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真情谊
2022-06-19易珊舞
易珊舞
很幸运,我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从开学见到学生那一刻起,我就想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从踏上讲台的那一步开始,我就和所有老师一样,做起了“桃李满天下”的梦。
跟这孩子们相处的日子,没有什么大风大浪,也没有什么患难见真情,我和他们就是在平平淡淡的日子里,诠释着我们浓浓的师生情。
记得第一次见到我的学生时,六十多双小眼睛不住的打量着我,机灵的眸子充盈着陌生、好奇与期待的情绪。日子久了,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在形成,这种感觉叫做默契。上课的时候,你的一个眼神,他们知道是什么意思;你的一个手势,他们知道要干嘛;你说上句,他们往往能够很容易的接出下句。同样,孩子的思想感情本来就简单、纯洁,他们是毫无掩饰地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想法,我们只要是细心一点就可以知道他们快乐或者不开心。
有一次我在检查孩子们打扫清洁区的情况的时候,看到做完卫生的女生在操场上一起跳橡皮筋,而我们班颜静同学拿着一个小木棍蹲在一旁,在地上画着什么,偶尔抬头看看她们,像要哭似的。我想她有心事,很可能是其他同學不跟她玩。我走过去问她,确实是,这个女孩虽然成绩名列前茅,但胆子太小,不敢主动跟同学打交道,所以就以为是同学们不理她,不跟她玩。于是就鼓励她,并且偷偷告诉班上几个活泼开朗的女生做游戏的时候叫上颜静。到了第二天,在操场上,我看到了颜静小朋友的笑脸。默契,就这么简单,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或者一句话,让我和学生之间距离更亲近,关系更亲密。
一年十二个月,学生在校时间是九个月,一个星期七天,学生在校时间是五天。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天经地义的,那么学生读书期间有那么多的时间与老师在一起,师生之间彼此关爱,也是很真实,很深刻的。他们刚到学校来时,开水瓶盖丢了,找我;箱子钥匙丢了,找我;头疼发烧了,找我;被大孩子欺负,找我;甚至到现在,吃饭用的勺子、筷子丢了,还是找我。事无大小,我都得尽心尽力,因为我是老师,是他们信任的人。有付出就会有回报,跟学生在一起的时候,这一点,我坚信,虽然我们对学生付出爱并不求回报。你爱他们,他们也会依赖你,用他们那颗小小的心去关爱你。
记得第一届学生里叫徐宝康小姑娘,有一天晚上,他爸爸喝了酒在我面前说醉话,骂人,她觉得她爸爸做错了事,一两个星期,我的课,她都不敢抬头看我,觉得愧疚。那个时候她读三年级,小学毕业那天,她带着她的妈妈来跟我道别,我随便问了一下,说好长时间没看到她的爸爸来接她放学,她的妈妈告诉我,自从她的爸爸来学校说了醉话气了我之后,她不再要她的爸爸来学校,原来,她用这种方式“惩罚”她的爸爸。听她的妈妈这么一说,我看到她眼里还有愧疚,我忍不住摸了摸她的头,告诉她我不会把这些事放心上的,懂事的孩子,她哭了。
老师与学生之间,真诚付出,换来的一定是真心相待。偶尔有事不在学校,回来后,总会听到一些熟悉的声音在教室里兴奋地大喊:易老师来了!甚至有些学生下课后直接过来围住我,问我去哪里了。知道学生牵挂着我,顿时感觉心里暖暖的。一次抽血检查,学生轻拍我的背说老师别怕;一次忘记去厨房打开水,学生居然记住了我的开水瓶,帮我提到了三楼上,一个人提不动,两个人抬,我感谢他们的同时还告诉他们,下次不可以了,开水会烫到他们;一次下晚自习忘记带手电,我身后却有一道光紧紧跟着我,直到我上楼了……小小的一次次,太多的一次次,够了,最真实的关爱,最深刻的情谊。
文学家韩愈曾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我是小学老师,知识必须要“贤于弟子”,但现在好多小孩子都非常的聪明懂事,聪明或许学不了,不过他们处事的一些行为方式我们可以学,可能不是学着去对待我身边的人和事,但可以学着更好地与他们交流,更好的教书育人。
羡慕那些退休的老教师,他们在外面散步的时候,总会有过路的人满怀敬意地跟他们打招呼,如果过路人的子女也在旁边,会问:“那是谁?”过路的人会郑重地告诉他的孩子:“他是以前教过我的老师。”一日为师,终身难忘。
在教书育人的路上,用心记下一个个美丽动人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鼓励着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脚踏实地,无私奉献。多年以后,我们也变成了别人津津乐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