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学生行为习惯与养成教育的探究

2022-06-19刘建新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5期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养成教育行为习惯

刘建新

摘要:城乡结合学校生源质量较差,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素质水平相对偏低。针对此类情況,学校及教师在优化教学环境、改善办学条件、创新教育教学的同时也应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以合理的方式促进学生养成正确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本文就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出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城乡结合学校教育资源相对缺乏,且教育方式上也与城市教育存在一定差距,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容易忽略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观念[1]。这种情况下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会限制城乡结合学校的教学改革发展。所以还需要学校及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问题展开分析,明确原因,并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德育理念等条件制定有效的养成教育策略,在不断教育引导中促进学生纠正错误行为,端正态度思想,以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学生行为习惯现状分析

现阶段初中生常见的不良行为习惯包括上课不遵守纪律、课下未能主动认真完成作业,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能规范约束自身的言行举止,出现说脏话、打架、奇装异服等不良行为。而通过调查了解,初中生形成上述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主要与以下几方面有关。①缺少德育教育。教师及家长都更关注学生的成绩,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认知等方面缺少关注,使得德育教育开展不到位[2]。而初中生身心处于发展阶段,更易受外界因素的干预,不加以教育管教极易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③教育方式有误。首先教师教育过程中更多以命令性的语言与学生沟通,且“管”大于“育”。其次对已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教师多数采取批评等方式,这样不仅削弱德育效果,还会伤及学生的自尊心,引发学生的叛逆心理。③教育内容形式单一。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实施德育过程中,教师所设计的教育内容更多源于课本教材,且教育形式上也以讲授式为主,使得德育缺少实践性,学生难以在实践操作和实际感受中懂得知识道理,端正思想行为。

二、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更新教育观念,制定养成教育方案

首先学校及教师应意识到培养学生形成正确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明确实施德育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作用,以更新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态度[3]。其次初中生德育教育过程中,学校应与家庭形成合力,教师需主动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也能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心理情绪、生活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了解观察。同时教师可利用微信等方式实时与家长交流,为家长推送一些教育的有效方法,确保家长能够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从家庭层面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也能增进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亲情,促进教师德育工作的有效进行。最后教师应先对班级学生个体的情况进行调查,借助面对面交谈、问卷、教学观察等方式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性格、情绪态度、思想认知等方面进行掌握。以此为依据,从学生个体的情况出发,制定具有针对性、全面性的养成教育方案,保证德育教育的落实效果。

(二)加强关心学生,搭建和谐师生关系

以往教育阶段,教师与学生之间距离较远,师生地位不平等,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学生不愿意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这不利于养成教育工作的开展[4]。所以教师需要多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多留意学生的情绪变化,给予学生爱与关怀。在学习方面,教师应保持公平客观态度,不以成绩评判学生,对有进步的学生及时表扬,对存在学习问题的学生及时鼓励和提供引导帮助,让所有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对自身的重视和关心,以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在生活方面,教师应以朋友的身份,在询问学生生活情况的同时也可分享自己的生活,拉近距离。或定期家访,了解学生的生活需求、生活问题,进而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法。

(三)完善班级制度,有效实施激励方案

班级学生较多,养成教育工作开展存在一定难度,这种情况下教师可利用制定班级制度、选举班级干部、实施激励方案的方式更好地管育学生,以促进学生主动约束自身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针对班级制度来说,教师可组织学生共同参与制定,对在校行为、衣着、言行等方面进行规定,以及设定班级学习目标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认同感。为有效落实制度,促进养成教育的顺利开展,教师还可在班级内公开选举班级干部,让班级部分学生能够起带头作用,在日常协助教师监督班级学生,以及主动与班级学生进行沟通,作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联系纽带。针对激励方案来说,教师应将“批评”转变为“奖励”,如设置最佳学习奖、最佳劳动奖、最佳言行奖、最佳努力奖等不同类型的奖状,并在精神激励的基础上设置相应的物质奖励,达到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积极性的效果,在良性竞争和有效奖励中促进学生纠正错误思想行为,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四)开展实践活动,改善学生行为习惯

课堂知识讲解、班会主题讨论能够让学生了解到相应的德育知识,对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认知,但理论性的讲解讨论并不能促进学生真正体会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教师还需要提高养成教育的实践性,以多样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受,发挥德育作用,改善学生行为习惯。比如学校与社区街道开展合作,由教师组织带领学生,在社区、广场等场所开展文明行为习惯的宣传活动;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类活动;开展以“良好行为习惯”为题的演讲或辩论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查阅资料、亲身体验实践中对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有深入理解,也能在实践体会中不断改善自身的行为习惯。

结语:综上所述,城乡结合初中学校教育过程中,学校及教师应加强重视养成教育工作,能够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现状进行分析,掌握存在的问题原因,以更新教育观念,通过关心学生学习生活、制定班级制度、采取激励方案、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养成教育的开展效果,强化德育的落实力度,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推力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廖正哲.育化美好品行——农村初中道德养成教育有效性策略探究[J].中外交流,2020,27(20):390.

[2]张生福.农村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途径与方法[J].考试周刊,2019(27):35.

[3]何世持.浅析农村初中学生良好卫生行为习惯养成策略及意义[J].求知导刊,2018(26):138-138.

[4]林慧玲.农村初中学生良好卫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9(13):335.

猜你喜欢

城乡结合部养成教育行为习惯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城乡结合部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与解决的策略
基于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调查研究
“城边村”学校周边环境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与建议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