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建构游戏促进幼儿核心素养发展的组织指导策略初探
2022-06-19卢娜
卢娜
摘要:核心素养是人们适应现实生活及迎接未来需要所应储备的能力、知识与态度,更是当代人获得幸福生活与和谐健康社会所需的给养。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局限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从长远来看,幼儿的核心素养培养尤为重要且具有非凡意义。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与经验总结法以幼儿园适龄幼儿为研究对象运用建构游戏发展幼儿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本研究有利于丰富对幼儿期核心素养及其形成机制的认识,将有关核心素养的培养及其研究向前延伸到幼儿阶段,并且探索、归纳出通过建构游戏培养幼儿核心素养的实践操作方法(课程及组织形式)及制定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建构游戏;组织指导策略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核心素养”也就是“关键能力”发展关键能力对于幼儿将来学习乃至终身发展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通过有效的实施、组织建构游戏的开展,对发展幼儿的核心素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通过课题研究,在建构游戏组织原有基础上,深入理解建构游戏的发展价值,梳理与核心素养相关的部分;并以重点发展幼儿某一项核心素養为目标设计出一些相应的组织形式,总结出运用建构游戏培养幼儿核心素养的部分组织指导策略。
一、运用建构游戏促进幼儿“人文底蕴”发展的组织指导策略
建筑是历史的纪念碑,建筑的人文精神是历史文化的缩影,不同地域文化产生形式各异的人文精神。我们初步的尝试与探索在幼儿园建构区引导幼儿借助建构游戏,理解与探索建筑的人文精神。并探究出结构游戏中幼儿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师指导策略。
(一)了解本土的文化积淀,激发幼儿创作情怀
了解本土建筑常年积淀的人文背景,是激发幼儿对具有本土风情的建筑产生兴趣的前提,幼儿园组织孩子实地参观,让幼儿对不同的建筑风格产生具象的认知;实地写生,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本土建筑的理解和再创造;实地商讨对不同建筑的理解,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从而培养幼儿的情怀与情趣,这是幼儿进行联想与建构的内在动机。
(二)以幼儿为本,在自主建构过程中挖掘建构主题
建构内容的确立给予幼儿的实践活动和前期对开封本土建筑的背景理解下,前期经验的认知让幼儿对各主题的建构目标更明确了,教师要充分尊重孩子的联想和创造,通过创设“活动情景”确立建构主题,在游戏中把握建构知道的方向,提炼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建构主题内容。
(三)探索建构技能与方法,提升幼儿审美情趣
在游戏中孩子自己把他想要想象转化的情景或一个形象用积木搭建起来的时候,孩子自己要去想办法,找相应的材料、用相应的方法,使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挥,同时也能充分体现幼儿对结构美的感知与表现。经过幼儿的探索与实践,幼儿逐渐掌握垒高、围合、排列、组合、接插等技能,就能建构较复杂、精细、匀称的物体形象。有了必要地建构技能作为基础,幼儿就能模仿、创造出新的形象。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给幼儿艺术表达和价值澄清的机会,才能在建构作品中拓展和升华美。
二、运用建构游戏促进幼儿“自主发展”发展的组织指导策略
幼儿在建构游戏中自主的游戏,不需要教师过多的参与和指导,幼儿通过有意识的积累、组合、配置建构材料,去再现他所要表现的物体,这种搭建的过程、遇到困难反复尝试的经历对于幼儿的发展、对于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是弥足珍贵的。因此我们可以以建构游戏为载体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
(一)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建构材料
当教师在建构游戏的区域中投放丰富的游戏材料时,幼儿容易对游戏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丰富的建构材料进行自主的积极的探究,新的丰富的游戏材料刺激幼儿的想象力,为后期的幼儿更加自主、合作建构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在实际的幼儿玩建构区域游戏中,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幼儿进行建构的搭建时,因为缺乏合作经验,经常会出现意见不统一,甚至产生争执。出现这样的问题,丰富的建构游戏材料就能够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因为在投放丰富的材料初期幼儿已经对材料有了探究,在此基础上教师稍一启发、引导孩子,孩子就可以解决问题。因此,建构游戏材料的提供首先要种类丰富,在种类丰富的基础上,还要保证每种游戏材料的数量,充足数量的材料才能够支持幼儿的建构作品出造型、有规模,能够充分表达、表现自我的愿望。
(二)为幼儿提供自主学习技能的途径
孩子怎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技能,是教师教授还是孩子自主获得?当然是孩子能够自主获得才能够印象深刻,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理念。在幼儿园的建构区中我们会根据不同的年龄段给孩子提供不同的范例图,这些范例图包括如积木搭建好的成品图(等不同建构材料搭建好的成品图)一些有名建筑的照片等。在搭建的过程中,幼儿遇到建构的困难时,(教师会提供针对建构材料的一些关键技能的图片的提示)幼儿会自主在区域中寻求图片中关键技能的帮助,或者是寻求同伴的帮助,甚至还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
总体上,建构游戏中经常会出现普遍难题需要幼儿自行解决,能够启发幼儿展开实践,提升其自主能力。
案例:大班建构——共建美好家园
在一次限主题不限组件的合作创作《共建美好家园》活动中,由于孩子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创作一座未来城市,作品内容多,工作量大,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幼儿合理规划、分工合作、精心创作,幼儿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首先孩子们设想要为未来的家乡开封建设什么,“我们开封要建一座飞机场,现在爸爸妈妈带我出去旅游都要到郑州坐飞机,如果我们也有飞机场,那多方便啊!”“我最喜欢去游乐场我,我想建一座游乐场”“我想建一座最大的立交桥,这样就不会堵车了”……孩子们激烈地讨论着,最后在孩子们用举手表决的方法,确定了六个建构项目,接着在教师的引导和支持下,孩子们在城市规划图纸上进行了区域划分及项目规划,(如:哪里建设街心公园、哪里可以建设飞机场、游乐场放在哪个位置等)。其次大家将不同的建设项目分给各个“施工队”,“施工队”内部再根据具体内容做二次分工之后孩子们分别完成各自的任务。孩子们开始自己建构了,飞机场施工队由于有插接飞机的前期经验所以建构速度最快,立交桥施工队则遇到了一些小问题,孩子们先选用大梯子和小梯子交叉衔接的方法,可是实际创作过程中发现平铺的时候没有问题,一旦立交桥立起来,桥面则很容易断裂,这是孩子们开始采用小梯子和卡锁连接窗型板的方式,问题解决了,而且桥面非常平整,但是由于每盒窗型板数量有限,要搭建大型的立交桥,窗型板的数量严重不足,这时小组长开始在各个小组中间穿梭、协调,借来了足够数量的窗型板,立交桥终于建成了。诸如此类,每一组都遇到了不同的问题,但是在幼儿思考、协商、动手实践中,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了,最后,大家把每组的作品合在一起,组成了我们未来的城市,孩子们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
分析:
《共建美好家园》对于幼儿分工合作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当面对问题时,如何做到分工明确共同解决问题,是这次建构活动重点。大班幼儿具象思维能力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对于一些问题有了自己的思考,并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索或与同伴之间的交流、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教师再组织游戏时,就可以尽可能多放手,只在关键问题上用提问进行引导,教师作为观察者,当幼儿在活动中面临问题时,要分析问题对幼儿的难度,如果幼儿面临的问题过难,要在幼儿放弃游戏前,介入游戏给予幼儿一定的指导,以便游戏能顺利开展,这种组织方法和间接的指导策略,能够更有利于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同时还可以提供一些不同难度的成品图片、一些关键插接技巧的图片和一些步骤分解的图片,还可以将每次插接后的作品保留、展示,让班上所有的幼儿一起来欣赏交流,引导幼儿从其他小朋友的作品中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经验。这样幼儿的游戏性水平将有一个更大的飞跃,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有更大的提高。
(三)教师进行精准的、提升性的评价,为幼儿自主能力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游戏第三阶段教师引领下的交流对于幼儿能力的发展是有很大的提升价值的。首先对于幼儿的作品表示肯定、惊奇、认同,可以在增进幼儿的自信心的同时激发幼儿再次参与建构游戏的兴趣;其次,就是针对游戏过程中教师观察到的某些孩子表现出的对于其他幼儿具有分享价值的行为,比如,“今天你在搭建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今天XX和XX你们在争论搭建主题的时候意见好像不一样发生了争执,你们最后是怎么解决的?”“老师刚才看到了这个材料你们发现了一种新的插接方法,你能给大家展示一下吗?”等等。在分享中教师要对孩子遇到困难时解决困难的方法和途径给予充分的具体的评价和肯定,老师利用第三阶段分享,促进幼儿间的交流与相互学习,引导幼儿从他人的分享中提取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同时对幼儿的搭建技能及技巧做精准的提升,为幼儿自主学习提供信息和思路。
三、运用建构游戏促进幼儿“问题解决”发展的组织指导策略
问题解决能力作为幼儿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其终生发展具体重要意义。在幼儿园阶段,针对在建构游戏中,有意识地发展问题解决能力,结合具体的案例,我们总结出主要的方法如下:
1.利用整体——分解——整体的建构方法。对较复杂物体,可运用整体——分解——整体的观察操作过程。先对物体整体观察,再分成几部分把握特征,进行建构,然后组合成一个整体。在生活中,遇到复杂的问题时,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完成一个部分,就是向成功迈向了一步,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拆装建构方法,其实是利用对所要建构的物体熟悉的基础上,才能够顺利解决问题,在其他的建构活动和实际生活中同样适用。在给予幼儿自主探索的空间后,教师要根据对幼儿能力的观察,引导幼儿在活动中选用适合的方法,从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游戏引导幼儿找出合作创作的方法,教师作为观察者,根据幼儿的反映及时给予帮助。
积累方法是基础,有了基础,还要会运用与创新。因此如何在建构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大胆的判断、选用能提高建构效率的方法是重要问题。活动中要注重以下几点:先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探索,再集体讨论建构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师生共同总结,找出适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建构的效率。
案例:大班建构——小飞机
在大班的建构“小飞机”的活动中,活动开始前,老师没有教给幼儿拼接的方法、技巧和所要使用的组件,只是给幼儿呈现了完整的插接好的飞机模型。在活动开始后,二十分钟过去了,能够完整拼接好的幼儿寥寥无几,多数幼儿不停地在拆拆建建,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教师指导幼儿对飞机模型进行详细的观察,并鼓励幼儿可以将模型进行拆开,自主探索中,这次大多数幼儿都能成功插接好自己的“小飞机”。
分析:
在第一次的插接活动中,针对幼儿遇到的问题,教师提供支持策略,引导幼儿自主解决问题。先请幼儿看一看,玩一玩飞机模型。再请幼儿说一说:(1)小飞机分成几部分,(2)每一部分有什么组件。然后请幼儿按照自己的方法把飞机分成几部拆开,再尝试这几部分如何组装。这一环节是为了加深幼儿对飞机几部分如何连接的记忆,为后面所有组件都拆开再组合做好准备。
有了几部分如何连接的基础之后请幼儿把模型飞机上所有组件都拆开,这时教师要及时提供语言引导:怎么摆放能使插接的时候更方便?幼儿进行插接时,教师要一边观察幼儿,一边插接飞机,有意识使自己得第三名。当个别幼儿完成后请前五名的幼儿当“小技术员”提醒其他幼儿纠错,这采用的是生生互相学习的策略。
当所有幼儿将自己插接好的小飞机放到“飞机场”后,教师就可以和幼儿一起讨论分项插接经验了,经分析和统计得出,插接较快又全对的方法是:(1)分部插接(2)拆开时分部有序地摆放组件。不排除幼儿总结不出经验,那么教师就可以以自己是第三名的成绩来帮助幼儿总结,介绍教师想要表达的经验。教师这是以游戏角色的身份自然地引导孩子,体现出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
在建构“小飞机”的活动中,拆装建构方法既帮助幼儿熟悉了建构物,又帮助幼儿顺利地解决了问题。拆装建构方法,其实是利用对索要建构的物体熟悉的基础上,才能够顺利解决问题,在其他的建构活动和实际生活中同样适用。在给予幼儿自主探索的空间后,教师要根据对幼儿能力的观察,引导幼儿在活动中选用适合的方法,提高建构效率,从而发展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运用建构游戏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建构材料投放策略
建构游戏材料是建构游戏的主要支撑与物质来源。如何投放建构游戏的材料才能有效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发展幼儿的关键能力呢?
首先,材料的投放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幼儿的生理与心理发展处于尚未发育成熟期,材料的投放需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只有符合幼儿身心规律的材料投放才是培养幼儿核心素养的基础。小班、中班与大班的幼儿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材料的投放要“因人投放”。小班、中班与大班的幼儿手指肌肉发展程度不同,其对建构游戏的能力和经验也不同,要尊重幼儿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和幼儿整体的同质性,在此基础之上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
其次,材料的投放数量适量且种类多样。
材料的投放数量适量且种类多样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幼儿核心素养。建构游戏按照材料大小分为大型建构游戏与小型建构游戏,按照建构游戏实施的场地则分为室内建构游戏与户外建构游戏。建构游戏种类的不同自然也造就了建构游戏材料的不同。建构游戏的材料性质种类要求多种多样,但数量要适宜。例如,材料要有积木(实心积木、空心积木、百变积木、子弹头积木等等)塑料拼插玩具等等。材料不僅要有代表“物”还需要有“人”概念的材料投放。例如:不同职业角色的人物代表材料。当然,辅助性的材料也必不可少。只有在材料投放的数量与种类上满足幼儿的需求,才能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
最后,材料的投放要定期检查更换,并有创造性。
流动性质且富有创造性的材料投放系统是培养幼儿核心素养的关键。材料的投放要定期检查更换,补充新的材料,幼儿对材料保持一定的新鲜感。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用其他不寻常的特殊材料代替常规材料,使幼儿发挥材料的创造性,探索“一物多用”“一物多玩”的建构思想,多方面拓展幼儿思维全方位发展幼儿的核心素养。启发引导幼儿在搭建过程中大胆想象,勇敢创新的创造性活跃思维。
总之,不同种类的建构游戏对幼儿的核心素养培养的侧重点不同。我们致力于通过初步探索建构游戏对幼儿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及实现手段,总结归纳运用建构游戏培养幼儿核心素养的指导策略,寓教于乐,以建构游戏为活动载体,促进幼儿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辛涛,姜宇,林崇德,等.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6(6):6.
[2]健康.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4.
[3]景萍.核心素养落地学前教育的探索[J].现代教育,2016(12):2.
[4]钟启泉.学科教学的发展及其课题:把握“学科素养”的一个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7(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