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漫谈:六月工作散记

2022-06-20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散记复学计算器

张勤坚

江苏省太仓市实验小学

tczqj@163.com

说是六月工作散记,所记所想实是跨越了五、六两月。

这段时间里,各种杂事可以说是千头万绪,便想用散点透视的方式,不加修饰地呈现几个自己工作和思考的片段。或许,一段时间之后,再把这样的记忆碎片适度拼接和关联,会有一些有趣的、有价值的结论出现。

5月16日,复学。

天气,晴。心情,却由晴转了阴。

由于区域防疫的需要,大家都只能在教室里上课。可教室里怎么上信息技术(科技)课?这确实是个挑战。

三年级第一课,是重新认识“画图”。我在画纸中央随手画了一笔,然后让孩子们猜一猜:我想画的是什么?这种猜想可能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但接下来我并没有继续往下画,以证实他们的想法,而是给孩子们分分组(意见相对一致的一组),让他们分别在我的第一笔下每人一笔继续添画,看看到底哪个组能完美呈现各自猜想中的图画。当然,一些有独立见解的孩子,也可以在纸上完成自己的猜想,并同样有机会代表自己上台交流和展示。这个设计片段,发生在我复学第一课的起始环节,看似随意,其实另有深意。

或许,是时候认真思考新课标视阈下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和可能性了。

很久以前,做数学作业是不能用计算器的,就像玩游戏不能开外挂,否則就会被同行(同学)看不起。后来的记忆里,好像是可以用计算器算题了(记忆可能有偏差)。至于为什么会被允许,出于自己朴素又直接的自以为是,大概、可能、或许就发生在计算器从学习“奢侈品”变成人手必备常用学习用具的那一刻。

于是,我断(妄)言,个人便携式数字设备进校园,也是早晚的事。虽然就目前现状来看,数字原住民的数字化设备自由,一定时期内仍得看人脸色,但我仍然坚信,从长远来看,基本面一切向好。

或许,是时候站在信息科技规范化发展的视角,在制定信息科技软硬件配置标准时,从软硬件的适用性和安全性两方面,从儿童数字学习与生活的实际出发,遴选出让家长放心、学生顺心、学校安心的产品,服务于学校信息科技教育。

最近,我看到《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发布,于是在纸上写下了这样几行字:(1)调查类:关于区域儿童早餐情况的调研(统计与分析);(2)实践与展示类:我的早餐我来做;(3)项目类:一周营养早餐餐单设计;(4)研究类:中式早餐与西式早餐的营养分析和比较;(5)辩论类:口味第一VS营养第一;(6)其他……

我认为,信息科技与劳动教育,是有着天然的深度融合基础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置了10个任务群,其中“烹饪和营养”任务群横跨了一到九年级各个层级。不过,据说智能机器人炒菜的水平几乎达到了星级大厨的水准。那么问题来了,跟着妈妈学做“西红柿炒鸡蛋”的价值和意义又在哪里呢?或许,我们不必跟着妈妈学做菜,也能吃饱和吃好,但少了妈妈的味道,也就没了“根”。这种镌刻在我们基因里的家的味道,是延续千年的文化传承。

科技也好,劳动也罢,离开了文化的传承,缺少了人情世故,也就少了那么一点味道。且把这句话作为我们聚焦新课标、创新新教育的“根”牢记于心。

猜你喜欢

散记复学计算器
参加华中师范大学复学前防疫应急演练有作
全面复学后疫情防控工作如何做
复学后学生心理“复位”的有效干预
严把“四关”唱复学大戏
[计算器不是万能的]
矮郎街散记
一个损坏的计算器
计算器游戏
计算器
“编读零距离”柳州、柳江见面会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