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严格按照法律执行,确保审查工作有效落实。应该加强对种子销售行为的检查工作,避免种子销售出现问题。严肃处理违法乱纪行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管理不规范的问题。购买和销售的物品必须经过正规渠道,确保种子档案管理的完整和良好,从而提高种子质量。

3.3.4 加大市场监察力度

监督管理部门应该做好对市场上种子的统一管理工作,只有合格的种子才能进入市场,不合格的种子要统一回收和销毁。加大市场检查力度,进行不定期抽查,对冒牌种子经营行为进行整治,杜绝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加强对优良品种的推广,选择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品种进行推广,保证当地粮食生产安全,推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加大对执法队伍的整顿力度,申请专项经费,更好地开展种子管理工作。将种子市场管理经费纳入到当地的财政预算,提高种子市场管理效果。执法人员应该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在执法过程中坚持公平原则,防止出现以权谋私或知法犯法的行为,提高基层种子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丁光荣,艾买尔·那衣甫.小麦种子的管理与贮藏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7(11):57.

[2]巴哈古丽·木合达尔.小麦种子贮藏与管理技术[J].农村科技,2018(3):51-52.

[3]尚俊荣.小麦的收获与贮藏技术探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7(22):75.

[4]包精华.基层种子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J].基层农技推广,2015(11):85-87.

[5]刘树新.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种子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J].中国农业信息,2015(16):6-7.

[6]岳晓,骞继勋,刘康权,等.当前种子市场管理工作的特点及问题[J].农业与技术,2015,35(14):237,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