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后的表情

2022-06-20沈念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竹山

沈念

那是一块巨大的淡紫色花岗岩石,矗立在浙江定海城西的晓峰岭上。石头上端花开绽放三张脸。线条粗犷,轮廓鲜明,目光如炬,眺望东边大海。海风吹来的时候,他们一定要比城里的人们最先感受到风的力量。

我把眼睛投向这三张脸,更具体来说,是投向其中的一位湖南老乡,从湘西凤凰走出来的浙江处州镇总兵郑国鸿。180 多年前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舰队以野蛮方式打开定海的大门时,死战到底的官兵里有他,被染红的海水里更有他的烈血。在那场反侵略的保卫战里,腥风血雨裹卷,他站着死去,也站着永生。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半年后,清廷下诏,与英宣战。大清帝国摇摇欲坠,定海不过是这座城堡上已经松落、随时会掉下来的一块城砖。出生军人世家的郑国鸿奉命率兵,与定海镇总兵葛云飞、寿春镇总兵王锡朋,一起来到了这个岛上小城。上面下达的指令是收复定海,巩固防务,恢复秩序。虽是习武之人,但聪颖好学、记忆过人的郑国鸿少年时就徒步从师,寒暑不苟,研读经世之学。戎马半生,如果不是因为突如其来的入侵所制造的国难,也许他将衣锦归栖乡梓,开启他的暮年田园诗文生活。

1841 年9 月,城头阴云密布,大战一触即发。那时正是涨潮时分,英军舰分三路进攻土城、竹山门、晓峰岭。三总兵各守一地,葛云飞驻守在土城上,镇定自若,指挥众炮齐轰,英舰的桅杆被击中断裂。郑国鸿踞守城东滨海、港狭水深的竹山门,两艘英舰刚进入射程范围,几声轰鸣炮响,船桅击断,英军退回。与第一次攻打定海的轻而易举相比较,英军的骄横如遇迎头棒喝,也引发了英军的猛烈攻击。

这无疑是一场艰难的战斗。三位总兵率领的兵力满打满算才五千余人,面對的英军却有两万兵力、29 艘英舰。5 天5 夜,英军发射了1000 多枚炮弹,定海岿然依旧。严防死守和拼力抵抗,英军的一次次进攻被成功阻击。但伤亡的惨重,形势的危急,向浙江提督余步云发出的求救信被拒,连续两日倾盆大雨导致的城内积水盈尺,已经让定海变得弱不禁风。

10 月1 日拂晓,大雾弥漫,彻夜未眠的郑国鸿急呼不妙,他料定英军必会趁机强攻,“ 伏地倚土,忽满耳风篷声,又海水有声,似船头遇风吹一般。”65 岁的郑国鸿,连续几日的作战,已经精疲力竭,他何尝不知这是场死战。他站在饥饿交加的官兵面前,立下誓言:“ 城亡吾亡,不离定海半步。”最先被英军攻下的是晓峰岭,王锡朋战死,唇亡齿寒,郑国鸿深知处境艰难。炮台被破,英敌当前,他一直身先士卒,率兵举刀持矛迎敌相向,多处受伤的他最后被子弹击穿胸膛。竹山门攻破,郑国鸿及1200 余名处州士兵全部牺牲。守卫土城的葛云飞总兵是最后战死的。保卫定海血战六昼夜,三镇总兵同殉,守军五千全部阵亡。定海的海水在那一刻红了。

步入舟山鸦片战争遗址公园,高大牌坊处有一副对联,不雕不琢,简明直白:那六天洒流五千人英雄血,这一仗打痛每一颗中国心。像瞬间撞过来的疼痛。而在三忠祠内,我看到了率兵打痛“中国心”的郑国鸿和他的战友。三尊塑像端坐其上,神态威严,正气凛然。这是他们留给历史最后的表情吗?显然,中国美术学院达留生教授的设计,抓住了三总兵至刚至烈的性情和气节,抓住了时间深处的正义与勇毅。头顶匾额上“忠荩可风”四个大字,是咸丰皇帝1853 年的御笔,意思是对国家忠臣的气节与事迹应发扬光大。当年定海失陷,时局纷乱,道光皇帝洒泪:俟定海收复后建立专祠。可当时的三总兵被供奉在狭小的定海关帝庙启忠祠内,直到1884 年台州知府成邦干发动军民捐资重建,碑是石门县的举人毛琅书写的,定海绅士武铭盘购石并监造。碑文中有一段话非常感人:“男儿出身勤国事,生当封万户侯,死当庙食百世,如三公庶几不负者。”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三位总兵做到了。他们死得光荣,他们临死前最后的表情里,是无畏,也是高洁。

历史被湮没于时间里,但不会消逝在记忆的风中。

此后,我来到湖南湘西凤凰沱江畔,在沈从文的墓地前立着一块被很多人摩挲发亮的石碑: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这不仅是黄永玉写给表叔沈从文的,也是写给另一位同乡郑国鸿的永远怀念吧。

郑国鸿牺牲两年之后,也就是1843 年10 月,20 多艘官船浩浩荡荡从宁波出发,由长江转沅水,最终到达湖南溆浦县大江口镇岩坪村,这是郑国鸿的老家。他战死在沙场,此番“ 衣锦”回到故乡。道光皇帝诰授郑国鸿正二品武显将军,依总兵赐恤。那天,岩坪村的乡民排着长队,肃穆地站在村口,翘首等待着灵柩队伍的抵达。郑国鸿忠荩战死的经过,以千百种方式在他们的脑海中翻来叠去,但他们依旧固执地想象、等待着一个最后的表情。

猜你喜欢

竹山
谈吴组缃《菉竹山房》
“竹山”变“金山” 竹产业的华丽变身
竹山县天然林资源保护现状与对策
精准扶贫看竹山
My Trip to Beijing
“竹山粉葛”市场遇冷
The Dragon Boat Race
试论前人对竹山词的毁誉及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