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边缘效应的邻校城中村边缘空间活化研究
——以厦门集美大社为例

2022-06-18邓蜀阳

华中建筑 2022年6期
关键词:城中村边缘要素

邓蜀阳 冯 建

随着开放式校园和后勤管理社会化观念的深入,校园逐渐从最初与城市相互隔离逐渐转化为城市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园师生的生活开始渗透到更大范围的城市环境中而不再仅仅局限于校园内[1]。作为校园生活的延伸,多数校园的周边环境存在着空间破碎、发展停滞、环境品质低下等问题,身处高校周边的城中村更是问题重重[2]。当前,多地政府已经开始采取措施应对校村之间的矛盾,因为校与村的发展一旦失衡,对双方均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

然而,在传统的校村城市更新中,往往只专注于城中村内部空间的更新改造,忽略了边缘空间的空间整治、空间相互联系、功能的可相容性、以及校村城市结构中校园一方的物质功能需求;而校园的更新也大多集中于内部核心空间,缺乏对边缘空间的关注。基于此,本文将视线聚焦于校村边缘空间,通过对校村边缘空间边缘效应特征和边缘效应产生机制的分析,探索如何有效发掘与创造边缘效应,促进校村边缘空间活力与价值的提升。

1 邻校城中村边缘空间与边缘效应

1.1 邻校城中村与传统城中村的辩证关系

“邻校城中村”是城中村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是城市化的急速推进以及校园新校区的新建、扩建影响下,在校园周边被动形成的特殊聚落形态[2-3]。从空间跨度上看,邻校村是介于校园与城市之间的村庄,具有亦城亦村的过渡性特征[4]。从空间结构上看,邻校村在空间结构上与城市存在着“村—城”、“校—城”、“校—村”三种不同类型的边缘空间(图1);从空间环境上看,“邻校村”具有传统城中村环境质量差,开敞空间少,绿地空间缺乏,空间活力低等问题,同时也因为与校园相邻,其人群构成、文化氛围、空间特质、活动类型等均有别于传统的城中村,其空间性质与环境特点均有其特殊性[3,5-6]。

图1 传统城中村与邻校村

1.2 邻校城中村边缘空间

本文中的邻城中校村边缘空间是指位于校园外部且紧邻城中村边界,具有一定空间范围的过渡区域。邻校村边缘空间具有多种特质:一方面,它可以把校村空间分隔开来,也可以把校村空间连接起来,形成两者之间的过渡;另一方面,它还是区分空间因素、塑造空间形象、表达空间存在含义、营造场所认知氛围的要素[7-9]。由于特殊的空间关系,边缘空间是校村两侧异质区域之间资源流通、能量传递以及信息转化的桥梁(图2)。

图2 边缘空间功能解析示意图

1.3 邻校城中村边缘空间要素分析

邻校村边缘空间的设计包含对自然要素的整合与人工要素的优化设计,自然要素包括自然地形与自然景观(自然绿植、土地、岩石等);人工要素包括建筑物、构筑物、景观绿化、道路铺装、广场空地等。基于边缘空间作为异质空间交汇的特性,将这些要素互相组合得出校村边缘的空间要素(表1),然后再根据边缘空间的特性对其进行判断,得出决定性的边缘空间活力影响要素。

表1 边缘空间影响要素分析

1.4 邻校城中村边缘空间的边缘效应

“边缘效应”一词最初源于生态学,由于边缘空间生态环境的特殊性,不同的物种在边缘地带聚集, 大了边缘区的种群密度,丰富了边缘区的物种多样性,某些生物种类的活动强度以及生产力在边缘处得到提,形成了“1+1>2”的效果,这一现象称为边缘效应[7,10-11]。结合上文对边缘空间的阐述,本文将邻校城中村边缘效应定义为:在校园与城中村相邻组成的公共空间处,由于异质空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产生了超越各个要素自身单一功能与活力叠加之和的关联增值正效应,并以此对邻校村边缘空间的空间价值与活力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带来了校园与邻校村甚至整个相邻片区综合活力提升的现象。

(1)边缘效应特征分析

①质态特征:异质性。边缘空间具有异质性,因其两侧空间属性的差异,使得边缘空间具有汇聚两端空间“势能”的能力,边缘空间因此而充满活力[7]。异质性代表着邻校村边缘空间资源具有多样性与丰富性,边缘空间也因此而具有信息交换,资源流通活跃的潜能。

②空间特征:中介性。边缘空间具有融合相邻两侧异质空间而又不失其本身特性的特征,其特性类似于生物体中细胞半透膜的选择性交互作用,使得相邻部分既相渗透又相分离[8]。中介性使得邻校村边缘空间具有广博的包容能力,并使其拥有满足人的多种生活需求的空间条件[7]。

③生态特征:关联性。边缘空间在生态学中表现为两个不同生态系统交界、关联的过渡地带,可随时转换并起到源和汇的作用[8]。在校村边缘空间中则表现为相邻两侧异质空间之间的关联、渗透、融合的生态属性,这赋予了邻校村边缘空间整合异质区域的中介枢纽功能。

④动态特征:可变性。边缘空间在多个相邻叠合空间处相互作用后可发生突变,形成新的结构,进而成为新的大系统的中心[7],相邻空间则相对新的中心空间成为新的“边缘空间”。可变性赋予了邻校村边缘空间与相邻空间动态转化的能力,使其在连接校与村的作用过程中起到“核心作用”。

(2)边缘效应作用机制分析

①前提条件:疏导。边缘效应的形成与边缘空间以及其相邻空间之间联系通道的畅通程度有着密切关联。作用通道的不畅将导致相邻空间互动因子的隔离,导致边缘效应的丧失[12]。例如校园围墙阻挡了校园与外部空间的联系,城中村违章建筑与老旧建筑阻挡了与外界的沟通等。因此,对邻校村边缘空间的有效利用,首先应该对边缘效应的作用通道进行疏导,这是有效发挥边缘效应的前提条件。

②作用方式:延展。从城市空间角度上看,边缘空间为相邻两侧空间所共有,边缘空间的形体状态、规模大小、距离远近都是影响边缘效应发挥的重要因素。在面积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合理设计有意识地增加边缘长度,延展和开拓其有效空间范围,提高边缘空间总量,是边缘效应作用于边缘空间的基本作用方式。对邻校村边缘空间而言,就是加深校园与邻校村二者相互联系的程度,提供更好的互动交流机会。

③基本方法:优化。边缘空间的交界处以及相邻空间的空间品质直接影响到相邻互动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需求程度、作用质量与效率,最终影响到边缘效应的发挥程度与效果[11]。良好的外部空间环境是发掘高质量边缘效应的客观需求,往往也是人们愿意长时间停留与交往的地方。因此,对邻校村边缘效应的挖掘,空间环境的优化整合至关重要。

④根本途径:相溶。边缘空间的相邻区域由于空间特点与活动类型均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能否被关联区域所容纳,将决定能否产生功能与利益上的互补关键因素[13]。在邻校村边缘空间中,通过对相邻空间的可溶性分析,将功能耦合的空间功能相邻布置,从而孕育出具有自促进特征的边缘效应,使得关联空间稳定受控的共存,这是创造边缘效应的根本途径[14]。

2 构建边缘效应下的校村边缘空间活化策略

2.1 邻校城中村“边缘域”空间概念

边缘空间作为异质空间的交汇,其边缘效应的发挥程度和产生效果与边缘空间相互渗透到周围区域内的范围与宽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这与景观生态学领域的“边界影响域”相对应[15-16]。

结合前文对边缘效应的作用机制分析,本文创新地提出“边缘域”的空间概念,并采取“拓、渗、融”的方式作为邻校村边缘空间边缘域的形成方法(图3)。其中“拓”与前文的“疏导、延展”相对应,是在邻校村边缘空间中形成具有一定宽度的生态关联空间;“渗”与前文的“优化、相溶”相对应,是在邻校村边缘空间品质提升的前提下,通过功能与空间的耦合布置,以达到边缘空间相互容纳,形成具有自促进特征的边缘效应,使得相邻空间与边缘空间得以相互渗透;“融”是在拓与渗的基础之上,将边缘空间各要素进行融汇优化。

图3 边缘域形成解析图

与传统的边界影响域不同,这里的边缘域是在满足边缘空间以及相邻空间相互融通的同时,更加注重空间功能结构的稳定性与合理性,强调边缘空间与相邻空间的相互介入,而不只是单纯地拓宽其边缘区域范围(图4)。

图4 边缘域形成示意图

2.2 实证研究:集美大社校村边缘空间设计

集美大社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学村内,大社村相邻着多个校园(图5),在学校与学村的发展演变中,校与村的联系正日渐减弱,物理边界(围墙、建筑外立面等)以及非物理边界(权属意识、文化差异等)都在将两者进行割裂,从1913年至今,大社与学村的关系经历了孕育—共生—休眠—分离的过程[17]。如今,大社与集美学村之间的联系日渐式微,虽然同在集美学村内,但校与村的发展严重失衡,大社与周围的校园区域存在着明显的割裂与分离,逐渐呈现空间边缘化、发展分裂化的趋势。由于特殊的校村空间格局,该区域具有典型的邻校村边缘空间的特征。针对其现存问题,以及前文对邻校村边缘空间特征以及边缘效应要素和作用机制的分析,将校村边缘空间按照“提取—疏导—延展—优化—重组—融合”的具体措施建立邻校村边缘空间的边缘域空间概念体系,以期实现边缘空间的活力提升(图6)。

图5 校村边缘空间

图6 校村边缘空间边缘域体系构建步骤

(1)提取:提取关键要素

提取是提炼与分析的过程,是对邻校村边缘空间关键活力影响要素的评价与选择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高效的运用边缘效应作用于边缘空间的主要作用因子,强化边缘空间要素体系中适应特定边缘环境的部分。

基于前文所描述的邻校村边缘要素体系,按照边缘空间的四大特征,运用层次分析法(图7)提取影响特定邻校村边缘空间的主要空间要素,从而得出了影响边缘空间活力的四大决定性要素,再根据上文对“边缘域”空间策略的拓、渗、融的阐述,从校村边缘空间四大要素中提炼与之对应的设计部分,最终得出了集美大社邻校村边缘空间的七大设计要素(图8)。

图7 校村边缘空间层次分析模型

图8 校村边缘空间要素提取过程

(2)疏导:疏导作用通道

疏导是对邻校村边缘效应作用通道的修复与疏通的过程。首先,通过对作用通道的处理,形成通畅的边缘效应作用通道,使得相邻空间的作用因子具有联系互动的空间基础;然后,再通过空间的优化处理,提高相邻空间因子的互动频率。总之,就是有意识地发掘边缘空间的潜在边缘效应,激活边缘空间的互动潜能。

例如,在对校村边缘空间的处理上,通过拆除无历史价值的老旧建筑与违章建筑,在适当的区域将校园原本封闭的围墙与建筑进行疏通,在延续小街区、院落式的空间肌理与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将高密度的大社村从边缘上进行作用通道的打通,通过对两侧空间的协调修整,将空间肌理进行疏导修复。

(3)延展:延展边缘范围

延展是在疏导的基础上,对边缘空间的空间总量与边界总长度的延伸与拓展。其主要作用方式有两种:①通过对边缘界限的柔化处理,以曲面、折线等形式代替直线边缘,延伸相互接触的边缘长度;②将边缘空间两侧原本分隔的功能块进行拆解后再重新组合,形成同时服务两侧空间的复合功能空间。总而言之,就是在用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创造更多的边缘空间总量,为边缘效应的产生提供更多空间基础。

例如在统筹考虑边缘空间中校村双方的短板与需求的情况下,将校园一侧的围墙与建筑进行适当改造,将校园原本封闭的边缘空间进行柔化处理(表2,图9a),形成具有高活力的生态边缘。其中,将围墙改造为具有渗透性和多样性的开放(或半开放)过渡空间,形成错落有致的校园边缘空间;其次,将边缘处的建筑改造为既服务于校园又服务于村落的双向功能空间,如校园—社区图书馆,展览馆,民间手工艺体验课堂等(表3),同时通过对可达路径的合理规划(图9b),以及材料、景观小品的合理运用,形成校园与村落充分介入的边缘空间,最终使得邻校村边缘空间得以延展,边缘总量得以增加。

表2 围墙柔化处理策略

表3 边缘空间柔化策略

图9 a 边缘柔化拓展 b 路径整合延伸 c 边缘功能重组

(4)优化:优化生态环境

优化是对边缘空间质量的改善以及优质空间的塑造过程。首先,通过环境质量的改善以及优质空间的创造,提高相邻因子间的相互作用的频率;然后,通过空间的有序组织与规划,形成具有参与感、体验式的空间形态,提高相邻因子的作用效率。总之,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相邻空间互动的可能性。

例如在邻校村边缘空间的处理上,在最大化保留原来空间特色与文化的基础上,对边缘空间进行优化。首先,对校园围墙空间的艺术化改造,使其成为景观小品的一部分;其次,将边缘建筑风貌进行统一改造,形成特色文化街,民间工艺村,民间艺术工坊等特色空间主题的优质有序空间;最后,对外部公共空间进行处理,将释放出来的空间结合保留建筑形成如口袋公园,下沉广场等城市微景观。通过对空间环境的优化,创造出吸引人们停留与活动的空间。

(5)重组:重组业态功能

重组是重构与组合的过程,是对邻校村边缘空间可溶性的分析与耦合关联的创建。首先,对边缘空间进行资源流通,能量流通,信息流通的分析,从而得出不同性质边缘的相容性。然后将功能耦合的空间进行相邻重组布置,构建出具有自促进特征的边缘效应;此外,还需将功能独立的空间独自成区,避免因功能布置不合理而产生的边缘负效应。总之,就是将边缘空间的功能进行合理的重构与组合,使得原本的功能矛盾转化为相互促进的作用,使得边缘空间与相邻空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利益上的最大化。

如在邻校村边缘空间中,在对校园与村落的功能处理上,基于校园、边缘、村落三者功能属性与空间形态上的相容性,将三者的功能进行重构组合。由于边缘空间是校园与村落交流的重要空间,通过功能的重组,保证三者在功能上的连续性,形成功能业态上的互补耦合,从而形成具有自促进性的边缘效应(图9c)。

(6)融合:融合系统结构

融合是基于“拓、渗、融”空间策略,融汇与整理边缘空间各要素,并促进要素之间融合共生的过程。首先,将三种策略分别作用于对应的设计要素,明确其作用后的作用效果和具体空间形态;其次将三种策略灵活运用于不同的阶段中去;最后,生成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柔性空间,在此基础上,结合边缘空间处文化活动的共建,促进集美大社与校区双方在边缘空间的文化,艺术,生活的交流与融合,实现不同人群的活动共同参与,进而促进边缘空间文化活动上的柔性过渡,形成相邻区域之间的精神文化联系(图10)。

图10 总平面图

结语

校村边缘空间对于促进校村共同发展、协调校园与城中村的二元结构关系、加强校村之间的文化互动联系都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而对校村边缘空间的塑造,首先必须改变传统只注重核心空间而忽视边缘空间的传统思维方式,应将边缘空间作为校村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应该选出边缘空间的核心控制要素;最后综合考虑空间、功能、文化等多要素之间的关系,采取“拓、渗、融”等方式对边缘空间活力进行激活。

校村矛盾一直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备受关注的城市问题,校村边缘空间作为城市边缘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设计方法的研究可为类似区域边缘空间的设计提供参考。

资料来源:

文中所有图表均由作者自绘。

猜你喜欢

城中村边缘要素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困境与出路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一张图看懂边缘计算
存续与发展:我国城中村治理的路径探讨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在边缘寻找自我
走在边缘
边缘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