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花黄精林下种植技术

2022-06-21霍慧智刘君昂

种子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技术

霍慧智 刘君昂

摘    要:多花黄精是传统的中药材,近年来,市场对其需求量不断增加,但野生黄精的产量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林下培育仿生黄精是最好的市场补充。文章阐述了多花黄精的形态特征及生物生长习性,研究了多花黄精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介绍了多花黄精林下种植技术,其中包括土壤选择、育种方式、栽培技术、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以期为多花黄精林下种植技术提供支持。

关键词:林下种植;多花黄精;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9-0046-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67.239       文献标志码:B

1 多花黄精概述

1.1 多花黄精简介

多花黄精系百合科黄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名贵中药材。多花黄精在我国种植分布广泛,以西南地区种植最多、品质最好,其入药历史悠久,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补虚药。多花黄精以地下茎块入药,现代医学分析指出,多花黄精根茎具有黏液质、淀粉等有效物质,具有杀菌消炎、降血糖、调节免疫系统等功效。

1.1.1 多花黄精形态学特征

多花黄精属多年生草本,叶片呈椭圆形,根状肥厚,通常为连珠状或结节成块,直径为1~2 cm,茎高50~100 cm,通常具有10~15片叶,叶互生,椭圆形,少有稍作镰状弯形,长8~18 cm,先端尖至渐尖。花序为伞形;苞片微小,位于花梗中部以下;花被为黄绿色,全长18~25 cm,裂片長约3 mm,花丝长3~4 mm,花柱长12~15 mm,浆果为黑色,果实直径约1 cm,每颗果实内含种子3~10颗。花期为4—6月,果期为8—9月,成熟到药用期为3~4年。

1.1.2 多花黄精生物学特性

多花黄精的生长周期特征明显。3月中旬至4月下旬是吸收营养的重要阶段,4月下旬至6月上旬是吸收营养与生殖发育同时进行阶段,6月上旬至10月下旬是果实逐渐长大成熟的生殖发育期,10月下旬至次年是茎块生长的重要阶段。这4个阶段的划分,重点结合了多花黄精与众不同的生长特点,每个阶段的多花黄精生长发育对肥料的需求存在差异。合理把握其生长原理,可促进块茎迅速生长、管理花果的数量,实现多花黄精优质管理。多花黄精适合生长在海拔800~1 200 m、无霜期为250 d以上、年平均湿度为75%以上的地区。我国大部分地区均适合人工培育多花黄精,尤其在长江以南、秦岭以南的地区林下培育多花黄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3 多花黄精的效用及资源分布情况

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在中医理论中记载为“黄精”[1],可入药,具有抗衰老、抗氧化、提高免疫力、降血脂、降血糖等作用[2]。《本草纲目》中记载,黄精性味甘平,具有补气养阴、健脾益肾的功效,可以治疗脾胃虚弱、体倦乏力、精血不足、口干食少、肺虚燥咳以及内热消渴等病症。

黄精类型较多,通常根据形状与味道进行分类。依形状可分成姜形黄精、鸡头黄精与大黄精3类,其中,姜形黄精的原植物为多花黄精,多花黄精主要产于湖北、贵州、江西、重庆、安徽等地区,可见多花黄精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种植。

1.2 多花黄精市场现状

多花黄精生长周期长,种植前3年为投入期,主要支出包括种子费、人工费及水电费,按30 cm×40 cm的株行计算。每667 m2可播种3 800~4 200株,收获4 500~5 000 kg,市场价格为18~20元/kg,一个生长期种植户可获得6.6万~8.5万元。

2 林下经济

2.1 林下经济的含义

林下经济是指依托森林、林地及其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经营原则,以开展复合经营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友好型经济,包括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3]。

2.2 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性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的《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2021—2030年)》提出,到2030年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总面积达4 666.67万hm2,实现林下经济总产值1.3万亿元,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达1 000家。目前,全国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达4 000万hm2,林下经济总产值达9 563亿元,因此林下经济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可知,我国现有林地2.84亿hm2,丰富的林地资源为发展林下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物质生活方面,人们认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对营养保健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食疗重于药疗”导致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对林下优质药材需求增幅较大,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市场保障。

2.3 林下药用植物种植

发展林下药用植物种植对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添林业附加值、促进经济林产业和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具有重要意义。Duru等(2015)认为积极开展林下种植可以改善当地环境的舒适性和恢复力,这一观点得到广泛认可。

林下药用植物复合经营是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模式。利用林下空间种植药用植物,可以有效实现林地生态资源最大化利用,获得综合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中药材具有较高且稳定的经济效益,多数中药材植物喜阴,在林下种植药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林下种植多花黄精处于初始阶段,具备成本低、田间种植技术易于掌握、利润空间大等特点。在林下种植多花黄精是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也是进一步推广农村产业革命、拓宽人民增收渠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支撑。

3 多花黄精林下栽培技术

3.1 栽培地选择

多花黄精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高,其抗寒能力优良,喜阴、湿润肥厚的林间或山地。在林下种植多花黄精,应选择土质疏松、土壤肥沃、灌溉方便、种植地无病虫害的地块,林分透光率应为30%~40%。种植时应首选荫蔽的环境下,如果不在林下种植,需做好遮阳工作。

3.2 整地

在种植之前,应调整林分透光率,开展林地抚育间伐工作,清理地上部分的枯枝、落叶、杂草等。深翻土壤30 cm左右,使底层土与表土混匀,增强土壤透气性。种植带宽约1 m,垄高15 cm,每垄间距应在0.5 m以上。深翻时需加入有机肥,施用量为2 000 kg/667 m2。有机肥料最好选择农家肥,例如,将腐熟的鸡粪、猪粪与牛粪以1∶1∶1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均匀施撒在土壤中,不仅可以节约种植成本,还有利于多花黄精根系的生长,并有效锁住水分。

3.3 种苗选择

多花黄精的繁殖方式有两种,即根状茎繁殖与种子繁殖。

3.3.1 根状茎繁殖

将长势喜人、冒出顶芽、3~4年地下茎选为育苗种子,在每年的3月或10月15日前,将优质的茎块按照其节段切成块,拌上草木灰进行杀毒,避免腐烂,晾晒1~2 d后对种子进行集中催芽处理。先用赤霉素浸泡种苗30 min,然后将种芽移到育芽房(北方地区可选择温室大棚),将其整齐摆放于砂床,覆盖厚度为5 cm的细沙并浇水,保持湿度为40%~50%,温度控制为23~26 ℃,坚持每日观察,当胎叶完全展开后,用45%复合液态肥对其根部進行喷洒,间隔15 d喷洒1次,待种苗形成新芽后,在育苗房进行分株移植。

3.3.2 种子繁殖

在每年8月多花黄精果实成熟后,选择生长健壮、3~4年生多花黄精植株作为采种母株。选择根茎较粗壮、单个质量为20~40 g、拥有1个以上健壮萌芽的根茎作为后备育苗种。采用沙藏方式保管种子,将1颗种子与3份沙土混合,放置于背阴位置40 cm深度的坑中,保持充足的水分。次年3月中下旬取出种子,按照行距10~15 cm的标准均匀播种。

3.4 种苗种植

种苗种植时间一般为3月中下旬或10月中旬。此时应筛选备选种子,采用条播的播种方式种植。在种植带挖沟,确保沟深为10 cm,种茎栽培距离为20 cm,在种子表面施腐殖肥,覆盖2 cm厚的土并压实,然后浇水,保持覆盖土壤湿润,之后在其表面覆盖一层草帘,以达到良好的保湿效果。当多花黄精出芽达到50%左右,可撤去草帘,当多花黄精苗长至7~10 cm即可间苗。多花黄精种植密度应为3 800~42 00株/667 m2,种植时种苗的芽头应朝上,以便于后期种子发芽生长。同时,在种植带边缘设立排水沟,防止土壤积水,造成种茎腐烂。

3.5 田间抚育

3.5.1 清除杂草

为避免杂草与多花黄精抢夺养分,应定期对多花黄精田进行人工除草。一般在每年的4月、6月、7月、9月各开展1次中耕除草工作,但禁止使用除草剂除草,因为使用除草剂,会使多花黄精失去药用价值。除草后要及时浇水,确保土壤水分充足。

3.5.2 追肥

多花黄精的追肥要坚持“多次少量”的原则,一般幼苗萌动出土后,撒施2~3次草木灰,施量为50~100 kg/667 m2,以确保幼苗生长健壮。4—5月施1次混合有机肥(农家肥、草本灰按2∶1的比例混合),施量为2 000 kg/667 m2,同时留种的地块要施过磷酸钙15 kg/667 m2,以确保果实饱满,待冬季来临时,施混合农家肥2 000~3 000 kg/667 m2。

3.5.3 摘花去顶

摘花、除蕾的目的是提高多花黄精的产量。多花黄精最重要的部分是根状茎,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与食用价值。多花黄精开花结果会使营养物质流入生殖器官,此过程时间较长,会吸收较多的营养成分,因此多花黄精冒出花蕾后应立即将其摘除,进而防止养分流入生殖器官,促进养分向地下根茎处沉淀,为新茎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多花黄精常在每年的4—5月开花。为了促进地下茎的生长,减少不必要的营养浪费,需分批摘除盛开的花朵,并剪除顶芽,减掉顶芽后的多花黄精株高不得超过1 m。向叶面喷施叶面肥,促使叶面进行光合作用,便于向根系输送营养,提高营养转换率,使根茎快速膨大,提高多花黄精的产量。需要注意的是,摘花去顶应在晴天进行。

3.5.4 水肥管理

多花黄精适宜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但其怕涝,大水漫灌会造成烂根现象,因此需采用喷灌或滴灌技术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摘花去顶后可适当追肥,最好用农家肥,例如发熟好的鸡粪、猎粪,从而加快根茎生长。多花黄精是多年生药材,从生长到采收通常要3~4年,其药用价值越高,市场价格越高。所以在后期管理方面,应以施农家肥为主,同时做好清除杂草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在生长期间要注意对多花黄精土壤的管理。

3.6 病害防治

3.6.1 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1) 根腐病。根腐病在高温高湿天气、土壤含水量过高的环境下易发生,因此确保种植地的通风性尤为重要。多花黄精感染根腐病后,植株叶片会逐渐变黄,地下根茎表面出现白色菌丝。发病初期可向植株根部喷洒30%甲霜·噁霉灵1 000倍液,每日喷施两次,早晚各1次,用药1~3 d,即可完全根治根腐病。同时,需及时拔除发病的毒株,并将生石灰施入病穴内进行消毒处理。

2) 茎腐病。茎腐病通常发病于苗期,土壤含水量过高容易引发茎腐病。多花黄精感染茎腐病后,植株会出现黑色斑点,随着病情加重,斑点会在植物茎部不断扩散,最终导致植株茎部失水死亡。发病初期种植人员需立刻拔除病株,喷洒68.75%的氟菌·霜霉威25 mL兑水15 kg。如果土壤湿度过大,可适量撒草木灰对土壤进行消毒。

3) 炭疽病。炭疽病主要为害多花黄精叶片。发病初期叶片边缘会出现红褐色病斑,随着病情的加重,病斑逐渐变成黑褐色。防治炭疽病可向叶面喷洒80%福美双500倍液,早晚各喷施1次,用药1~3 d,即可完全根治。

4) 叶斑病。叶斑病主要为害多花黄精叶片。高温高湿、通风差的环境易发生叶斑病。多花黄精感染叶斑病后,叶片边缘会出现棕色病斑,随着病情加重,叶片逐渐枯黄。发病初期可向叶面喷洒50%多菌灵600倍液,每日喷施两次,即可完全根治。

3.6.2 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

1) 地老虎。地老虎主要为害多花黄精幼嫩根茎。对于成虫可以采用黑光灯诱杀或以2.5%的敌百虫粉2~2.5 kg/667 m2与细沙75 kg/667 m2搅拌均匀后向多花黄精开沟的方向撒施1次即可;幼虫可采用3%辛硫磷颗粒剂与沙土混匀撒施或开沟施用1次。

2) 金龟子。金龟子主要为害多花黄精叶片。防治幼虫可以撒施100亿/g白僵菌,使用前与细沙混匀沟施或撒施于作物根部;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4 多花黄精采收及保管

一般在春季或秋季的晴天采挖多花黃精根茎。采挖时挑选个大饱满的根茎,割去多花黄精的地上部分,但要保持根茎的完整性。体积较小的多花黄精不予采挖,应留作当年种子,并在采挖处重新补种新的根茎。采收后应清理须根,用清水洗涤干净后在蒸笼中蒸20 min左右,蒸透心后,烘干或晒干。之后给予分级,以块大、饱满、肥厚、色黄、截面颜色是半透明的为上乘之选,并放在通风干燥处或冷藏保管,做好防鼠及季节性害虫的相关工作。

5 结束语

在野生黄精不断减少的大背景下,人工林下种植黄精得到大范围推广,大部分农户开始发展林业产业,根据现阶段的开发状况可知,我国林下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较低,黄精林下种植发展前景广阔。同时,相比于其他名贵中药而言,多花黄精的种植成本低、投资少、可操作性强、成活率高、价格亲民。积极发展多花黄精林下种植,可以改善野生黄精产量较低等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2]丁彦春.中药黄精的效用分析与炮制进展研究[J].光明中医,2021,36(15):2647-2649.

[3]蒋红星.林下经济释义[J].林业与生态,2018(8):26,22.

[4]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发布[J].北京测绘,2021,35(8):1001.

猜你喜欢

技术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