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要造大飞机
2022-06-18宋怡青
宋怡青
近日,即将交付首家用户的首架C919大飞机首次飞行试验圆满完成。我国研制大飞机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50年前。穿越半个世纪的梦想,历经几代航空人的努力,一个国家的起飞终于变成现实。
近日,上海浦东机场,一架编号为B-001J的C919大飞机从第四跑道起飞,3小时2分钟后安全降落,这标志着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商飞”)即将交付的首架C919大飞机首次飞行试验圆满完成。
C919大型客机是中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自主研制的单通道大型干线客机。C919既是我国大型客机项目取得的重大突破,也是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性价比优势明显
2021年初,东航与商飞正式签署首批C919大型客机购机合同,首批引进5架,成为全球首家运营C919大型客机的航空公司。
近日,东航的定增公告显示,C919的单价为0.99亿美元,而C919对标的空客A320和波音737MAX系列飞机的单价都超过了1亿美元。从价格上看,C919占有优势。
对标同类型飞机,C919在性能上有哪些竞争力?
中国商飞预研总师杨志刚表示,国产大飞机C919的绝大部分性能指标与现在的空客A320以及波音737持平,甚至在气动力布局方面还优于空客A320和波音737。
公开资料显示,C919大型客机大力实施减重、减阻设计,以及采用先进的新一代发动机,使得巡航燃油消耗率大大降低,对航空公司来说,环保性、经济性竞争优势明显。
而对于乘客而言,C919大型客机宽大的机身将提供更多乘坐空间,同时采用高效空气过滤系统提供高品质新鲜空气,客舱照明采用人性化情景照明设计,能给予温馨体贴的舒适环境。
除此之外,C919复合材料的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机体结构的整体化、轻量化,复合材料用量达到机体结构重量的11.5%。这也是国内首次在民用飞机的主承力结构、高温区、增压区使用复合材料。
穿越半个世纪的梦想:造出自己的大飞机
中国大飞机的制造至少可以追溯到50年前,但是项目几上几下,始终没有走完一个完整的型号研制过程,没有形成真正的商用飞机产业。
2002年,民用航空制造业重新起步。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的支线飞机ARJ21“摸着石头过河”,用零星的技术经验重塑国内民航飞机制造体系,为后续国产大飞机的研发积累了工业基础。
时间到了2003年,当时中国要不要造大飞机,中国有没有能力造大飞机?争论已经到了白热化。
绝大多数专家认为,大飞机非发展不可,必须列入国家重大专项。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涉及到国家战略安全。
大型客机项目是一个国家工业、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对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使中国早日实现现代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我国的民航旅客周转量处于极速攀升态势。一位中国民用航空局的相关人士透露,我国每年仅进口民用客机的花销就高达数千亿人民币。除此之外,国内航空公司还要为飞机付出高额的维护费,“某国外机型的一个螺丝钉,就要价15美元”。
2008年,商飞成立,标志着中国大型客机研制项目正式启动,也表明中国商用飞机产业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撬动中国制造巨大潜力
2009年1月,商飞正式发布首个单通道常规布局150座级大型客机,代号“COMAC919”,简称“C919”。
立项之初,C919是“中国制造”还是“中国组装”?这对于C919的团队来说,是一个锥心之问。
对于大飞机这样复杂的产品来说,整体的设计是极其重要的。没有整体设计,即使把全世界最好的发动机、机身、飞控、电传等组合起来,也得不到一架能飞的飞机。
从初步设计到详细设计再到机体制造,C919走过了好几个年头。为提高研制效率,C919研制团队采取了集群式的技术突破路径,历经多年创新实践,建成总装移动生产、中央翼、中机身、水平尾翼、全机对接等5条国际先进生产线,攻克了100多项核心关键技术。
2017年5月,同样是上海浦东机场第四跑道,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响起,第一架C919大型客机腾空而起、冲上云霄,最后圆滿完成飞行任务着陆。在经历无数次试验与技术调试后,天空中又一次有了国产大飞机的影子。此时,中国进入少数几个拥有研制大型客机能力的国家行列。
据商飞官网最新数据,C919已有累计28家客户815架订单。
根据商飞和波音公司的市场预测,未来20年,我国对类似C919这类窄体客机的需求量为每年300架左右。伴随着C919进入量产,这条民用飞机产业链无疑将释放出巨大的经济价值。
(《财经国家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