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破天”说书
2022-06-20徐宁李立山
徐宁 李立山
(白)小小黄安,人人好汉,
铜锣一响,四十八万。
男将打仗,女将送饭。
(唱)红安过去叫黄安县,
出门就见大别山。
这个地方,三年水淹五年旱,
还有地主恶霸匪民团。
欺压百姓气难喘,
反抗的怒火胸中燃。
一面紅旗迎风展,
星星之火要燎原。
这一天,张财主请客摆寿宴,
今年他刚好七十三。
祝寿的有土豪、乡绅和老板,
匪军营长带着他的嘎副官。
这些人,边吃酒宴边在盼,
听说是,请来了说书的先生“说破天”。
这位先生,打鼓说书活灵活现,
从盘古开天辟地天一直讲到火烧圆明园。
一面书鼓一副简板,
一年四季穿着一件蓝布长衫。
蓝衫先生名声传得远,
人送外号“说破天”。
都晓得“说破天”的大鼓唱得好,
可他的真实身份是一名优秀的地下党员。
党领导农民起义就要攻打黄安县,
派“说破天”借寿宴进城做内援。
“各位今天我来贺喜宴,
说一段《秦琼观阵夜打登州关》。”
匪营连长一听忙说“好!
这段鼓书我最喜欢。
你说得好来我有赏。
说得不好莫怪老子把脸翻。”
“好的!那我就闲言少叙书归正卷,
有不道之处还请各位多包函。
我唱的是隋炀帝荒淫无道乱朝纲,
百姓造反起烽烟。
程咬金,劫走皇纲八十万。
靠山王,在登州设下了鬼门关。”
(白)“话说靠山王杨林,在登州布下了四门兜底锁子八卦连环阵,要拿劫皇纲的程达尤金。秦琼秦叔宝为保好汉,夜探连环阵他涂须染面。他从东、南、西、北,正东、正西、正南、正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处一看,倒吸了一口冷气,整个登州阵阵相连,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镗、棍、槊、棒、鞭、锏、锤、抓令人胆寒,好一座凶险的登州城啊。当然,要比咱们的黄安城,那是王八追兔子……”“啊?各位。”匪营长听得正入神,一听到“王八”二字,当时眼晴鼓得像牛蛋,脸上垮得似猪肝。气得浑身发颤,刚要发作。“说破天”满脸带笑,一晃鼓键:“它差得远。看咱们黄安,兵是强兵,将是勇将,布防严密,墙高城坚,犹如铁桶一般,那登州哪比得了啊!”胖营长一听这话,脸上顿时露出来笑颜,看了一眼嘎副官:“哈哈哈哈,讲得好!讲得好!‘说破天’就是‘说破天’哪,接着唱!”
(唱)“说破天”书鼓打得像雨点,
简板摇起响连环。
说书人,书扣紧锁有明有暗,
听书人,如醉如痴俩眼瞪圆。
外面的匪兵都不站岗(啦),
抱枪听书靠在墙边。
听书的人越聚越满,
把院子堵了个严上严。
“说破天”见敌人已经放松防线,
破阵越说书越悬。
“看东方,甲乙木红旗展,
看南方,丙丁火举高幡。
看西方,庚辛金灯光现,
看北方,壬癸水黑烟滚滚冲上天。”
各位:这四句阵法您们千万莫小看,
这字字句句都是“说破天”在把情报传。
城内城外的农民起义军只等“说破天”说到这一段,就里应外合把匪军一锅端。
“突然,半悬空中一声响箭——”
“说破天”用手一指南城关。
(唱)见星空,升起一颗信号弹,
起义的火种已点燃。
黄麻百姓大暴动,
大刀长矛亮闪闪。
四面八方喊杀声,
建立红色的政权。
就听得,城东、城西、城南、城北,枪声炮声响成片,农民自卫军四门兜底破黄安。
杀得那守城的匪军四处逃窜,
丢盔弃甲乱作一团。
匪营长好似那丧家之犬,
狗急跳墙更凶残。
抽出了刺刀朝“说破天”的身上砍,
英雄的鲜血映红了漫山的红杜鹃。
这正是:
深入虎穴英雄胆,
机智勇敢斗敌顽,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点评: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用更多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不断凝聚起构筑新时代曲艺高峰的磅礴力量,2021年,中国曲协首次通过招募的形式从全国遴选出20名优秀青年曲艺工作者和“曲艺两新”人员,分赴江西、贵州、陕西、福建开展采风创作。在专家的全程参与和示范指导下,采风团成员创作并修改完成了24个采风作品,经线上线下集中修改、层层打磨、反复排演,12个作品脱颖而出,并进行线上展演,用新时代曲艺工作者的独特视角唱响了昂扬奋进的时代主旋律。湖北大鼓《“说破天”说书》正是其中的一篇。
“一面书鼓,一副云板,一年四季穿着一件蓝布长衫。蓝衫先生的名声传得远,人送外号‘说破天’……”在演出中,徐宁身着蓝布长衫,手持鼓槌云板,把“蓝衫先生”来唱。作品主角“说破天”,正是伟大的革命先烈张南一。他经常乔装成打鼓说书的艺人,到各村宣传革命思想。党的“八七会议”后,担任七里区防务会宣传股长,参加黄麻起义。1927年冬,在敌人包围柳林河村并准备开枪扫射群众的紧急关头,他挺身而出,挽救了群众。《“说破天”说书》正是以此真实人物为创作灵感,演绎了一位老说书艺人的一段惊心动魄的潜伏故事、一名湖北大鼓人为新中国成立献出宝贵生命的感人故事。
湖北大鼓演唱风格平稳朴实,具有鲜明的鄂东北民间音乐色彩,既能叙事,又能抒情,并可根据表达需要变化成多种不同板式、不同情绪的唱腔。用来表演讲述在革命战争年代舍身忘死的前辈先烈的感人故事恰为合适,加上湖北大鼓优秀演员徐宁的精彩演绎,不失为一个值得一看的曲艺作品。
(点评:本刊编辑部)
(责任编辑/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