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赋能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理论与实践探析

2022-06-20李玉清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平台建设功能定位实践路径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国家将建设产教融合服务平台作为推进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本文提出,产教融合服务平台应在供求对接、合作项目、协同育人、数字化治理等方面起到增值、提效、赋能的作用,为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提供全链条、全方位服务。

关键词: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功能定位;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2)12-0110-0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下稱“《意见》”),将建设信息服务平台作为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明确提出了“规范发展市场服务组织”“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打造信息服务平台”等措施。本文结合公共治理理论和现有的实践探索,对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建设产教融合服务平台的意义、定位和实践路径作初步分析。

● 建设产教融合服务平台的现实意义

1.信息技术日趋成熟,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目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日渐成熟,产业互联网正在形成之中,数字经济快速崛起,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数字政府改革成效明显,教育互联网加快推进,网络课程已逐步成为各类教育和社会培训的重要资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产教融合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为产教融合提供信息化服务是必然的内在要求。

2.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对深化产教融合提出了全新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产业发展面临新挑战,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党的十九大把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到国家层面的战略性任务,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这意味着将打通教育与产业之间的界限与壁垒,将人力资本的投资放在产业发展环节,将原本相对封闭的职业教育融合到产业发展过程中,从而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这是国家对产业和教育发展思路的一次转变,必将推动国家相关政策和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转向。

3.产教融合现实问题,对提供信息化服务提出了迫切要求

产教融合涉及政府、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等部门。当前,产教融合的“中间地带”还相当薄弱,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两张皮”,产学合作“校热企冷”,学生就业“频繁变换”,作为职业教育重要主体的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利益关系尚未得到有效协调,政府统筹布局和政策供给也还存在许多不足。正在深入推进的“数字政府”“智慧城市”改革实践证明,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重要支撑的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收集民意、汇聚民智,对研判潜在真实需求,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在催化组织变迁、优化组织流程、提高协同效率,以及实施量化监管、绩效评价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对重构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转变治理方式、推进多元共治能够产生重要的助推作用。运用和借鉴已有的成果和实践经验,建设统筹开放的网络化服务平台对深化产教融合、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建设产教融合服务平台的功能定位

产教融合服务平台由与产教融合利益相关的政府部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和员工、学生等参与组成,是典型的跨层级、跨领域、跨边界的网络组织,标志着公共治理形态的整合,即政府和非营利组织、营利组织等共同参与到产教融合的公共服务供给之中。

1.为供求信息提供增值服务

一个组织或者领域的有效治理,首先是信息的充分共享。传统的供需对接模式,包括多元主体参与的集团化办学(职教集团、职教联盟),无法解决供求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已不能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要求。产教融合服务平台应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向各类主体提供及时交互和自行发布的服务,充分汇聚人才供需、校企合作、项目研发、技术服务等各种供求信息,并通过算法等信息技术,提供整合发布、检索、推荐等个性化精准化的信息增值服务。这可有效解决传统模式下的地域障碍和时间阻隔,以及层级、边界等所带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消解话语权不平衡等问题。

2.为合作项目提供增效服务

产教融合服务平台应发挥多中心、开放型、扁平化的网络组织优势,为产教融合的各类多主体合作项目提供增加效率和效益的服务。扁平化网络组织的任何一个网络结点(包括成员单位或个人)都可成为产教融合项目的发起者和响应者,只要有明确清晰的合作内容和合作规则,就可比较便捷地跨越“熟人单位”找到合作者,并比较容易地组建起跨领域、跨单位的“无边界组织”,同时还可借助网络服务工具有效地开展合作工作,这种跨纵向、横向的自组织功能非常契合产教融合多主体合作项目的需求,如生产性实训基地、跨企业培训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园区产业学院、专业共同建设等资产投入型项目,也包括标准研发、课程开发、教材建设、科技研发和技术攻关等技术型项目等。

3.为师生管理服务提供增能服务

在产教融合过程中,教学“双场所”、学生“双身份”、培养“双主体”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但同时也带来了管理服务上的许多困难,传统的服务与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产教融合服务平台应为师生提供跨校企、跨部门的“一站式”移动用户端APP,一方面为师生办理事务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同时也为岗位安排、任务布置、工作报告、协同指导、师生互评、考勤考核等提供支持,为校企双方提供“千里眼、顺风耳”式服务。

4.为协同治理提供数字化服务

在提供供求信息增值、合作项目增效、管理服务增能等服务的过程中,产教融合服务平台应发挥“数据平台”的作用,为产教融合利益相关者“心中有数”提供便捷服务,为“数据说话”“数据管理”“数据决策”“数据创新”提供专业性服务,为推动产教融合循环闭合、引导产教融合走向“内部驱动”提供有力支持。产教融合服务平台只有在用户使用中产生增值、增效、增能的功能,才能得到用户的青睐和支持,只有发挥协同治理的作用,才能推动产教融合逐步走向深入。

● 建设产教融合服务平台的实践路径

在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过程中,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特征要求的服务平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如何建设试点与推广值得研究探讨。

1.选择可行的服务范围与对象

平台要服务于区域及行业的“教育和產业体系人才、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资源要素集聚融合”,平台的建设发展必然要与区域及行业产教融合的改革发展协调推进。平台建设的目的在于应用,平台必然需要产教融合相关利益方的共同参与,要为城市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以及员工和学生提供服务,具体对象可包括政府产教融合协同机构及相关部门、行业企业(产业园区)和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的产教融合工作部门及师生学员,以及产教融合联盟(职教集团)。

2.提供有效的服务内容与应用

内容是服务平台的核心,应用是平台服务的基础,以应用场景切入服务平台内容是平台建设的必然要求。每个应用场景都有相应的生态环境,虽然线上网络是一个不同于“物理世界”的“虚拟世界”,但同样需要一个相应的生态环境。将线下的应用转入线上也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同样需要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的生态环境。以“技术技能、跨界合作”为核心,同时开发和提供“供求信息”“合作项目”“师生服务”“数据统计与监测”链状式的服务内容是一条让服务平台“动起来”的现实路径。这一方面能够形成比较整体系统的“虚拟世界”,另一方面能够向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及员工、学生等相关利益者各方同时提供“增值”“提效”服务,从而实现为产教融合“赋能”的效果。目前,涉及产教融合的大部分服务平台都难以发挥作用,其内容和服务对象过于单一是主要原因。

3.采用“三方”共建共享的方式与方法

平台的专业性、公共服务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平台培育与建设的方式和方法。《意见》提出了“培育产教融合服务组织”“购买服务、合作设立”“利用市场合作和产业分工,提供专业化服务”等意见,采用“政府+非营利组织+营利组织”协同共建是一种比较现实可行的做法。在新的发展理念下,原有的区域型、行业型职教集团(联盟)等合作组织将完成转型升级或组织变迁,同时也将催生出“平台+学校”的新型治理模式。平台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坚持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的平台建设思想,以场景应用为基础,以“增值”“提效”“赋能”的功能要求为目标,走政产学合作开发、共建共享的发展路子,必将对深化产教融合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Z].发改社会〔2019〕1558号.

[2]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Z].国办发〔2017〕95号.

[3]王东梅.产教融合 五方联动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新探索——辽宁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理论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15,17(05):15-18.

作者简介:李玉清(1964—),女,汉族,辽宁朝阳人,硕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与供应链.

基金项目:“《网络营销》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李玉清主持),教育部教职成厅函〔2020〕18号。

猜你喜欢

平台建设功能定位实践路径
分级诊疗背景下发挥老年病医院功能的思考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运用QQ群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绩效提高途径探析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物流信息平台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布局河北文化发展新常态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研究国企改革下的功能定位与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