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融历史文脉与市井记忆的城市更新实践

2022-06-19陈科彭万菁刘民

四川建筑 2022年2期
关键词:环路街巷信箱

陈科 彭万菁 刘民

摘要:一环路是现代成都城市建设的起点,承载着几代人的共同记忆和城市年轮。2020年初,成都市以一环路为轴,左右各延伸1~2个街区,展开市井生活圈的城市更新实践探索。文章以一环路成华段重要节点八二信箱家属区的更新活动为例,从现实问题和未来需求出发,针对片区公共空间、建筑风貌、公共意向3个领域范畴,探索交融历史文脉信息与市井生活记忆的适宜性城市更新途径。

[作者简介]陈科(1982—),男,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更新板块设计工作;彭万菁(1994—),女,硕士,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更新板块设计工作;刘民(1968—),男,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和城市更新工作。

多年高速城市化进程后,中国城市发展模式逐渐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更新”转变,过往建设遗留下的诸多弊端需要更加精细化的改造提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针对被产业转移、人口空心、功能缺失、设施破败、环境恶劣等一系列“中年危机”缠身的一环路沿线,成都努力探索着自己的答案。由此,2020年初,成都在一环路综合整治的基础上,以环路为轴,左右各延伸1~2个街区(图1),整体性梳理和策划,打造点、线、面相结合富有历史内涵、商业氛围、生活气息和文化故事的市井生活圈。

1 一环路,承载记忆的城市年轮环

一环路是成都市最早建成的环线主干道,其起始于1952年,为迎接成渝铁路建成通车而建设,是见证成都70年风雨变迁重要的城市年轮。作为传统城市向现代城市蝶变的起点,全长19.4 km的成都一环路,跨越青羊区、武侯区(高新区)、锦江区、成华区、金牛区五大中心城区,沿线内外居住人口及城市资源高度聚集,武侯祠、青羊宫、省体育馆、省博物馆、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西医院、省医院等耳熟能详的地标遍布。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而这股“江湖气”便是城市街区场景中居民间日常生活与商业活动自然而然孕育生成的市井文化,他反映了特定时空范围内居民日积月累的生活方式与社区格局,忠实地记录着城市街巷空间的文化基因。于成都而言,从1~2环再到如今6环竣工在即,一环路作为七十载城市发展建设的缩影,环线左右延伸至1~2个街区中各类丰富的城市资源已深深烙印在成都人民日常生活中,成为几代人共同的集体记忆。

2 八二信箱家属区概况

2.1 八二信箱家属区基本情况

八二信箱位处成华区,串联起电子科技大学、建设路商圈、猛追湾城市会客厅及老东郊居民院落生活场景,是一环路东北段重要的片区节点之一。八二信箱家属区以一环路为界,分隔为一、二两区,本次重点改造对象为家属一区。家属一区即建设路71号院,位处建设路西段,西邻猛追湾街,东至一环路东二段,南依猛追湾东街,占地面积4.7 ha,居民楼22栋,建筑面积30 200 m2,住户1 321户(有产权812户,无产权509户),其中35 %左右为出租户,约4 000人(图2)。

2.2 八二信箱家属区历史文脉

“宏明记忆”是八二信箱家属区最旗帜鲜明的集体记忆。1953年,宏明电子的前身,作为国家一五时期由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的西南无线电器材厂选址成都东郊,开厂建设,五年后建成投产。鉴于单位性质特殊,对外厂名选用一个部属代号和邮政代码,八二信箱名称由此而来。

20世纪50年代,八二信箱家属区内建成了几栋“高标准”的宿舍楼,这是专门为当时援华的苏联专家所修建。宿舍楼内厅室分离、独立厨卫、套内面积宽裕,无论是建筑风格、配套标准还是建设质量,在当年实属先进水准。在专家宿舍楼之外,家属区内还配有卫生科、俱乐部、灯光球场,包括托儿所、职工学校和食堂等功能设施一应俱全。随着时代的变化,卫生科已成了现今的宏明医院。20世纪90年代末,以前宿舍区域内的所有设施已陆续被国企职工集资兴建的住宿楼所替代。而曾经过去对一个神秘地点的同一称谓,一个厂名、一个代号和一个邮政代码,八二信箱家属被冠以“宏明记忆”傳承了下来。

2.3 八二信箱家属区现实问题

2.3.1 公共空间匮乏,环境品质不佳

原有社区的院落建成时间较长,房屋破旧,设施老化,乱搭私建现象严重,不仅影响社区环境,安全隐患也十分严峻。此外,家属区内设施陈旧破败、路面损毁严重、绿化缺乏维护,因小区下水排污管道陈旧而时有堵塞情况发生,影响公共空间品质,居民反馈意见强烈。设计师实地走访期间,绝大多数居民都表达出强烈的搬迁愿望,但困于国营老企业职工所面临的窘境,他们无力承担自行搬离的费用,寄希望于通过政府拆迁补偿的方式获得居住条件的改善。

2.3.2 建筑质量堪忧,乱搭现象严重

八二信箱家属一区内,除开20世纪50年代所建高标准“红楼”和20世纪90年代集资兴建宿舍楼外,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建筑早已无法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大多数楼栋品质堪忧,家属区内甚至出现多栋无法住人的D级危房。受制于当时经济水平,这些楼栋的结构性能和建设标准较低,譬如砖墙无抹灰,经长时间风化影响到结构强度;空心木条板做成内部隔墙,无法抵御地震、火灾等外部伤害。屋顶漏水、天花板坍塌、墙体裂缝,墙皮剥落、空心墙内鼠患严重等诸多问题频发,严重影响到住户的起居生活品质。此外,小区内还存在多处违章搭建的临时性建筑物,消防安全隐患严峻。

2.3.3 停车矛盾突出,慢行系统缺失

与其他老旧小区一样,八二信箱家属区内原有停车配建标准偏低,随着近些年来成都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涨,现状停车位数量缺口巨大,停车供需矛盾突出。区域内主要以路内临时停车为主,由此造成道路实际行驶宽度严重不足,人车流线反复交叉,居民通行安全存在较大隐患。与此同时,由于街道宽度狭窄、路边停车乱象及无序的商业外摆,慢行空间实际宽度不足1.5 m甚至缺失,步行便捷性和舒适度极差。

3 八二信箱家属区更新设计策略

3.1 针对公共空间的构建手法

总体更新设计以城市道路红线外的公共空间为抓手,包括片区内部街巷空间、建筑退距之内的公共空间,着力构建活力開放社区,以承载车辆通行、店铺外摆、休闲游憩等多种多样的公共活动需求。

3.1.1 重划街巷路权资源

在八二信箱家属区内,原址不大的场地内挤满了私家车、售卖摊点、违章搭建物,为构建居民共享的街巷生产活动场所,首先需要对垂直于道路红线的院内“主干道”重新划分路权及资源。由于该“主干道”亦是八二信箱家属区内的消防通道,无法完全取消,通过压缩机动车道宽度,最大程度实现“还路于人”。机动车道宽度被压缩到6 m,其与人行道路硬质铺装间的高差控制在5 cm以内,机动车辆可借助平缓高差靠边临时停车,而不影响 “主干道”上其他私家车的正常通行。其次,为了减少街巷内部 “附加资源”的重复性堆积,挤占有限的公共空间,在八二信箱家属区的改造中,将监控、路灯、信号灯、电杆等分散布置的基础设施集合为一体,集成后的装置体积大大缩小,为社区居民退让出公共活动场地的同时使得整个街巷界面更加整洁有序。针对居民对于健身、游憩、玩耍、休闲等活动对于亲近生态资源的诉求,改造过程中对原本笔直的“主干道”两侧增设绿化空间,环绕家属区的人行道上增设自行车骑行道路,如此将单一线性通行模式升级为公园游憩行径模式。

3.1.2 构建共享社交场所

对于街道来说,不管用何种方式分析,街道在任何时候既是道路又是场所。街道上处于家门口外的公共开放空间曾给许多代人提供了社交的场所[1]。

当原有拥挤破败的街巷无法为社区内居民提供一处环境舒适的悠闲之地时,可以采取疏通弥补街区内街巷“毛细血管”等方式增加街区内部公共开敞空间[2]。以包括减少场地障碍物、地面铺装划分区域、设置景观矮墙、增加休息座椅等措施,区分交通区和逗留区,确保空间的共享,增加公共空间实际利用率。此外,结合文化要素的合理植入与展示,配合适应感知与消费需求的业态策划布局与街道小品设施布置,构建可参与、可触摸、可品味的共享社交场所。在八二信箱家属区改造过程中,拆除危房6间、违法构筑物10处、实体围墙220 m,此外还包括对停车位、杂物堆积处的清理。这样点对点的适宜性疏通举措,一方面有助于构建D/H=1~2尺度宜人的街巷空间,促进居民间社交活动行为的发生[3]。另一方面,疏通举措使得现有场地相较之前增加3个公共开敞空间及一个珍贵的阴角空间(图3)。针对公共开敞空间的改造升级,首先,就居民反映强烈的问题,道路破损及雨后污水反渗情况,同时对雨污管网、水电气管道、道路铺装等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增强生活便利性和舒适度提升公共空间品质。其次,保留原有公共绿地,通过布设花箱、小品等活动性街道“家具”的方式替代石墩,灵活引导人群行径路径,有效阻止私家车闯入绿地入口处的公共开敞空间。

最后,对梳理总平所得不易的阴角空间①,适宜性地利用现有行道梧桐树,添置休闲座椅、小食铺,围合出一个包裹感强烈的社交场所(图3中C点)。值得一提的是,阴角空间旁还有“邻居”——一棵野蛮生长的枇杷树。项目竣工后,这个小小的角落里挤满了成都平原常见的竹制桌椅、遮阳伞、零食铺,嬉笑连连的社区居民簇拥在一起,有开打扑克的牌客,有观看战局的看客,还有一旁唠嗑闲聊的社区大妈,街巷空间生动而富有活力。

3.2 针对建筑风貌的修整手法

“城市乃是人类之爱的一个器官,因而最优化的城市经济模式应是关怀人、陶冶人[4]。”从芒福德的观念来说,旧区虽然形态外观陈旧、古朴,但它记忆着不同时代城市的生活方式、城市文化和历史过程,是城市文明的起始地[5]。于当前的城市更新而言,无论是基于旧建筑个体亦或群体,都无法剥落其所处的地形气候、人文历史、场所环境这些宏观因子就建筑而论建筑,需应用全局观梳理修整建筑风貌形态,以此达到契合城市固有延续性、有机性和文化性的目的。

3.2.1 契合片区策划导向

区别传统点对点更新模式,八二信箱家属区改造项目从属于成都一环市井生活圈成华段打造范畴,是成都一环路城市发展年轮上颇具代表性的重要节点之一。因此,该项目更新后的建筑形象应契合一环路成华段上位策划层面的价值导向。根据策划方案指引,基于国家一五时期丰富的工业文明遗存,一环路成华段两侧以苏式工业风作为建筑风貌取向,片区选取低饱和度红、灰白色为主色调,旨在打造富有工业文明气息的文化休闲产业特色风貌街区②。因此,为契合连片打造主旨,本案中所涉及的旧区住宅改造,底层勒脚贯通商铺或住家整层,勒脚部分工业板材面饰灰色真石漆饰面;2层至女儿墙下,大量使用仿红砖窑变无机粉片材、米白色铝单板等轻质安全的外墙材料,女儿墙上增置浅灰色压顶线条。如此,无论是从建筑色彩、材料纹理或是立面形制,都呼应了历史性建筑语汇模式,与整个一环路成华段沿线及周边街巷形成统一且协调的风貌形象。

3.2.2 保留建筑历史信息

对于住区内的老旧建筑,他们在长期为周边居民提供功能性服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一种历史性的记忆和氛围,其独有的建筑历史信息很值得被保留。区别于照搬照抄,一五期间所修建的八二信箱红楼属于本土化特征鲜明的苏式建筑,即主体延续苏式设计原则,但苏式平屋顶和塔楼被传统中式歇山屋顶所代替。针对五栋苏式“红楼”,立面构成上延续勒脚、墙身、檐部3段式布局,完全保留诸如檐下挑枋、歇山屋顶、装饰性花纹窗洞等饱含历史信息的构成要素(图4中A点和B点)。与此同时,修缮旧有带有鸱吻装饰的破损歇山屋顶,以保温隔热性能更优的现代材质替换原有“日”字型、“田”字型门窗(图3中G点)。就雨棚参差不齐、空调机位杂乱等问题,新增形制统一的铝单板空调栏和雨棚。整体设计手法克制,造型及装饰简洁统一。对于苏式“红楼”周边老旧住宅,原有楼梯间外围兼具装饰与维护作用的花格墙得以保留(图4中C点),上漆后以全新的姿态架起连接过去与当下的桥梁,期许生活在此的人们依旧能在改造后高品质的物质空间中,找回相伴几十年的精神归属。

3.3 针对公众意向的重塑手法

“对于任何一个特定城市,似乎都存在着一个公众意象,那就是许多个体印象中共同大部分,也可能存在着一系列的公眾意向,每一种都代表着一大批城市居民[6]”。在成都众多公众意向中,与八二信箱家属区毗邻且关联紧密的必然有熊猫电视塔(标志)和建设路美食(街巷)2处。

3.3.1 疏通城市尺度地标建筑视觉通廊

如何能将城市旧区营造与记录历史、引发集体记忆、兼具城市文化特征相融合,是本次片区物质空间提升之外重要的附加课题。鉴于八二信箱家属区正好毗邻电视塔所在片区,因此,改造过程中尊重视廊通道,合理引导公众视线显得尤为重要。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依循不遮挡熊猫电视塔视线通廊的原则,对旧建筑物形态体量作减法或恒等式原则。即仅针对外立面表皮材料进行消减或更替,出于功能需求增置的雨棚、压顶、空调栏等出挑构件,控制其出调值在合理范围内(雨棚出挑600 mm,空调栏出挑700 mm,压顶400 mm),确保小区入口能如改造前一样,行至此处悠然瞥见熊猫塔(图4中D点)。

3.3.2 延续近人尺度街巷市井生活记忆

八二信箱家属区北面毗邻建设路,是围合建设路街巷重要的建筑界面,根据杨盖尔在《人性化的城市》中的论述,“建筑与街道之间的联系在建筑最下面五层(20 m)是有可能的,高于第5层与城市的接触联系很快就脱离[7]。”围合街巷的垂直界面上敲定了影响行人知觉感受的范围,即大概15 m以下为近人尺度城市空间[8]。在八二信箱家属区近人尺度的城市空间内,首先分类别针对性整治店面形象。原有低端业态铺面,对其店招进行标准化统一设计,品质较好者保留原样,有节有序提升街巷沿线物质空间品质。此外,改造仅涉及外立面店招立柱部分,尽可能保留铺面原有业态特色,譬如伸长到人行道的摊位、悬挂于空中的鸟笼、肆意外摆的座椅,这些杂乱与拥挤都是市井烟火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图4中E点)。其次,延续“苏式建筑”、宏明电厂时代记忆,放大其视觉标识性。如在改造后的住宅楼一层墙身部位,绘制具有年代感的口号、标语及漫画创作(图4中F点);红楼首层的勒脚顶部,一圈刻有年份、俄文、厂房轮廓样式的腰线(图4中G点);临街人行步道上,塑造文化性与艺术性兼并的红楼记忆景观雕塑(图4中H点)。在近人尺度空间范围内,透过设计介入,尽可能挖掘并放大独属于八二信箱的市井烟火气息,留住过去生活影子的痕迹。

4 更新启示

4.1 留住人留住店留住烟火气

市井烟火气说到底其实就是生活气息,要有长期居住在此的原住民,要有多年经营在此的老店,要有日常生活在此的真实情景。对于成华区而言,需要的不是多出一条商业购物街,而是要把“宏明记忆”守住,把市井烟火气息守住。因此,即便是原生状态较差的业态成分,也可以持保留态度,仅对铺面店招升级替换、乱搭乱建遮挡美化,尽可能维持原汁原味的街巷氛围。

4.2 挖掘且放大公众意向

区别于开发商主导的商业性片区更新,对于政府组织出资的社区类更新项目而言,如何挖掘且放大街巷公众意向显得尤为重要。正如弄堂上空竹竿挂住随风舞动的晾晒衣物之于上海田子坊,石坎上有一小撮土就能野蛮生长的黄葛树之于重庆十八梯,斑驳红墙上年代感十足的工厂标语及弄堂深处的八二抄手之于八二信箱家属区。公众意向就是人们对于特定空间过往生产生活场景的汇总表达。它是场域内的灵魂角色,是历史和生活的真实映照,是街坊四邻留存于心底深处的集体回忆。因此,在更新过程中,无论是建筑、景观、街巷等空间要素,都应尽可能挖掘且放大该地该域故在的文化要素精粹及地势地貌自然资源禀赋特性。

4.3 尽量避免网红套路化改造

城市更新应实事求是,突显改造片区街巷原汁韵味,尽可能保留旧有特色化建筑形态、场域精神、原生植物,杜绝网红改造,切勿照搬套弄。作为设计人员,十分理解城市管理者期望透过后期运营,使得项目成为“网红”打卡点,实现前期投资回本的心理活动。但是,遍地“网红”难免审美疲劳,特别是对于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新一代年轻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早已透过各种途径领略了各地美景,对于自己从小到大生活的城市,他们有了更高的期许。他们期许触摸到历史的真实、生活的真实,不希望被噱头套路,真诚地渴望着在千城一面的城市中找到自己的根。

5 结束语

城市更新之“新”是建立在尊重与理解城市内在秩序和规律的基础上,是建立在人本思想和历史遗存的关怀呵护中。我们需要用保护世界遗产的眼光来审视老旧城区,用长期主义的耐心去留下这个城市的真历史,留下这个城市居住人们的真生活,期待呈现一个文脉历史与市井记忆犹如树木年轮般被一圈圈留存下来,具有鲜明特质的城市形象。

参考文献

[1] B·鲁道夫斯.人的街道[M].Academy Edition,London,1964.

[2] 汪小琦,李星,乔俊杰,等.公园城市理念下的成都特色慢行系统构建研究[J].规划师,2020,36(19):91-98.

[3] 芦原义信. 街道的美学[M]. 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6.

[4] 刘易斯·芒福德.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5] 陶希东.中国城市旧区改造模式转型策略研究——从“经济型旧区改造”走向“社会型城市更新”[J].城市发展研究,2015,22(4):111-116+124.

[6] [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7] 扬·盖尔. 人性化的城市[J]. 中华建设, 2010(08):83.

[8] 方智果,宋昆,叶青.芦原义信街道宽高比理论之再思考——基于“近人尺度”视角的街道空间研究[J].新建筑,2014(5):136-140.

猜你喜欢

环路街巷信箱
王纬华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外差式光锁相环延时对环路性能影响
陕南乡村聚落街巷曲折特征分析研究
自动转报系统环路故障解决经验
华医生信箱
天津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空间形态及风貌研究初探
一种解决内外网间桥接或环路问题的方法
锁相环相位噪声与环路带宽的关系分析
开心一哥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