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写话微指导
2022-06-20徐红梅
徐红梅
在儿童的视界里,现实生活也许就是动态的画卷,而静止的图画却又是生活的瞬间定格。《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孩子的写话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那么,如何指导低年级孩子看图写话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探索。
一、看环境 确定背景
给低年级孩子观察的图画,一般场景比较清晰,孩子们容易观察出来。但是,有些孩子因为一贯做事比较浮躁,观察图画时,走马观花,会直接略过“背景”,而是被其他“点”吸引了注意力。
有些小作者观察图画比较仔细,上至天空白云,下至花草树木,都一一描述。这样,就给故事渲染了一个生机勃勃的背景。儿童的思维发展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要适切地向学生提出他们能够接受但是又高于其现有发展水平的要求。当孩子们学会有理有据地做出分析判断,表达的内容就经得起推敲了。
二、看人物 选定主角
一幅图画总会安排一定的主角,动物、人物都有可能。当画面上只有一个人物或者动物,孩子们不会为难。当人物不止一个,又该如何确定描述的主体呢?
1.选“动”弃“静”
有一幅图,描绘了两个小女孩在摇篮边看着熟睡的小弟弟的画面。小弟弟睡着了,萌萌的,很可爱。摇篮旁的两个小女孩眼睛眯着,头微微靠近。一个伸出左手的食指,一个伸出右手的食指。
这种情况,笔者指导孩子们以两个小女孩作为故事的主角,因为他们有声音、有动作,可以延伸的信息量比较大。
2.“中”多“偏”少
当一幅图中人物多于3个,且个个都有动作、表情,该如何选择描述的主题呢?比如《拔河比赛》这幅图,上面足有十几个人,有裁判,有选手,也有观众。这种情形之下,笔者建议孩子们以画面中心的人物为主,因为他们占据“C位”,绘图者一定有其用意。因此,这幅图,我们描述的大部分笔墨就集中到拔河比赛的第一个选手身上。
三、看细节 展开想象
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色彩,每只鸟都有自己的天空,人岂能没有个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个体具有的个性心理倾向不同,所以他们的发展也存在差异性。
有些学生观察时不够静心也不够细致,从而忽略了图画中的很多细节。而细节往往是建构故事情节的纽带,小学生善于发挥想象能力,就会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扬学生的长处,并且补救他们的过失。那么,如何利用细节展開想象呢?
1.皆入目 建构联系
多幅图《等待》中给读者的画面信息分别是:一个小朋友发现窗外下雨,正在关窗;小朋友穿上雨衣、雨靴,墙角立着一把雨伞;小朋友左手抱着雨伞,在公交站台等待。
班级55位同学中,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关注了“雨伞”,并且想象小朋友带着雨伞去接某人。让第2、3 幅图建立了联系,文章的内在逻辑很清楚。还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在第二幅图中提到了雨伞,但是到了第三幅图之后却没有了下文。让“雨伞”在文中成了突兀的存在,显得那么的不自然,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舍常规 推陈出新
有一串组合图,分别是:春天,儿子在一棵小树下测量身高;父亲测量了孩子的身高后,用一根钉子钉在树干上;冬天到了,一个雪人在小树附近;春天又到了,父与子又来测量身高,发现钉子高于孩子。
面对这四幅图,有些孩子抓住了画面的人物,拟定的题目是《父与子》;有些同学注意到主要的事件,拟题为《量身高》;还有些孩子关注到钉子的位置的变化,考虑到孩子身高和小树成长之间的联系,拟题为《长高了》。而让读者眼前一亮的是题为《长矮了》的文章,全文从逆向思维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值得点赞!
片段中的小作者,反用了常规思维中的“长高”细节,改为“长矮”,一下子吸引了读者的眼球。
看图写话,让学生“看出门道”,就不愁“写得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