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开放科学政策新发展及其启示
2022-06-18陈瑞扬
摘 要:开放科学呈加速发展态势,因此掌握相关国际政策进展对开放科学的发展具有参考意义。文章梳理了国际上主要的开放科学政策发展情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开放科学建议书》,首次为开放科学确立了通用定义、核心价值、原则与主要领域,是开放科学政策取得国际共识的标志;欧盟以“地平线2020”计划为核心,形成了完整的开放科学政策体系;英国、美国实现开放存取从“请求”到“要求”再到“强制”的政策演进。开放科学已经演变为一项国际公共政策,各国正在形成有竞争力的开放科学标准,国际开放科学政策得到广泛采纳,但发展还不平衡。我国要以高水平自立自强为根本推进开放科学政策发展,应通过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开放科学发展进程,构建可信高水平开放科学,发挥科学的社会功能,完善多元利益方共建机制,防止新型资源垄断,保障开放数据安全。
关键词:开放科学;科学数据开放;政策
中图分类号:G3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2089
Research on the New Progress and Enlightenment of International Open Science Policies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open science has accelerated. It is of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China to grasp the new progress of international policy. This study combs the development of major open science policies in the world.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UNESCO has established a common definition, values, principles and core areas for open science for the first time through the Open Science Recommendation, which is a sign of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the open science policy. With the "Horizon 2020" plan as the core, the EU has formed a complete open science policy system.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realized the policy revolution from "request" to "require" and then to " mandatory ". The survey found that open science has evolved into an international public policy; Countries are forming competitive open science standards; The international open science policy has been widely adopted, but its development is still uneven. China shoul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open science policy based on high level of self-reliance; We shoul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 open science through resource advantages; Build a credible and high-level open science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social functions of science; Improve the co-construction mechanism of multiple stakeholders, prevent the monopoly of new resources, and ensure the security of open data.
Key words open science; open scientific data; policy
以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学等高校的科学家倡导开放源代码、开放课件、开放获取为开端,开放科学运动于21世纪初在全球兴起。但是,开放过程一直比较缓慢。新冠病毒全球的大流行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科学交流行为。在公共卫生危机状态下,开放获取科学出版物、开放数据加速发展,推动了开放科学政策的发展。国际上超过90%的与新冠病毒相关的研究以开放获取的方式发表。与以往的传染病流行时(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相比,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科技文献的开放程度实现了历史性突破[1]。以 COVID-19为特色的开放获取期刊,如PLoS One、PLoS Medicine、Nature Communications,以及其他非完全开放获取的期刊,如JAMA和BMJ,都免费开放了COVID-19学术成果[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国家COVID集中式数据库,涵盖34个医疗中心的数据,为研究人员提供COVID-19患者开放数据分析平台[3]。新冠肺炎疫情在客观上增强了科学家对开放科学的需求和依赖。疫情之后,全球面临经济复苏挑战,对科技发展的要求和期待将越发突出。如何进一步推动开放科学发展以加速科技创新,成为全球和各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国重视并且支持开放科学,然而起步较晚,发展速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本文调研国际主要开放科学政策的新进展,总结国际开放科学发展经验和教训,为推动我国开放科学政策发展提供参考。
1 政策新进展
开放科学被认为是一种理念,即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一切事项都可以充分开放获取,允许他人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发现[4];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实践,即一个“动态的知识生产系统”,它依赖于研究人员公开知识,作为未来研究人员知识产出的输入[5];同时,可理解为一种科学交流规则,即大学、科研实体或资助机构、科学组织、图书馆等信息机构协同制定规则,允许科学研究过程、成果公开,使更多人特别是研究人员与公众受益。“开放科学”是正在发展中的一场运动,旨在促进为每个人免费提供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数据,让科学过程变得更加透明和包容。开放科学的发展源自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进入20世纪中期以来,人类普遍面临更加复杂的科学问题如全球气候、重大疾病、公共安全、环境能源危机等;另一方面,解决这些复杂科学问题的成本变得越来越高,科研与应用中对文献、数据等科学资源的获取越来越困难;同时,科学研究出现可重复性危机、可信危机,也迫切需要通过开放让公众更加了解、参与科学,让科学成果更好地造福人类。美国从2012年起,耗资200万美元、历时8年完成的一项关于癌症研究的重复性试验发现,只有不到一半的实验经得起检验,也就是说有100亿到500亿美元浪费在使用缺陷方法的研究上[6]。开放科学就是针对这些问题,涉及开放获取科学出版物、预印本、开放教学资源、开放数据、开放代码和软件、开放科学基础设施、开放同行评议、替代计量和公民科学等方面。由于UNESCO的倡导与世界上多数国家支持,开放科学演变为“一场促进科学发现的全球运动”[7]。
21世纪以来,国际组织、多国政府、行业协会、联盟制定开放科学政策以规划、推进和部署开放科学。在政策支持下,多元利益相关方积极参与、合作,推动开放科学在全球不断发展。
1.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策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全球面临公共卫生危机情景。由于各国在研究水平、研究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各国科学家迫切需要合作抗疫、共享研究成果,以争取时间,共同解决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问题。联合国呼吁免费开放科学信息,以加快有效疫苗研发,抵制虚假信息,并“发挥科学的全部潜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再次提倡“开放科学(Open Science)与国际合作”[8],得到多国科学家与组织的大力支持[9]。2020年10月,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等发出了“开放科学”联合呼吁。“开放科学”成为UNESCO推动和引导国际科学合作的一项重要议程[10]。
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为代表的国际组织提出全球开放科学整体规划。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开放科学建议书》,首次为开放科学确立了一个通用定义、共同的标准以及开放科学的价值观和原则。建议书给出了权威的开放科学定义,即“一个集各种运动和实践于一体的包容性架构,旨在实现人人皆可公开使用、获取和重复使用多种语言的科学知识,为了科学和社会的利益增进科学合作和信息共享,并向传统科学界以外的社会行为者开放科学知识的创造、评估和传播进程”。该建议书指出开放科学涉及的四个主要领域是:开放式科学知识(开放获取科学出版物、研究数据、教育资源、开源软件和代码、硬件)、开放科学基础设施(物理和数字化基础设施)、社会行为者的开放式参与(众筹、众创、科学志愿服务和大众科学及参与式科学)和与其他知识体系的开放式对话(少数族裔、民俗及地方社区、民间组织)[11]。
2020年,为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放科学全球磋商,国际科学理事会(ISC)发布了《21世纪的开放科学》,向科学家、大学、教科文组织和其他科学系统利益攸关方提出建议,以促进开放科学有效运作。在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背景下,国际科学理事会在2021年提出《2022-2024年行动计划:转型中的科学与社会》,强调国际科学理事会对 COVID-19的反应[12]。
1.2 欧盟政策发展
欧盟在开放科学政策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从政策制定与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培训、评价等方面构建系列政策,形成了完整的开放科学政策体系与生态。
2012年,欧盟委员会颁布政策,要求对“地平线2020”计划资助的学术论文实行开放获取。2016年,发布《开放创新,开放科学,向世界开放——以欧洲视角下的发展》报告,提倡改变资助方式,以促进科学出版物和研究数据开放获取[13];同年,发布《欧盟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共享章程》,规定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共享过程中应遵循的9项基本原则[14];提出“欧洲开放科学云”(EOSC)计划,从体系架构、数据、服务、访问与接口、规则、治理六方面进行规划并采取实际行动;发布《“地平线2020”科学出版物和研究数据的开放获取指南》[15],推动免费提供科学论文和科研数据的在线获取和重复利用;发布《“地平线2020”数据管理指南》[16],提出促使研究数据可发现(Findable)、可访问(Accessible)、互操作(Interoperable)和重用(Reusable)的數据管理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统称为欧盟数据FAIR原则。同时对地平线2020战略中的科学数据开放获取提出进一步的规定,要求所有的资助项目在项目开始时必须制定详细的数据管理计划(DMP)。2018年4月25日,发布《关于获取和保存科学信息的建议》,要求成员国制定和执行明确的政策以传播、管理和开放获取由公共资助的研究产生的科学出版物和研究数据[17]。
2021-2027年的欧盟科研资助框架——“欧洲地平线”(Horizon Europe)延续“地平线2020”(Horizon 2020)传统,继续资助开放科学发展,要求实现以下目标,即开放存取中的版权保护,构建符合FAIR框架的数据并实现默认开放,促进公民科学、研究评价和奖励措施等,增强公众和用户参与、促进负责任的研究和创新,推进欧洲开放科学云的发展,资助开放存取出版平台以接受“地平线2020”“欧洲地平线”资助的科研成果的开放获取[18]。2021年3月,欧盟委员会正式启动“开放研究欧洲”(Open Research Europe,ORE)平台,接收“地平线2020”计划以及后来的“地平线欧洲”计划受益人的出版物,并提供预印本发布、开放同行评议、开放出版、开放仓储等服务,由欧盟委员会承担论文处理费(APC)[19]。2022年4月,欧盟委员会发布《关于开放科学与知识产权的报告》,提出以新的“开放科学-开放创新”范式支撑欧盟政策。
欧盟的系列开放科学政策都得到各国的采纳与实施。2014年,芬兰出台《2014-2017年开放科学与研究路线图》,启动 “开放科学与研究计划”,促进芬兰在开放科学领域成为全球领先的国家[20]。荷兰政府很早就支持开放科学目标,2013年荷兰国务卿就开放科学事项致信荷兰众议院,表明荷兰政府支持公共资助的研究免费获取的立场,并希望在十年内使100%的荷兰学术出版物实现开放获取;2016年,荷兰作为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国,起草了《阿姆斯特丹开放科学行动呼吁》,倡导“对所有科学出版物完全开放获取”;2017年2月荷兰发布了首个国家级的开放科学国家计划;2022年6月,启动“2030年国家开放科学计划(NPOS2030)”,建立“国家开放科学平台”(NPOS)[21]。2018年7月5日,法国高等教育、研究和创新部公布了法国开放科学国家计划[22]。该计划围绕以下3项承诺展开:推广出版物的开放获取;促进研究数据结构化,并通过开放获取的方式使其可获取;促进法国为欧洲及国际开放科学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2022年6月,意大利发布国家开放科学计划[23](PNSA),为意大利全面实施开放科学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向开放、透明、公平的体系过渡。
1.3 英美国家政策发展
英國有着开放科研资助的传统,通过大量的开放资金资助,双重国籍法等措施和部分国际资助计划,以及相关产业政策文件,吸引世界各国的优秀人才前来英国开展研究。2012年,英国皇家学会发布《科学是一项开放的事业》,加强开放科学政策部署,促进科学研究成果开放共享。由于特有的科研资助制度,英国成立了跨领域的研究理事会(Research Councils UK,RCUK)。2005年6月,英国研究理事会发布《研究成果开放获取的立场声明》[24],推出了强制性的OA政策,成为全球首个实施强制性OA政策的科研资助机构。2011年,发布《研究数据管理最佳实践指南》。2013年,英国政府通过《开放政府伙伴关系:2013-2015年英国国家行动计划》部署政府数据开放行动与计划,从宏观层面为科研机构制定数据开放政策提供指导[25]。2013年,RCUK发布修订后的《开放获取政策指南》,设立了6或12个月的开放存储时滞期[26]。2015年,RCUK进一步修订《研究数据管理最佳实践指南》,明确提出公共资助产出的科研数据应当及时、负责、尽可能地开放,并应坚持开放数据的可发现性、可理解性和可获取性。2016年,RCUK与原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HEFCE)、惠康基金会、英国大学协会联合发布《开放研究数据协议》,约定了开放数据采集、生成、管理和使用的十项原则。RCUK于2018年合并入英国国家科研与创新署(UKRI)。UKRI成为英国最主要的科研资助机构,2021年8月6日,更新政策,要求从2022年4月1日起,经同行评审的提交出版的研究文章必须立即开放获取,同时要求于2024年1月1日起出版的专著、书籍章节和编辑集应在出版后12个月内开放。UKRI在2022年,逐步完善相应指南和资源,为实施新政策做好准备[27]。
美国是开放科学的先行者。最早推行开放获取政策的是美国卫生部下的国立卫生研究院(NIH)。2004年7月,NIH制定了《NIH提高对科研信息开放获取政策草案》,要求受资助的研究项目将其发表文章在PubMed Central中存储,并在不迟于6个月内公开发布。由于该政策只是请求和鼓励,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美国自2003年起也一直试图通过立法推进开放存取,如2003年的《公共获取科学法案》、2005年的CURES中心法案、2006年的《联邦科研公共获取法案》,但都未获得成功。2007年12月19日,美国国会通过拨款法案,包含了NIH强制性开放存取条款,使得NIH强制性开放存取成为美国法律[28]。美国开放存取从“请求”到“要求”,这是美国开放存取政策法律化的标志。
2013年,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颁布《提高联邦资助科学研究成果获取的备忘录》[29],通过与年度研发支出超过一亿美元的联邦政府机构签订备忘录的形式,要求相关联邦机构按照备忘录的指令制定本机构的开放获取计划,使其资助项目成果在发表后12个月内实现开放获取。随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等20多个联邦机构均更新或制定了强制性开放获取政策。2013年,美国开放科学中心(Center for Open Science,COS)成立,2015年在NSF、NIH等机构的资助下搭建的开放科学框架(OSF),面向各类科学研究主体提供覆盖整个科研生命周期的开放科学基础设施服务,是美国最大的开放科学平台[30]。自发布《透明度和开放性促进指南》以来,开放科学中心不断制定新的规范,改变激励机制,并更新政策,以提高研究的开放性、完整性和可重复性[31]。为进一步提高学术服务的透明度,开放科学中心发布《2022-2024年战略计划》,旨在实现研究人员开放获取行动的可持续,在协调利益相关者、激励措施、产品开发、基础设施等方面继续推进,以促进有效的政策实施[32]。
2018年7月,美国国家科学院(NAS)发布《开放科学设计:实现21世纪科研愿景》报告,提出“开放科学设计”理念和框架[33]。2022年8月,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发布最新开放获取政策指南[34],对2013年开放获取备忘录进行了更新,规定开放获取科学出版物和研究数据的总体原则、目标、机构开放获取计划协调等内容要素,要求所有联邦政府经费资助产生的研究论文最迟于2025年12月31日后,在各资助机构指定的知识库中立即实现开放获取,以及立即开放获取发表在同行评审研究文章中的研究数据,同时注重受资助机构OA政策中的科研诚信。2023年1月11日,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宣布2023年为“开放科学年”,NASA、NIH、DOE等联邦机构表明将更新其OA计划,采取系列措施以确保公众免费、即时和公平地获取联邦资助的研究[35]。
1.4 开放科学联盟政策
为推动开放科学的可持续发展,开放科学领域众多组织机构以联盟的形式展开活动并制定规范,旨在推进开放科学政策与实践。近年来,各联盟通过发布文件、战略规划、原则、倡议、联合声明等形式,致力于完善开放科学政策,为促进开放科学进步提供新的动力。
以促进学术期刊向公平开放获取的转换为目标,公平开放获取联盟(Fair Open Access Alliance,FOAA)于2017年提出公平开放获取原则,明确期刊文章出版过程的控制权应交还给学术界,开放获取发布的文章应使用明确的开放获取许可证,并为作者保留版权,该原则为学术出版领域的协调可持续开放获取做出了重要贡献[36]。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信息和知识获取的行动C3和关于电子科学的行动C7计划倡导下,全球开放获取学术交流平台联盟(GLOALL)聚集了来自六个国家的期刊出版平台。2019年以来,联盟成员围绕开放获取与促进书目多样性,制定了一系列计划与政策,在倡导开放获取、开发方法、工具、服务和解决方案,以及共同制定机制、工具和政策等方面推动开放科学进步[37]。学术出版和学术资源联盟(SPARC)于2021年启动开放科学高等教育领导计划(HELIOS),旨在倡导改进现有的公共获取政策,调整激励结构,以促进更加透明、包容和值得信赖的研究生态系统,同时发布《开放获取协议:需要考虑的因素》,为评估开放获取服务与实践提供重要参考[38]。日本机构知识库联盟(JPCOAR)旨在构建以机构知识库为媒介的学术信息发布体系,促进开放获取、开放科学的发展。2019年,JPCOAR发布《建立高校学术信息发布体系》倡议书,明确从政策制定与实施、知识库基础设施、资源充实与人员培养四个方向继续推广开放获取[39]。
高校联盟作为连接高等教育机构开放科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重要工具,同样不可忽视。欧洲大学联盟(European university alliances)通过一系列规则制度倡导数据管理、开放获取与公民科学,将开放科学纳入整个网络的主流,并发布《开放科学最佳实践报告》《地平线欧洲的开放科学:研究人员的快速指南》等文件,为在大学创造开放科学环境提供指导[40]。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于 2012 年发布《开放研究数据声明》,认为研究数据是一种公共产品, 应及时和免费地公开利用。2013 年,发布的《LERU研究数据路线图》对数据开放进行规划[41]。
公民科学倡导让公众参与研究,为环境或政府政策提供信息,是开放科学的重要形式。公民科学联盟(Citizen Science Alliance,CSA)通过启动与管理一系列项目实践,扩大公民对科学的参与,倡导公民科学领域更清晰的质量标准、公认的协议、指导方针和通用工具,以促进开放科学的进步[42]。
2018年9月4日,来自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11个欧洲国家的13个主要科研经费资助机构,在欧盟委员会和欧洲研究理事会的支持下,联合发起了研究论文开放获取的S计划——cOAlition S(Plan S)。2019年5月31日发布修订版的《S计划和实施指南》[43],要求从2021年起,由公共资助产出的科学出版物必须在合规的开放获取期刊或开放获取平台上发表,或立即通過开放获取存储库提供。当前全球已有27个资助机构和29家支持机构正式加入该计划。
此外,开放数据作为开放科学的重要内容,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研究数据联盟(Research Data Alliance,RDA)旨在建立社会和技术基础设施,以活动、项目、准则、倡议、产品等形式,改善全球数据共享、交换和互操作性,消除研究数据共享和重用的社会和技术障碍[44]。2021年,RDA为促进新冠病毒数据开放提供公开的全球数据共享指南,提出“让数据为跨领域的重大挑战服务”,用行动呼吁COVID-19数据的开放与共享[45]。《RDA 战略计划 2020 - 2023》指出进一步消除有效数据共享实践所需的标准、模型、通用元数据、互操作性框架等的稀疏或不足等阻碍,为全球数据的开放共享与合作提供战略指南[46]。
2 国际开放科学发展经验
2.1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全球开放科学发展,开放科学已经演变为一项国际公共政策
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之前,开放科学已经在发展,但比较缓慢。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开放科学的步伐。《开放科学建议书》首次提出了开放科学的统一定义(universal definition),为开放科学制定了首个标准框架,标志着开放科学迈入全球共识的新阶段。UNESCO确定了开放科学主要支柱:开放科学知识、开放科学基础设施、科学传播、社会行为者的开放参与以及与其他知识体系的开放对话。开放科学的核心价值与指导原则包括:质量和诚信;集体利益;公平公正;多样性和包容性。明确了七个优先的行动领域:促进就开放科学、相关惠益和挑战以及开放科学的多样化途径形成共识;营造有利于开放科学的政策环境;投资于开放科学基础设施和服务;投资于开放科学的人力资源、培训、教育、数字素养和能力建设;培育开放科学文化;协调统一开放科学的激励措施;在科学进程的不同阶段促进开放科学的创新。明确建议各国制定有效的机构和国家开放科学政策和法律框架。曾经反对开放科学的一些力量,现在开始成为开放科学的捍卫者,并纷纷建立各自的开放平台。
科学走向更加开放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开放的科学能够打破经济、制度、技术层面的重重限制,扩大不同学科、不同地域和不同群体间的交流,增加科研成果的可检验性、可重复性和可获取性,提升资源利用率和科研投入效益,增加社会福祉[4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估计,此前有70%的科学出版物高锁在付费墙之后,但在过去的两年,关于新冠肺炎(COVID-19)的出版物的付费比例下降到30%,显示出科学开放的潜力。从国家实践来看,2023年1月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开始要求其每年资助的30万名研究人员和2500个机构中,在其拨款申请中包括一个数据公开的计划[48],这项工作被认为是“开放科学的里程碑”[6]。欧盟形成了以“地平线2020”(Horizon 2020)为骨干的开放科学政策框架[49]。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等也都积极推进开放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其中清华大学联合多家权威机构上线“新冠肺炎(COVID-19)开放数据源”获得6亿以上的浏览量。
2.2 各国正在形成有竞争力的开放科学标准
开放科学在国际上还是新生事物,为了获得在开放科学领域的优势,国际上正在开发标准,抓住开放科学的先机。全球开放科学标准主要涉及平台、资源、评价等领域。在资源领域,涉及开放获取科学出版物、预印本、科学交流与传播、开放数据、开放代码和软件等标准;在开放科学设施领域,主要涉及数字化科学设施技术标准、语言标准、交换标准、存储标准;在开放科学社区领域,涉及科学社区内的合作、科学社区与行业社区的合作、科学社区与公共社区的合作标准;在开放科技评价领域,主要涉及开放同行评议、替代计量以及科技诚信与伦理监督、成果影响等标准。
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在开放科学方面布局较早,所形成的开放科学模式、开放科学组织、开放科学资源等标准,正在抢占开放科学高地。欧盟、美国、澳大利亚共同发起成立了多种类型的开放科学联盟,如数据联盟(RDA),致力于科学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关注数据共享应用中的数据注册、管理及标准化等,研究形成事实上的“标准”“规范”。欧洲发起的开放获取S计划及标准,正在形成事实上的新联盟。
2.3 国际开放科学政策得到多主体采纳实施
为拟定开放科学建议书,UNESCO建立了全球开放科学伙伴群,成员包括隶属UNESCO的教习、中心、大学协会,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国际科联,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非洲开放科学平台,非洲科学院,欧洲开放科学,开放获取资料库联盟,联合国技术促进机制,全球青年科学院,中东同步光源实验科学和应用研究所及欧洲核研究组织[10]。
开放科学得到出版商的支持,如著名科技出版者爱思唯尔于2019年,出版了约49000篇开放获取文章,同前一年相比增长了40%。超过90%的期刊为作者提供开放获取的选择,并已有大约400份金色开放获取期刊。细胞出版社旗下的期刊出版后12个月可以免费获取。爱思唯尔还提供Digital Commons工具来支持作者开放获取与数据共享,成立了国际科研评估中心(ICSR),支持研究诚信和可重复性,连接科学与社会,提供开放工具和软件。这几个方面被认为是爱思唯尔支持开放科学的“支柱”[50]。国际知名期刊也支持开放科学政策。继Nature和Cell陆续推出自己开放期刊后,Science也出版开放获取杂志《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保持高标准,2019年的影响因子达到13.117。2020年发文突破2000篇。英国皇家学会2014年9月创办《皇家学会开放科学》(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发表涵盖整个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而不受范围、长度或影响的限制。施普林格·自然承诺到2024年,超过50%的原创研究将以OA形式出版[51]。
2.4 发展中国家政策发展还有待加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扩大
在开放科学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立足开放科学的具体实践领域,政府、国际组织、大学、科研机构、行业组织、科学联盟等利益相关方合作,整合科技、人力、资金、设备等资源,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科学项目或平台,如欧洲开放科学云(EOSC)、DOAJ、Harvard Dataverse。全球开放科学发展使科学的开放水平实现历史性突破并且快速、不断提升。然而,全球开放科学发展中存在发展不平衡。欧美国家主导开放科学发展,构建具有高影响力的项目,掌握话语权。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开放资源的提供者,投入大而收益不高。此外,跨国科技公司、出版商、数据库商等营利性机构依靠资金、人力、技术和市场优势,收购开放科学平台,掌握开放资源,整合分散的开放资源,在提供服务的同时,攫取利益。
3 结论与启示
我国高度重视开放科学发展。2021年3月,将“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更加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列入“十四五”规划。2021年12月修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首次将“推动开放科学的发展”列入国家法律[52];但是与国际上发展较快的国家比较,我国开放科学还缺乏系统性的政策体系设计。未能充分协调开放科学的政策措施及资源。公众对科学的理解与信任度还有待提高,科研诚信事件时有发生。不同机构的科学资源开放共享协同不足。这些方面也影响我国开放科学的可见度和影响力。推进开放科学快速、健康发展,我国既要参考国际政策经验,也要吸取国际上的教训,防范风险。通过国际政策调研,可以获得以下启示。
3.1 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为根本推进开放科学,服务人类共同需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放科学建议书》所倡导的开放科学的核心价值“质量和诚信、集体利益、公平公正、多样性和包容性”[11],经过了世界各国和相关利益组织的充分讨论,为我国加快推进开放科学政策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落实开放科学原则也是中国现实需要。开放的根本是提升科学交流的效率,提升科学研究的可靠性,提升科学的社会功能。而开放的关键目标之一是提升科技竞争力,推进开放科学要以提升国家科技实力为目标,通过科技开放合作,提升科技自立自强,增加国家科技影响力、吸引力、领导力。我国应加强开放科学顶层设计,充分认识科技实力与开放科学的相互关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开放共享的融合,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根本,促进开放科学的政策发展。
推进开放科学要面向人类的共同福祉,以满足人类共同需求为最终目标。要特别重视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科学难题,如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和平与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复苏、中华优秀文明赓续。开放科技资源为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提供了可能。如国际COVID-19数据联盟(ICODA)作为应对COVID-19的数据共享国际联盟,启动了1000多项用于治疗和预防COVID-19的随机临床试验(RCTs),并提供汇集工具和数据平台,连接ICODA成员区域或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使研究人员能够在尊重隐私的同时发现、访问和分析全球数据集,免费提供,应对COVID-19全球大流行[53]。美国国家转化科学促进中心(NCATS)将工作重点放在 COVID-19 的药物再利用上,通过生成针对 FDA 批准的药物和抗感染剂筛选 SARS-CoV-2 相关检测而创建数据集,向 COVID-19研究人员开放[2]。我国不断开放相关成果资源,提升了在人类生存与发展关键领域的知识贡献,成为国际和平与发展的贡献者。在开放科学政策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我国科技创新的现实需要,服务国家需求,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充分认识到科技的自主性在国家创新中的地位,将全球开放资源为我所用。要充分认识自主开放科学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改变开放获取主要依托国际出版商的状况,建设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级的科技论文开放获取平台,建设学术期刊开放获取共同体[54],提升开放科学的自主性。
3.2 促进全球开放科学平衡发展,提升我国开放科学国际话语权
目前,全球开放科学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特别是发达国家在开放科学平台、开放科学资源等方面,占据主导地位,而发展中国家虽然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但在基础设施等方面还比较落后,从开放科学发展中收益有限。由于参与开放科学的国家和地区的科技水平、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存在差异,开放科学有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劣势的情况。从开放存取出版方面看,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大量文献,但是这些文献的评价标准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导致作者很可能优先选择发达国家的平台发表成果;从开放存取文献的流动来看,发展中国家成果在開放获取中的竞争力与数量还不相称。来自发达国家的数据和文献常常需要复杂的科学和文化整合才能被利用,数字鸿沟仍然存在。2020年,全球大约有150万篇科研论文发表在开放获取期刊上,其中近50%都是由全球前10名的出版机构发表。在科学发展领域,发达国家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和优势地位[55]。
我国应积极与“一带一路”国家开放共享科学、技术和教育资源,促进开放科学合作。我国正在推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在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等方面的合作。截至2021年末,中国与84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立科技合作关系,支持多个联合研究项目,启动多个联合实验室、国际科技合作平台项目[56],与来自20个伙伴国家的同行开展了疫苗研发和生产合作[57]。我们应利用这些合作成果,为构建平衡的开放科学贡献力量。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开放科学行动,向全球开放高质量科技资源。然而,我国主导的开放科学项目较少。为了增强我国在开放科学方面的全球影响力、吸引力和领导力与话语权,要重点发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科学研究领域,提升开放性,建设中国主导的开放科学项目,扩大领导力,使我国成为人类先进文化和生产力的创造者,使这种先进文化和生产力超越国界,能够推动全球发展。具体地说,应以开放科学平台、开放资源、开放标准和开放联盟为着力点,提升中国开放科学的竞争力。我国正在迈向科技强国,科技资源极为丰富,应通过资源优势,建设资源强国,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交流平台。积极参与并主导开放科学国际标准的设计。在开放科技资源、开放科学设施、开放科学交流平台、开放评价标准、开放科学联盟等国际合作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3.3 构建可信高水平开放科学,发挥科学的社会功能
为了推进开放科学健康发展,我国应加强开放科学政策整体规划。在制定我国开放科学整体规划的过程中,要重视开放科学理念的宣传推广,使开放科学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应加强开放科学理论研究,向相关部门和公众普及开放科学知识,提高公众对科学和开放科学的认识,提升社会公众的参与度。
我国在开放科学讨论与理论研究方面成果丰富,也获得了国家科技资助机构、科学信息中心等多方面的支持,但起步较晚,在开放科学条件建设方面与国际一流水平还有差距。目前要大力加强开放科学平台建设,将分散的开放获取平台、开放数据设施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增强开放平台的科学服务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还要不断加强开放期刊以及预印本等资源建设,形成中国开放期刊、开放资源品牌,提升开放期刊对国内外作者的吸引力,汇聚全球研究成果,服务我国科技创新需要,服务人类共同利益需要。
要特别加强支持开放科学合作和开放科学评价等领域建设。在大众科学方面,要提升科学交流和传播的社会效益,重视通过多种渠道普及科学知识,整合已有的、分散在不同平台的科普信息,总结科普经验,推广典型案例,使科学发现为社会公众所知、所理解。此外,要激励和支持公众以多种形式、不同程度参与科学研究。加强科学家与公众沟通的渠道建设,使科学研究回应公众需求,提升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增进公众对科学的信任。支持社会公众参与学术评价。要充分协调整合与开放科学建设相关的行动及资源,形成重大项目,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协同的开放科学联盟。此外,应通过政策法规、技术、人才培养和管理等,建立身份可追溯、过程可信、传播可信的开放科学,保障数据安全、隐私和个人信息。提升社会对开放科学的认识、认同和支持。
3.4 完善多元利益相关方共建机制,高效落实开放科学政策
国际上研究资助机构、大学和研究机构、图书情报机构、科学协会等组织都在积极参与开放科学发展,形成并不断优化开放科学生态。以开放数据为例,为了有效激励研究者开放数据,开放科学中心透明和开放委员会在《期刊政策和实践中的透明度和开放性促进指南“TOP指南”》中提出对数据、代码和研究材料等开放科学资源的规范引用,承认其原始知识贡献。此外,承认独立验证复现研究的价值,确定复现研究的评审方法和发表条件[58]。继2012年发布《开放研究数据声明》后,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2013年发布的《LERU研究数据路线图》,分析了开放科学将对欧洲大学系统产生的变革性影响,并从学术出版的未来、欧洲开放科学云、FAIR数据、技能、研究诚信、奖励、负责任地使用指标和公民科学八个领域对数据开放进行规划[41]。欧盟委员会开放研究数据试验(Open Research Data Pilot)将最大化研究数据的访问和重用作为关键目标。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以及英国经济与社会研究理事会等均要求项目申请者提交数据开放的计划。国际出版商Elsevier、Springer 和Wiley等则不断完善数据引用的政策。欧洲研究图书馆协会(LIBER)在其《研究图书馆为数字时代的可持续知识提供动力:2018-2022战略》报告中,明确支持开放科学的要求,探索并发展有关FAIR研究数据管理服务[59]。
为了高效地落实开放科学政策,推动实践发展,我国应制定国家资助机构、科研教育机构、出版机构、科学协会组织、图书馆与信息机构等协调的开放科学政策。明确不同利益方在开放科学中的作用,权利与义务。还要积极吸纳社会资本参与,促进多元利益相关方共建共享,共同推动开放科学在我国的发展。
3.5 防止开放背后的资本控制与垄断
开放资源原本与商业机构的学术出版与传播控制相对。近年来又出现“平台资本主义”等现象,即出版商、数据库商和信息技术企业等商业组织利用自身优势,构建和收购科学出版物、数据、代码等开放获取资源平台以及其他数字化科学设施(科技在线社区、在线研究工具、科学交流工具等)。上述问题对开放科学的公平性和公益性形成了挑战和威胁。如出版商Elsevier于2016年购买了Mendeley,其后购买了社会科学领域著名的预印本系统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2017年Elsevier收购Berkeley Economic Press、Hivebench和Pure,成为开放存取文献的第二大发布者[60]。目前,数据搜索引擎Google Dataset Search,Clarivate Data Citation Index,Mendeley Data Search都支持海量一站式检索。开放数据通常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当使用公共资金购买数据库,购买方就可能需要“二次”付费。我国是数据大国,数据总量处于世界第二位[61],投入大量资源支持数据开放,但国际营利性机构拥有高影响力的数据平台,挑战开放数据的公共性。我国亟需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数据服务系统,防止开放科学资源私有化。在建设开放科学的过程中,应采取政府采购、社会参与等方式,保持公益性,防止开放资源垄断。
在开放科学发展中,数据安全问题也要引起特别关注。一些国家禁止本国公司向特定实体出口核心技术产品、谷歌宣布暂停与我国有关企业的商业往来,以及全球最大的开源代码托管网站Github公司以及全球最大的开源软件基金会Apache,都有可能随时切断相关开源代码的访问。因此,促进开放科学发展时,也要警惕背后的风险。2022年4月Github全封41万俄罗斯开发者,也给全球开源行业再次敲响警钟。全球最大的独立开源软件公司SUSE、美国开源软件巨头红帽、主流开源容器引擎Docker,纷纷宣布停止与俄罗斯的业务,也值得其他国家思考。
参考文献:
[1] Arrizabalaga O,Otaegui D,Vergara I,et al.Open Access of COVID-19-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2020:A Preliminary Study Based in PubMed[J].F1000Research,2020:9.
[2] Edwin G T,Klug D M,Todd M H.Open Science Approaches to COVID-19[J].F1000Research,2020(9):1043.
[3] Sampson M.Open Science:COVID-19 and Beyond[EB/OL].[2022-12-18].https://www.cadth.ca/events/open-science-covid-19-and-beyond.
[4] Watson M.When Will Open Science Become Simply Science?[J].Genomebiology,2015,16(1):1-3.
[5] Mukherjee A.Disclosure or Secrecy?The Dynamics of Open Scie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9,27(3):449-462.
[6] Kozlov M.NIH Issues a Seismic Mandate:Share Data Publicly[J].Nature,2022,602(7898):558-559.
[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放科学:一场促进科学发现的全球运动[EB/OL].[2021-04-29].https://zh.unesco.org/courier/2021-4/kai-fang-ke-xue-yi-chang-cu-jin-ke-xue-fa-xian-quan-qiu-yun-dong.
[8]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 Mobilizes 122 Countries to Promote Open Science and Reinforced Cooperation in the Face of COVID-19[EB/OL].[2022-12-01].https://www.unesco.org/en/articles/unesco-mobilizes-122-countries-promote-open-science-and-reinforced-cooperation-face-covid-19.
[9] 李宏策.聯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122国共推开放科学与国际合作:依靠科学引领全球抗击疫情[N].科技日报,2020-04-01(2).
[10] 易志军,庄岩,江丽辉.拟定全球“开放科学”准则:促进后疫情时代的国际科学合作[J].科学观察,2020,15(5):63-67.
[11]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 Recommendation on Open Science[EB/OL].[2022-12-01].https://en.unesco.org/science-sustainable-future/open-science/recommendation.
[12] International Science Council.Two Report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Science Council.II.Open Science,Publishing and More[EB/OL].[2022-12-01].https://iciam.org/news/21/10/14/two-reports-international-science-council-ii-open-science-publishing-and-more.
[13] European Commission.Europes Future:Open Innovation,Open Science,Open to the World[EB/OL].[2022-12-01].https://digital-strategy.ec.europa.eu/en/library/open-innovation-open-science-open-world.
[14] European Commission.European Charter for Access to Research Infrastructures[EB/OL].[2022-12-01].https://www.h2020.md/en/european-charter-access-research-infrastructures.
[15] European Commission.Guidelines to the Rules on Open Access to Scientific Publication and Open Access to Research Data in Horizon 2020[EB/OL].[2022-12-01].https://ec.europa.eu/research/participants/data/ref/h2020/grants_manual/hi/oa_pilot/h2020-hi-oa-pilot-guide_en.pdf.
[16] European Commission.Guidelines on Data Management in Horizon 2020[EB/OL].[2022-09-28].http://ec.europa.eu/research/participants/data/ref/h2020/grants_manual/hi/oa_pilot/h2020-hi-oa-data-mgt_en.pdf.
[17] European Commission.Commission Recommendation(EU)2018/790 of 25 April 2018 on Access to and Preservation of Scientific Information[EB/OL].[2022-12-01].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PDF/?uri=CELEX:32018H0790.
[18] European Commission.Open Science[EB/OL].[2022-12-01].https://research-and-innovation.ec.europa.eu/strategy/strategy-2020-2024/our-digital-future/open-science_en.
[19] Open Research Europe.Open Research Europe(ORE)Now Open For Submissions[EB/OL].[2022-12-01].https://libereurope.eu/article/open-research-europe-ore-now-open-for-submissions/.
[20] Directorate-General for Research and Innovation(European Commission).Finnish Open Science and Research Initiative[EB/OL].[2022-12-01].https://op.europa.eu/en/publication-detail/-/publication/a562377e-75f7-11e9-9f05-01aa75ed71a1.
[21] National Programma Open Science.Message on the Transfer to the National Initiative Open Science[EB/OL].[2022-12-01].https://www.openscience.nl/en/npos-2/.
[22] Minister of Higher Education,Research and Innovation of France.National Plan for Open Science[EB/OL].[2022-12-01].https://libereurope.eu/wp-content/uploads/2018/07/SO_A4_2018_05-EN_print.pdf.
[23] Ministro dellUniversità e della Ricerca.Programma Nazionale per la Ricerca 2021-2027 Piano nazionale della Scienza Aperta[EB/OL].[2022-12-01].https://www.mur.gov.it/sites/default/files/2022-06/Piano_Nazionale_per_la_Scienza_Aperta.pdf.
[24] Research Councils UK.RCUK Position Statement on Access to Research Outputs[EB/OL].[2022-12-01].http://openscience.ens.fr/ABOUT_OPEN_ACCESS/DECLARATIONS/2005_01_15_UK_ResearchCouncils_Statement_on_OA_to_Research_Outputs.pdf.
[25] Cabinet Office of GOV.UK..Open Government Partnership National Action Plan 2013-15 final report[EB/OL].[2022-12-01].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open-government-partnership-national-action-plan-2013-15.
[26] Research Councils UK.RCUK Announces New Open Access Policy[EB/OL].[2022-12-01].http://research.dev.lincoln.ac.uk/2012/07/16/rcuk-announces-new-open-access-policy/.
[27] UK Research and Innovation.Open Access Policy Update:July 2022[EB/OL].[2022-12-01].https://www.ukri.org/news/open-access-policy-update-july-2022/.
[28] 王青.國外开放存取(OA)策略及其启示[J].现代情报,2010,30(3):32-34.
[29] The 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Increasing Access to the Results of Federally Funded Scientific Research[EB/OL].[2022-06-15].https://obamawhitehouse.archives.gov/sites/default/files/microsites/ostp/ostp_public_access_memo_2013.pdf.
[30] 黄雨婷,赖彤.美国开放科学中心:实践进展、特点与启示[J].图书与情报,2019(3):105-113.
[31] Center for Open Science.Accelerating Open Science Together Impact Report 2021[EB/OL].[2022-12-01].https://www.cos.io/impact/report-2021.
[32] Nosek B A.Center for Open Science:Strategic Pan[EB/OL].[2022-12-01].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26117865_Center_for_Open_Science_Strategic_Plan.
[33] National Academic of Sciences.Open Science by Design Realizing a Vision for 21st Century Research[EB/OL].[2022-08-15].https://nap.nationalacademies.org/catalog/25116/open-science-by-design-realizing-a-vision-for-21st-century.
[34] The 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Ensuring Free,Immediate,and Equitable Access to Federally Funded Research[EB/OL].[2022-10-29].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2/08/08-2022-OSTP-Public-Access-Memo.pdf.
[35] The 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FACT SHEET:Biden-Harris Administration Announces New Actions to Advance Open and Equitable Research[EB/OL].[2022-12-01].https://www.whitehouse.gov/ostp/news-updates/2022/12/01/fact-sheet-biden-harris-administration-announces-new-actions-to-advance-open-and-equitable-research/.
[36] Holcombe A,Wilson M C.Fair Open Aaccess:Returning Control of Scholarly Journals to Their Communities[EB/OL].[2022-12-01].https://blogs.lse.ac.uk/impactofsocialsciences/2017/10/23/fair-open-access-returning-control-of-scholarly-journals-to-their-communities/.
[37]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Launch of the Global Alliance of Open Access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Platforms to Democratize Knowledge[EB/OL].[2022-12-01].https://www.unesco.org/en/articles/launch-global-alliance-open-access-scholarly-communication-platforms-democratize-knowledge.
[38] Scholarly Publishing and Academic Resources Coalition.Open Access Agreements:Factors to Consider[EB/OL].[2022-12-01].https://sparcopen.org/our-work/negotiation-resources/data-analysis/open-access-agreements-factors-to-consider/.
[39] 孙海燕,解登峰,齐晓晨.日本机构知识库联盟JPCOAR的开放获取策略及启示[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9(6):46-53.
[40] Stoy L,Kotar M,Losada M,et al.Open Science, the alliance way:Connecting institutional efforts through the EUTOPIA European University[J/OL].[2022-10-26].https://doi.org/10.7557/5.6619.
[41] League of European Research Universities.Leadership-the Key to Open Science Success[EB/OL].[2022-12-01].https://www.leru.org/news/leadership-the-key-to-open-science-success.
[42] Gura T.Citizen Science:Amateur Experts[J].Nature,2013,496(7444):259-261.
[43] Plan S.Principles and Implementation[EB/OL].[2022-12-01].https://www.coalition-s.org/principles-and-implementation/.
[44] Austin C C,Bernier A,Bezuidenhout L,et al.Fostering Global Data Sharing:Highlighting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Research Data Alliance COVID-19 Working Group[J].Wellcome Open Research,2020(5):267.
[45] Research Data Alliance.Data Together COVID-19 Appeal and Actions[EB/OL].[2022-12-01].https://www.rd-alliance.org/data-together-covid-19-appeal-and-actions.
[46] Research Data Alliance.RDA Strategic Plan 2020-2023[EB/OL].[2022-12-01].https://www.rd-alliance.org/sites/default/files/attachment/RDA%20Strategic%20Plan%202020%20-%202023_Final.pdf.
[47] 趙昆华,刘细文,龙艺璇,等.从开放获取到开放科学:科研资助机构的理念与实践[J].中国科学基金,2021,35(5):844-854.
[48]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Data Sharing Approaches[EB/OL].[2022-12-01].https://sharing.nih.gov/data-management-and-sharing-policy/sharing-scientific-data/data-sharing-approaches#before.
[49] 李秋甫.开放科学体系有助于提高创新效率[N].光明日报,2021-06-10(16).
[50] Fowler N.后疫情时代开放科学造福社会与科研.[EB/OL].[2022-12-01].https://zhuanlan.zhihu.com/p/336824061.
[51] 冯丽妃.施普林格·自然首次发布纯OA期刊报告[N].中国科学报,2022-08-12.
[52] 王译晗,初景利.政策工具视角下科研机构开放科学政策文本量化分析与启示[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2022,34(7):39-52.
[53] Zariffa N,Haggstrom J,Rockhold F.Open Science to Address COVID-19:Sharing Data to Make Our Research Investment Go Further[J].Therapeutic Innovation & Regulatory Science,2021,55(3):558-560.
[54]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世界科技期刊论坛.促进开放获取 加快出版转型[EB/OL].[2022-12-01].https://www.cast.org.cn/art/2021/7/31/art_88_165349.html.
[55] Herb U.Soci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Scientific Publishing:Open Access,Science,Society,Democracy and the Digital Divide[J/OL].[2022-10-28].http://firstmonday.org/htbin/cgiwrap/bin/ojs/index.php/fm/article/view/2599/2404.
[56] 丁明磊.“一帶一路”日益成为科技合作创新之路(专家解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12-12(10).
[57]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携手合作,共享美好未来——“一带一路”倡议支持《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进展报告[R/OL].[2022-12-01].https://www.yidaiyilu.gov.cn/wcm.files/upload/CMSydylgw/202209/202209190442043.pdf.
[58] Transparency and Openness Promotion Committee.Guidelines for Transparency and Openness Promotion (TOP) in Journal Policies and Practices “The TOP Guidelines”[EB/OL].[2022-12-01].https://osf.io/9f6gx/wiki/Guidelines/.
[59] Association of European Research Libraries.Research Libraries Powering Sustainable Knowledge in the Digital Age:LIBER Europe Strategy 2018-2022[R/OL].[2022-12-11].https://libereurope.eu/wp-content/uploads/2020/10/LIBER-Strategy-2018-2022.pdf.
[60] Mirowski P.The future (s) of Open Science[J].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2018,48(2):171-203.
[61] Benjelloun O,Chen S,Noy N.Google Dataset Search by the Numbers[A].Pan J Z,Tamma V,DAmato C,et al.International Semantic Web Conference[C].Berlin:Springer,2020:667-682.
作者简介:陈瑞扬,女,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数据分析师,研究方向:数据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