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定位,组中有“篇”
2022-06-20丁淑英
丁淑英
温儒敏教授指出,统编教材要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语文要素”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分布在统编教材各单元中,尤其到了三年级,更是旗帜鲜明地在每个单元的篇章页中提出。因此,我们教师更应建立单元整组教学的意识,关注整组教材中“篇”与组的关系,“篇”与“篇”之间的联系,将语文要素的落实分解成若干任务,分层次、有重点地呈阶梯式落实。笔者以统编三上第六单元《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为例,就语文要素的阶梯式落实谈谈想法与做法。
一、整体观照,咀嚼文本——解读“篇”的意义
统编三下第六单元以人文主题“壮丽的祖国山河”为经,集结了《古诗三首》和《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三篇精读课文,课文语言优美、条理清晰,是写景诗文的典范之作;同时紧扣两大语文要素作纬(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時试着围绕一个意思来写)来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从单元整组的角度出发整体观照、咀嚼文本,并和语文要素相对接,就能解读出这一组教材中每一“篇”存在的意义。《古诗三首》作为打头篇,虽尚未涉及单元语文要素,但诗中既写到了天门山之壮美,亦写了西湖、洞庭湖之秀美,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祖国名山大川诗文的兴趣。第二篇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版教材中的老课文,以往教学时常把第4自然段的第1句话当作总起句,但统编教材中并不要求学生以关键语句为抓手来理解这段话,因为此段究竟是围绕首句还是末句来写尚有争议,对初次学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意思”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编者将泡泡语置于文字更简短,难度更低的第5自然段旁边,更适合学生在尝试中学习阅读方法,这是对单元语文要素的初次落实。在第三篇课文《海滨小城》中,4~6自然段的开头分别出现了一句典型的关键语句,三段话围绕首句分别写出了“树多、公园美、街道美”。相比前一篇课文,关键语句量的增加适合学生自主实践“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意思”这一阅读方法,这是对语文要素的再次落实。而在第四篇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并没有明显的关键语句,但2~5自然段也都是围绕当季景色来写的,这篇课文着力指向的是“习作时试着围绕一个意思来写”这一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两大语文要素存在共通之处,有些自然段“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往往是有关键语句的,这时就可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但有的自然段虽围绕一个意思写,却没有关键语句可以作为理解的抓手,此时也可以请学生在理解这段话的基础上,围绕一个意思补写关键语句。
二、前后融汇,把握学情——定位“篇”的目标
建立单元整组的意识,不仅是为了明晰每一“篇”在整组中的意义,同时也敦促教师捕捉篇与篇之间的知识生长点,把握学情捕捉能力渐进点,从而精准定位整组中“篇”的目标,把语文要素贯穿在整个单元的教学中,使语文要素的落实呈阶梯式逐步推进。
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第5段,因为学生初次接触“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语文要素,可由教师指导学生先数一数整段有几句话,再想想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最后细读后几句,思考是怎样写出鸟多的,从而理解整段话的意思。基于这样的学习经验,教学《海滨小城》4~6自然段时,可以先链接前课回顾语文要素,再鼓励学生合作探究,找到关键语句理解4~6段的意思。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可以侧重探讨“2~5段分别围绕哪个意思来写,又是怎么写好的”这一核心问题,完成一段的学习之后,再请学生根据全段意思补写关键语句。
整个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从初次尝试,在老师指导下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到合作探究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再拓展到补写关键语句,经历了一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阶梯式落实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