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繁荣曲艺艺术 激发宿城区“中国曲艺之乡”发展新动能
2022-06-20戈娟
戈娟
自2018年成功创建“中国曲艺之乡”以来,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区委、区政府以建设“文化强区”为目标,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精塑文化品牌,聚焦曲艺发展。苏北大鼓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江苏省曲协琴书大鼓艺委会落户宿城区、4支团队入选江苏省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多部曲艺精品斩获国家级奖项,曲艺艺术的繁荣为宿城文化事业发展激发出新动能、增添了新活力。为进一步推进“文化强区”建设,更好地传承曲艺艺术,发展曲艺事业,2022年,宿城区针对当地传统曲艺资源进行了调查工作,完善了当前机制,为后续工作有序开展设定了预期目标和实施方案。
(一)并行“三举措”,夯实曲艺发展基石
一是完善机制。宿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曲艺事业发展,不断完善经费保障机制,设立宿城文化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优秀曲艺项目扶持、文艺精品创作、文化人才培养等事项,并逐步加大投入,目前已累计投入300余万元,为曲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二是筑牢阵地。为保障曲艺活动的正常开展,宿城区文化馆单设曲艺传承培训班,特邀6名曲艺名家和曲艺非遗传承人入驻,专门授徒传艺;新建非遗展览馆并设置国家级非遗项目苏北大鼓的专题展区,采用全息影像等科技手段,常态化展示优秀曲艺曲目;在陈集镇、王官集镇等地新建的7家文化艺术中心中均配备曲艺排练厅,定期开展曲艺书场等惠民演出。三是汇聚人气。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宿城区每年开展“琴鼓村村行”“周末书场”“西楚芬芳”等展演展示活动3000余场,其中,“周末书场”入选2020年度江苏省群众文化“百千万”工程优秀活动品牌,“琴鼓村村行”入选江苏省委宣传部优秀志愿品牌活动。
(二)打好“三基础”,丰富曲艺发展模式
一是扎实提升曲艺传承活力。宿城区持续推动“曲艺进校园”活动,深耕中小学曲艺土壤,已经在宿城新区实验小学、罗圩中心小学、陈集中心小学等学校中建成4个非遗传承保护基地。同时,宿城区还定期开展曲艺传承研访活动,悉心听取曲艺非遗传承人对曲艺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方面的宝贵意见,让曲艺艺术的“源头活水”能真正发挥作用。二是着力增强曲艺人才创造力。宿城区注重曲艺人才的挖掘与培育,通过多样化曲艺展演展示活动、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对曲艺团队和表演艺人进行奖励扶持、“名师带徒”工程等一系列措施,在激励曲艺工作者创演热情的同时,更逐步推动了梯队人才孵化培育,保证了曲艺之火能够熊熊燃烧。三是着力提升曲艺精品影响力。宿城区多次举办曲艺作品提升会,邀请中国曲协、江苏省曲协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反复打磨作品,切实提升作品质量。《花木兰借药》《亲妈妈》《精准扶贫》《刘伶醉酒》《人间自有真情在》《情与法》《骄杨颂》《血奶》《高飞的风筝》等60多部作品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参加了多场大型主题展演和重量级评比,有效展现了近年来宿城区曲艺事业数量和质量双丰收的可喜局面,显著提升了宿城区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
(三)加快“三推进”,走实曲艺发展路径
一是推进服务管理精细化。宿城区积极搭建文化展示交流平台,多次承办“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田园·新韵曲艺助力乡村振兴惠民演出”等国家级曲艺活动,并陆续组织多批次专业人员外出采风,与其他地区的曲艺同侪互通有无,共相损益。通过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宿城区打造出了一批精品力作,有效提升了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历史脉络梳理和理论化建设是推动曲艺事业在更高维度发展的重要方法,为此,宿城区持续加大非遗文化研究力度,自2021年4月江苏省曲协琴书大鼓艺委会落户以来,宿城区就开始实施“琴鼓1225”工程,与宿迁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共建“传统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成果中的“苏北琴书、苏北大鼓活态保护与传承”入选江苏非遗保护传承优秀实践案例。二是推进队伍建设规范化。宿城区以“一镇一品一特色”为主要思路,从架构设立、制度完善、服务保障等方面着手,指导区划内各乡、镇、街道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力争打造1支以上曲艺团队并进行规范化管理。其中,龙河乡的双百艺术团、双庄镇的古运河艺术团等4支团队入选江苏省优秀群众文化团队。三是推进曲艺项目产业化。宿城区积极拓宽曲艺项目发展领域,探索以“以事业筑牢产业根基,以产业助推事业发展”的路径,依托文化馆、非遗展馆等文化阵地,面向曲艺爱好者开设曲艺培训班,并通过观摩演出、实践体验等多种方法提升曲艺文化聚合力,用“文化+体验”的方式增强了曲艺对受众的透明度,有效增加了受众黏性。借助泥塑、剪纸等创作形式,并融入非遗元素,年度研发文创商品约20种,用“文化+产品”的方式提高了曲艺艺术的经济附加值。定期开展“曲艺进景区”活动,常态化开展融入了非遗展示展演的夜间演艺活动,全力擦亮“酒都不打烊”消费品牌,用“文化+旅游”的方式推动融合发展。
立足新起点,谋划新举措,宿城区将在6个方面持续发力,全力推动当地曲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健全机制,延展曲艺手臂
进一步加大对曲艺事业的投入力度,持续提升曲艺展厅、小剧场、曲艺传承培训班、曲艺工作室等的综合质量,力争做到“花开千瓣”,使其在立足曲艺艺术本体的基础上,做到各有特色和亮点。继续开展“周末书场”“琴鼓村村行”“集市书场”等曲艺品牌活动,扩大当地曲种的影响力和生命力。进一步加大对曲艺人才和优秀作品的激励、扶持力度,提升曲艺人才的成就感,扩大作品的知名度。
(二)加强保护,夯实曲艺基础
发挥江苏省曲协琴书大鼓艺委会效能,做好琴书大鼓类曲艺非遗项目的发掘、整理、抢救、保护工作,深入研究曲艺艺术发展规律,力争再推出一批新的保护成果。持续推进“曲艺进校园”活动,组织当地曲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授课教学,鼓励青少年增强实践能力,主动体验、学习非遗项目,深入了解曲艺艺术的魅力,增强曲艺艺术与青少年的同步率,最终稳步提升和扩大曲艺艺术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影响力和辐射面。加强和中国曲协、江苏省曲协以及各地的交流合作,把以苏北大鼓、苏北琴书为主的宿城曲艺推上更高平台,积极营造传统曲艺广流传的社会氛围,提高广大群众的乡情感知力和文化凝聚力。
(三)历炼萃取,打造曲艺精品
与中国曲协相关职能部门合作,邀请全国曲艺创作、表演名家开展创作采风、教育教学、作品提升等活动,特别是要为部分有进步动力的创作者和有提升潜力的作品实施重点培育,着力发掘、打磨一批有热情、有干劲的头部人才和有思想、有质量的代表作品,为宿城区曲艺事业的全面发展打造出有充沛动力和明确指向的“火车头”和“方向舵”。
(四)彰显特色,突出曲艺亮点
深入实施地方曲种繁荣工程,培养有生命力、有资源、有传承的特色曲艺文化品牌,扩大“周末书场”辐射范围,鼓励各乡、镇、街道在“一镇一品一特色”的基础上扩大演出队伍规模、提升演出水平,走出宿城进行展演,全方位扩大宿城区曲艺文化的影响力。将项羽故里的“霸王书场”打造为集观光旅游、民俗风情和曲艺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场所,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供重要参照依据。
(五)壮大队伍,提振曲艺活力
大力推进乡土文化人才培训传承工程,以培养优秀中青年演员和青少年新人为主旨,力争培育一支曲种齐全、结构合理、梯次分明、素质优良的曲艺工作者队伍。继续引进优秀人才,让2022年出台的《宿城区“梧桐引凤”人才引进计划 》《千名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宿城区“钟吾优才”本土人才培养计划》等人才培养政策从纸面落到地面,并探索开展曲艺人才专业赛事的可能性,以进一步加强对人才的考核和检验,为当地曲艺事业更好发展不断注入活力。
(六)多措并举,提升曲艺影响
在为电视台、电台提供稳定长篇作品,吸引观众收听、收看,持续增加受众黏性的同时,着力探索利用多种传播方式提升曲艺传播效能的可能性,特别是鼓励曲艺非遗传承人和新生代曲艺工作者利用短视频平臺和其他互联网媒介,把老调唱出新水准,把新调唱出高水准,立体拓展曲艺生存的空间。
筑牢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觉,宿城区委、区政府将始终坚持正确导向,努力把党和政府的要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曲艺家的艺术追求紧密结合,在中国曲协、江苏省曲协的关怀和指导下,展望未来,为曲艺艺术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马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