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温州莲花艺术形式

2022-06-20杨思好

曲艺 2022年6期
关键词:曲种道情唱腔

杨思好

在温州曲艺界有一种挺有趣的现象,温州莲花与道情两个曲种的表演形式与声腔虽然各有特点,但当地人却往往会混而视之。不但很多受众会搞一个“互文”——把唱莲花的叫作唱道情的,把唱道情的称之为唱莲花的,不少曲艺从业者也会这么说,究其原因,是因为两者实在太过相似,主要乐器都是阴阳板和道情筒,在表征上很难分辨。然后从历史渊源来说,温州莲花其实是从道情中来的。《中国曲艺志·浙江卷》就认为,温州莲花是由温州(永嘉)道情衍变而成。而《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也认为,温州莲花与道情一脉相承,“前身就是道情,系道情传入温州后演变而成。”温州演艺界也持此观点,甚至有老艺人回忆,迟至清末,温州莲花艺人中还有头戴“道巾”、肩背“道情筒”、手拿“莲花阴阳板”的卖唱者,俨然就是个游方的道士在唱道情。而【道情窦】【莲花窦】等曲调的存在,也可以进一步证明温州莲花与道情的关系。从源流上来说,道情可以称得上是温州莲花的母体。

应当说明的是,尽管渔鼓与道情的表演形式和所用的伴奏乐器完全一致,但在温州地区,却从来没有人将这两个曲种混为一谈。温州人习惯将用闽南话演唱的类型曲种叫作渔鼓,而用温州话演唱的则是道情,由此可以看出方言对曲艺的影响力。所以,有人把温州莲花称作道情,却没人会称之为渔鼓。

温州莲花主要流布在温州的鹿城、瓯海、龙湾、永嘉、瑞安、乐清、平阳等市县区的瓯语方言区,最初为一人持道情筒和阴阳板自奏自唱,后有了双人或多人演唱的形成,一般为双人演唱。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朱翠月等为代表的温州曲艺工作者,引入扁鼓、牛筋琴等温州鼓词的伴奏乐器和三弦、琵琶、二胡、锵锣等乐器,进一步扩大了温州莲花的伴奏团队,并在全面继承【小莲花】传统调式的基础上,吸融其他姊妹曲种和温州地方戏的板式唱腔,发展出了“伴琴莲花”,赋予了温州莲花更为强大的演艺市场竞争力。2008年6月,温州莲花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不论是双人演唱还是多人演唱,温州莲花的主唱均只有一人,称“上手”,帮腔则称“下手”,负责营造氛围。主唱每唱完一句,帮腔就要接上主唱所唱词句的最后一个字,再用“甩腔”的形式接唱“哩、哎、哩——啦哩”或“哩、那个、哩哩啦哩,牡丹花”或“哩、那个、哩哩拉哩,妙同番”,所以温州莲花又称“唱哩啦哩”。后来又有了“双口莲花”,主唱和帮唱两人才有了相互衔接、循环往复的配合表演,唱词分配也渐趋均匀。但这种“对口莲花”并多见,听众还是喜欢“唱哩啦哩”。

温州莲花有别于永嘉道情和温州鼓词等曲种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多数时候只有唱没有道白,直至后来出现的“讲唱莲花”才有了道白。“讲唱莲花”融合【大莲花】【小莲花】等的帮腔特点,增加了道白。但总的来说,温州莲花道白的作用与其他曲种道白的作用并不相同,不起交代故事背景、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等作用,只是插科打诨,用群众耳熟能详的诙谐语言来烘托气氛,增加作品的趣味性。

温州莲花的母体温州(永嘉)道情的声腔较为单调,板式也只有【散板】【原板】和【叠板】3种,表现力不足。与之相比,温州莲花虽然仍以【道情窦】为主体唱腔,但在广泛吸收当地民间歌谣、戏曲及其他曲艺艺术等的优长后,又发展出了【莲花窦】这一骨干曲体和【开始曲】【悲腔】【凤凰尾】等调式,灵活应用【慢板】【中板】【叠板】【快板】【垛板】【数板】【敞板】等板式,衍生了众多表演形式。温州莲花艺人在表演时,能按词文的内容和情绪需求,围绕【道情窦】和【莲花窦】抓准音乐的基本结构规律,灵活地将不同结构的曲调组成唱段,进一步丰富温州莲花的艺术表现力。

“窦”是指某一曲艺形态的基本声腔结构及其旋律的走势和旋法,类似于昆曲的“腔格”。【道情窦】是温州(永嘉)道情的演唱方式,在演唱时要加竹板的前奏、间奏和伴奏,基本曲调一般是徵调式,也有少数的宫调式。徵调式【道情窦】为四句体,第一句、第三句的落音多变,第二句多落“5”音,第四句落“1”音。徵调式【莲花窦】为上下句体,一板一眼,唱腔上句领唱落“5”音,接腔落“1”音,下句领唱落“1”音,接腔落“5”音。艺人习惯称上下句为上韵、下韵,上韵衬词多为“哩”“哎”“啦”,下韵衬词除了“哩”“哎”“啦”,还有“梅同番”“啦梅番”等,总的来说,【莲花窦】的句式结构对称性强,很富有声韵美。

【开始曲】是【小莲花】中的一种,基本曲调为商调式,也为上下韵结构,上韵落音为下属音“5”,下韵落音则回到主音“2“上去。

【凤凰尾】多用于唱段或曲目的结尾处,基本曲调属徵调式,唱腔为上下句体或四句体,四句体往往是在前两句的唱腔后接【小莲花】衬腔,上句唱腔领唱落“6”音,下句接腔落音为下属音“1”,下句唱腔领唱落“2”音,下句接腔落“5”音。后两句的唱腔后接【大莲花】的衬腔,上韵落音是下属音“1”,下韵落音回到主音“5”上。【凤凰尾】的4句唱词之所以两两成对,是因为它兼具【大莲花】和【小莲花】的特点,也展现出了两者的不同。

【小莲花】属徵调式,上下韵结构,一般会在每句词尾加衬词托腔,但有时上句也会略去衬词。上下韵都加衬词时,上韵落音为下属音“1”,下韵则回到主音“5”上;上韵不加衬词只有下韵加衬词时,上韵落音为主音“5”,下韵仍回到主音“5”上。运用衬词时,【小莲花】基本与【莲花窦】相同。

【大莲花】的调式和句式结构与【小莲花】基本相同,两者的区别主要在衬词托腔方面。【莲花窦】与【小莲花】的衬词均衔接唱句的最后一个字,多为“哩”“哎”“啦”“啦梅番”“梅同番”“仓灯二梅番”等。【大莲花】的上韵衬词位置与【小莲花】的一致,放句尾端,但衬词固定为“三个二龙山”;下韵衬词连接句尾,但在衬词尾端又接上唱句的后3个字,所以衬词多固定为“三个冷子梅呀,留山梅呀”一句。

温州莲花的唱词基本上是“2——2——3”式的七字句,但根据演唱需要,艺人会酌情增减字数,或前加3字为十字句,或减1、2字为六字句或五字句。唱词通常为一曲一韵,逢双押韵,一段唱词基本上是奇句落仄声但不求合辙,偶句落平声则必须押韵。唱词用韵要避免连用相同字或同音字。

温州莲花的传统曲目众多,据不完全统计,长篇、中篇、短篇和小段头总计可汇为250多本,其中以中长篇居多。但因为情节紧凑,这些中长篇在体量上要小于评书评话的中长篇,少有能连唱数天者。据笔者所知,最长的长篇也只有10多个小时的容积,3-4场即可演完。传统中篇曲目时长多在3——4个小时之间,分上下场。

根据题材的不同,温州莲花作品可分为世俗题材和神话题材两大类,世俗题材又可分为“传”“说”题材和乡土题材两类。“传”“说”题材大多取材于话本、小说、人物传记、传统戏曲故事等,主要书目有《麒麟豹》《双狮图》《珍珠记》《合同记》《三结义》《三忠孝》《金鸡图》等,乡土题材大多取材于温州的民间传说,主要讲述温州人的故事,但也有其他地区传说衍变而来的故事,主要书目有《洗马桥》《黄三袅与林定郎》《高机与吴三春》等。神话题材主要书目有《大开天》《八仙》《牛郎织女》《仙女下凡》《唐僧出世》《沉香寻母》《云盘会》等,大多在祭祀仪式或庙会时演唱。

当前,信息井喷与媒介多元化相结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这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给包括温州莲花在内的相当一部分曲艺曲种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尽管有政府層面的重视,但如何把温州莲花这项非遗项目真正活态传承下去,避免“人亡艺熄”景象的出现,仍然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提取温州莲花的艺术细胞,详解其生发过程,进而寻找其在当今时代良性“进化”的密码,让“哩啦哩”永远地唱下去。

(作者: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马瑜)

猜你喜欢

曲种道情唱腔
从音乐唱腔角度谈越剧跨性别扮演艺术的历史发展
义乌道情:唱出生活好滋味
义乌道情:道不尽情长
上高道情说唱艺术初探
浅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曲艺传承与保护
关于秦腔须生的唱腔和舞台表演艺术
浅谈京胡在荆州花鼓戏唱腔音乐伴奏中的运用
少数民族曲艺是各民族精神与文化的艺术展现
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普查环节诸问题浅谈
闲话“道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