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服装专业“课岗赛证”实训项目教学模式研究
——以“服装定制技术”项目为例
2022-06-18花芬淡雅琼
花芬,淡雅琼
(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河南 郑州 450053)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起源于2010年,至今已连续举办11 届,此项比赛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程建设水平[1],而且优化了课堂生态,深化了课堂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推动深化“三教”改革的重要抓手。
本文以2021年参赛作品《连衣裙定制技术》为例,“服装定制技术”是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服装样衣制作技能方向课程,共计90 课时,5 个模块,连衣裙定制技术是《服装定制技术》课程中模块二内容,本模块以教育部《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国家教学标准》为基础,以《服装定制技术课程标准》为依据,其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服装产品设计、结构设计及工艺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完成连衣裙定制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能够从事服装定制技术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1 “课岗赛证”实训教学整体设计
1.1 融合岗课赛证,进行课程重构
结合中职国家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标准、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行业标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评分标准、服装制版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标准,深入企业进行岗位需求调研分析,采用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课程设计理念,根据岗位工作要求技能点、行业证书技能点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内容重进行课程重构,课程内容融入岗位需求、证书标准、技能大赛新内容、新标准,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目标,拓展教学深度和广度。
1.2 科学获取数据,分析学情特点
本单元的授课对象是2019 级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学生,课程团队从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认知实践能力、学生学习特点三个维度对学情进行数据化的精准分析,发现学生对定制岗位工作职责不清晰,对连衣裙的定制技术的系列开发流程不够了解,对服装行业的新技术、新规范不太了解。
1.3 依据标准规范,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企业的最新需求,基于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大赛评分标准、行业证书技能测试点等,将岗位规范、劳动教学、生产标准融入教学中,参考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设定本单元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确定教学难点,实现“懂原理、熟操作、求精益、能创造”的教学目标。
1.4 基于目标达成,创新教学模式
根据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依据OBE 成果导向课程理念和雁阵学习理论,打造“雁阵”学习共同体。结合就业岗位,实施企业茶服裙设计研发真实项目,以设计研发为项目目标与教学目标,创新“八融课堂”教学模式。以“PDCA”任务驱动法为主要教学方法,结合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学环境和资源注重虚实技术融合、理实一体实训室融合,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过程中掌握技能,构建理论知识体系,形成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养[2]。
1.5 对接赛证标准,完善评价体系
结合教学特点,基于服装制版岗位标准,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评分标准,从“多元”“星级”两个方面优化评价体系,“多元”强化过程评价,改进结果评价,增加增值评价,实施过程评价于无形,结果评价于可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星级”作为尺度,通过结果评价和增值评价挖掘学生的优势和特长。根据教学评价目标,采集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动态的学情变化,适度地调整教学策略与内容,动态考评,形成教学评价修正机制。
2 “课岗赛证”实训教学实施过程
2.1 基于工作流程,进行整体教学实施
本项目基于“茶服裙设计研发”真实企业项目,合计18 个学时,结合茶服裙设计制作研发工作流程,对应工作岗位,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分为5 个主要环节,掌握茶服裙设计→茶服裙样板制作→茶服裙工序设计→茶服裙工艺缝制→茶服裙检验与优化任务要点。融职业岗位、项目课程,将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服装设计研发生产规范等职业素养贯穿其中。
2.2 基于成果导向,实施“3P”课堂教学
课程以茶服裙真实项目中的工作过程为导向,对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在智能化的实训教学环境中,OBE 教学理念下采用“3P”实训教学组织模式(P-Pre-assessment 前测、P-Participatory learning 参与学习、P-Post-assessment 后测),将课堂分为三个阶段,即课前导学、课中探究、课后拓展。课堂共有5 个大任务,每个任务都按照“3P”教学组织结构实施教学,具体实施流程如图1 所示。
2.2.1 P-Pre-assessment 课前导学
课前,学情检测,教师发布课前任务与测试,学生完成任务并在线讨论交流,教师统计分析学情,有针对性调整教学策略。学生领取课前学习任务,在线学习课程资源,提交课前测试,提出学习问题。
2.2.2 P-Participatory learning 课中探究
课堂共有13 个小任务,每个任务都采用“PDCA”(P-Plan 发布任务、D-Do 实施任务、C-Check 检查任务、A-Act 优化任务)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按照任务内容循环梳理问题根源,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专业知识、提升职业能力。课中每个任务的实施过程略有不同,对照5 个大任务,13 个子任务,通过任务层层推进,获得5 个大成果,13 个子成果。
2.2.3 P-Post-assessment 课后拓展
课后,教师根据评价结果上传课中要点供学生复习使用,对个别有问题学生推(精准推送)练习题。学生完成相关练习,进行知识巩固和拓(拓展训练)。辅以平台交流、课外实训、技能竞赛、社会服务四个活动,保障教学目标达成。
2.3 基于教学过程,思政融入课程
将“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和“劳可育德、劳可培智、劳可强体、劳可悟美”的劳动精神贯穿教学内容始终,实现了三个有机统一:思政教育和知识传授有机统一、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有机统一、教书和育人有机统一,使课程思政目标回归生活态度,回归社会,回归“四个自信”。
3 实训项目学生学习效果反馈
3.1 主动探究学习,知识目标达成
在课堂“随堂测试”教学环节中,通过学习通从款式设计、样板制作、样衣试制、质量检验教学模块的知识目标出发,发布知识点测试题,随机抽取A 组、C 组的测试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综合平均分84.4 分,完成率达95%以上,知识目标达成。
3.2 作品得到认可,能力目标达成
项目完成后,客户认可作品并加大定制量。同时,四组作品全部得到了校企合作企业专家的认可,技术资料被企业收录,结合真实项目,学生充分认识到服装的“设计、制版、制作”环节紧紧相扣,学生的产品设计研发能力、工业样板制作能力、对接生产的工艺设计能力、质量检验能力得到了提高,圆满达成茶服裙设计研发的工作目标,实现了工学一体,能力目标达成。自2015年我校服装专业大赛选手连续六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服装设计制作赛项获得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3.3 文化技能相融,素质目标提升
根据企业岗位技能标准与产品质量要求,从岗位实践到学习过程的回归,工学交替,内容融通,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茶服裙的设计融入了宋文化等传统文化元素,通过虚拟博物馆等沉浸式体验,提升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美育素养,教学过程中巧妙融入劳动创造、大国工匠精神等职业素质教育,学生、员工校企身份互通确认,企业和订单客户给予高度评价,素质目标提升。
4 实训项目教学反思改进措施
4.1 特色创新
4.1.1 创新“3P”教学组织结构,构建“八融课堂”教学模式
本项目创新基于成果导向的服装专业“3P”教学组织结构及服装专业“八融课堂”教学模式[3],通过该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层层递进完成任务,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不断升级专业课程、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内容深度与广度,打造高阶课堂。
4.1.2 基于“PDCA”任务驱动法,打造“雁阵”学习共同体
针对轻定制技术项目的特殊性,小组分工合作,头雁带领,项目实施过程中创新打造雁阵学习共同体。学习小组根据企业岗位分工设置,各小组学生分工模拟体验企业职业角色(设计师、工艺员、制版员、检验员等),根据雁阵学原理,按任务流程轮流负责领头雁角色,实现“头雁引领,群雁齐飞”的学习效应。
4.1.3 基于企业产品真实需求,创新“轻”定制技术
基于企业的真实项目需求及产业发展需要,为解决传统定制的高成本和周期长的弊端,增强服装定制的普适性,通过专业与企业长期产教融合,校企联合摸索出服装定制的“轻定制”技术,通过服装的面料、设计、裁剪、工艺等整合为一个平台,针对性地引用新技术、新原料,使用和开发适合学生的工艺手法和工艺辅料来突破教学重难点,通过“雁阵”学习共同体分工,轻快、轻巧实现“轻”定制,让学生轻松易懂地学习专业技能知识。
4.1.4 巧用信息技术和资源,突破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学实际,整合教学资源,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学资源体系。项目教学中,引入真实项目,使用校本活页式教材以及配套的信息化学习资源等,实训教学中运用虚拟仿真生产实训软件、服饰VR 文化博物馆,面料AR 技术、二维动画、3D 人体模型、三维试衣软件等信息技术手段,项目小组联合企业开发连衣裙定制技术仿真软件,达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4.2 不足与改进
4.2.1 服装流行资讯资源不足
服装流行资讯瞬息万变,当市场流行风向发生变化时,课程的教学内容很难及时与市场风向相挂钩,设计理念上教学往往滞后市场。因此,要开发和完善符合服装专业学生学习的设计案例任务和相关数据资源包,教师提升自身对服装流行趋势的敏感度,加强对服装市场流行特征的关注,引入服装资讯平台,结合流行元素融入到服装设计教学中,让学生带着流行性观念来设计服装,从流行性角度来完成作品设计。
4.2.2 教学平台与评价体系不完全吻合
目前可用的教学平台信息采集点与多元评价体系的指标不完全吻合,无法做到所有评价结果的自动化生成。可借助多元评价的推广应用,完善校园数字化建设,定制开发系统,实现评价结果的自动化生成、评价操作的高效性。
5 结语
本文以《连衣裙定制技术》课程为案例,对“课岗赛证”实训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和实践,这对现阶段中职的实训教学模式改革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这种模式对学校的校企合作平台、实训室环境、教师的专业水平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教师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学生考核评价机制,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