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研究
2022-06-20晋青芸
晋青芸
【摘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建议》政策犹如一阵暴风席卷了整个教育界,给校内校外的教育工作都带来了新的挑战,也迎来了新的变革。“双减”政策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学生的课外压力。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增加了对课堂质量的要求。有限的课堂中应该教什么?怎么教?这都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减负增质”势必带来课堂的改革,把课堂还给学生势在必行,生本课堂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自驱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双减”政策;生本课堂;减负增质
对于新政策的出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正确解读,“双减”政策的根本是要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把有限的40分钟充分还给学生,教学生所需要的,教学生不会的,而不再是“大锅饭”似的教学,学生会的不会的一把抓,不同层次的学生一齐抓,没有重点没有分层。过去,很多教师深知这种课堂的弊病,只能通过如山的作业来让自己的教学变得更加扎实。“双减”政策的出台促使我们不得不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无疑是最好的提质增效的办法,生本课堂势在必行。
一、什么是生本课堂
杜威的“儿童中心说”就是生本课堂的萌芽。在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如同太阳,教育的一切都要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教师不能剥夺生命本能的权利,要把受教育者自己生命的发展权,创造权还给他自己,把课堂还给学生。生本课堂重视的是学习者本身,学习者也成了学习的主人,自发的组织学习,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以提高。
二、语文课堂应该教什么
语文学习更注重的应该是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而不是局限于一篇篇课文的理解。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以每篇课文为工具,教会学生建构语言,运用语言;教会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教会学生感受文字的优美、提高审美能力;教会学生理解和传承我国的悠久文化。每一篇课文都是我们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资源,合理地运用这些资源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教会学生运用语言才是语文学习的根本。
三、生本课堂如何开展
生本课堂开展的根本是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潜能,教会学生自己学习。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有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学生学会学习。2.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3.辅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和体系。小学语文的生本课堂主要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依托,采用“2+2”的方式开展,第一个“2”是2份学习单,一份是导学学习单,一份是学习反馈单,这两个学习单分别在学生课堂学习前和课堂学习后期予以使用。第二个“2”指的是两次交流,一次是小组交流,一次是全班交流,学习的难点和疑点在学生的交流中和教师的引导中予以解决。
四、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开展——以一年级上册第10课《大还是小》为例
《大还是小》是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既害怕长大又盼望长大的矛盾心理。文中的小男孩与学生的年龄相仿,生活经验也相近,这样的课文对于学生来说很好理解,且能产生共鸣。
(一)分层任务,解决难记生字
低年级的语文学习任务重在识字、写字,但识字写字却是语文学习中最为枯燥的部分,且由于学生前期的阅读积累不同,学生的识字程度差异较大,在过往的教学中哪些字需要教、需要花多长时间教都是困扰一线教师的问题。生本课堂的教学模式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在这节课上笔者提前设置了导学学习单,布置的第一项学习任务就是解决课文中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笔者在导学学习单中设计了以下任务解决生字:1.读准下面生字、词语,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不认识的生字用铅笔圈出来(时候 觉得 自己 很好 穿衣服 门 快);2.笔者会对照书本观看生字的结构并借助笔顺书空生字。在课堂学习时,学生就是带着问题和方法进入课堂,在小组交流的环节,小组成员首先会解决课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小组的编排我们依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每组选取程度不一、性格互补的4-6人。在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的过程中,小组长会起到协调作用,先选取小组成员认识的生字进行组词,这一部分通常是给予学习程度居中的学生,给予他们展现的机会,也拓展了整个小组的词汇量,再选取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分享识字记字的方法,解决生字中的难点,最后全班交流的时候选取学习程度较弱的学生代表小组汇报本组的识字方法(每个小组分享一个重点识记的汉字),这样既锻炼了这些学生,建立了他们的学习信心,也是对于当堂学习效果的一个很好的检验。
(二)以赛促读,提高朗读能力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朗读,语言的建构也是在学生一次次的熟读中完成。朗读是语言文字的输入,也是学生语言输出的基础。在导学学习单中笔者设计的朗读课文是对于课文的前置学习,让学生提前熟悉课文内容。课堂中的小组交流环节,学生采用赛读的方式评选出小组内的“小小朗读家”,再通过重点段落的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读小组。倾听也是一种学习,每个学生在自己读和倾听别人朗读的过程中既熟悉了课文内容,也学会了向身边的同学学习。除此之外,朗读过程中教师也会以点评、示范的方式给予学生指导,教会学生朗读的方法。生本课堂通过小组和班级的两次交流落实了每个学生的朗读训练,充分调动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提升。以赛促读,规避了常规教学方式中的个别读和齐读中的弊病,让教学更有针对性,也予以不同程度的学生展示的平台。
(三)主干问题,促进思维发展
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学会阅读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传统的语文课堂容易出現教师满堂问,但学生却还是停留在原有阅读能力基础上阅读的情况。问题的选取至关重要,“双减”政策背景下的课堂应该更注重实效性,教师的问题要删繁就简、抓住重点,一篇课文选取一个主干问题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为宜。以《大还是小》这篇课文为例,这篇课文中小男孩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大,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小,小男孩到底是大还是小?这个问题是笔者在导学学习单中设计的最后一项任务,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读课文,带着这个问题进入课堂。在小组交流时,笔者发现学生的交流都停留在表面,因为学生还没有读出文中的大还是小到底指的是什么。于是,笔者通过点拨,让学生关注“我”做哪些事情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小,做哪些事情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大,而这些事情有什么共通点?通过这样的点拨,学生发现:当“我”能够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而当“我”还需要身边人的帮助时,“我”觉得自己很小。师总结:自立的时候“我”很大,当“我”还要依赖身边的人时“我”觉得自己很小。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的思维马上打开了,学生在全班交流时不但能够有理有据地说出“我”到底是大还是小,也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文中的“大”和“小”的含义,还有学生以自己为例,自己建构语文表达。“当我自己独立洗澡时我觉得自己很大,当我作业遇到难题想请教父母时我觉得自己很小”“当我可以帮妈妈分担家务时我觉得自己很大,当爸爸出差我因为想念他而流泪时我觉得自己很小”这样出彩的表达不胜枚举。这样的课堂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也促进了学生语言的输出,让语文学习生活化,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
综上所述,生本课堂就是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的内容。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和投入到学习中,让课堂不再是那一部分处于金字塔尖的学生的舞台。更重要的是,在“双减”政策下,教会学生学习,调动学生潜能,提高课堂效能将是未来课堂的主旋律。让学生从繁重的作业和课业负担中解放,让学生从心底热爱学习、主动学习,生本课堂的建构将是一条“康庄大道”。
责任编辑 陈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