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张法荣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用药规律

2022-06-20李美佳张法荣胡福茹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14期
关键词:六月雪浊毒党参

李美佳 张法荣 胡福茹 季 燕

1.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山东济南 250000;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山东济南 250000;3.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山东济南 250000;4.济南市第二精神卫生中心信息科,山东济南 250000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因多种病因导致肾功能减退,肾脏滤过功能进行性下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代谢产物蓄积的一类综合征。近年来,CRF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内严重的健康和经济问题[1]。现代医学治疗方法多为对症治疗,可缓解症状,但治疗周期长,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研究表明,中医药对于延缓肾功能下降,提高CRF 患者生存质量、缓解并发症等方面具有明确优势[2]。慢性肾衰竭在中医并无对应的病名,根据其症状表现可归为“虚劳”“关格”等范畴。患者先天不足,或后天过劳、饮食所伤、脾肾亏虚、水湿浊毒,导致无以正常排泄,而发为本病[3]。近代医家多认为,CRF 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4],治疗上多以健脾补肾、利湿化浊为原则,辨证施治。

张法荣教授,山东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临床工作30 余年,对于CRF的诊治及中医辨治具有独到经验。本研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汇总张法荣教授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为CRF 中医药治疗提供借鉴和新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择2019 年6 月至2021 年6 月在山东省中医院张法荣教授门诊就诊且符合“慢性肾衰竭”诊断的160 例患者初诊及第一次复诊的病历信息,收集患者姓名、就诊时间、中西医诊断和处方信息。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2012 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制定的慢性肾脏病5 期的诊断标准[5],且未进入透析阶段的患者;②发病时间≥6个月,规律门诊复诊,且依从性较好,规律服用中药;③病历记录完整;④年龄18~70岁。

1.3 排除标准

①有严重并发症,需进行透析治疗,或已进行肾脏替代治疗;②依从性较差,或对中药方剂中某种药物成分过敏,或服用中药效果较差;③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④正在进行其他临床实验。

1.4 数据预处理

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病历后,共收集334 首处方,将收集到的处方信息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对照《中国药典》[6]、《中药学》[7]及《中华本草》[8]等书籍规范药物名称,如“川军”规范为“大黄”,根据数据分类,在原数据库基础上建立四气、五味、归经的子数据库,再根据数据挖掘的需求,将原始数据处理为相应的数据库。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 进行用药范围分析,选用指标包括用药频数、用药总数。采用组间连接法对用药频次>70 次的药物进行系统聚类;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 进行方剂配伍分析;运用Apriori算法[9]对药物配伍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基本评估模式为支持度-置信度框架,指标选取规则支持度、最大置信度,并导出复杂网络图;考虑零事务的存在,运用提升度扩充基本评估框架;应用Cytoscape 软件对结果进一步可视化处理,直观地分析张法荣教授用药经验。

2 结果

2.1 高频药物

收集病历并筛选后,共纳入方剂334 首,共涉及药物159 味,将处方中药物按频次由高到低进行排列。排名前18 位的药物见表1。

表1 高频药物频次统计(排名前18 位)

2.2 药物性味、归经

药物频次共计5640 次,其中四气频次排名前3 位的为平性药1598 次(28%)、温性药1208 次(21%)和寒性药1080 次(19%);五味频次排名前3 位的为甘味药3400 次(30%)、苦味药2008 次(23%)和辛味药1378 次(16%);归经频次排名前3 位的为肝经2892 次(20%)、脾经2432 次(16%)和肾经2296 次(16%)。

2.3 高频药物关联规则

设置最小置信度为85%,最低支持度为30%,选取提升度≥1,获得支持度最高的前4 组药对:黄芪-党参;山药-芡实;黄芪-党参,杜仲;六月雪-大黄,见表2。运用Cytoscape 软件绘制复杂网络图,见图1。

表2 高频药物关联规则

2.4 药物聚类分析

在测量度为20 时,共聚为两类。第一类:大黄,六月雪,紫苏叶,土茯苓,北败酱草,鸡血藤,石韦,桃仁,当归,川牛膝,黄连,陈皮,茯苓,甘草,白芍,白茅根,牡蛎,牛蒡子,白术;第二类:山药,芡实,金樱子,熟地黄,苍术,山茱萸,牡丹皮,生地黄,党参,杜仲,三七,虎杖,黄芪。见图2。

3 讨论

3.1 频次分析

CRF 多因久病耗伤脾肾,脾失运化,肾失开阖,日久湿热、浊毒内生,其病机既有虚证为本,又有实邪为标[10]。张法荣教授指出,应以温补脾肾、滋养肝肾为主要治则,选用黄芪、党参等味甘温、性平之品,化生阳气,温补脾肾,杜仲、牛膝等滋养肝肾阴精;且肝阴亏损,肝气疏泄不及,加之患者久病,情绪焦虑抑郁,木不疏土,则脾胃之气壅滞[11],故滋养阴精,同时亦选用苍术等味辛发散之品,健运脾胃,亦有助于药物吸收。

《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脾气亏虚,运化无权,湿浊内生,日久化生湿热、痰浊;肝之精血亏虚,疏泄不及,则血行不利,血不利则为水,终致水湿停滞更甚[12];肾气不足,开阖失司,浊毒瘀滞体内,病理产物瘀阻脉络,日久化生瘀血,此为实邪阻滞,为标证[13]。故张法荣教授在扶正固本的同时,亦注重大黄、丹皮、六月雪等苦、寒类药物的应用,以利湿清热,活血利水,祛瘀通络,标本兼顾。

3.2 关联规则及复杂网络图分析

结合关联规则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总结出张法荣教授治疗CRF 善用的药物。对于虚证较重者,张法荣教授多用黄芪-党参、黄芪-党参联合杜仲、山药-芡实等药对[14],诸药合用,具有滋养肝肾、益气健脾之效。张法荣教授治疗肾衰竭,喜用大量黄芪。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中含有的黄芪多糖、黄芪甲苷,具有保护肾脏组织、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足细胞凋亡的作用[15]。而针对实邪,张法荣教授善用大黄-六月雪药对,大黄单用苦寒泻下,荡涤胃肠积滞,推陈致新,对于浊毒瘀滞者,张法荣教授尤喜用酒大黄,增强其祛瘀消癥之功效;而六月雪单用具有化湿、消积、散瘀之功效。二者合用[1],共奏清热散瘀、降浊排毒之功。

3.3 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高频药物(排名前22 位)分为两组。第一组药物中有苏叶黄连汤加味之义,该方出自清代医家王孟英所著《温热经纬》,原方用于治疗湿热证,善治呕恶不止等症。在CRF 患者中,胃肠道症状较早出现[1],且伴随疾病始终[1,16],多数医家认为其病机为湿热浊毒瘀滞三焦,胃气上逆[17]。张法荣教授善用苏叶黄连汤改善CRF 胃肠道症状,方中苏叶宽胸止呕,川连清利湿热。有研究表明[17-18],苏叶黄连汤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早中期CRF 患者肾功能水平,且对于抑制肾小球上皮细胞增殖、改善肾脏病理、调节氧化应激等具有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张法荣教授亦重视活血通络法的应用,叶天士在其《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及“初病在经,久病入络”。姚洁琼等[20]认为CRF 病久正气亏虚,血液无力运行,加之“痰、热、浊”瘀结,肾脏细小络脉闭阻不通,会进一步加重肾脏病理损害。张法荣教授总结各家经验,认为活血法对于治疗CRF 具有重要作用,临床常运用当归-桃仁、鸡血藤-三七粉等药对配伍使用,尤喜与酒大黄合用,取其祛瘀生新之功效[13];对于气虚较重者,可重用该类药对,取其补气活血之效。第二组药物含参芪地黄汤合黑地黄丸加减之义。传统医学认为,CRF 患者本虚症状较为显著时,病机多表现为脾肾气阴两虚。同时,肾脏的排泄功能下降,湿热浊毒瘀滞体内,亦兼有实邪为标。参芪地黄汤为六味地黄汤加党参、黄芪组成,功专健脾益肾,滋养阴精。林素珍等[21]研究发现,参芪地黄汤可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机体微循环改善肾功能。张法荣教授及其队伍研究发现[22-23],黑地黄丸具有改善微炎症状态、抗肾纤维化[24]、纠正贫血[25]等作用,方中熟地黄、苍术配伍应用,补而不燥,兼以辛温之干姜、甘味之大枣,辛甘之药同用可温补脾肾阳气,且该方组方精简严谨,效专力宏,用于治疗CRF 脾肾阴精亏损兼湿浊内蕴者,获效甚佳。

4 小结

张法荣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病机较为复杂,既有肝、脾、肾亏虚为本,又有瘀血、浊毒、痰湿等实邪为标,需明辨虚实,遣方用药,针对CRF 不同时期、不同证候选取不同方药。张法荣教授为山东省名中医,经验丰富,其临床经验亦有待进一步分析挖掘,为中医药治疗CRF 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六月雪浊毒党参
六月雪的栽培技术及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Anticancer Properties of Lobetyolin,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Radix Codonopsis (Dangshen)
小院里的“六月雪”
基于文献挖掘的浊毒病症及用药规律研究*
复方党参口服液免疫增强作用的配伍相关性
王玉林教授运用六月雪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总结
党参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
HPLC法同时测定党参固本丸中7种成分
饮水
浊毒病机理论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