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启示录:见证女性成长
2022-06-18苏有友
苏有友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现在的很多女性对大龄未婚不再抵触,反而很享受单身的快乐。在我看来,这届女生,独立自主、不盲从、不跟风,有自己的“style”(风格),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什么,做自己的依赖,赚自己的饭票,生活自由且酷。
是什么让女性有了如此大的转变?作为一名长期与言情故事打交道的人,我从近些年所读故事的文风和女主的人设中也能略窥一二。
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个漫长且曲折的过程,是一个女性越来越能活出自我的改变。这种变化,让人欢喜。
接触言情故事,从读者到策划,我经历了从单纯的沉浸式阅读到针对市场热度和受众喜好策划一个故事的变化过程。作为读者,我和大多数80后一样曾一头扎进台湾言情故事中一发不可收拾,琼瑶、席绢、左晴雯,每一位作家都凭借着深情的故事风靡一时,对情窦初开的言情女孩来说,作者笔下荡气回肠又细腻入微的爱情故事蔓延在每个人心里。上个世纪90年代,初、高中学校甚至大学周边的租书店,遍布言情女孩的足迹,在分门别类地读完了风头正盛的作家的成名作后,言情女孩几乎就在心中有了喜欢的男生的模糊框架,幻想自己是女主,真情实感地投入到故事中甚至代入女主,也就是后来粉丝的一种——女友粉。这种情感寄托会不自觉地投射到生活中、恋爱中。
一位比较有代表性的作者自然是琼瑶,言情鼻祖,言情女孩入门必读。她的作品从上世纪70年代跨越到千禧年,有着清晰而又深刻的时代记忆。后来,她的这些作品又被搬上荧幕,影响了更年轻的一批人。可以说,她把个人的爱情观烙在了三代人的价值观上。
琼瑶推崇爱情至上论,用现代词形容就是所谓的恋爱脑。一旦步入爱情的溪流,一切抛到脑后,为了伟大的爱情,可以把生命当作祭奠。没有歇斯底里付出一切的爱情是不纯粹的,有情饮水饱。
窦文涛在《圆桌派》中曾用一句话形容琼瑶小说对年轻人的冲击力:琼瑶小说“殖民”了一个时代的年轻人的思想。乍听感觉危言耸听,细思却又不无道理。
在文化生活相对匮乏、人们的思想极其纯洁的80年代,琼瑶的小说像一股暖流带着台湾岛特有的柔情吹过海峡,吹到大陆年轻人的心里。每个男生都曾幻想過自己是金庸笔下的英雄,每个女生也都有过琼瑶笔下的女主之梦。
琼瑶小说把爱情描述得太过梦幻美好,蚕食了女生的理性大脑,让她们忽略了现实和理想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她们任性、疯狂,以为这世上冥冥之中一定有白马王子从天而降,包容她们的一切缺点,只为她们而生。她们笃信带着缘分的命中注定,然后迷失在甜言蜜语之中,失去自我支离破碎,再一败涂地。当她们幡然醒悟想要做回自己,大把美好的青春却已错付,而时间是世间最讲诚信的计量单位,你忽视它,它便毫不留恋地溜走,不给你一丝悔恨的机会。
这段时期的女生对爱情充满期待,这是琼瑶用唯美和浪漫输出的“爱情毒药”,表面浪漫十足,却在无意间侵蚀了女生的清醒。
无独有偶,此时香港美女作家亦舒也在用她的文字传达她的思想价值观念。她的故事里写尽了港女的精明和不服输。《喜宝》里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我一直希望得到很多爱,如果没有爱,很多钱也是好的,如果两者都没有,我还有健康,我其实并不贫乏。有人更热衷于亦舒,觉得她笔下的女主至少不是恋爱脑,还懂得为自己打算。其实在我看来,两位女作家笔下的女主却有相通之处,那就是她们终其一生都在追求或者等待一个靠谱的男人——琼瑶女郎靠傻白甜,亦舒女郎靠机关算尽。
文学作品是一个时代价值观最直观的反映,女性这个时期的婚恋观依赖感更强,甚至为促成一段姻缘不介意成为这段关系中的附属品,“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桥段层出不穷。时至今日,这种思想依然在台湾文学作品中存在,但我们,早已不屑一顾。
“青春疼痛文学”是网络流行热词,主旨是描写故事中主人公青春时期为爱而受过的伤痛。这些痛,对当时身处青春叛逆期的人来说,是足以让人生颠沛流离甚至付出生命代价的,如堕胎、移情别恋、遗憾误会等。无虐不青春,怎么虐怎么来,仿佛在这段时期谈一段平淡的恋爱都是丢人的一件事。故事跌宕起伏,情节反转令人瞠目,华丽词藻堆砌出繁华感,让读者跟着一起感受沉浸式痛苦。这种为了疼痛而疼痛,为了虐心而狠加噱头的故事,在很长一段时间霸榜、霸屏,甚至有读者以为作者本身也带有了悲剧色彩。
可也正是这些带有矫情的文字,是一代人对于爱情初始的记忆。疼痛文学代表作之一《梦里花落知多少》(郭敬明的代表作)是典型的为虐而虐,甚至很多年以后重读才发现,那根本就是上流社会的无痛呻吟。一群穷学生跟着哭天抹泪寝食难安,等毕业后租房找工作山般压力扑面而来,那些所谓的爱情故事对生活毫无助力,最终的坚持反而来自身边默默无闻地温暖付出的人。往往梦醒只在一瞬间,触不可及的烟花再美也抵不过微弱的烛光,安静、温暖。
这一时期的女性作家反而更接地气,她们聚焦于校园爱情,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加以渲染,更贴近花季少女的梦境。抓住她们心思所在,抚慰、揉搓再熨平,每个故事中都有迈不过去的坎儿,坠胎、死亡是隔开男女主破镜重圆的深壑,BE美学(Bad Ending,网络用语,指悲剧结局,与Happy Ending对应)牢牢吸引了大批粉丝。也正是在这个时期,疼痛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漫山遍野。读者们坚信,BE才是人生常态。
在疼痛文学盛行时期,也正是社交网络在中国的上升期,很多故事的广为流传还要感谢QQ空间的二次传播。几乎每一个QQ用户都会有一句非主流的签名,例如:等我把自己变得面目全非的时候,你才懂得想念过去的我。每一句都饱含深情与遗憾,仿佛早已过尽千帆,其实,也不过是象牙塔里一种专属于青春期的矫情罢了。
1988年版电影《流金岁月》剧照。
这一段时期,女生对爱情患得患失自卑心理在作祟。十七八岁的年纪,还没有步入社会,更不知人间疾苦。除去学业,少男少女的小心思便成了生活的重心,于是把爱情看得高高在上,拿着放大镜看每一件事情,一旦没有顺风顺水,那便是天塌了。这个时期也正是自尊心最强的时候,很多本可一笑而过的事,当时却万般愁绪解不开。
谁还不是从匆匆青春走过来的呢,后来看到有些朋友结婚,是从校园到婚纱的那一种,也有种恍若隔世的错觉:上一秒,还是一起租书、还书、为别人爱情落泪的姑娘,一转身,就嫁给了身边人。
作为读者,疼痛文学是我对言情小说最近的记忆了。然后,我就成了一名言情IP(文创产品)策划编辑。
1984年版电影《倾城之恋》剧照。
电影《左耳》剧照。
电影《七月与安生》剧照。
疼痛文学之后,大女主文学一跃而起,逆袭、复仇一系列反转,女主不再仰仗男一男二生活,而是通过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也正是这个时期,IP热来临了。相比较图书而言,影视的受众面更广,引发的讨论度更大。一部影视作品播出之后引发的二次创作、社会话题传播,一定程度上对受众的认知有触动。
IP策划作为连接影视方和作者之间的桥梁,我对此感触良多。在与作者沟通的过程中,作者本身就会强调创作意图、立意点以及想要传达的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发现,除了考虑市场需求、读者感受外,女主独特性成为评估一部作品的重要维度。从前,通常一部作品女主人设在23—25岁之间,是我们觉得符合市场需求的,一旦设定年龄偏大,我们就会跟作者沟通,最后妥协到女主可以年龄大,但是故事结束的时候,女主完成人生大事一定要在30岁之前。并不是策划想要篡改作者的创作意图,而是市场就是如此刻薄。
文学创作和视频故事可以对人生做加速度,但生活不可以。假设一个女生博士生毕业,已经到了大龄阶段,还要面临职场竞争,还要在30岁之前解决个人问题,那这短短的几年,女生的生活将会像陀螺一样不停加速,为了一个目的地而错失所有的沿途风景,这样值吗?同样是在影视圈,凯特·布兰切特(1969年出生)还在好莱坞呼风唤雨,挑战不同题材的作品,而与她同龄的中国女演员陶红只能在电视剧里演男主的妻子、男主的母亲,仿佛这个年龄的人就不该有事业和生活。从IP源头到影视开发,一刀切一样把女性三七分,这也是一种畸形文化的存在。
电视剧《理想之城》剧照。
电影《陀枪师姐2021》剧照。
这种激进的对立感,也引发了一股女性独立自强文学的出现,明显带着反抗的心理,就是要证明自己。大女主并不是把一切都做到符合别人口中的“好”——众口难调,你永远无法成为被所有人称赞的人。不如先学会讨好自己,这样才能把控生活。大女主,就是“我的人生我做主”,人生没有“应该”和“必须”,只有“我愿意”。
职场言情就很好地体现了女主的独立存在感,男女主并驾齐驱,互相扶持。热播剧《理想之城》《怪你过分美丽》就很好地诠释了女主事业和爱情的关系。再往前推,香港无线电视(TVB)的职场剧绝对影响了每一个女生的职场和爱情选择,律师、法医、警察,所有女性在TVB职场剧里都能做到“无年龄无性别”存在,她们不把结婚生子固定成一个阶段性任务,在充满理想的年纪,为了梦想拼搏,充实自己的人生。爱情嘛,就是“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再看现在的言情市场,没有刻意的大女主,也不再单纯强调价值观。如今的言情小说就是“甜甜甜”,或许这就是当人们不再刻意地追求某一目标,就会慢下来享受生活的馈赠。小言情里也有磕磕绊绊,但绝不再是疼痛文学的处理方式,年轻人的爱情观是:这一秒的问题决不留到下一秒。
“只有女性帮助女性”(Girls help girls)这个话题曾一度占据热搜榜首,当女生本身学会自助,女性的生存环境就更加柔和了。小说里、影视剧里、社交网络里,一片“和平与爱”,减少了对女性的尖酸刻薄,生活空间更开阔了。人一旦不局限于压抑的环境下执着于一件事,就能收獲另一种“柳暗花明”。
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是一种社会认知,而认知,则是一个缓慢而曲折的过程。从“睡”到“醒”,要经历许多甚至走不少弯路、错路,但不可否认,这是一种坚定而勇敢的前进。
此前,“嫁得好”可能是对一个女生的夸赞,而现在可能会说:姑娘啊,你要是不好好读书,就得嫁人。今天,很多女生不再是谁(男人甚至父母)的附属品,有独立自主的人生,有自己的人生观,有愿意为之奋斗的事业,婚姻不再是必需品。如果这段关系里彼此是共同进步的,是快乐的,那么祝你幸福;如果这段关系里,你觉得是在消耗甚至委屈自己,那么就勇敢地迈出来,再找自己想走的路。无论何时,都有再出发的底气才是最重要的。
撕掉贴在女生身上的各种标签,认识自己,爱自己,然后你才是别人的孩子,或者有机会是别人的妻子和母亲。
琼瑶虚构的爱情美不胜收,在她的小说世界里,功名利禄轻如粪土,只有爱情弥足珍贵;疼痛文学里,用放大镜看爱情的斑驳,让人心碎望而却步;大女主、职场女性虽苦但甜。我有幸能一直在图书圈里,见证女性思想的转变,在作者笔下、在导演的镜头里,见证一段历史。
作为女性的我们,始终相信没有风浪就不能扬帆起航,相信心存希望才会有阳光。在这个多元的社会中,我们不相信锦鲤而只相信自己,我们惊喜于自己每天的成长,我们积跬步以至千里,去造就万丈光芒的自己,用属于女性独特的力量,为这个世界开启新的篇章。
未来我们还会见证更多女性的成长,见证无穷的觉醒力量。
(责编:栗月静)