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心首次移植到人身上
2022-06-18
猪猪真是可爱又有用,浑身都是宝,卖得了萌,煮着吃香,还能治病救命!
主持:棉花糖
近日,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完成了一项史无前例的手术——外科团队成功为一名57岁晚期心脏病男子完成心脏移植手术,供体来自一颗转基因猪心,术后4天,病人情况稳定,移植后的心脏工作良好。
这是人类医学史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但有很多人疑惑:為什么选猪的心脏?一定要移植猪的心脏吗?本期我们就来给大家科普“猪心移植”这件事。
[为什么猪心是移植首选]
首先,你肯定想问:为什么不用人的心脏?不会有医学伦理学问题吗?这是因为,一直以来心源供体都极度匮乏,再加上配型困难,严重制约了心脏移植技术的开展,常常让很多心脏病患者陷入“无心可移”的绝境。正是因为没有匹配的合适人供体心脏,才让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的医生决定,为患者采用“猪心”移植。
那为什么要选猪的心脏,而不选和人类更像的猴子、猩猩等灵长类动物呢?一是因为时间紧迫和周期长。猴子、猩猩等灵长类动物不但生长周期非常长,往往要10年以上的培养时间,才能跟人体达到相似水平,而且它们本身就是数量较少的保护动物,繁殖率也不高,一胎一仔不说,培育成本也很高。
而心功能严重衰竭、需心脏移植的心脏病患者往往很难等这么长的时间。需要心脏移植的患者,往往处于非常紧迫的状态,可以说早一点移植,就多一分活下去的可能。本次接受猪心移植的患者,在移植前几个月一直卧床不起,他自己也说:“要么死,要么做移植手术。我想活下去。这是黑暗中的一次尝试,但这是我最后的选择。”
二是猪心脏的大小、心血管、心房分布等解剖结构以及血流动力学水平都与人类十分相似,再加上猪的培育和繁殖成本都比较低,因此成了目前动物器官移植的最佳“心”选。
[“心选”猪是基因修饰过的特种猪]
你可能在想:猪的心脏既然能救命,那以后如果吃猪心,是不是就太“浪费”了?不!作为供体的猪,和我们平时在菜市场买的可不是一种猪。
所有器官移植,哪怕是以人作为供体,最怕的就是“免疫排斥反应”。医生这次敢放心用“猪心”,原因就在:这个供体猪不简单!手术用到的猪心,不是来自养猪场的普通猪,而是由医学公司提前近一年时间就开始精心准备的“特种猪”。
科研人员对这只供体猪进行了10处基因修饰,不但敲除了3个会迅速引起人体免疫排斥的基因,还人工添加了6个人类特有的基因组来提升猪心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耐受力,这才有了这次的奇迹。
可以说,这个看似简单的手术,背后是现代科技和医疗宏伟发展的深厚支撑。
[为心脏病患者带来曙光]
你可能还想问:好好的人心不用,为什么要这么大费周章用猪的心?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很简单:没有足够的人供体心源。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会长郑树森院士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目前我国器官捐献的数量已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2021年,我国共实行了4163例器官捐献,开展了4620例肝脏移植、9392例肾脏移植、602例肺移植、583例心脏移植。”仔细一看这些数据,你不难发现:心脏移植占比最小。
无论肝脏、肾脏、肺脏,都可以实现器官的部分捐献,即捐献一侧、一半、一部分的器官,也可满足被捐献者的使用和生命维持。但心脏移植不同,如果要捐献,必须是整个心脏。这就意味着,捐献者必然是已经死亡,因此“心源”极度匮乏。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心源缺乏的背后,是很多正挣扎在生死线上、苦苦等待心脏供体的患者。目前,我国每年心脏移植手术大概有300~400例,心脏移植后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13年,3年生存率大于90%,5年生存率大于85%。也就是说,如果能成功接受心脏移植,患者还是很有希望继续活下去的,并且拥有不错的生命质量,他们能有更多时间完成自己的心愿,陪伴家人,而不是躺在病床上无助地期盼着奇迹到来。
心脏移植似乎很容易进行,但其实还有很大的难度,面临包括供体匮乏、配型困难、手术复杂、术后并发症多等种种问题。所以,不论是医疗从业者,还是心脏病患者及家属,相信有不少人都在关注这位接受了猪心移植的患者的后续发展。遗憾的是,这位57岁的患者最终于3月8日去世,确切原因尚不明确。在他去世后,他的儿子感谢了医院和医生的照顾,希望父亲的经历最终能帮助移植猪器官的患者延长生命:“我们希望这件事可以成为希望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很多新的治疗方式都经历过漫长的试验阶段,对于最先尝试新治疗的患者来说,他们本人的生活可能不会发生巨大改变,但他们的贡献将会改变整个医学发展的方向。
(节选自《环球科学》、腾讯科技)2B5E25B6-BF3E-464D-8C15-45640186FD2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